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设备预制舱 技术协议书 需方 供方( 厂家) 需方单位名称: 供方单位名称: 沧州信合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 需方签字: 供方签字: 付金玉 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邮箱: 邮箱: 技术人员电话: 1月 目 次 1 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使用环境条件 3 4 技术要求 4 4.1 预制舱规格尺寸 4 4.2 预制舱结构和技术要求 4 5. 试验 8 5.1 型式试验 8 5
2、2 工厂试验 8 5.3 现场试验 9 6运输及吊装 9 6.1 运输 9 6.2 吊装 9 7技术服务 9 7.1应提供的技术文件 9 7.2 应提供的资料 9 7.3 技术配合 9 1 范围 本协议规定了35kV预制式设备舱主要设计原则, 明确了预制式设备舱建设标准。本预制舱适用于三门太和锻造厂35KV项目 引用标准 ISO 18186- 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 GB 6420-1986 货运挂车系列型谱 GB 4208-1993 GB 1413- JTJ01-1995 GB 50009- GB 50011- GB 500
3、16- GB50034- GB 17945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集装箱分类、 尺寸和额定重量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规范 GB 50046- GB 50191- GB 50017- GB 50007- GB50205- CECS102- GB 8923-198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技术规程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
4、等级 GB/T 4797-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GB/T 4798-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GB/T 1180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术语 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1866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 GB/T 19183-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户外机壳 GB 8702-199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5136- 火力发电厂、 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457- 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DL/T 96
5、5- 变电站运行导则 DL/T 1146- DL/T 860实施技术规范 DL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89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 电监安[ ]34号文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Q/GDW 273-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Q/GDW 396- IEC 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 561-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Q/GDW 624-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建设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Q/GDW 11157- GB/T 19001- 预制舱
6、式二次组合设备技术规范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征求意见稿) 2 使用环境条件 注: 具体环境条件请与业主沟通。 3 技术要求 3.1 预制舱规格尺寸 舱体宜采用集装箱式箱房, 舱体尺寸应综合考虑舱内35KV高压开柜、 低压柜数量、 屏柜尺寸、 舱体维护通道、 运输条件等确定, 舱体建议尺寸见表1。 表1: 舱体尺寸 型号 预制舱尺寸( 长×宽×高) mm 预制舱 10000*3400*3200 注: 以上舱体为设备要求最小尺寸, 厂家可根据以往设计经验提出优化方案。 厂家能够根据附图中的最小尺寸调整预制仓的大小, 但必须符合电气最小安全间距。 3.2 预制舱结构
7、和技术要求 舱体总体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设计规范要求, 并结合工程实际, 合理选用材料、 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 保证结构在运输、 安装过程中满足强度、 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及防水、 防火、 防腐、 耐久性等设计要求。 预制舱内设备安装布置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供方应提供预制舱结构设计方案, 内外墙材料选择、 静电地板选择、 空调通风等具体设计方案以及预制舱的内外部效果图及照片。 4.2.1预制舱体结构要求 4.2.1.1舱体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 设计使用年限按25年考虑, 舱体防护等级不低于GB/T 4208- 中规定的IP55的要求。 4.2.1.
8、2舱体宜采用钢结构体系, 屋盖宜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檩条结构, 围护结构外侧应采用功能性、 装饰性一体化的免维护材料, 内侧应采用轻质高强、 耐水防腐、 阻燃隔热面板材料, 中间应采用不易燃烧、 吸水率低、 保温隔热效果好的材料。 4.2.1.3舱体宜采用钢柱结构, 主刚架可采用等截面实腹刚架, 柱间支撑间距应根据箱房纵向柱距、 受力情况和安装条件确定。当不允许设置交叉柱间支撑时, 可设置其它形式的支撑; 当不允许设置任何支撑时, 可设置纵向刚架。在刚架转折处( 边柱柱顶和屋脊) 应沿舱体全长设置刚性系杆。 4.2.1.4舱体起吊点宜设置在预制舱底部, 吊点应根据舱内设备荷载分布经详细计算后确
9、定吊点位置及吊点数量, 确保安全可靠。 4.2.1.5 结构自重、 检修集中荷载、 屋面雪荷载和积灰荷载等,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采用, 悬挂荷载应按实际情况取用。 4.2.1.6舱体的风荷载标准值, 应按《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附录A的规定计算。 4.2.1.7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规定计算。 4.2.1.8舱体骨架应整体焊接, 保证足够的强度与刚度。舱体在起吊、 运输和安装时不应变形或损坏。钢柱结构的舱体钢结构变形应按《门式刚架轻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的要求计算。 4.2.
10、1.9舱体受力计算原始条件取值原则。设计最大风压0.85kN/m2; 地面活载4kN/m2, 不上人屋面活载0.7kN/m2; 最大雪压0.85kN/m2; 抗震设防烈度8度。具体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进行校验调整。(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4.2.1.10舱门设置应满足舱内设备运输及巡视要求, 采用乙级防火门, 其余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第3.2.1条规定。舱体一般不设窗户, 采用风机及空调实现通风。主控室及值班室宜设置窗户便于采光通风。 4.2.1.11舱体宜采用双坡屋顶结构, 屋面坡
11、度不小于5%, 北方地区可适当增大屋面坡度, 预防积水和积雪。屋面板应采用轻质高强, 耐腐蚀, 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中间层应采用不易燃烧, 吸水率低、 密度和导热系数小, 并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 4.2.1.12舱体屋面可采用有组织排水和自然散排两种方式。当采用有组织排水时, 排水槽及落水管与舱体配套供货, 现场安装, 落水管宜采用内置方式。对于寒冷地区可采用散排。空调排水管宜采用暗敷或槽盒暗敷方式。 4.2.1.13舱底板可采用花纹钢板。舱地面宜采用陶瓷防静电活动地板, 活动地板钢支架应固定于舱底。防静电活动地板高度宜为200~250mm, 应方便电缆敷设与检修。 4.2.1.14舱
12、体与基础应牢固连接, 宜焊接于基础预埋件上, 舱体与基础交界四周应用耐候硅酮胶封缝, 防止潮气进入。 4.2.1.15二次设备用控制柜等在箱内沿预制舱长度方向放置, 沿每列屏柜舱底板上布置两根槽钢( #5以上) , 与底板焊接作为控制柜安装基础, 机柜底盘经过地脚螺栓与槽钢固定。 4.2.1.16舱体结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 构造上应考虑便于检查、 清刷、 油漆及避免积水。经过防腐处理的零部件, 在中性盐雾试验最少196小时后应无金属基体腐蚀现象。 4.2.1.17舱体开门设置原则。Ⅰ型舱、 Ⅱ型舱按一个单开门设置, Ⅲ型舱采用两个单开门, 满足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
13、B50229- ) 要求。开门尺寸高2350mm、 宽900mm, 满足设备搬运要求。原则上开门设置在舱体长边的端部, 开门位置应与总平面布置协调。 4.2.2预制舱电气及辅助设施配置要求 4.2.2.1预制舱内应设置完好的安全防护、 火灾报警及视频监控措施, 同时设置照明、 检修、 接地等, 保证预制舱设备安全运行及人员巡检需求。投标方应负责舱内所内设备电缆、 尾缆及网络线的配线, 接线、 调试等工作。 4.2.2.2舱内照明应满足《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消防应急灯具》
14、GB17945等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舱内0.75米水平面的照度不小于300lx。灯具宜采用嵌入式LED灯带, 均匀布置在走廊及屏后顶部。舱内应设置配电盒、 开关面板、 插座等。配电盒安装于门口处, 底部距地面高度为1.3m; 照明箱安装于门口处, 底部距地面高度为1.3m。开关面板采用嵌入式安装, 设置于门口处, 方便控制, 面板底部距地面1.3m, 侧边距门框0.2m, 面板间距不小于20mm; 插座底边离地0.3m, 其它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相关走线均应采用暗敷方式。 4.2.2.3预制舱内照明系统由正常照明、 事故照明和应急照明组成, 正常照明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制,
15、事故照明由直流屏供电, 当正常照明故障时可手动切换至事故照明, 应急照明自带蓄电池, 应急时间不小于60min, 出口处设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标志。 4.2.2.4预制舱内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控制设备及其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Ⅱ、 Ⅲ型舱舱内应配置2个火灾报警烟感探测装置; Ⅰ型舱舱内可配置1~2个。厂家需配套提供火灾报警主机1台安装于主控室( 技术要求详见火灾报警技术规范书) 。火灾报警烟感探测装置采用吸顶布置。舱内配置5kg手提式灭火器2个, 置于门口处, 灭火器级别及数量应按火灾危险类别为中危险等级配置, 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
16、下, 可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供方需配合经过当地消防部门的验收。 4.2.2.5舱内应配置手提式灭火器, 灭火器级别及数量应按火灾危险类别为中危险等级配置。在确保安全可靠的情况下, 可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 4.2.2.6舱内应设置空调、 电暖器、 风机等采暖通风设施, 满足二次设备运行环境要求。空调宜采用带远程故障告警功能的壁挂式工业空调, 分别布置在舱体短边的中间位置。正常工作状态下舱内温度宜控制在( 5~30) ℃范围内。当任一台空调故障时, 舱内温度可控制在( 5~35) ℃, 4.2.2.7舱体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舱内形成通风回路。采用风机通风时, 风道应有除尘防水措施
17、 且应采用正压通风, 以防通风时粉尘进入舱体。 4.2.2.8舱内相对湿度为45%~75%, 确保任何情况下设备不出现凝露现象。 4.2.2.9舱内应安装视频监控, 舱内设置2台摄像头。厂家应与视频监控厂家配合。综合考虑布置安装等问题, 舱内至少设置一个配电箱。 4.2.2.10舱内应设置紧急逃生门, 此门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紧急启动。 4.2.3预制舱线缆接口要求 4.2.3.1预制舱采用下走线方式, 舱底部可根据需要设置电缆槽盒, 电缆敷设及电缆排列配置遵循常规电缆敷设规定。 4.2.3.2预制舱应按照土建设计要求及与一次设备的配合, 预留线缆进出口; 4.2.3.3
18、外部预制缆与箱体, 以及箱体之间设备接口应满足外壳防护等级IP54。 4.2.3.4光缆为低烟无卤、 金属铠装、 非金属加强芯、 防鼠咬、 环保、 无有毒物质、 阻燃、 自熄灭材质。适合室内/室外环境, 性能满足IEC 60794-1-2要求。 4.2.3.9光缆耐火性能满足IEC 60331-25, 燃烧时能够正常工作60分钟以上。 4.2.3.10预制端采用防水型室外连接器或分支器结构, 具备高强度金属外壳或金属套管保护, 带拖曳孔, 结构紧凑。 4.2.4 预制舱接地及抗干扰要求 4.2.4.1预制舱及其内部设备在站内完成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 防静电接地。预制
19、舱的接地系统应符合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连接点处需设置明显的接地标识。 4.2.4.2预制舱内宜暗敷接地干线。 4.2.5预制舱材质要求 4.2.5.1预制舱墙体采用保温复合墙体。 4.2.5.2保温材料宜采用岩棉净化板, 保温材料的厚度根据热力学仿真计算确定。 4.2.6舱体内外装修要求 4.2.6.1舱体顶部及外立面两侧颜色按业主要求制作。劳尔色卡7035 4.2.6.2舱内屏柜外观形式、 颜色统一, 屏柜名称、 厂家名称等标识位置、 字体、 高度应保持一致。 4.2.7 预制舱屏柜布置要求 4.2.7.1预制舱内一次设备屏
20、柜应采用单列布置, 维护通道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4.2.7.2预制舱内二次设备屏柜应采用双列布置, 维护通道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5. 试验 5.1 型式试验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应开展以下型式试验: 1) 预制舱舱体结构加荷试验; 2) 预制舱舱体保温隔热试验; 3) 预制舱舱体风雨密封性试验; 4) 预制舱舱体运输颠簸试验; 5) 预制舱舱体起吊试验; 6 运输及吊装 6.1 运输 6.1.1预制舱应可靠固定在运输车上, 固定及拆卸方式应快速简便。 6.1.2 预制舱在运输中应直立放置, 不许倒置、 侧放。 6.2 吊装 6.2.1运输与现场安装均采用吊装方式, 以舱底部吊件为起吊点, 起吊应保证箱体两端平衡, 不得倾斜。 6.2.2起吊应采用起吊梁。 7.1 技术配合 7.1.1现场安装/投运的配合。 7.1.2提供设备的现场验收、 测试方案和技术指标。 7.313其它约定配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