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小羊过桥》含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数学活动《小羊过桥》。通过小羊过桥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长短,理解长短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长短的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和排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2、
1. 教具:小羊过桥的故事卡片、不同长度的纸条、磁性板、磁性小羊。
2. 学具:每组一张操作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讲述小羊过桥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小羊的路线,思考如何帮助小羊找到最短的过桥路径。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演示比较长短的方法,如直接比较、利用工具比较等。
引导幼儿观察磁性板上不同长度的纸条,并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
每组幼儿操作学具,合作完成操作纸上的任务:用不同长度的纸条给小羊搭建过桥的路径,找出最短路径。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
3、问。
4. 小结与分享(5分钟)
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故事主题:小羊过桥
2. 比较方法:直接比较、工具比较
3. 排序结果:最长、次长、最短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家中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给它们排序,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铅笔(长)、橡皮(次长)、回形针(短)
2. 扩展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羊过桥的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比较和排序。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比较方法掌
4、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长短比较现象,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故事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3. 例题讲解:讲解比较长短的方法需简洁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4. 随堂练习: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5.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和
5、学习。
一、教学难点的突破
1. 利用直观教具,如磁性板上的纸条,让幼儿通过视觉直接感知长短差异。
2.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如“帮小羊找最短路径”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比较长短。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优化
1. 选择生动有趣的小羊过桥故事,以图片、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呈现,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2. 故事中融入比较长短的元素,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关注到长短问题。
3.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小羊应该怎么过桥才能最快到达对岸呢?”
三、例题讲解的清晰性
1.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如“长长的”、“短短的”,让幼儿易于理解。
2. 结合磁性板上的纸条,进行
6、实际操作演示,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比较过程。
3. 针对不同长度的纸条,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如直接比较、工具比较等,丰富幼儿的比较经验。
四、随堂练习的关注点
1. 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解答。
2.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对幼儿的操作成果给予积极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1. 设计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比较长短的方法。
2. 作业题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寻找家中的长颈鹿、小兔子和蚂蚁”,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3. 提供答案示例,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幼儿完成作业。
本
7、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童真的语言,语速适中,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环节,如讲解比较方法时,适当放慢语速,加强语气,突出重点。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阶段,确保故事讲述简洁有趣,不超过5分钟。
2. 例题讲解时,控制在10分钟内,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
3. 随堂练习阶段,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如:“你们觉得小羊应该选哪条路才能最快过桥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
四、情景导入
1. 利
8、用生动的故事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情景中自然地关注到比较长短的问题。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1. 本节课通过小羊过桥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但在讲解比较方法时,部分幼儿仍表现出困惑。
2. 今后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直观、形象的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比较长短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在实践情景引入阶段,故事讲述生动有趣,但部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关注超过了对数学知识的关注。
2. 今后应注意平衡故事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课堂组织方面
1. 时间分配基本合理,但部分环节仍显得紧张,如随堂练习时间不足。
2. 今后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方面
1. 作业设计贴近生活,但部分幼儿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
2. 今后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鼓励家长参与,提高幼儿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通过本次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