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列控中心技术规范 ( V2.0) 9月 TB/T 2465—×××× 代替TB/T 2465-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列控中心设备的系统需求、 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和运行环境要求等, 适用于列控中心设备的研制、 生产、 测试、 工程设计、 施工调试、 运行试验、 运营及维护。 本规范适用于CTCS-2级和CTCS-3级客运专线, 其它采用列控系统的线路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文
2、件 (1) 〔 科技运[ ]34号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2) 〔 TB/T 3060 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 (3) 〔 TB/T 3073 铁道信号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 (4) 〔 TB/T 3074 铁道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 (5) 〔 GB/T 21562 轨道交通 可靠性、 可用性、 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3 系统要求 3.1 系统配置 3.1.1 列控中心( 后简称TCC) 设备适用于客运专线上的联锁车站、 中继站和线路所, 亦可用于与CTCS-2级或CTCS-3级客运专线相
3、衔接的CTCS-0级车站。 3.1.2 根据车站类型, TCC分为车站TCC和中继站TCC, 其配置原则应满足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规范。 3.1.3 TCC与ZPW- 系列轨道电路、 CBI、 TSRS、 相邻TCC、 LEU、 集中监测和CTC设备配置通信接口, 根据不同类型的TCC, 与其它外部设备的接口配置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1 TCC接口配置 3.1.4 车站TCC设置于客运专线联锁车站, 与CBI、 轨道电路、 临时限速服务器、 相邻TCC、 LEU、 CTC设备和集中监测设
4、备直接接口, 并管辖其范围内的中继站TCC。 3.1.5 中继站TCC设置于信号中继站, 与轨道电路、 临时限速服务器、 相邻TCC、 LEU和集中监测设备直接接口。 3.1.6 线路所设置的TCC为车站TCC设备, 与CBI、 轨道电路、 临时限速服务器、 相邻TCC、 LEU、 CTC设备和集中监测设备直接接口, 对于设置区域联锁的线路所, TCC应建立与主站CBI设备的通信。 3.1.7 与客运专线直接相邻的CTCS-2级或CTCS-0级车站以及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动车段、 动车运用所应设置TCC。 3.1.8 无配线车站相关设备纳入邻近的车站TCC或中继
5、站TCC管辖控制。 3.1.9 包含多个站场( 车场) 的大型枢纽, 各站场( 车场) 均应设置独立的车站TCC设备。 3.1.10 TCC设备应统一设置独立的设备编号。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TCC应根据列车进路和轨道区段状态等信息, 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实现站内和区间轨道电路的载频、 低频信息编码功能, 并控制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 3.2.2 TCC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发送的临时限速信息, 根据临时限速设置和列车进路开通情况, 实现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组帧、 编码、 校验和向LEU发送的功能。 3.2.3 TCC间应经过信号安全
6、数据网通信, 实现TCC站间安全信息的实时传输。 3.2.4 TCC应实现区间运行方向与闭塞的控制。 3.2.5 区间设置地面经过信号机的客运专线, TCC应实现对信号机的点灯控制。 3.2.6 TCC应实现无配线车站轨道电路的编码控制和进出站信号机的驱动采集。 3.2.7 TCC应经过继电器与异物侵限系统接口, 实现异物侵限灾害防护, 并将灾害信息传送给CBI设备和信号集中监测设备。 3.2.8 TCC应经过和CTC通信接口, 向CTC设备传输区间闭塞分区状态、 编码、 方向和设备状态等信息。 3.2.9 TCC应具备自诊断与维护功能, 实现TCC各模块、
7、 通信接口的故障自诊断和辅助维护, 同时把监测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发送给集中监测设备。 3.3 系统设备组成 3.3.1 TCC主要单元构成: 1) 安全主机单元; 2) 通信接口单元; 3) 驱动采集单元; 4) 辅助维护单元; 5) 冗余电源单元。 3.3.2 TCC的设备接口组成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2 TCC设备结构组成 3.3.3 TCC主机应采用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作为主逻辑运算单元。 3.3.4 TCC主机单元应采用安全冗余的通信通道和通信接口单
8、元、 驱动采集单元进行通信。 3.3.5 TCC通信接口单元应采用安全冗余的通信通道和轨道电路、 LEU、 CBI、 TSRS、 CTC外部设备通信。 3.3.6 TCC驱动采集单元应采用安全冗余的驱动采集硬件结构, 实现外部继电器的驱动和状态采集。 3.3.7 TCC应配置冗余的电源单元为TCC中各个单元设备可靠供电。 3.3.8 TCC辅助维护单元应配置显示器及键盘鼠标, 统一安装于TCC机柜中。 3.3.9 LEU设备安装在TCC机柜中, 每台TCC设备最多控制16台LEU设备。 3.3.10 TCC中的各单元设备应集中安装于标准尺寸的机柜中。
9、4 技术要求 4.1 系统启动 4.1.1 TCC设备启动由系统自检、 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和TCC初始化三个过程组成。 4.1.2 TCC上电、 复位后, 应首先进行设备自检, 检查各模块单元工作是否正常, 检测到故障时应进入离线状态, 并进行故障报警。 4.1.3 TCC完成启动自检后, 开始与轨道电路设备、 CBI设备、 相邻TCC、 临时限速服务器、 CTC和LEU外部设备建立通信, 当与某外部设备通信建立失败时, TCC应进行故障报警, 同时按与外部设备通信故障处理。 4.1.4 TCC设备与外部设备的建立通信后, 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和TSRS通信完成线
10、路临时限速初始化,与相邻车站TCC通信完成区间方向初始化。 4.1.5 TCC启动过程应有明确的信息指示, 显示设备启动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信息: 设备自检状态、 通信建立状态、 线路方向初始化状态和临时限速初始化状态。 4.2 轨道电路状态判断 4.2.1 TCC设备可经过采集轨道继电器状态和/或由通信方式接收轨道电路状态信息判断轨道区段状态。 4.2.2 当TCC采集的轨道继电器状态与轨道电路通信状态不一致时, 以采集轨道继电器状态为准, 同时输出报警信息。 4.3 轨道电路编码 4.3.3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原则 4.3.3.1 列车进路信号没有开
11、放时, TCC应控制股道发送HU码或检测码( 低频值为27.9Hz) , 道岔区段发送检测码。 4.3.3.2 接车进路信号开放后, TCC控制接车进路相关轨道区段根据出站信号状态发码, 接车进路区段与股道区段发码一致,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正线接车进路所示: 图3 站内轨道区段正线接车进路发码原则 4.3.3.3 列车发车进路信号开放后, 发车股道根据出站信号状态和出站第一离去区段发码状态发码, 发车进路区段和出站第一离去区段发码一致,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正线发车进路所示:
12、 图4 站内轨道区段正线发车进路发码原则 4.3.3.4 开放经由12号及以下道岔侧向位置的接车信号时, TCC控制进站接近区段发送UU码, 接车进路中各轨道区段根据出站信号机状态发码,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侧向接车进路所示: 图5 站内轨道区段侧向接车进路发码原则 4.3.3.5 开放经由12号及以下侧向位置的发车信号时, 发车股道发送UU码, TCC控制发车进路区段和出站第一离去区段发码一致,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侧向发车进路所示: 图6 站内轨道区段侧向发车进
13、路发码原则 4.3.3.6 站内排列引导进路时, 轨道电路的发码原则如下: 1) 接车引导信号开放后, 轨道电路发码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7 站内轨道区段接车引导进路发码原则 2) 发车引导开放后, 轨道电路发码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8 站内轨道区段发车引导进路发码原则 4.3.3.7 对于客运专线正线车站, 当侧向接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时, 开放侧向接车信号后, 且进路上线路允许速度不低于80km/h时, 进站接近区段发送UUS码,
14、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9 客运专线18号道岔及以上侧向接车进路发码 4.3.3.8 侧向发车进路上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及以上且发车进路上无低于80km/h的固定限速或临时限速时, 发车信号开放后, 股道区段发送UUS码( 侧线无限速) , 当出站第一离去区段发HU( 含HB) 时, 股道发码降级为UU,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10 18号道岔及以上侧向发车进路发码( 出站第一离去发HU) 4.3.3.9 咽喉区中的轨道区段, 当设计为侧向不发码时,
15、办理侧向发车时, 如出站第一离去区段的长度不满足列车制动距离要求时, TCC应在咽喉区的轨道区段按照第一离去区段补充发码, 以满足列车制动距离的要求, 当因条件所限, 不能实现补码时, 股道降级发送UU码。 4.3.3.10 列车进路建立后, 进路上运行前方轨道区段占用或本区段解锁, 轨道区段发送检测码,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正线接车进路, 当列车占用IG或5DG解锁时, 5DG开始发送检测码。 图11 站内轨道区段发码原则 4.3.3.11 列车信号异常关闭时( 进路未经列车正常占用后信号关闭) , 进路上道岔区段发
16、送检测码。 4.3.3.12 对于列车进路, 列车压入进站或出站信号机内方第一区段后, 如信息变化为升级码序时, TCC应保持咽喉区发码不变, 直到列车压入股道或区间后恢复。轨道电路码序升级关系按以下顺序约定: HU→ HB→ UU→ UUS→ U→ U2→ U2S→ LU→ L→ L2→ L3→ L4→ L5 4.3.4 无配线车站( 进站信号机和反向出站信号机并置) 站内轨道电路按照区间发码原则由临近的车站或中继站TCC控制轨道电路编码, 发码原则如下所示: 图 12 无配线车站发码示意图( 进站和出站信号关闭) 图 13 无配线车站发码示意图(
17、进站信号开放, 出站信号关闭) 图 14 无配线车站发码示意图( 进站和出站信号开放) 图 15 无配线车站发码示意图( 接车引导信号开放) 图 16 无配线车站发码示意图( 发车引导信号开放) 4.3.5 无配线车站的列车正常进入站内后, 如站内股道由两段轨道电路组成, 当车占压运行前方轨道区段后, 其后方轨道区段发送检测码, 如果站内股道由一段轨道电路组成, 则发送HU码,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和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17 站内股道由二
18、段及以上轨道电路组成 图 18 站内股道由一段轨道电路组成 4.3.6 进路信号机接近区段( 无岔区段) 的发码原则如下: 4.3.6.1 当进路信号机( 如图中XL) 前方信号机开放( 如图中X) 时, 进路信号机的接近区段( 如图中3G) 根据进路信号机状态发码, 如下图所示: 图 19 进路信号机接近区段( 无岔区段) 发码原则 4.3.6.2 当进路信号机( 如图中XL) 前方信号机关闭( 如图中X) , 且进路信号机的接近区段( 如图中3G) 空闲时发送检测码, 如下图所示: 图 20 进路信号机接近区段( 无岔区段) 发码原则 4
19、3.6.3 当列车正常占用进路信号机的接近区段时, 如图中的3G, 则3G轨道电路根据进路信号机XL状态发码, 如下图所示: 图 21进路信号机接近区段( 无岔区段) 发码原则 4.3.6.4 当进路信号机的接近区段非正常占用或轨道电路故障占用时, 则进路信号机的接近区段发送检测码。 4.3.7 对于站内采用ZPW- 轨道电路的客运专线车站,不发送25.7Hz低频码。 4.3.8 对于18号以上道岔的侧向进路, 必须保证进路上轨道电路发码的连续性。 4.3.9 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 当正线出站信号机处不配置有源应答器时, 排列正线的转线发车进路, 道岔区段
20、发送检测码, 如下图所示: 图 22 正线转线发车进路发码 4.3.10 电码化车站发码方式统一采用预叠加方式。 4.3.11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 4.3.11.1 区间正反向运行时, 轨道电路均应按照追踪码序发码。 4.3.11.2 TCC经过站间安全信息传输获得邻站边界区段的状态以及编码所需的信息, 实现闭塞分区编码逻辑的连续性。 4.3.11.3 当邻站TCC传输的边界轨道电路低频码为检测码时, 本站边界应发HU码, 如下图所示: 图 23边界发码 4.3.11.4 对于区间轨道区段, TCC应根据前方轨道区段占用状态以及前方车站接车信号开放
21、情况, 按照轨道电路追踪码序发码, 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图24区间轨道电路发码 4.3.11.5 闭塞分区空闲时, 同一闭塞分区内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低频发码应保持一致, 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图 25区间轨道电路发码 4.3.11.6 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的闭塞分区, 列车所在区段及运行前方所有区段发送正常码, 后方各区段均发检测码, 见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 图 26区间轨道电路发码 4.3.11.7 TCC在区间改
22、变方向期间应控制轨道电路设备发送检测码, 在确认区间改变方向成功后, 按新的运行方向发码。区间改变方向过程启动时间为TCC驱动方向继电器的时机开始, 区间改变方向结束时间为TCC检测到方向继电器动作到位后的时机结束。 4.3.12 异物侵限防护 4.3.12.1 TCC应经过采集异物侵限继电器( YWJ) 接点, 获取异物侵限报警信息。 4.3.12.2 在异物侵限灾害报警影响的轨道电路所在的车站、 中继站或线路所设置YWJ, TCC负责采集YWJ条件, 应同时采集YWJ的一组前接点和一组后接点, 如下图所示: 图 27 异物侵限报警继电器采集原理 4.3.1
23、2.3 TCC采集YWJ判断逻辑见下表: 表 1 YWJ接点采集判断逻辑 采集1 采集2 继电器状态 信息位 含义 备注 IOZ -- YWJ吸起 01 无异物侵限 -- IOZ YWJ落下 10 异物侵限发生 IOZ IOZ YWJ异常 11 异物侵限发生 采集错误 -- -- YWJ异常 00 异物侵限发生 采集错误 4.3.12.4 TCC防护 1) TCC异物侵限灾害防护的基本单元, 区间线路为闭塞分区, 站内为轨道电路区段。 2) 区间发生异物侵限灾害时, TCC应控制异物侵限灾害所影响闭塞分区的轨
24、道电路无条件发H码。 3) 站内发生异物侵限时, TCC应控制异物侵限灾害所影响轨道区段无条件发H码。 4.3.12.5 中继站TCC将管辖范围内采集到的异物侵限报警信息发送给车站TCC, 车站TCC应将其管辖范围内的异物侵限报警信息发送给CBI设备和集中监测设备。每个继电器状态占用2位, 信息定义如下: 表 2 灾害防护信息接口信息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异物侵限灾害信息4 异物侵限灾害信息3 异物侵限灾害信息2 异物侵限灾害信息1 4.4 轨道电路发码方向控制 4.4.1 站内轨道电路发码方向控制 4.
25、4.1.1 站内ZPW- A轨道电路应设置独立的方向切换继电器(FQJ), 实现发码方向切换, 继电器吸起表示反向, 落下表示正向。 4.4.1.2 TCC根据列车进路, 分别驱动相应的FQJ, 控制轨道电路方向和进路方向一致。 4.4.1.3 TCC采集FQJ状态, 当FQJ的状态与进路方向不符时, TCC维持原发码, 轨道电路保持空闲检测的基本功能, 同时向集中监测系统发送报警信息。 4.4.1.4 站内轨道区段缺省方向为线路运行正方向, TCC设备启动后, 站内区段发码方向应置为缺省方向, 如下图所示: 图 28 站内轨道电路缺省方向 4.4.1.5 有折返作业且
26、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的股道, 当列车占用股道中列车运行前方的轨道区段( 如下图中的3G2) 时, 其后方的轨道区段(如下图中的3G1)发码应转为向另一方向发码, 如下图所示: 图 29 站内股道区段发码方向控制 4.4.1.6 站内进路上的轨道区段在前方占用或本区段解锁后, FQJ发码维持原方向。 4.4.2 区间轨道电路方向控制 4.4.2.1 区间每段轨道电路设置方向切换继电器( FQJ) 用于改变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 FQJ吸起表示反向, 落下表示正向。 4.4.2.2 车站的每个发车口( 含反向) 设置一个区间方向继电器( FJ) , 由FJ来驱动区间FQ
27、J的动作, TCC经过控制改方继电器FJ来实现区间轨道电路方向的切换, 控制原理参见附录A。 4.4.2.3 TCC应同时采集区间FQJ和FJ的状态, 两者比较不一致时应向集中监测输出报警。 4.5 区间改变运行方向原则 4.5.1 区间改变运行方向应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 保证相邻车站不处于敌对运行方向。 4.5.2 TCC应在确认整个区间空闲、 对方站未建立发车进路以及区间的无配线站没有排列接发车进路时, 才能经过正常方式改变运行方向。 4.5.3 TCC改变运行方向应由原处于接车状态的车站办理, 随发车进路的办理而自动改变区间运行方向。 4.5.4
28、在区间轨道电路故障而不能正常改变运行方向时, 可使用辅助方式办理改变运行方向作业, 区间改变运行方向原理过程参见附录B。 4.5.5 车站TCC在改变运行方向过程中, 必须检测区间方向继电器FJ的状态, 如从驱动FJ动作之后的13秒内FJ未动作到位, 则应认为改变运行方向失败, 本站维持原来的闭塞方向, 同时TCC向CBI设备发送改变运行方向不成功的报警信息。 4.5.6 车站TCC重启后, 在完成区间方向初始化前, 应根据以下条件初始化区间方向: l 本站方向继电器为接车状态或邻站为发车状态时, 初始化为接车方向; l 本站方向继电器为发车状态且邻站为接车状态, 则初始化
29、为发车方向; l 6秒后, 没有接收到邻站确定的方向信息或本站方向继电器为未知状态时, 初始化为接车方向; 4.5.7 TCC设备在没有确认区间方向前, 对相应的区间轨道电路发送检测码, 相应的进站口有源应答器发送TCC默认报文。 4.5.8 车站TCC完成区间方向初始化或完成区间改变运行方向后, 应向所管辖的中继站发送区间方向信息。当中继站检测到区间轨道电路的方向切换继电器和区间运行方向不一致时, 则输出区间方向不一致报警信息。 4.5.9 中继站TCC重启时, 在收到车站TCC发送的区间方向信息前, 设置区间方向为未知状态, 并控制所管辖的轨道电路发送检测码。
30、4.5.10 无配线车站不作为方向电路的控制点, 其运行方向由车站或中继站TCC控制。 4.5.11 TCC改变运行方向逻辑中, 应检查无配线车站的进路状态。 4.5.12 无配线车站轨道电路方向切换与区间轨道电路统一设置。 4.5.13 TCC应防止当区间轨道电路瞬时分路不良时, 错误改变运行方向。 4.5.14 TCC应防止方向继电器误动错误改变区间方向。 4.6 信号机点灯控制 4.6.1 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 4.6.1.1 设置有区间地面信号机的客运专线, 应由TCC实现区间信号机的点灯控制功能。 4.6.1.2 TCC应驱动LJ、
31、UJ、 LUJ、 HJ继电器实现区间信号机点灯, 信号机的显示与轨道电路低频信息码的关系应符合TB3060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点灯控制原理参见附录C。 4.6.1.3 相邻TCC应传递分界处相邻闭塞分区的占用信息和低频码信息, 以及信号机的红灯断丝状态, 作为本站区间点灯控制条件。 4.6.1.4 TCC应控制和当前运行方向相反的区间信号机灭灯, 当TCC中的区间方向未知时, 控制区间信号机灭灯, 并控制区间轨道电路发送检测码。 4.6.1.5 TCC应采集区间信号机灯丝状态或从CBI获取进站口红灯灯丝状态, 当发生信号机灯丝断丝时, 按下表进行逻辑处理, 并向信号集中监测设
32、备输出报警信息。 表3 信号机灯丝断丝处理表 信号机显示 故障情况 逻辑处理原则 信号机外方 轨道区段发码 H H灯故障 红灯转移 检测码 U U灯故障 灭灯 U码 LU L灯故障 降级显示U灯 LU码 U灯故障 灭灯 L L灯故障 灭灯 L码 4.6.1.6 当发生区间信号机红灯灯丝断丝时, 信号机外方闭塞分区发送轨道检测码, 并向CBI、 CTC和集中监测设备发送闭塞分区占用状态数据, 后续闭塞分区按HU码依次追踪发码。 4.6.2 对于区间不设置信号机的客运专线, 不考虑进站信号机红灯灯丝断丝转移。 4.6.3 控制无
33、配线站的TCC设备应能根据CBI设备提供的继电器驱动命令, 控制无配线站进出站信号点灯, 同时采集信号的点灯状态传送给CBI设备。 4.7 临时限速 4.7.1 TCC对临时限速的处理逻辑和流程应满足《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的要求。 4.7.2 当侧向接车进路上有低于80km/h的临时限速或线路固定限速时, TCC应控制接近区段发UU码, 并向CBI设备发送进站信号机降级显示UU命令, 进站口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速度值与实际进路上最低限速值一致, 如下图所示: 图 30 侧向接车进路限速 4.7.3 当侧向发车进路上有低于80km/h的临时限速或线路
34、固定限速时, 侧向发车信号开发后, TCC应控制对应的发车股道发送UU码, 出站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速度值与实际进路上最低限速值一致, 如下图所示: 图 31 侧向发车进路限速 4.7.4 侧向发车进路如下图所示,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逻辑如下: 图 32 侧向发车进路报文发送 1) 当侧线, 或发车进路的正线咽喉区, 或L1范围内, 有低于80km/h的限速时,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值最小的临时限速报文, 临时限速有效范围到出站口, 股道发送UU码; 2) 否则, 当L3范围内, 有小于80km/h的临时限速时,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发送限速为8
35、0km/h的临时限速报文, 临时限速有效范围到出站口, 股道发码不降级; 3) 否则( 侧线, 且发车进路的正线咽喉区, 且L2范围之内, 不存在低于80km/h的临时限速值) , 侧线, 或发车进路的正线咽喉区, 或L2范围之内, 存在高于80km/h临时限速,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发送发车进路相关区段以及L2范围之内设置的临时限速最小速度值的临时限速报文, 股道发码不降级; 4) 否则( 侧线, 且发车进路的正线咽喉区, 且L2范围之内, 不存在临时限速值) , 当在离去区段的L2范围外且在临时限速管辖范围内设置有临时限速时,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为线路最高允许速度的临
36、时限速报文, 临时限速有效范围到出站口, 股道发码不降级; 5) 否则, 当发车应答器管辖范围之内没有临时限速时, 应答器发送全线无限速报文。 4.7.5 排列带有直向发车进路的侧向经过进路, 信号开放后,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在进路上或离去区段的制动距离L1内有低于80km/h的临时限速或线路固定限速时, TCC应向CBI设备发送进站信号机降级显示UU命令, 并控制接近区段发UU码, 进站口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速度值与实际进路上最低限速值一致, 如下图所示: 图 33 弯进直出进路限速 4.7.6 如Erro
37、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当进路上仅位于L3范围内设置小于80km/h的临时限速时, TCC控制进站口应答器发送80km/h临时限速报文, 不输出进站信号机降级命令: 图 34 弯进直出进路限速 4.7.7 进路上或离去区段的制动距离L2内设置有大于等于80km/h的临时限速时, TCC控制进站口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速度值与实际设置的最低临时限速值一致, 不输出进站信号机降级命令,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35 弯进直出进路限速 4.7.8 进路上或离去区段的制动距离L2(如E
38、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内没有限速或限速值高于出站口最高限速时, TCC控制进站口应答器发送进路线路限速最高的临时限速报文, 不输出进站信号机降级命令。 4.8 应答器报文实时编码 4.8.1 TCC应根据进路信息、 临时限速信息和应答器报文定义原则对应答器用户数据进行实时组帧和编码。 4.8.2 TCC应参照UNISIG SUBSET-036( V2.3.0) 标准的要求进行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编码。 4.8.3 TCC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手段, 避免出现共模故障, 并对输出结果进行比较, 确保所编制的应答器报文的正确。 4
39、8.4 TCC应具备对编码后的答器报文进行解码的功能, 并和对应的编码输入的数据帧( 830位) 进行一致性比较, 比较不一致按编码错误处理, 确保应答器报文编码的安全性。 4.8.5 TCC的应答器报文编码模块应确保编码的实时性, 每条应答器报文设定最大编码超时时间为50ms, 编码超时后作为不可编报文处理。 4.8.6 对于编码错误和不可编报文由TCC向安全侧修改原始编码数据帧后尝试重新编码, 3次重新编码均失败后向LEU发送TCC默认报文, 并向监测系统输出报警信息。 4.9 应答器报文发送 4.9.1 TCC根据CBI设备建立的进路信息和临时限速服务器发送的
40、临时限速命令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应答器报文, 具体原则参见附录D《TCC应答器报文发送原则》。 4.9.2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 含反向) 处的有源应答器, 作为接车口使用时, TCC接收到CBI系统接车进路建立的信息后, 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接车进路报文, 直至该接车进路进站信号机关闭, 恢复向应答器发送绝对停车报文。 4.9.3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 含反向) 处的有源应答器, 根据区间线路方向, 作为发车口使用时, 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区间临时限速和线路数据报文, 直到区间线路方向改变。 4.9.4 到发线出站信号机处( 含反向) 有源应答器报文发送原则: 4.9.4.1
41、 发车信号关闭时, 正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发车方向有效的停车报文, 反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反向绝对停车报文; 4.9.4.2 排列侧线发车进路后, 正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包含进路信息和临时限速信息的报文, 反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反向绝对停车报文; 4.9.4.3 排列侧向经过进路后, 正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包含进路信息和临时限速信息的报文, 反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包含发车进路信息的报文,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36 到发线有源应答器报文发送 4.9.4.4
42、排列直向发车的经过进路后, 正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允许经过报文, 反向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反向绝对停车报文,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37 到发线有源应答器报文发送 4.9.5 当出站信号机兼做调车信号机时, TCC应接收联锁设备发送的调车信号开放信息, 调车信号开放后, TCC应向相应出站信号机处有源应答器发送允许经过报文, 调车信号关闭后, TCC应向出站信号机处应答器发送绝对停车报文。 4.9.6 调车信号机处设置有源应答器时, 当调车信号机开放时, 发送允许经过报文, 调车信号机关闭时,
43、发送调车危险报文。 4.9.7 中继站有源应答器作为CTCS-2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的更新点, 中继站TCC根据区间线路方向控制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信息和应答器链接信息。 4.9.8 大号码道岔应答器报文发送原则 4.9.8.1 TCC应控制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的报文发送, 在符合大号码道岔报文发送条件时向应答器发送大号码道岔应答器数据包, 在不符合条件时发送允许经过报文, 当TCC和CBI设备通信中断后, 应向大号码道岔应答器发送TCC默认报文。 4.9.8.2 对于具备大号码道岔的侧向进路, 当侧向接车信号开放UUS信号后, TCC发送大号码道岔数据包的检查条件如下:
44、1) 经侧向进路的行车许可长度大于工程数据表中的检查范围; 2) 工程数据表中的检查范围内无低于大号码道岔限速的临时限速, 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 38 大号码道岔报文发送 4.9.8.3 TCC已经开始发送大号码道岔数据包后, 如检测到不具备发送大号码道岔数据包条件时, TCC应马上停止发送大号码道岔数据包, 同时向CBI设备发送信号降级显示UU命令, 接近区段发送UU码。 4.9.8.4 反向运行时, TCC不发送大号码道岔应答器数据包。 4.10 维护诊断功能 4.10.1 TCC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
45、能, 系统故障应能定位到板级和模块。 4.10.2 TCC辅助维护单元应具备以下功能: 4.10.2.1 设备状态数据的监测及记录: 1) 监测记录TCC各设备单元的工作状态( 含LEU和应答器) 2) 监测记录TCC的系统连接及通信状态 , 包括TCC设备各个单元之间的连接以及与CBI、 CTC、 TSR服务器、 轨道电路设备、 LEU和TCC站间的通信通道状态 4.10.2.2 设备应用场景数据的监测及记录: 1) 轨道电路编码信息( 区间和站内) 2) 区间点灯信息 3) 实时应答器报文信息 4) 临时限速信息 5) 车站列车进路信息 6) 区间方向信
46、息 4.10.2.3 辅助维护单元应具备以下报警功能: 1) 一级报警( 故障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2) 二级报警( 故障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3) 预警信息( 经过逻辑分析, 可能发生故障) 4.10.2.4 界面显示: 1) TCC设备工作状态工况图显示 2) 应用场景数据站场图显示 3) 报警维护信息显示 4.10.3 辅助维护单元数据记录时间应不小于30天, 并具备对记录数据的回放和下载分析功能。 4.11 异常处理功能 4.11.1 TCC设备当一系检测到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异常状态或故障后, 在备系工作正常时, 本系将进入离线状态, 同时备
47、系将切换为主系进行工作, 并向集中监测设备报警, 切换期间不影响TCC设备的正常工作。 4.11.2 TCC监测到与外部设备通信异常后, 应经过切换冗余通道或冗余设备实现通信恢复, 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通信恢复时, 则判定TCC与相应的外部设备通信异常。 4.11.3 TCC与CBI通信中断后, TCC按照车站无进路, 进站信号机红灯断丝, 无改变运行方向命令处理, 对于无配线车站, 控制进出站信号机关闭。 4.11.4 TCC站间通信中断后, 相邻TCC则按照边界区段占用、 红灯断丝处理, 并激活相应的灾害防护, 相邻车站TCC之间禁止改变区间运行方向。 4.11.
48、5 TCC与TSRS通信中断后, TCC按照无新的临时限速命令, 维持原临时限速信息处理。 4.11.6 TCC与CTC通信中断后, 向集中监测输出报警信息。 4.11.7 TCC与轨道电路设备通信中断后, 并向集中监测设备输出报警信息。 4.11.8 TCC与LEU设备通信中断后, 向集中监测输出报警信息。 4.11.9 TCC与集中监测设备通信中断后, 向列控中心维护机输出报警信息。 5 TCC设备接口 5.1 TCC站间安全数据网接口 5.1.1 TCC设备间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传输站间安全信息。 5.1.2 TCC的双机分别配置2路冗余1
49、00Base-T以太网接口, 连接到相应的交换机端口, 通信接口采用标准RJ45类型, 通信电缆采用STP6类专用以太网电缆, 连接结构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39 TCC安全信息网接口示意图 5.1.3 TCC设备的通信接口IP地址根据规则进行统一分配。 5.2 联锁设备接口 5.2.1 CBI设备经过下位机接入到TCC的安全信息网中与TCC设备进行信息交换, 通信电缆采用STP6类专用以太网电缆, 连接结构如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所示: 图40 TCC和
50、CBI设备通信接口示意图 5.2.2 TCC应向CBI设备提供区间允许发车信息、 区间状态信息、 灾害防护信息和无配线车站信号机状态采集等信息, 并接收CBI设备向TCC发送的车站进路信息和无配线车站信号机驱动命令等信息。 5.3 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 5.3.1 TCC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初始化命令。 5.3.2 TCC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的临时限速命令信息。 5.3.3 TCC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的时钟信息, 进行设备时钟校正。 5.3.4 TCC应经过信号安全数据网向临时限速服务器传输临时限速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