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XX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C1会议中心地上结构高支模施工专项方案目录 一、 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其意义 2 二、 工程概况 3 三、 施工部署 6 四、 施工准备 11 五、 高支模设计 13 六、 高支撑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22 七、 高支模搭设施工及注意事项 23 八、 模板安装、 拆除施工要求 25 九、 高支模支撑系统安全措施 28 十、 模板成品保护 34 十一、 高支模施工安全监测 34 十二、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35 附件一: 8M高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42
2、 附件二: 8M支模高度600×800MM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51 附件三: 8M支模高度600×1200MM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59 附件四: 600×1400MM梁侧模板计算书 68 附件五: 8M支模高度600×1400MM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76 附件六: 14M高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85 附件七: 600×1600MM梁侧模板计算书 93 附件八: 14M支模高度600×1600MM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101 XX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c1会议中心地上结构高支模施工专项方案 ( 此方案依据 12月
3、14日专家论证意见补充、 完善) 一、 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依据及其意义 1、 编制意义 (1)高支模工程的划分范围为: 水平砼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 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2)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 ]87号) 规定: 高支撑模板系统( 以下简称”高支模”) 是指高度大于或等于5.0m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 高支模施工承受荷载大、 施工高度高, 一旦施工或处理不好, 极容易发生坍塌或坠落事故, 故施工高支模前必须对支撑系统进行计算, 制定相应
4、方案, 并经相关专家评审后方可浇筑砼。故此, 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高支模工程的安全性, 杜绝出现安全事故, 特制定此高支模工程专项方案, 以便指导施工。 高支模搭设前需要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方案与技术交底。过程中应认真按方案实施执行并严格检查。搭设完成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并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 编制依据 (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 ; ( 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JGJ162- ) ; ( 3)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130- ) ; ( 4) 建筑施工手册(
5、 第四版) ; ( 5) PKPM安全计算软件; ( 6) 建筑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99) ; ( 7) 贵州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 8) 现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91) ; ( 9) XX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结构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 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地勘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结构类型 建筑层数 建筑平面位置示意图: C1会议中心 XX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是由中天城投集团XX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
6、司投资兴建的大型会议展览中心项目, 由深圳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总承包施工, 工程总占地面积51.80ha, 总建筑面积979357m2, 总停车位4777辆, 其集国际展览中心、 国际生态会议中心、 五星级酒店、 观光大楼、 集中商业街、 风情商业街、 soho办公楼等相关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特大型展览中心, 为全国同类型展览项目一次性开发面积最大的工程, 为省重点工程, 工程质量确保”黄果树”杯, 争创鲁班奖, 创省安全样板工地。 其中c1会议中心地下室两层, 地上共四层, 地上建筑总高度为27.0m, 建筑总面积为6.45万㎡。地下室埋深1.3~13.1m,
7、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0.00高程为1303.50m。拟建场地占地平面近似呈正方形; 南北向长145.00m, 东西向宽115.5m。 1、 根据结构图纸统计如下表所示, 会议中心各层层高均超过4.5m, 属于高支模范围。其中地下结构高支模详见地下结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结构楼层标高结构层高情况一览表 层号 标高H( m) 层高( m) 地下二层 -11.200 5.100 地下一层 -6.100 6.050 1层 -0.050 8.000 2层 7.950 6.000 3层 13.950 6.000( 局部支模高度14m) 4层
8、 19.950 7.050 屋面层 25~27.00 2、 根据图纸统计各层梁结构尺寸为: 梁编号 截面尺寸 ( b×h) 位置 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 首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屋面层 详见图 200×400 √ 详见图 200×500 √ √ 详见图 250×500 √ √ √ 详见图 300×500 √ 详见图 200×600 √ 详见图 250×600 √ √ √ √ √ 详见图
9、 300×600 √ √ √ √ √ 详见图 250×700 √ √ √ 详见图 300×700 √ √ √ √ √ 详见图 400×700 √ √ √ √ √ √ √ 详见图 500×700 √ √ 详见图 300×800 √ √ √ 详见图 400×800 √ √ √ √ 详见图 500×800 √ √ √ 详见图 600×800 √ √ 详见图 300×900
10、√ 详见图 400×900 √ √ 详见图 300×1000 √ 详见图 400×1000 √ √ 详见图 500×1000 √ 详见图 600×1000 √ 详见图 400×1200 √ 详见图 500×1200 √ 详见图 600×1200 √ √ √ 详见图 700×1200 √ √ 详见图 600×1400
11、 √ √ √ 详见图 600×1600 √ 详见图 400×1850 √ 详见图 500×1850 √ 3、 根据图纸统计各层楼板厚度为: 板厚度( mm) 位置 相对标高( m) 层高 250、 400 地下二层 -11.200 5.100 150 地下一层 -6.100 6.050 180、 150 首层 -0.050 8.000 150、 120、 100 二层 7.950 6.000 120、 100 三层 13.95
12、0 6.000( 局部支模高度14m) 150、 120、 100 四层 19.950 7.050 120 屋面层 25.00~27.00 —— 4、 根据图纸统计各层柱及墙尺寸为: 柱( 墙) 编号 截面尺寸 ( b×h) ( d) 位置 地下 二层 地下 一层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500×500 √ 详见图 800×800 √ √ √ √ 详见图 900×900 √ 详见图 1000×1000 √ √ √ √ √ √ 详见图 1000×12
13、00 √ 详见图 1200×1200 √ √ √ √ √ √ 详见图 800×1800 √ √ 详见图 200( 墙) √ √ √ √ √ √ 详见图 300( 墙) √ √ √ √ √ √ 详见图 400( 墙) √ √ √ √ √ √ 三、 施工部署 考虑到高支模都较高, 荷载较大, 因此为保证高支模施工安全, 脚手架一次性搭设。 1、 高支模施工整体思路 ( 1) 针对高支模的特点, 经我们分析, 高支模的主要承重部分是支撑, 而模板支撑的设计计算出自于脚手架
14、设计计算, 但它与脚手架有一定的差别, 主要是: 一是承受垂直荷载大; 二是在施工中砼输送、 倾倒、 振捣混凝土作业会增加垂直、 水平荷载, 使它产生较大的振摆; 三是它无刚性连墙杆牵拉约束摆动, 因此, 这对模板支撑稳定, 特别是对高支模的稳定很不利。 ( 2) 高支模坍塌事故都是失稳破坏造成的, 而且都是先从局部坍塌, 使钢筋混凝土牵动模板支撑往坍塌处倾倒, 造成大面积坍塌。因此, 针对高支模承受荷载和结构特 点, 增大荷载分项系数, 设置水平拉杆, 设置剪刀撑、 设置斜撑加固, 以提高高支模的整体稳定强度。 根据本工程不同部位高支模特点以及代表性不同, 我们对取较大截面的梁及支
15、模高度较高的板进行构造设计及验算: 1) 取地上部分层高( 首层至二层) 最高8.0m, 板厚最厚150mm, 作为该层及其它各层的验算依据, 满足该层支撑要求即满足其它各层支撑要求。 2) 取较大截面的梁按层高最高的8m进行验算, 其它各层均按此搭设构造要求进行搭设。 3) 针对局部特殊部位分别进行单独验算及特殊处理, 主要有: Ø 首层( 1~6) ×( B~N) 轴之间由于无结构底板, 为自然地面, 模板搭设高度达8m高, 为确保基层承载力满足高支模要求,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 必须先对其基层进行处理。根据该区域的建筑地面做法, 且考虑工期要求, 先施工至C15混凝土垫层。
16、 Ø 三层( 1~5) ×( N~S) 轴楼板( 首层门厅上空) 支模高度14m, 从首层结构板面往上搭设, 该部位板厚120mm, 验算时单独验算。 Ø 三层( 1~5) ×( N~S) 轴( 首层门厅上空) 共设有4根600×1600mm型钢梁, 跨度27m, 从首层结构板面往上搭设, 支模高度14m, 根据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特点, 柱、 梁内型钢必须先按设计图安装到位, 柱梁首先形成整体钢结构, 即在大梁钢筋、 模板安装前, 型钢梁本身已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足以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 但本次型钢梁模板支撑及验算仍按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梁验算。 Ø 全文共 104 页, 点击查看详细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