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共 页 第 页 交底内容: 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质量管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本质样板应选用无节、 干燥、 韧性强、 不变形的木材。而且应加上面刨光、 平直。 2.1.2根据提升高度不同, 样板横
2、断面不小表2.1.2中所列数值。 样板横断面要求 表2.1.2 提升高度( m) 厚度( mm) 宽度( mm) ≤20 20~60 >60 40 50 60 80 100 100 注: 表中要求尺寸为加工后净尺寸。 2.1.3加工后横断面不小于100×100mm的木方( 架设样板) 、 角钢, M16膨胀螺栓, U形卡钉, 钉子, 琴钢丝, 8#铅丝等。 2.2主机机具: 电锤、 铁锤、 水平尺、 直角尺、 钢板尺、 盒尺、 线坠、 墨头斗。 2.3作业条件: 2.3.1井道内脚手架搭设完毕, 并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脚手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装
3、部门提供的图纸要求。 2.3.2脚手架平台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 1.5~1.7m处为宜, 以便稳放样板。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 拆除此短管后, 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下面500mm处, 以便于轿厢安装( 2.3.2) 。 图2.3.2 2.3.3脚手架排管档距以1.4~1.7m为宜, 为便于安装作业, 每层厅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设一档横管, 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 便于上下攀登, 脚手架每步最少辅2/3的脚手板, 各层交错铺板, 以减小坠落危险( 图2.3.3.a) 。 图2.3.3 2.3.4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技术部门检查, 验收后, 方可使
4、用。 2.3.6现场施工用电、 照明用电必须符合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3.7各层厅门口必须设有良好的防护门; 而且各层厅门口及每步脚手板上应保持干净、 无杂物。 2.3.8实际测量顶层高度, 底坑深度应与图纸相符, 并核算是否能满足该梯越程的要求。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搭设样板架→测量井道确定基准线→样板就位,挂基准线 3.1.1搭设样板架: 3.1.1.1在井道顶板下面1.2m左右处用膨胀螺栓将角钢水平牢固地固定于井道壁上( 图3.1.1.1) 。 图3.1.1.1 3.1.1.2若井道壁为砖墙, 应在井道顶板下1.1m左右
5、处沿水平方向剔洞, 稳放样板木支架, 而且端部固定( 图3.1.1.2) 。 图3.1.1.2 3.1.1.3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 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3.1.2测量井道, 确定标准线。 3.1.2.1预放两根厅门口线测量井道。一般两线间距为门净开度。 3.1.2.2根据井道测量结果来确定基准线时, 应注意的问题: a井道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运行有无妨碍, 如限速器钢绳, 选层器钢带, 限位开关, 中线盒, 随线架等。同时要考虑到轿门上滑道及地坎等与井壁距离, 对重与井壁距离, 必须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止的部件及建筑结构净距离不得
6、小于30mm。 b确定轿厢轨道线位置时, 要根据道架高度要求, 考虑安装位置有无问题。 道架高度计算方法如下( 图3.1.2.2.b) : 图3.1.2.2 H=L-L-A-B-C 其中H—道架高( 左) ; L—轿厢中心至墙面( 左) 距离; A—轿厢中心至安全钳内表面距离; B—安全钳与导轨面距离( 3~4mm) ; C—导轨高度及垫片厚度之和。 c对重轨道中心线确定时应考虑对重宽度( 包括对重块, 最突出部分) , 距墙壁及轿厢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 d对于前后开门( 贯通门) 的电梯, 井道深度≥厅门地坎宽度×2+厅门地坎与轿厢地坎间隙×2+轿厢
7、深度。并应考虑井壁垂直情况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e各层厅门地坎位置确定, 应根据所放的厅门线测出每层牛腿与该线的距离, 经过计划, 应做到照顾多数, 既要考虑少剔牛腿或墙面, 又要做到离墙最远的地坎稳装后, 其上的门立柱与墙面的间隙小于30mm而定。 f对于厅门建筑上装有大理石门套以及装饰墙的电梯, 由于它们的施工在后, 因而确定厅门基准线时, 除按照上述e进行考虑外, 还要参阅建筑施工图, 同时考虑利于门套及装饰墙的施工。 g对两台或多台并列电梯安装时应注意各电梯中心距与建筑图是否符, 应根据井道建筑情况, 对所有厅门指示灯, 按钮盒位置进行通盘考虑, 使其高低一致, 并与建筑物协调,
8、保证美观。 h对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基准线时, 除上述应注意的事项外, 还应根据建筑及门套施工尺寸考虑做到电梯候梯厅两边宽度一致, 两列电梯厅门口相对一致, 以保证电梯门套施工或土建大理石门套施工的美观要求( 图3.1.2.2.h) 。 图3.1.2.2.h i确定基准线时, 还应复核机房的平面布置。曳引机、 工字钢、 限速器、 发电机、 极限开关、 选层器等电气设备的布局有无问题, 维修是否方便, 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1.3样板就位, 挂基准线: 3.1.3.1样板加工制造( 图3.1.3.1) 。样板的木条应四面刨光、 平直, 按图纸要求组装, 并用胶粘牢, 将样板就位
9、 图3.1.3.1 甲—对重在轿厢后面放置; 乙—对重在轿厢侧面放置 A—轿厢宽; B—轿厢深; C—对重导轨架距离; D—轿厢架中心线至对重中心线的距离; E—轿厢架中心线至距底后沿; F—开门净宽; G—轿厢导轨架距离; H—轿厢与对重偏心距离 1—铅垂线; 2—对重中心线; 3—轿厢架中心线; 4—连接铁钉 基准垂线共计10根, 其中: 轿厢导轨基准线4根 对重导轨基准线4根 厅门地坎基准线2根 为了简化施工, 挂基准线也能够不采用整体样板, 而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钉木条法。但所采用材料必须符合本章第一节要求。 3.1.3.2无论采用样板法或直钉条法, 首先应按照
10、第3.1.2条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后, 确定出梯井中心线, 轿厢架中心线, 对重中心线(图3.1.3.1), 进而确定出各基准垂线的放线点, 划线时使用细铅笔, 核对无误,再复核各对角线尺寸是否相等, 偏差不应大于0.3mm。样板或木方上木条的水平度在全平面内不得大于3mm。 3.1.3.3在样板处, 将钢丝一端悬一较轻物体, 顺序缓缓放下至底坑。垂线中间不能与脚手架或其它物体接触, 并不能使钢丝有死结现象。 3.1.3.4在放线点处, 用锯条或电工刀, 垂直锯或划一V形小槽, 使V形槽顶点为放线点, 将线放入, 以防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 并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 把尾线在固定铁钉上绑牢( 图
11、3.1.3.4) 。 图3.1.3.4 3.1.3.5线放到底坑后, 用线坠替换放线时悬挂的物体, 任其自然垂直静止。如行程较高或有风, 线坠不易静止时, 可在底坑放一水桶, 将线坠置于水或机油中, 增加其摆动阻力, 使线坠尽快静止( 图3.1.3.5) 。 图3.1.3.5 3.1.3.6在底坑上600~1000mm处用木方支撑固定下样板, 待基准线静止后用U形卡钉将线固定于样板木上, 然后再检查样板上各放线的固定点的各部尺寸、 对角线待尺寸有无差别, 确定无误后, 可进行下道工序( 图3.1.3.6) 。 图3.1.3.6 4、 质量标准 4.1.1基准线尺寸必须
12、符合图纸, 各线偏差不应大于0.3mm。 检查方法: 尺量。 4.1.2基准线必须保证垂直。 检查方法: 吊线、 尺量。 4.2.1样板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3/1000。 4.2.2并列电梯、 厅门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20mm。 4.2.3相对电梯、 厅门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5、 成品保护 5.1各层厅门防护栏保持良好, 以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 5.2作业时防止物体坠落, 避免砸坏样板。 5.3作业出入进道时, 注意不碰厅门口线; 井内作业时, 特别是电、 气焊作业时, 注意爱护基准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确定轿厢导轨基准线时, 应先复核图纸尺寸两者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以实物尺寸为依据。并经过有关部门核验。 6.2每次作业前, 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 确认无位移, 与其它物体不接触后, 方可作业。 6.3在剔凿井道内壁及厅门处楼层显示盒、 呼梯盒孔洞时, 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清扫脚手板, 防止砸坏样板。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