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教案《报纸大力士》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快乐的力量》,具体章节为第四章《力量的奥秘》。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报纸的承重能力,探索力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报纸的特点,知道报纸具有承重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幼儿掌握报纸的承重能力,学会运用力。
难点: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报纸若干张,小型玩具若干
2、绳子,尺子,剪刀。
2. 学具:每组一张报纸,小型玩具若干,绳子,尺子,剪刀。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用报纸折成的纸袋,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个纸袋能不能装下我们的玩具呢?”引发幼儿思考,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演示如何用报纸制作一个承重能力强的纸袋,并讲解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用报纸制作承重能力强的纸袋。
4. 互动环节(5分钟)
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力的作用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
3、设计
1. 板书《报纸大力士》
2. 板书内容:
(1)报纸的特点:轻、薄、软
(2)力的作用:支撑、稳定
(3)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合作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报纸制作一个承重能力强的纸袋,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
(1)制作过程:
a. 准备报纸、绳子、剪刀。
b. 将报纸折叠成纸袋形状。
c. 用绳子将纸袋口固定。
d. 将小型玩具放入纸袋,测试承重能力。
(2)作业评价:根据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实践活
4、动环节能够积极动手操作。但在团队协作方面,部分幼儿还需加强沟通与交流。
2. 拓展延伸:
(1)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制作承重能力强的结构?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力量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4. 互动环节的组织
5.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评价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重点:报纸的承重能力及力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刻理解。
难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难点,因为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合作意识尚需引导和培养。
5、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1. 展示一个承重能力强的报纸结构,引发幼儿好奇心。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个纸袋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却是一个大力士,能装下很多玩具,你们相信吗?”
3.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1. 教师应详细讲解报纸承重能力的原因,如报纸的纤维结构、折叠方式等。
2. 演示力的作用,如如何将力均匀分布,使报纸结构更加稳定。
3. 分步骤讲解如何制作承重能力强的报纸结构,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互动环节的组织
1. 分组讨论:鼓励幼儿分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提高沟通能力。
2. 展示与分享:请各小组展
6、示作品,让幼儿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成果。
3.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的内容与评价
1. 实践性: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记录与反思:鼓励幼儿记录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和反思能力。
3. 评价方式:根据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 在关键环节使用强调语气,突出重点知识。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约5分钟,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约10分钟,详
7、细讲解制作过程和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约5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4. 互动环节:约5分钟,组织有序的讨论与分享。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心。
3.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3.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是否涵盖了力的作用、报纸承重能力等核心知识点,是否有助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方面:是否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堂组织方面: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互动环节是否有序进行。
4. 教学效果方面: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团队协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5. 教师自我反思: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语调是否亲切、富有感染力,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教学技巧是否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