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美格式整理版 滑块类 1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一质量M=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质量m=0.2kg的小滑块,以V0=1.2m/s的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板。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 g=10m/s2, 问: (1)经过多少时间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等? (2)从小滑块滑上长木板,到小滑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小滑块运动的距离为多少?(滑块始终没有滑离长木板) 解析:(1)(4分)分析m的受力,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分析M的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经过时间t两者速度相同. 且 代入数据,联解可得t=0.15s (2) (4分)小滑块做匀减速运动.(1分) 初速度为. (2分) 2、如图所示. 山东省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9月月考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0.2,小车足够长.求 (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
3、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 (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l0 m/s2). 解:(1)物块的加速度----------------(2分) 小车的加速度:-----------(2分) (2)由: --------------------------(2分) 得:t=1s --------------------------(1分) (3)在开始1s内小物块的位移:---(1分) 最大速度:----------(1分) 在接下来的0.5s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 且加速度: ----
4、1分) 这0.5s内的位移: -------(1分) 通过的总位移--------------(1分) 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
5、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 6、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的右端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左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设木板足够长)
f2/N
1
0
2
3
4
5
6
4
F/N
2
6
8
10
12
14
解析:(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4m/s2
铁块的加速度大小 2m/s2
设经过时间t铁块运 7、动到木板的右端,则有
解得:t=1s
(2)①当F≤ μ1(mg+Mg)=2N时,A、B相对静止且对地静止,f2=F
②设F=F1时,A、B恰保持相对静止,此时系统的加速度
2m/s2
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F1=6N
所以,当2N 8、
,
解得:
③当F>6N,A、B发生相对运动,=4N
画出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像如右
29.福建省龙岩二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恒力F向右拉动木板使木板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0s后撤去该恒力,此时小物块恰好运动到距木板右端l=1.0m处。在此后的运动中小物块没有从木板上掉下来.求:
(1)小物块在加速过程中受到的 9、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作用于木板的恒力F的大小;
(3)木板的长度至少是多少?
解:(1)小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
f=0.2×1.0×10N=2N 方向水平向右
(2)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1,木板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2,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s1,木板的位移为s2
则有: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Ma2,
则F=f’+Ma2, 代入数值得出F=10N。
(3)设撤去F时小物块和木 10、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撤去F后,木板与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小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们具有共同速度V共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m+M) V共
对小物块:根据动能定理:
对木板:根据动能定理:
代入数据:
所以木板的长度至少为L=l+l'=m≈1.7m
,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 11、0)、c(4,0.4)、d(l2,0)。根据v-t图象,求:
(1)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物块质量m与木板质量M之比。
3、 如图所示,倾角a = 37°的固定斜面上放一块质量M = 1 kg,长度 L = 3 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7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 = 0.6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假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m = 0.5,求滑块、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是多少?(sin37=0.6 cos37=0.8 g=1 12、0m/s)
A
B
a
C
.解:对薄板由于Mgsin37﹤m(M+m)gcos37故滑块在薄板上滑动时,薄板静止不动.
对滑块:在薄板上滑行时加速度a=gsin37=6m/s,至B点时速度V==6m/s。
滑块由B至C时的加速度a= gsin37-mgcos37=2 m/s,滑块由B至C用时t,由L=Vt+at
即t+6t-7=0 解得t=1s
对薄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a= gsin37-mgcos37=2 m/s,滑至C端用时t==s
故滑块、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是△t= t-t=-1=1.65s
学习好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