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辽宁省名牌发展规划纲要 17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辽宁省名牌发展规划(纲要) ( - )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六年五月 辽宁省名牌发展规划 ( - ) 加快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有效实施名牌战略, 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结合辽宁实际, 制定本发展规划。
2、 一、 我省实施名牌战略的基本情况 自1994年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创名牌产品活动的通知》和 出台了《辽宁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政府令第153号)以来, 全省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取得极大成效。各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名牌工作的领导, 省市两级分别建立了名牌战略的推进机构, 沈阳、 大连、 鞍山等11个市的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对名牌产品企业的激励政策, 企业创立名牌产品的热情不断高涨, 形成了争创名牌产品、 以质取胜的良好氛围。全省已有44个县(区)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 创立中国名牌产品19个、 国家免检产品38个、 省名牌产品526个。”雪花”啤酒、 ”红梅”味精、 ”沈一”机床、 ”沈鼓”
3、压缩机、 ”忠旺”铝材、 ”海狮”轻客、 ”ZWZ”轴承、 ”盼盼”安全门等一批名牌已成为全国的龙头产品。名牌产品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显现。 , 全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数虽然仅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4.9%, 但销售额、 工业总产值、 利税总额则分别占18.43%、 24.39%、 33.14。 可是, 我省实施名牌战略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没能深刻地认识到名牌就是效益、 就是竞争力, 创立名牌产品热情不高; 二是名牌产品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省名牌数量较少。同时, 名牌产品又多集
4、中在机械、 冶金、 石化行业, 这虽与辽宁省传统产业的布局相吻合, 也反映出我省名牌产品的局限性, 跨行业拓展的能力不强; 三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品牌经营战略, 依然停留在价格战和广告战, 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经营规划和策略; 四是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更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 五是名牌产品企业规模不大, 对经济推动力不强。 二、 工作目标 (一)工作目标 经过品牌培育、 品牌创立、 品牌营销、 品牌保护, 形成一批体现辽宁水平的名牌产品、 名牌企业和品牌产业, 提高我省基础产业、 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 到 , 要
5、达到以下目标: ──形成世界级品牌产品5个; ──创立中国名牌产品50个, 力争达到70个; ──稳定发展辽宁名牌产品600个;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50个; ──培育服务名牌100个; ──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带动一批配套件、 基础件、 原辅材料以及重点产品质量上新台阶; ──形成幅射力强、 影响力大、 规模化的辽宁名牌群体。省以上名牌产品群体的产值、 销售收入、 利税和出口创汇总额占全省的比例每年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三、 发展重点 ㈠选择重点产品, 培育国际品牌 以沈阳”沈一”牌数控机床、 沈阳”沈鼓”牌压缩机、 沈阳”雪花”牌啤酒、 沈阳
6、红梅”牌味精、 大连”DS”牌化学成品油轮、 大连”DNS”牌散装货轮和万吨成品油轮、 大连”DMTG”牌组合机床、 大连”ZWZ”牌工业轴承、 大连”冰山”牌制冷设备、 辽阳”忠旺”牌铝合金型材、 大连”华丰”牌木制家具、 大连”工联”牌纯碱、 大连”路明”牌蓄光型稀土发光颜料、 大连”创世”牌服装、 鞍山”西洋”牌硫酸钾复合肥、 等为重点, 冲击世界品牌。 ㈡组建辽宁名牌团队, 冲击中国名牌 1、 创立基础装备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中捷”牌铣镗及数控加工中心、 沈阳”沈变”牌电力变压器、 沈阳”东北”牌铅酸蓄电池、 沈阳”盛洋”牌空调器用压缩机、 沈阳”沈高”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7、 沈阳”沈泵”牌火电站用泵、 沈阳”沈电”牌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大连”大橡塑”牌橡胶塑料机械、 大连”彩桥”牌电流电压互感器、 大连”三箭”牌绝缘子、 锦州发电启动机系列等为重点产品。 2、 创立交通运输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海狮”牌轻型客车、 沈阳”沈飞”牌大型客车、 沈阳”豹”牌491Q汽油机、 沈阳”沈矿”牌散状物料设备及装载机、 大连”大重”牌起重装卸机械、 大连”犀牛”牌叉车、 大连”大力”牌机车、 大连”DC”和”DMD-MAN B&W”牌柴油机、 鞍山”海诺”牌混凝土搅拌车和泵车、 丹东的”黄海”牌大型客车、 朝阳”朝工”牌装载机、 朝阳”CY”牌柴油机等为重点。 3、
8、 创立石化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的”星塔”牌氯碱、 沈阳”和平”牌轮胎、 抚顺”远航”牌石腊和”迪源”牌直链烷基、 阜新”环宇”牌输送带、 辽阳”辽化”牌精乙二酸、 葫芦岛”渤浪”牌轻柴油等产品为重点。 4、 创立生产资料类中国名牌 以锦州”彩练”牌聚氯乙烯压延薄膜、 盘锦”辽河”牌氮磷钾复合肥、 盘锦”华锦”牌尿素等产品为重点。 5、 创立冶金类中国名牌 以鞍山”鞍钢”牌钢板、 钢带、 重轨、 鞍山”三冶”牌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 抚顺”特”牌高碳铬轴承钢、 棒材, 抚顺”抚新”牌热轧带肋钢筋、 本溪”本钢”牌薄钢板、 棒材、 钢带和碳素结构钢, 朝阳”华凌”牌热轧钢带、 葫芦岛”HX
9、牌精锌等为重点。 6、 创立建材类中国名牌 以大连”实德”牌塑料异型材、 沈阳”远大”牌玻璃幕墙、 大连”振邦”牌氟碳漆系列产品、 本溪”工源”牌硅酸盐水泥、 辽阳”千山”牌水泥、 盘锦”双喜岭”牌沥青、 盘锦”禹王”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葫芦岛”渤海”牌硅酸盐水泥等产品为重点。 7、 创立信息产业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东软”牌CT机和磁共振装置、 大连”大显”牌移动电话、 大连”dpmc”牌印刷线路板等产品为重点。 8、 创立药品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东北”牌维生素C、 脑复康、 磷霉素钠和头孢系列, 沈阳”星工”牌消刻和整肠生胶囊、 沈阳”众字”牌沈阳红药系列、 大连”美罗”牌药
10、品、 大连”海洋”牌伤科接骨片、 鞍山”味邦”牌葡萄糖和氯化钠注射液、 鞍山”鞍山”牌心血宁片、 抚顺”汇龙”牌汇龙元活苏(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丹东”丹奥”牌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锦州”奥德金”牌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锦州”猛克”牌诺氟沙星、 营口”奥达得必泰”牌复方铝酸铋颗粒为重点。 9、 创立轻工类中国名牌 在现有辽宁名牌产品中, 以大连”鹏鸿”牌细木工板、 本溪”桓林”牌中密度纤维板、 营口”人民大会堂”牌香烟、 营口”诺的斯卡”牌钢琴等为重点。 10、 创立纺织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黎富”牌西服、 沈阳”贵友”牌羊绒制品、 大连”亚瑟王”牌衬衫、 大连”桑扶兰”牌女士内衣、 营
11、口”宜而爽” 牌针织内衣、 辽阳”三耳兔”牌针织内衣、 葫芦岛”凯森蒙”牌服装、 葫芦岛”金雪儿”牌泳装等产品为重点。 11、 创立粮油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香雪”牌、 ”东大”牌面粉、 大连”汇宝”牌食用油、 本溪”兴桓”牌大米、 盘锦”鼎翔”牌大米为重点。 12、 创立食品类中国名牌 以沈阳”旺旺”牌系列食品、 沈阳”德氏”牌系列冷饮、 大连”仁龙”牌肉鸡系列制品、 本溪”五女山”牌冰葡萄酒、 营口”鲁冰花”牌饮料、 营口”海花”牌精制盐、 锦州”道光廿五”牌白酒等产品为重点。 ( 三) 扩大产业名牌集群, 打造品牌产业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建设沈阳、 大连两个装备制造业集
12、聚地, 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形成品牌产业。 1、 装备制造业 汽车工业以华晨金杯、 沈阳航天三菱、 辽宁曙光、 一汽大柴、 东风朝柴、 锦恒安全气囊等企业为骨干, 发展中高档轿车、 轻型客车、 大中型客车、 载货车、 矿用自卸车和专用汽车系列产品, 以及车用发动机、 车桥、 曲轴、 安全气囊、 变速器等零部件产品品牌为核心创立品牌产业。 船舶工业以大连造船重工、 大连新船重工和渤海船舶重工三大船厂为骨干, 发展超大型油轮、 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 超大型集装箱船、 大型滚装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和海上作业平台为核心创立品牌产业。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以大连机车车辆公司、 沈阳机车车辆公司为
13、骨干, 发展时速200公里以上客车、 重载货运交流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柴油机、 电气化铁路所需专用配套器材为核心创立品牌产业。 机床行业以沈阳机床公司和大连机床公司等骨干企业, 发展数控车床、 数控铣镗床、 立式加工中心、 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 多轴联动加工中心、 车铣中心和柔性自动线、 柔性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等数控技术集成产品为核心, 形成品牌产业。 通用机械行业以沈鼓公司、 沈阳水泵公司、 铁岭阀门公司、 大连冰山集团等骨干企业, 发展乙烯、 聚氯乙烯、 合成氨、 甲醇、 尿素等大型石化离心压缩机组和往复式压缩机、 配套化工流程泵、 阀门等产品, 以及
14、大型发电机组辅机成套设备、 超临界机组用泵、 风机、 核电用泵、 制冷设备等产品为核心, 创立品牌产业。 电工电器行业以沈变集团、 沈阳高压开关、 抚顺华泰电瓷等骨干企业, 发展输变电成套设备和燃气轮机为核心, 发展品牌产业。 重型矿山设备行业以沈阳重型、 沈阳矿山、 大连重工等企业为骨干, 开发国家急需的大型冶金成套设备、 矿山成套设备、 大型水泥成套设备、 起重设备、 港口成套设备等产品为核心, 形成品牌产业。 基础件行业以瓦轴集团为骨干, 发展高速、 高精度、 高可靠性的轴承等系列品牌产品为核心, 创立品牌产业。 2、 石化工业 石化工业以大连石化、 西太平洋石化公司、 抚顺石
15、化公司、 锦化化工公司为骨干, 发展原油加工、 乙烯、 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产品为重点, 促进原油加工、 乙烯生产向集约化、 大型化、 基地化发展, 形成品牌产业。 3、 冶金工业 冶金工业以鞍钢、 本钢、 凌钢、 新抚钢、 大连金牛等企业为骨干, 发展市场短缺和替代进口的热轧板、 冷轧板、 镀锌板、 彩涂板、 冷轧硅钢片、 100m重轨等产品为核心, 发展品牌产业。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以葫芦岛锌厂为骨干, 发展锌、 铜、 钼、 铝、 镁等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及其合金制品为重点, 创立品牌产业。 ( 四)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创立特色农产品品牌 以凌源市”凌馨”牌无公害黄瓜, 北票市”川
16、州红”牌辣椒干, 大连市”础明”牌绿色猪肉、 ”咯咯哒”牌鸡蛋, 大连”棒捶岛”牌海参、 ”獐子岛”牌虾夷扇贝、 ”海洋”牌珍味烤鱼片、 ”金洲红”牌大樱桃、 ”中粮”牌麦芽, 锦州市”俏”牌高品质果仁, 营口市”庆丰”牌罗非鱼生鱼片, 绥中县”关外第一仙”牌白梨, 鞍山市”千山王”牌南果梨, 本溪”龙宝”牌人参为重点,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 积极争创中国名牌。 ( 五) 促进服务业集团化、 网络化、 优质化经营, 创立服务品牌 围绕大力发展信息咨询、 金融保险、 现代物流、 中介服务等服务业, 创立现代服务业品牌。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和健康的需要, 创立教育、 卫生、
17、文化、 体育事业方面的公共服务品牌。 围绕扩大内需、 扩大就业、 促进消费, 在交通、 商贸、 旅游、 社区劳动等产业, 创立劳动密集型服务品牌。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 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政能力, 在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创立行政服务品牌。 四、 主要措施 ㈠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名牌战略工作责任制度。一是各级政府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主任、 各有关业务部门为成员的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 制定名牌战略发展规划、 目标和重点,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优惠政策, 及时解决企业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不断改进和完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和方法, 使评价工作确实对企业创名牌起到
18、推动、 引导和促进作用。三是各级政府将名牌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的内容, 促使政府相关部门把名牌工作纳入经济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㈡制定规划, 强化对名牌产品的培育。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创名牌产品的规划, 把”两大基地、 三大产业”的重点产品列为培植名牌的重点, 具体落实到每个行业、 每个企业上。实行名牌产品的层级预创机制, 省、 市、 县三级每年都要在本地区名牌产品中, 选择推荐一批, 参与上一级名牌产品的评价, 形成层级推进, 滚动发展。 ㈢制定奖励政策, 激励企业提高创立名牌的积极性。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创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设立名牌工作专项经费, 保证名牌工作有序进行; 建
19、立奖励制度, 对创立中国名牌和省名牌的企业予以奖励, 按规定兑现。 ㈣实施分类指导, 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做大做强。对属于历史积沉型的品牌, 要帮助其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扩大品牌魅力, 进行品牌再造; 对广告效应型品牌, 要帮助搞好广告定位, 夯实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深度开拓市场, 实现做大做强; 对市场影响型品牌, 要实施高质量战略和顾客至上的服务战略, 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扩大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 要在名牌产品企业中, 积极宣传、 推广质量管理先进理念, 引导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创名牌、 保名牌、 壮大名牌的经验,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全面提高名牌产品企
20、业的素质。 ㈤加强企业研发工作, 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指导企业将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创新、 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标准、 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设备, 不断研发出适销对路的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产品; 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 创出自己的核心技术, 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对名牌产品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等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予以重点倾斜和支持, 对扩大名牌产品规模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贴息; 对名牌企业科技创新和企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 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计入管理费用和抵扣纳税所得额的额度; 鼓励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加速固定资
21、产折旧, 缩短折旧年限;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标准水平, 对其企业技术中心优先列入省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 ㈥加大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完美金融服务, 提高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贷款比重; 充分发挥科技企业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资金的作用, 为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促进名牌规模化。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推进名牌产品的系列化和产业化; 搞好以名牌产品企业为核心的资本经营, 经过重组、 联合、 兼并、 参股等多种形式, 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流动和集中
22、 形成以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 在打造产品品牌的同时, 加速扩建企业品牌, 拉动一方产业发展。 ㈧结合”诚信辽宁”建设, 加强名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以产品质量信誉、 企业信誉、 社会信誉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名牌产品及企业的知名度, 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保有期。 ㈨扶优打假, 为名牌企业发展提供最佳环境。与名牌产品企业联手, 组织扶优打假协作网, 适时开展专项打假战役。突出对印刷企业、 包装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 发现印刷假商标、 假标识、 假包装的违法行为, 依据《产品质量法》严肃处理, 切实保护名牌企业合法权益。
23、㈩加大宣传、 展示力度, 树立名牌形象。适时召开名牌产品新闻发布会或表彰大会, 表扬、 激励名牌企业, 号召企业向她们学习, 推动名牌工作的深入实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及时宣传、 推广名牌产品企业的先进理念, 形成”辽宁要振兴, 名牌企业要先行”的氛围。发挥大商场、 超市、 连锁店作用, 经过建立名牌产品专柜、 展销等多种形式, 为名牌产品展示、 扩大销售创造条件。 (十一)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经过辽宁省名牌企业联合会, 组织大专院校、 中介机构以及其它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企业创名牌提供技术咨询、 经营策划等方面服务; 组织企业横向交流、 相互学习和借鉴、 取长补短、 总结经验、 共同提高; 组织人员认真收集和研究国内外企业创名牌的经验、 作法, 指导企业深入实施好名牌战略。 (十二)做好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 引导企业积极向国家申请, 争取我省优势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 帮助企业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完善各种材料, 确保具备申报条件的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