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故事篇 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面对所处世界的好奇发问和自由想象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意在通过本组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乐园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单元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1.会认33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3.通过品
2、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先创造文明的赞美和向往,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 点 1.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够正确、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单元教学难 点 1.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能够正确、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单元课时安排 23.《祖先的摇篮》……………………………………………………………2课时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课时 25.《羿射九日》……………………………………………………… 2课时 语文园地八………
3、……………………………………………………… 2课时 单元教学措施 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学校检查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 课 题 23.祖先的摇篮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1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4、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识记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自主学习法 辅助手段 1.搜集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板书设计 教案附页 附件一:拓展材料 ( ) 附件
5、二:作业设计(√ ) 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 ) 附件四:教学反思( √ ) 学校检查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
6、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老师检查认字情况。 4.指导学生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 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诗。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的。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7、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情。(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1节。 全班齐读第1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中把“原始森林”比作“摇篮”,生动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绿色的“摇篮”中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节。 小组内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婴儿在摇篮中生活成长,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中又是如何生活的?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还会在森林里做什么?他们会在森
8、林里留下什么?你如果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习第4节。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说说为了保护“祖先的摇篮”,我们可以怎么做?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 23.祖先的摇篮 作业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祖先()逗()蔷薇()()逮()蝈蝈()回忆() 2.照样子,写一写。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
9、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那(),是()的摇篮。 3.辨字组词。 蓝()篮()逗()豆()摘()滴() 掏()淘() 4.我会填动词。 ()野果()鹊蛋()小松鼠()野蔷薇 ()红蜻蜓()绿蝈蝈 教学反思: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 课 题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1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10、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丰富奇妙的想象。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奇妙的想象。 学习难点 了解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自己独立学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自主学习法 辅助手段 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板书设计 教案附页 附件一:拓展材料 ( ) 附件二:作业设计(√ ) 附
11、件三:其他参考资料( ) 附件四:教学反思( √ ) 学校检查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回忆下你们的小时候,是怎么学会走路的?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是怎么学会发光的呢?月亮是怎样学会不断变化的呢?2.板书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与同桌共同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把生字读对
12、了。 3.引导学生标出自然段。 4.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 (2)讨论:你是如何正确记住这些字的? (3)扩充词汇,为生字组词,看看谁组得多。 5.分组读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本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自然段多。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主要问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你们能结合课文提出什么问题呢? 2.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1)太阳学会了什么?(2)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 (3)“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
13、辞手法? (4)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会怎么样? 3.引导学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世界成功反反复复方式简单自由 2. 回顾上节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1.教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句,有什么作用? 2.教学第2~4自然段。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14、第2~4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思考讨论: ①太阳、月亮、水都最终学会了什么? ②这3个自然段中每段话的中心句是哪句话?引导学生找出来,并在书上画出来。 3.学习第5~7自然段。 (1)听第5~7自然段朗读,思考: 雨学会了什么?人又学会了怎么生活? (2)“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关联词“只要……就”表示什么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世界的秩序是怎么样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秩序,那会是什么样子? 4.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不要往下讲了,最好再从头开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希望?
15、 5.全文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外知识和资料,明白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道理。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字词。 shì jiè()chénɡ ɡōnɡ()jiǎndān()fǎnfù()zì yóu() 2.辨字组词。 纪()功()记()攻() 式()由()武()甲() 3.世界万物学会了什么?请连一连。 太阳流动 月亮发光 水不断变化 4.照样子,写词语。 反反复复(AABB
16、式) 很多很多(ABAB式)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只要……就…… (1)()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情,这世界()很有秩序了。 (2)()月亮一直无法决定,只好反反复复,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看起来有时圆有时缺。 教学反思: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 课 题 25.羿射九日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1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17、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理清这篇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简单地讲出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远古人民的生活。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自主学习法 辅助手段 准备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板书设计 教案附页 附件一
18、拓展材料 ( ) 附件二:作业设计(√ ) 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 ) 附件四:教学反思( √ ) 学校检查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我国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神话故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19、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 2.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羿为什么射日? (2)羿怎样射日的? (3)射日的结果怎样?。 四、总结课堂,巩固识字。(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
20、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用时:25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轮换”的意思,结合大树“扶桑”使学生对上古时代有十个太阳的背景有个初步的认识。 (2)此时的大地万物、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向学生介绍《山海经》中有关上古的神话传说。 2.学习第2、3自然段。 (1)听第2、3段朗读,思考: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中后,大地万物、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学习比喻句“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给学生
21、说明这个比喻的妙处。 (3)引导学生体会大地万物和人们的水深火热,急切需要一位英雄来拯救世界,为后面的羿射九日作铺垫。 3.学习第4、5、6自然段。 (1)抽学生朗读第4段,指导读好羿动作描写的语气。 (2)理清故事的经过,思考讨论: ①“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说明了什么?描写羿射日时的动作词语有哪些? ②文中“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羿为什么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4.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讨论: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1)羿射九日的结果是怎样的?
22、 (2)指导学生圈出文中“从此”“渐渐”“重新”等词,感受羿射日的伟大。 5.羿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英雄,你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能说几句赞美他的话吗?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10分钟)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和烈士们用鲜血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怀着怎么的心情去对待他们?又该如何为未来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 25.羿射九日 作业设计: 1.根据拼音写词语。 zhí rì()rénlèi()jiānnán()ɡōnɡ jiàn() yánrè()hàipà()cónɡ
23、 cǐ()chónɡ xīn() jué de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和(),()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3.照样子,写词语。 慌慌张张(AABB) 勃勃生机(AABC) 4.按要求仿写句子。 (1)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仿写一句比喻句) (2)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仿写一句拟人句) (3)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教学反思:
24、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 课 题 语文园地八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第 1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第 次: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了解钅、木、氵、火、土字旁的构字意义。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语说句子。 3.认识“我
25、的发现”中的字,会区分“礻”和“衤”及“冫”和“氵”的字。 4.积累《舟夜书所见》这首古诗。 5.学习“我爱阅读”中的课文《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原因和经过,体会他不怕艰辛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2.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 3.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学习难点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自主学习法 辅助手段 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板书设计
26、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 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教案附页 附件一:拓展材料 ( ) 附件二:作业设计( ) 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 ) 附件四:教学反思( ) 学校检查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试着认读。 钩铲梅柿源涨炬灿垮坟 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构字意义。 3.展示搜查资料,分组交流。 (1)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
27、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铲,中国古代民间起土用的农具,也用于建筑等领域。也是武术器械之一,是薄体阔刃的长兵器。 (2)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红白颜色,分五瓣,香味浓,果实味酸。柿,落叶乔木,花黄白色。果实叫柿子。 (3)源,水流所出的地方。涨,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 (4)炬,火把。灿,光彩耀眼。 (5)垮,倒塌,坍塌。坟,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 4.总结构字规律想想有相同部首的汉字都与什么相关。 如:钩,铲都与金属有关,梅与柿都与树木有关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并讲一组词的词意。 忽然突然立刻马上一瞬间一眨眼 逐渐渐渐
28、慢慢徐徐慢吞吞慢悠悠 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造句:这件事真的很突然。街上的人忽然多了。 2.让学生自己查词典了解其余各组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 如:立刻:表示动作行为紧接着某个时刻。 马上:立刻。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造句:同学们听到这句话,立刻鼓起掌来。 马上:快进去吧,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 …… 3.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还有哪些近义词。 如:观察观看,轻快轻松,增加增添……
29、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太阳的害怕情绪。 5.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 如:小明着急死了,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家。 李明杰开心极了,高高兴兴地跑进了教室。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四组字。 2.总结构字规律。 四、布置作业。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
30、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2.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所写。 (2)解诗题。(逐字理解) 舟:船。书: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3.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散作”的“散”读作“sàn”,不要读作“sǎn”。 (3)指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 “孤”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萤”字是上中下结构,下部分是“虫”,不要写成“火”。 4.齐读《舟夜书所见》这首诗。 5.解释大意。 (
31、1)读句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2)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月黑——没有月亮,一片漆黑。 见——现。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3)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一只孤零零的萤火虫,静静地映在水面上。 (4)读第二句。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让学生从中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32、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6)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一陈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7)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6.展开想象,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让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见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通过图文对照,从中体会到诗人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及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 (3)让学生讨论:在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3、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7.教师小结。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后修改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我爱阅读。 1.导入。 李时珍是明朝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小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他一生中的巨大成就就是编著了世界医药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本》。 2.带着问题讲解课文。 (1)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李时珍创作过程的段落。 (阅读第3、4自然段) (2)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让李时珍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医药书?自己默读 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词语。 (3)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 (4)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经历了千辛万苦,那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5)最后,李时珍用27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正是有了李时珍这样执着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才有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教师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