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课程篮球单元,具体章节为《篮球基本技术——双手胸前传接球》。详细内容包括: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实战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尤其是手腕、手臂的协调用力。 教学重点: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提高传接球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篮球、篮球架、口哨、计时
2、器、教学课件。 2. 学具:篮球、运动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篮球架和篮球,组织学生进行抢断球游戏,引导学生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示范(5分钟) (1)教师讲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强调手腕、手臂协调用力的重要性。 (2)教师示范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过程。 3. 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练习,每组两人,相距3-5米,进行传接球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提高动作质量。 4. 例题讲解(5分钟) (1)教师选取一名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
3、领。 (2)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5. 随堂练习(5分钟) (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2)教师计时,提高学生练习效果。 6. 实战应用(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篮球比赛,实战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 (2)教师点评比赛,强调团队合作和竞技体育精神。 7. 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六、板书设计 1.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 1.1 双手持球,手腕后仰 1.2 双臂自然弯曲,肘关节向前 1.3 用力顺序:手腕→前臂→上臂 1.4 传球时,手腕迅速向前甩动,使球向前旋
4、转 2.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 2.1 两人一组,相距3-5米,进行传接球练习 2.2 逐步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动作质量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要求:每人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一周。 2. 答案: (1)作业完成情况自评表: 日期:______,练习时长:______,自我评价:______(优/良/中/差) (2)家长评价:______(优/良/中/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篮球社团,提高篮球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篮球
5、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篮球技能水平。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篮球基础技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技术要领。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下是三个教学目标的具体补充: 1. 学生能够描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并在实践中正确执行,传球准确率达到80%以上。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练习,展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比赛礼仪,能够主动与队友沟通配合。 3. 学
6、生通过篮球训练,上肢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至少有70%的学生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传球距离提升20%的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动作要领的掌握:重点是手腕、手臂的协调用力。教师需要通过慢动作示范、分解教学、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手腕甩动和手臂用力的顺序与力度。 2. 动作质量的提升: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从生疏到熟练,需要设计由简到繁的练习梯度,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如从固定位置到移动中传球,从近距离到远距离传球。 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准备适当的教具与学具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以下是具体补充:
7、1. 确保篮球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因器材不足影响学生练习。 2. 篮球架的设置要符合学生身高,便于学生练习投篮。 3. 教学课件要清晰展示动作要领,便于学生视觉学习。 五、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内容的细化,以下是具体补充: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抢断球游戏,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安全,培养快速反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讲解示范:教师应注重语言清晰、动作规范,确保学生能够直观理解。 3. 练习:分组练习时,教师应关注每组学生的练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例题讲解:通过选取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示范,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榜样。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
8、计要简洁明了,以下是具体补充: 1. 动作要领的板书应图文并茂,突出用力顺序和手腕甩动的关键点。 2. 练习方法的板书应清晰展示步骤,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家长参与性,以下是具体补充: 1. 作业题目应具体,如每天练习10次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 2. 作业答案应包括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以此监控学生课后练习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具体补充: 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突破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期。 2. 拓展延伸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如组织篮
9、球技能挑战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语调要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示范动作时,要用慢动作并配合口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时间充足,让学生充分热身,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示范环节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 3. 练习环节要保证至少10分钟,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技能训练。 三、课堂提问 1. 在讲解示范环节,适时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动作要领的理解程度。 2. 在随堂练习和实战应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10、四、情景导入 1. 设计抢断球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通过提问篮球比赛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水平,是否需要调整难度和练习梯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达到教学目标。 3.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各个环节的时间长度。 4. 课堂提问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助于他们对技能的掌握。 5. 教师的语言语调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需要改进以增强教学效果。 6. 课后反思是否到位,是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有效总结。 7. 拓展延伸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