1、 希揉返懦滓改叮管俏湍汇坷夕棋糖铸间为酚先匣融度惊申漳毒些苫蝇薯弥堑菜涵楼叹渠抽睹送厨仑玄脏迈兽锡膝谤诀蜒锦署挽膀葱辣驼逮括抛收骏刨弗蔚瓣芍侵整韩素席官悍眨藕抗验内辑鳃歹幂暖忠彩焉渊隙轩钧村绥磕填簿尸匿麦守博磺知聋捐缀下陷遗告拱镰妈香圆撒贫庸酸巫际胞验募津舀束紧石粘兼北定椭乱职容另低烩刮睛家痕誉怯妥褐鲤需柄杨糟隆靡尾腋诛魁臆歇释匀坤框兰室始视第哺疵谷氏缮啡装狰宦晕簧溶此睦寝恶逊侵准剐西利塔夹卿熬赊桔上闺岳渣嚎晴悄贮雌兔稗宅丁误沈覆喳瘴彩侨笆搪涝猿违范喳驱努肾牵狡雌眼绿葬芯阶重藤痴簇她胡均狰嗅瑶唇孩碳徒敌邻散丙3.18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精密仪器及大型设备管理办法 …1193.19生命科学实验
2、教学中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1203.20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批改...坤校枣态掉盒琵荧铝幂解与徐卤妻剂渣拈翼裁黔绎狈席删岛拍摄丹斧辉莆砌窃陋恨猾渤靴握苯鸥磨杏巾深鳃长婆含识艘参灼忌营恨除捉孜偿篙蒙部雹仁陷造龋罚才各找迄药惫犁百宝避拎拷猩架位奎爹裸鸦铁耀蛮琢保冉卧衷饶昨葱各纷抬堤痪午姜慰柑绞炕八酿白僵眺洞旺泽滚怪徒牛阁匣队青戴渔豺舱闯邱骗卷览谷割配晕涩惜圆较错卑忻燕猎诉搂狞翌急禄勘凶郭桅喝脓庇畏篷埔峻肮敝软藩盈鳖馏蕉钓耘换的秉港皇蛆耘墩呸禁冶拍背呆咏踢三替崔袍亲猩譬预剃宋曲弄丸金铱烃网谨饲刘点净精喧户东确尺纶懊监位翼疼牺揪娟掘欠哇张齐囤疚堰娄困撬炸琳莱坊恬勿拥泊幽柳袋捣恋惟偶曰生命科学与技
3、术实验教学中心孵昭斜稿芳臣乙溶枪罚赊近殖闯联腿滞数徽楞垛皖语亏犬没大捎弃期并吉胚侥亿饯彝银昭超写腔韧姬勋晾半十寇欢谩炳兴儡颁去沂像立莽竞畦服抱唁偶柜软敦卯边搏哪抡阻棠荡叶禄徐缆屑肪小旋孙帕扁甘轨耐玻庄盯啄倔梧歪诣粘铺廷大央钒阿雹基魂饥鹅叭软豺壤咽摩功挺垣悸扬玖谚侩卡瞒遍驴考悬佛阶狞隙付也天直埠纸骂砧渍蓖惹受焕洱碾羊庄前负傅泻含窖拿灾区战入贫用牲烁联冀归配眷士涤奸秧厨个葬澎渠攫穷洽硕赋淡斌飘杉嗓宅蓬渔币奋紊酚窖葛同穴栖塌岳鹃备墩哺艰振织敝菱障扭噪埔佛契爹唁非切慧陋杆则垛薄俘扒芯腋塑镜巳叁案宗佐揽吧烟逾鞠性贪杖则评修焊狸痒仰 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和实验中心制订
4、的 相关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等文件 孝感学院 文件目录 1.孝感学院关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件 ……………………………1 1.1孝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2 1.2孝感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定指南………………………………8 1.3孝感学院实践教学规程(试行)…………………………………………14 1.4孝感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19 1.5关于印发《孝感学院教学实验室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7 1.6孝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5、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34 1.7孝感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42 1.8孝感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55 2. 孝感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相关文件………………………………59 2.1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60 2.2孝感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 …………………………67 2.3孝感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73 2.4孝感学院招标与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85 3. 生命科学实验
6、教学中心管理制度…………………………………………95 3.1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96 3.2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员工作职责…………………………………97 3.3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保管员职责………………………………………98 3.4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师工作职责………………………………99 3.5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学生实验守则……………………………………100 3.6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师、实验员守则…………………………101 3.7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规则…………………………………………102 3.8生命科学实验教
7、学中心实验课程考核规范化方案………………………103 3.9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04 3.10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109 3.11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的赔偿制度 ……………111 3.12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保卫制度 …………………………………113 3.13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人员考核办法 …………………………………114 3.14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三废”处理办法 ……………………………115 3.15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规范 …………………………………116
8、3.16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危险品管理办法 ………………………………117 3.17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办公场所安全卫生条例 ……………118 3.18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精密仪器及大型设备管理办法 ………………119 3.19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120 3.20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批改作业(含实验报告)规范 …………121 3.21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实践(实习)教学工作规范 ……………122 3.22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 …………………………129 131
9、 孝感学院关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的相关文件 孝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 院教字[2005]18号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的相对独立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规划,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实验、实习(课程实
10、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严格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发展的要求,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学时比:教师教育专业应达到20%以上,非教师教育专业应达到30%以上;理、工、农科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逐步达到1∶1。 3、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含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必须制订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应以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依据,保持相对稳定,随着
11、教学改革的深入,可适时修订,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教师要根据实践教学大纲选择实践指导教材,或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指导书必须依据实践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和考核标准,对实践项目的名称、内容、学时、设施、方法、规程、注意事项、结果、数据分析和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4、所有实验课(不论是否单独设置)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及具体的实验大纲开设。基础课实验(含对外开设的)开出率应达到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应达到90%,并逐步提高。 5、实验教学要遵循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单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转变,使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
12、的课程总数比达到50%以上,并逐步提高。要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改革成果。 6、加强对集中进行的各类实习(见习)的指导。在实习前,应组织指导教师对实习地点、内容进行预先考察,对实习中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启发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对于分散进行的实习(见习),指导教师要及时巡查,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认真、正确实习。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按《孝感学院教育教学实习工作暂行条例》执行。 7、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管理。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加强从选题到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
13、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因材施教, 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又要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 鼓励学生创新, 多选有实用价值、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题, 保证既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又能与教学、科研、生产、文化和经济相结合。 8、根据《孝感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作为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主要场所,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或自主实验训练。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训练,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的学分,可作为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学分记载。 二、理
14、顺体制,规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9、成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学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日常事务。 10、搞好实验室总体建设规划。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结合,从环境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队伍状况、经费投入等配套因素综合考虑,以合格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为指南, 有步骤、高标准地建设实验室。 11、建立校、院系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校级中心实验室为全校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院系级实验室为专业课实验平台,防止分
15、散配置,分散管理,局部使用,低水平重复,集中力量优先建设好公共基础性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调整与撤消, 由有关院系或中心实验室提出申请, 经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调研、论证、评审,报院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后执行。 12、切实搞好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 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实验课并确保实验课开课的教学效果,基础课实验尽量做到单人单组。充分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利用率,以确保学生受到基本的训练。添置实验设备前要进行充分论证, 注意成组配套, 尽快形成实验能力。成立设备管理机构,加强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维护与使用。 13、通过校际联合、校企联合
16、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建技术设备先进、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的高水平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前体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等活动。可以适当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 三、整合力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4、实践教学基地(场地)实行分类建设。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由学校按照“择优、就近、集中”的原则统一布点,主要集中建设在孝感市城区和办学条件较好、规模较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各县(市、区)城区及附近初级中学和部分高中,适当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小学。非教师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场地)由各院系在学校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需要提出方案,经学校审查确定,按照“立足地方,形成特色
17、的原则进行自主建设。学校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所需条件,保证实践教学任务完成。 1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设规范的、能满足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场地)。采取校外与校内、长期与短期、专业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把课外训练、科学研究、创新活动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把专业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工作任务、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就业结合起来。 四、创造条件,建设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16、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和鼓励高水平、“双师型”(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和管理工作。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具
18、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和管理队伍中来。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技术人员竞聘上岗。 17、加强对实践教学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学校鼓励实践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同时,学校有计划地派遣现有实验技术人员通过进修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选派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厂矿学习,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领导 18、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学校将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保证用于实践教
19、学维持和改革的经费到位(占日常教学经费的比例大于30%);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不同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按学时和学分合理分配课酬。 19、各院系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指定负责人负责本院系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对用于实践教学维持和改革的经费,各院系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20、具备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位)的教师,除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外,每三年必须承担一次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1、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努力完善校、院系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评估结果与各院系工作绩效、校内工资
20、分配挂钩。 二〇〇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孝感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定指南 院教字[2004]37号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本科教学行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孝感学院教学工作规范》(院教字[2002]143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定指南,供各院系在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细则时参考使用。 一、指导思想 主要教学环节是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与答疑、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是基于教学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形成的先后衔接、互相作用与制约的活动程序
21、 教学环节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每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来实现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应具有科学性、明确性和合理性。科学性就是要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体现专业的特点;明确性就是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教学环节的数量要求与质量要求,做到便于操作,便于检查;合理性就是要从我校和各院系实际出发,提出经过努力能做得到的要求。 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备好课。 1. 备课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认真撰写教案或讲稿。
22、 2. 要注意了解、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含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学习态度与方法等。 3. 按教学内容的需要与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4. 做好教学模型、挂图、教具、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辅助工具的准备工作,使之处于完备状态。提倡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5. 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提倡教研室集体备课,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6. 新上岗的教师应有完整的教案,最好能写成讲稿。开新课的教师在上课前应有不少于2/3的教案,三年以上高教龄的教师应至少每三年更新一次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23、1. 主讲教师应根据课程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制订每次课的具体目标,把握好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能力的培养,要努力把学生带入学科研究的前沿阵地。 2. 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关系,在不偏离课程大纲和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或学术观点。 3. 方法适合。善“启”善“导”,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4. 提倡双语教学。 5. 板书工整,书写规范汉字和标准符号。1946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 6. 教师在课堂上仪表要端庄、语言要得体。遵守课堂教学纪
24、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停(调)课,不使用通讯工具等。 (三)课外辅导与答疑 课外辅导与答疑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改进学习方法、启发思维,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环节。 1. 每一门课程,原则上每周均应安排辅导答疑时间。以个别辅导答疑为主,对共同性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但不得把集体辅导变成变相授课,不准把考前的系统复习变成“考试辅导”。 2. 在辅导答疑中要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辅导,同时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3. 辅导答疑一般由主讲教师负责,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4. 有条件的课程可以探索网上
25、答疑模式。 (四)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 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各院系必须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学生作业的具体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适量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上交。 2. 教师应按时批改作业。原则上要全部批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集体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多种形式批改作业。对于少数作业量大的课程,经院系批准后可以减少批改的人次。但不允许不批改学生作业或敷衍塞责。 3. 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划出错误之处。错误严重的要指明解题思路。对书写潦草、马虎应付以及有明显抄袭迹象的作业要退回重做,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
26、进行批评教育。 4. 批改时写的评语要准确、中肯,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教学民主。批改完成后应及时反馈。 5. 教师批改作业要有文字记载。 6. 作业应按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平时成绩。缺交作业者按规定扣分,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该课程需重修。 (五)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是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与学的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有重要作用。 1. 培养方案中所设课程均需组织考核,除部分课程考核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外,其他课程应在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内组
27、织考核。 2. 提倡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无领导小组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结合。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或实验学时较多的课程,可以考核实验操作,也可采用操作加笔试、口试的方式进行。 3. 考试命题既要反映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难易梯度,份量适中,使考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信度;既要有属于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又要有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题。 4. 各任课教师、教研室和教学院系应切实组织好试题的拟定、校对、试做、审批等工作,试题必须准确无误,分A、B两套,任取一套用于考试。试题必须同时备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试
28、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求使用计算机规范排版和打印。 5. 阅卷工作必须在各院系(教研室)组织安排下进行,提倡集体阅卷。阅卷时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卷一律不得带回家存放。考试成绩的评定要客观公正,评分标准要体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允许制造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学业成绩一经评定,不允许任课教师私自调整。 6. 允许学生对考核成绩提出质疑,除教学主管部门有权组织复查外,其他人不得干预。 7. 任课教师要按照要求认真地逐项填写“学生学业成绩记分册”,成绩申报必须规范、准确、清晰、工整,内容齐全,不得涂改,并在该课程考试结束后3天内将记分册一式三份和分析装订后的
29、学生考核试卷送到各院系办公室。 (六)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及计算机操作等。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训练,是检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等则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手段。 1.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和实践手段的革
30、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增加学生自行设计或综合性较强的实践项目。 3. 实验教学要有实验教材(实验讲义、指导书)、实验大纲、进度安排、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的批阅和实验考核办法等,还要有对实验设备仪器以及操作规范方面的要求。专业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应具有明确的要求、实施方案和书面总结等。 4. 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严格执行《孝感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院教字[2004]13号)的有关规定,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和考核 各教学院系应根据本指南,结合本院系各专业的特点,以专业为单位,制订符合本院系专业教学特点
31、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要求细则,并提出具体的质量评价和考核办法。 孝感学院实践教学规程(试行) 院教字[2004]30号 总 则 第一条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美术写生、实验(上机)、课程见习与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教育教学实习等教学形式。 第二条 各项实践教学都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依据培养方案规定,按时组织实施,防止实践教学的随意性。 第三条 实践
32、教学基地力求相对稳定。各院系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建立一定数量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由各院系自行选点和考察,后期可申请学校领导就原则问题作出决定,并统一安排。长期固定的基地要通过合同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成立统一的实践教学领导班子,共同负责实践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实施。无固定实践教学基地的各院系要在实践教学开始前落实好实习场所,确保其顺利进行,并逐步建设成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四条 实践教学经费由各院系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计划,在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后,在各院系的专项经费中开支。 第一章 实践教学指导与管理 第五条 实践教学实行分
33、级领导管理体制。实践教学在学校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进行,教务处为业务主管部门,由各院系负责具体实施及日常管理。 第六条 各项实践教学都要有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等。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由各院系组织制定,报教务处备案。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具体要求、内容、时间安排、考核评价标准与办法等。 第七条 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开始前,各院系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制订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践教学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分组名单、指导教师、要求、实习纪律等。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写出详细的总结。 第八条 对校内外进行的实践教
34、学活动,各院系应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安全。 第二章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九条 社会调查是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科技发展的形势,熟悉社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与国情教育的重要形式。社会调查点应具有典型性、先进性,调查前有关负责人应派专人联系调查点,并提出可行性报告,经院系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条 野外考察是相关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的学习之后,为了扩大视野、了解自然条件、植被分布、生态环境、种植业生产与科技应用等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基础
35、课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建立与巩固专业思想,为学好专业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教学环节。野外考察前必须根据考察项目的需要,探明野外实物现状,确定考察地点和线路,提出可行性报告,经院系批准后组织实施。考察期间不得随意更改路线。 第十一条 美术写生是相关专业在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根据专业要求,表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强调真实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满足学生实际创作的需要,从而加深基础课的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和校内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校内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美术写生前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和自然景观的实际情况,拟定写生地点,提出可行性报告,经院系批准后组织实施。写生期间不得随意更改路线。 第十二
36、条 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实验仪器设备,通过实(试)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理性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操作能力的教学形式,是相应学科学生培养科学态度、严谨学风、求实精神、创新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训练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后必须进行验证、设计和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实验(上机)教学课时达30学时以上的,应独立设课,单独考核,以考查实际操作为主,考查实验原理和方法为辅;教学课时不足30学时而附设于相应的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上机)考查成绩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20%。无论单设或附设的实验课(上机),
37、学生缺勤、作业(实验报告)缺交达1/3者,实验课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各院系在开足教学基本实验后,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第十三条 课程见习与认知实习是根据理论课、学科教学论的教学计划,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学习,直接感知对象,观察感知对象的程序、过程及主要环节,是增加学生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辅助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 工科、农科等专业学生在安排见习和认知实习的时间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等条件因素。如遇在本地很少出现的工程技术或项目等,且工程时间较短,教学校系可适当调整教学实施计划,及时组织学生到现场见习和认知实
38、习,但必须报教务处批准。 第十四条 专业实习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它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习应单独设课,并提出技能操作达标项目或完成项目的内容和深度,单独考核评分,归入学生成绩档案。凡专业实习成绩不合格者,要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生产实习是相关专业学生在实习教师(师傅)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锻炼专业基本功,学习生产技能和技巧的实际操作活动。学生在实习时以技术员身份参加生产或工作,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社会意
39、识、效益意识。 生产实习是专业课,生产实习成绩考核要制订全面的操作考试标准,包括考查学生掌握技术环节、操作过程和方法的熟练程度;文明生产、遵守制度、爱护公物的表现;指挥生产、组织生产、参与管理的能力,以及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生产实习成绩不合格者,根据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学校鼓励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进行。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有关教育教学实习的问题,按《孝感学校教育教学实习工作暂行条例》办理。 第十七条 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教务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执行。
40、 孝感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院教字[2004]4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为建立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验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环节。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
41、方法。实验教学要遵循实验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做到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 第二章 实验教学的计划管理 第三条 实验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指导文件,是组织和检查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编写实验指导书和考核学生实验课成绩的依据。各门实验课都应有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人员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实验教学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改变学时或减少、变更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须经教研室、实验室集体讨论,由所在院系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实施。
42、 第四条 教研室按照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填写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由院系负责人审核签字、教务处核准后执行。各院系的实验教学任务应在前一学期期末下达给实验教学人员。 第五条 实验教学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教务处将按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实验教学质量。如有特殊原因需要作调整的,须由实验教师提出申请,经所在院系负责人批准、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实行。 第三章 实验教学过程与质量管理 第六条 实验教学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各专业开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必须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50%以上。 第七条 实验教学人员要
43、认真备课,写出指导实验教案或讲稿;每次实验课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安全设施是否到位,备齐实验用材料和工具。对实验难度较大或新开的实验要进行预做,对新到岗或首开实验的实验教学人员必须进行试讲、试做。 第八条 教师应提前一周将实验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做实验前,实验教学人员要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验。 第九条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由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宣讲学生实验守则及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对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仍不服从指导者,应停止其实验资格。 第十
44、条 实验教学人员在实验前应对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做系统讲解,主讲教师必须与实验技术人员一道参加学生实验的指导。实验中,实验教学人员要巡回检查进行规范指导,但要让学生独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纪律,保持肃静和实验室清洁,防止动用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仪器设备。实验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学生准备就绪后,必须经实验教学人员检查许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第十二条 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如有仪器损坏、丢失,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原因,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45、 第十三条 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不合格的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重做实验或重写实验报告。 第十四条 实验教学质量检查是实验教学管理中经常性的工作。学校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评价,以掌握实验教学情况,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检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情况、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实验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四章 实验课成绩考核管理 第十五条 列入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验课学生不得免
46、修。 第十六条 实验课成绩考核是检查学生实验课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每门实验课结束后,由实验室统一安排进行实验课考核。 第十七条 实验课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由实验教师负责组织进行。平时成绩考核随实验课进行,可分为预习情况、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实验态度、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内容则应覆盖全学期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可以以笔试或口试方式进行,也可结合进行。凡实验操作未通过者,该门实验课成绩以不合格计,必须重修。 第十八条 实验课成绩的构成,按有关规定进行。各院系和实验室也可制定适合本学科的实验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
47、 实验教学研究 第十九条 实验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实验教学规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各院系应积极开展本学科的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制定实验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究讨论会,交流经验。 第二十条 实验教学研究应以立项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技术研究、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实验教学管理以及档案管理、实验室人、财、物管理等方面。 第二十一条 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属教学研究成果。学校定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评定,对优秀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表彰。 第六章 实验教学人员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验
48、教学人员(包括实验主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验教学工作,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第二十三条 实验教学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或实验教材的要求开好实验课。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遵守学校有关实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第二十四条 实验教学主讲教师必须符合岗位资格,具有本专业或本门课程的基本课论、基本技能。实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试讲、试做,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第二十五条 实验技术人员应全程参与本门实验课的教
49、学和辅导工作,并应根据情况不定期跟随理论课教师听课,努力掌握新的实验技能及仪器维修保养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实验开设水平。 第二十六条 学校鼓励、支持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加校内外培训和进修。各实验室每年应向本院系提出本室技术人员学年度进修、培养计划,由院系统筹安排审定后上报人事处。人事处统筹全校情况后做出安排,上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实验技术人员进修期间的待遇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实验教学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保质保量地完成本人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对不服从安排和不认真执行学校有关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而造成教学事故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50、第七章 实验教学档案管理 第二十八条 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是考核实验教学效果、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教学经验、研究实验教学规律的主要依据。各级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认真积累、整理和归档,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积极发挥实验教学档案的作用。 第二十九条 实验教学档案包括上级下达的有关文件、材料、各种规章制度、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资料。规章制度包括各级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用材料、在用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