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病因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未接受过病毒抗体检测的患者,一经确诊患有艾滋病往往会出现( )。 A 配合治疗 B 积极应对 C 心理或情绪危机 D 能面对现实 答案 [解析] 发病前从未接受过病毒抗体检测的患者,一般没有病毒感染者的心理体验,等到出现症状时才就医,一经确诊往往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理或情绪危机,表现为末日降临、茫然不知所措、陷入悲观、绝望的心境。 2. 关于心和身的关系,以下哪一描述是正确的?( ) A 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 B 心理活动的改变会引起生理活动的改变 C 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心理
2、活动的改变也会引起生理活动的改变 D 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互为独立的 答案 3. 认知治疗技术在改变( )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A 抑郁症的认知 B 焦虑症的认知 C 疑病症的认知 D 幻觉 答案 [解析] 相比其他几项,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更多的负性自动想法和功能失调性态度,导致患者认知失真或认知歪曲,同时患者能够觉察到这些想法的失真。 4. 寻找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时应该考虑( )。 A 宗教因素对心理问题形成的影响 B 家庭因素对心理问题形成的影响 C 生理年龄对心理问题形成的影响 D 环境与心理问题是否有因果关系 答案 [解析] 寻找生
3、物学原因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②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③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C项);④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 情绪推理是指( )。 A 选择性积极注视 B 在情绪状态下做出推理 C 回避,在情绪状态下做出推理 D 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答案 6. 自动想法概念是指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人头脑中的( )。 A 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 B 无效的而不真实的想法 C 无效的或不真实的想法 D 似乎有效而真实的想法 答案 7. 选择
4、性概括是指( )。 A 根据个别细节,对整体做结论 B 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C 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D 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答案 [解析] 选择性概括指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8. 常见的认知曲解有( )种类型。 A 4 B 8 C 10 D 12 答案 [解析] 常见的认知曲解包括: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个人化、选择性消极关注、情绪推理、“应该倾向”、乱贴标签等10种类型。 9. 癌症、心肌疾患人常采用的应对方法是( )。
5、 A 合理化 B 防御机制 C 社会支持 D 否认 答案 [解析] 否认,是对无法接受的、可能会引起冲突的事情加以否定,以此来“阻挡”冲突的发生。癌症病人、心肌疾患的病人经常运用这种机制。 10. 关于自动想法问卷,以下哪项正确?( ) A 由30个项目组成,采用1~5级评分 B 量表由一人编制(1980) C 国内报告有良好的信、效度 D 我国已修订,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效果良好 答案 [解析] 自动想法量表()由30个项目组成,采用1~5分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经、等研究表明,该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该量表国内没有修订,也没有相关信、效度
6、报告。 11.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图式是( )。 A 稳定的 B 容易改变的 C 不稳定的 D 易接受新的信息 答案 [解析]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 12. 个体的认知因素属于( )。 A 生物学因素 B 社会学因素 C 心理因素 D 环境因素 答案 13. 用于检测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A.
7、社会适应量表 B.MMPI C.生活质量量表 D、SCL-90 A B C D 答案 14. 过度引申是指( )。 A 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B 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C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所有事情 D 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答案 15. 影响患者对症状评价的心理社会因素,准确的一项是( )。 A A型行为者容易重视自己的症状 B 外向的人容易重视自己的症状 C 高度专注的人容易重视自己的症状 D 焦虑的人容易重视自己的症状 答案 16.
8、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是指( )。 A 根据个别细节,对整体做结论 B 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低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C 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 D 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做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答案 17. 关于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童年期的固定信念 B 负性自动想法 C 成年期的固定信念 D 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 答案 18. 功能失调态度是可以通过( )量化。 A 访谈 B 问卷调查 C 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 D 观察分析 答案 19. 个人化是指( )。 A 自
9、我中心 B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所有事情 C 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 D 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 答案 [解析] 个人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 二、多项选择题 1. 负性自动想法的特点主要有( )。 A 快速出现的 B 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出现 C 似乎有效或真实 D 可能是不现实的或功能失调的 答案 [解析] 负性自动想法的特点包括: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貌似真实,
10、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蕴含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2. 认知曲解中绝对性思考的特点包括( )。 A 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 B 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 C 尚能坚持较现实的标准 D 认为达不到标准就是失败 答案 [解析] 绝对性思考的特点: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自己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 3. 寻找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时,应该确定( )。 A 相关生活事件、人
11、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B 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C 社会文化因素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有无关系 D 求助者的心理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有无关系 答案 [解析] 寻找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时应该确定的因素包括: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②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③确定社会文化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④分析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等。 4.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是( )。 A 不同性别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B 女性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 C 男性的更年期心理反应较严重 D 女性的
12、更年期心理反应不明显 答案 [解析] 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不同性别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较重的心灵创伤,女性的更年期综合症也比男性明显且严重。 5. 下列关于心理冲突中病程的评分,正确的是( )。 A 病程2个月为1分 B 病程6个月为2分 C 病程9个月为3分 D 病程12个月为3分 答案 [解析] 对心理冲突中病程的评分: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 6. 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的观念产生 B 查看他人对求助者有
13、无误解或者错误的评价 C 寻找求助者记忆中有无持久负性情绪记忆 D 分析求助者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归因倾向 答案 [解析] 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析时,正确的操作是:①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A项);②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③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④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c项);⑤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D项);⑥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⑦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⑧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7. 负性自动想法与功能
14、失调性态度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是状态性的 B 后者是特征性的 C 前者多见于常人 D 后者仅见于抑郁障碍 答案 [解析] 负性自动想法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在正常人与抑郁障碍患者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因此C、D项是错误的。 8. 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有( )。 A 生物学因素 B 社会性因素 C 家庭教育因素 D 心理因素 答案 [解析] 家庭教育因素属于社会性因素。 9. 认知曲解中任意推断的特点包括( )。 A 缺乏事实的根据 B 贬低自己的优点 C 草率地下结论 D 夸大自己的缺陷 答案 10. 下列选项中对自动想法的理解错误的
15、是( )。 A 人们过多考虑想法的有效性 B 自动想法不可能是功能失调 C 人们很少考虑想法的真实性 D 自动想法有可能是不现实的 答案 [解析] 自动想法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有些自动想法很可能是不现实的或功能失调的,但人们很少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想法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为此,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动想法,对于确立诊断和进行心理咨询都是很重要的。 11. 贝克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 )。 A 深层的负性自动想法 B 浅层功能失调性假设 C 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 D 深层功能失调性假设 答案 [解析] 贝
16、克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 12. 下列关于心理冲突中社会功能的评分,不正确的是( )。 A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而不得不减轻工作者为1分 B 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人际交往者为2分 C 由于工作效率下降而不得不改变工作者为3分 D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而不得不休假或退学者为3分 答案 [解析] 对心理冲突中社会功能的评分:轻度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
17、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13. 下列关于心理冲突中精神痛苦程度的评分,正确的是( )。 A 求助者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为1分 B 需要借助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为2分 C 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摆脱为3分 D 借助异地修养也完全无法摆脱为3分 答案 [解析] 对心理冲突中精神痛苦程度的评分: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14. 认知曲解的类型包括
18、 )。 A 绝对性思考 B 过度引申 C 个人化 D 乱贴标签 答案 [解析] 认知曲解的类型: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个人化、情绪推理、“应该倾向”、乱贴标签。 15. 依据临床案例分类,可把致病的认知因素分为( ) A 知识性认知偏差 B 个性的认知偏差 C 环境的定向偏差 D 人物的定向偏差 答案 [解析] 认知因素致病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依据临床案例分类,可把致病的认知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如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第二类可称为个性认知偏差,这一类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
19、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 16. 人们的图式有时是( ),因而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失调。 A 僵硬的 B 极端的 C 灵活的 D 消极的 答案 17. 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注意的是( )。 A 负性社会生活事件会成为应激源 B 正性社会生活事件不成为应激源 C 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起重要作用 D 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起重要作用 答案 [解析] 对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分析时,应注意除了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作用外,也要注意某些看起来是正性的社会事件也会成为应激源;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方式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18. 关于生理功能与
20、心理活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理功能的改变会引起心理活动的改变 B 心理活动的改变会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 C 求助者未加陈述是因对咨询师缺乏信任 D 求助者对此未加陈述的原因是无意忽略 答案 [解析] 生理功能与心理活动的关系表现为:心理因素会导致生理功能的变化;生理功能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活动的变化;求助者对自己的生理活动的改变未加陈述或只是轻描淡写,其原因或是由于求助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无意识忽略,或是由于涉及某些隐私 19. 对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事例判断正确的是( )。 A 长期家庭不和带来的创伤难以愈合 B 中学时期被同学孤立经常蒙受羞辱
21、 C 自幼在单亲家庭中缺少重视和疼爱 D 认为在社会生活中黑暗的东西太多 答案 [解析] D选项认为在社会生活中黑暗的东西太多不属于求助者负性情绪记忆的事例,而是一种观念。 20. 导致认知曲解的原因包括( )。 A 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认识自己和世界 B 根据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处理事情 C 用自己的想像和预期推测事情的发展和未来 D 环境信息多样化造成信息加工系统紊乱 答案 [解析] 导致认知曲解的原因包括: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认识自己和世界;根据自己对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处理事情;用自己构造的想像和预期推测事情的发展和未来;内部信息多种多样;信息过少、含混不清;短
22、期内信息过多。 21. 关于寻找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时的操作步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首先应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患有躯体疾病 B 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是否有因果关系 C 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问题形成的影响 D 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问题形成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寻找生物学原因时的步骤包括: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②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③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④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22. 以下哪些疾病会引起心理行为异常?( ) A 流感、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严重感
23、染病 B 暴发性肝炎、亚急性肝炎、肝癌后期等肝性脑病 C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 D 普通感冒、消化道不适 答案 [解析] 会导致心理行为异常的常见躯体疾病有:①流感、肺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的严重感染病;②多见于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症、肺结核等肝性脑病;③见于暴发性肝炎、亚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后期等肝性脑病;④心源性脑病;⑤肾性脑病;⑥内分泌系统疾病;⑦代谢疾病;⑧手术后精神障碍;⑨。 23. 诱发厌食症或贪食症的影响因素有( )。 A 追求完美的挑剔母亲 B 以瘦为美的社会时尚 C 体像障碍 D 精神发育迟滞 答案 24.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特点
24、包括( )。 A 脆弱性 B 强制性 C 依赖性 D 客观性 答案 [解析]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特点包括: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主义;强制性;依赖性;自主性;认知哲学等。 25. 多种心脏疾患引起脑血流量减少,可引发心理行为障碍,具体可表现为( )。 A 失眠 B 易疲劳 C 抑郁 D 注意力涣散 答案 [解析] 由于多种心脏疾患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脑缺氧从而引发心理行为障碍。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怒、情绪不稳、抑郁、注意力涣散、健忘、失眠、噩梦、失神、晕厥、死亡恐怖等。 26. 关于生物年龄对心理行为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儿童
25、的心理障碍多数是以行为障碍为主的 B 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 C 不同年龄对同一事件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 D 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儿童构不成直接威胁 答案 [解析] 在考虑生物学因素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时,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同样的外部条件对儿童和成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心理效应的估价也不同。儿童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认知水平低,所以,心理问题就很容易转化为心理障碍。儿童的情绪结构比较简单,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要求对儿童构不成直接威胁。儿童情感表达没有成人那样高度语言化和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 27.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
26、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图式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稳定的 B 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 C 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 D 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 答案 28.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表现出哪些症状?( ) A 情绪不稳、过敏、急躁 B 注意力不集中 C 老年患者常有抑郁、焦虑,甚至出现妄想 D 严重时可出现狂躁状态 答案 [解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表现的精神兴奋性增高,早期表现为情绪不稳、过敏、急躁、易激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进一步可出现狂躁状态。老年人则常有抑郁、焦虑,也可出现幻觉、妄想状态。 29. 关于认知因素致病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概念的使用出现了失误 B 对自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C 对逻辑的推理出现了失误 D 对事物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答案 [解析] 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