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挺身式跳远高中体育课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的第四章“田径”中的第三节“跳远”,详细内容为挺身式跳远的技巧训练。主要包括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训练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提高跳跃能力。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协作的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体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挺身式跳远的起跳、腾空、落地动作的协调与连贯。 教学重点: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尤其是起跳和落地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跳远沙坑、跳板、测量尺、示范用挺身式跳远动作图
2、解。 学具:运动鞋、毛巾、矿泉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挺身式跳远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挺身式跳远的动作。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挺身式跳远的起源、发展及比赛规则。 详细讲解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强调起跳、腾空、落地的重要性。 3. 技能训练(10分钟)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跳板上进行起跳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练习腾空动作,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沙坑内进行落地练习,强调落地稳定性。 4. 例题讲解(10分钟) 选取典型的挺身式跳
3、远动作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改进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挺身式跳远全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 1. 挺身式跳远动作要领: 起跳:脚跟发力,身体向前倾斜。 腾空:身体呈“V”字形,双臂上摆。 落地:脚尖先着地,膝盖微曲,身体向前倾斜。 2. 挺身式跳远训练方法: 起跳训练:跳板起跳,注意发力顺序。 腾空训练:空中保持身体协调,双臂上摆。 落地训练:沙坑内练习,注重落地稳定
4、性。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请学生录制自己在家练习挺身式跳远的视频,要求动作规范。 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2. 答案: 视频中需展示起跳、腾空、落地的全过程,动作要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选拔优秀选手。 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挺身式跳远培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 挺身式跳远的起跳技巧:如何通过脚跟发力,以及身体向前倾斜的角度和力度。 2. 腾空阶段的
5、身体形态控制:如何在空中形成并保持“V”字形,双臂上摆的时机和力量。 3. 落地时的稳定性:如何确保脚尖先着地,膝盖微曲以缓冲冲击力,以及身体向前倾斜的平衡。 补充和说明: 起跳是挺身式跳远的关键,需强调学生要在起跳瞬间集中力量,通过脚跟快速推离地面,同时身体要有意识地向前倾斜,以获得更大的前进动力。在腾空阶段,学生应学会如何控制身体,形成有效的“V”字形,这有助于提升跳跃的远度。双臂上摆不仅是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求,也能帮助身体保持平衡。至于落地,稳定性是避免受伤的关键,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如何用脚尖先着地,并通过膝盖的微曲来分散落地时的冲击力。 二、教学难点 1. 起跳与腾空的
6、过渡:如何平滑地从起跳过渡到腾空,确保动作的流畅性和力量传递。 2. 腾空期间的身体控制:在空中如何保持身体姿态,避免出现多余动作或失衡。 3. 落地时的身体平衡:从腾空到落地的过程中,如何调整身体以实现平稳落地。 补充和说明: 起跳到腾空的过渡是技术上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掌握起跳时的力量发放和身体前倾的同步动作,以保证流畅过渡。在腾空期间,身体的控制是提高跳跃效率的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在空中保持核心稳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摇摆或折叠,这会影响跳跃的远度和美观。至于落地,平衡的掌握至关重要,学生应学会在落地前调整身体姿态,通过细微的动作调整来确保平稳着地。 三、教学过程
7、 1. 例题讲解:如何选择典型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以及如何给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法。 2. 随堂练习:学生在练习全程跳跃时的动作执行和教师的即时反馈。 补充和说明: 例题讲解环节,教师应挑选那些常见且影响跳跃成绩的错误动作,通过视频慢动作回放、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学生清晰地展示错误所在及其后果。同时,教师应提供针对性的改进练习,如起跳力量训练、空中姿态维持练习等,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错误。 在随堂练习中,教师的即时反馈至关重要。学生进行全程跳跃时,教师应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及时指出并纠正动作偏差,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观察和评价,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动作质量。 四、作业
8、设计 1. 作业的实践性:确保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际的动作练习。 2. 家长的参与: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以确保练习的落实。 补充和说明: 作业设计应强调实践性,通过录制练习视频,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并自我检查动作的正确性。同时,要求家长签字确认,不仅能够增加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还能促进家庭对体育教育的支持。教师应向家长说明作业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监督方法,确保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练习安全和有效。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有起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示范动作时,语气要坚定、自信,鼓励学生模仿。
9、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视频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动作要领,注意与时间赛跑,避免拖堂。 3. 技能训练:10分钟,分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典型案例,简洁明了地指出错误和改进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同时注意观察和即时反馈。 三、课堂提问 1. 在理论讲解环节,向学生提问,检验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2. 在随堂练习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挺身式跳远的比赛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结合学校田径运动会等实际场景,让学生了解挺身式跳远的实用性。 教案反思: 一、教学效果 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分析学生提问和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二、教学方法 1.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在分组练习中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指导? 2. 是否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学生参与度 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练习和提问? 2. 是否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改进 1.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