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师考试中级邮电专业知识与实务模拟试题 资料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政府管制的新理论依据是( )。 A.效用理论 B.成本理论 C.分配理论 D.可竞争性理论 答案:D 解析:可竞争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它认为,产业市场中并不是必须有很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竞争压力,即存在一个没有进出壁垒的市场结构,就能带来好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 2.下列关于发行债券筹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资金成本低 B.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C.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D.财务风
2、险大 答案:C 解析:发行债券筹资不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利用债券筹资的优缺点主要有:①资金成本低。②保证企业的控制权。③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④财务风险大。⑤限制条款较多。⑥筹资的有限性。 3.市场壁垒是指允许在位企业赚取超额利润而不受到( )的一切因素。 A.价格管制 B.进入威胁 C.质量惩罚 D.竞争管制 答案:B 解析:市场壁垒是允许在位企业赚取超额利润而不受到进入威胁的一切因素。从通信业看,构成通信市场进入壁垒的因素包括很多,如政府的政策法律限制、规模经济、资本需求、转换成本、阻止进入的策略行为以及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3、 4.前瞻性成本是依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未来网络结构、规模和用户水平,参照当前( )预计的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 A.通信企业的实际成本水平 B.通信企业的预期成本水平 C.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水平 D.现有网络的技术水平 答案:C 解析:前瞻性成本也可称之为预期成本,是依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未来网络结构、规模和用户水平,参照当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水平,预计的未来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 5.政府管制的重点是( )。 A.竞争性业务 B.非自然垄断性业务 C.自然垄断性业务 D.完全垄断性业务 答案:C 解析:管制机构的政策
4、手段以有效竞争为导向,基本思路之一就是区分自然性垄断业务与非自然性垄断业务,政府以自然垄断业务作为管制的重点,而非自然垄断业务由许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 6.广义的通信市场包括( )。 A.通信设备产品和通信服务市场 B.邮政市场和电信市场 C.邮政专业市场和企业市场 D.通信市场和电子产品市场 答案:A 解析:广义的通信市场指的是通信企业向消费者提供通信设备产品和信息传递服务的场所和领域,是社会对通信产品、服务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总和。 7.会计成本核算中依据的是企业交易的原始价格记录来进行的,因而核算的是( )。 A.前瞻性成本 B.
5、历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预期成本 答案:B 解析:会计成本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核算的历史成本。 8.下列不属于移动电话资费的是( )。 A.入网费 B.移动电话购置费 C.通话费 D.漫游费 答案:B 解析:移动电话资费主要由入网费、基本月租费、通话费和漫游费四个部分组成。 9.根据时间价值的概念,在利率为5%时,现在的1000元与三年后的( )元是等值的。 A.1000 B.1050 C.1150 D.1158 答案:D 解析:套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我们能够得到F=P(1+i)n=1
6、000×(1+5%)3=1158元。 10.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 )。 A.资本的最大规模 B.资本最大风险 C.资本最大限度投入 D.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答案:D 解析: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因此,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11.邮件传递频次由( )统一规定。 A.信息产业部 B.国家邮政局 C.地方政府 D.邮政企业 答案:B 解析:邮件传递频次由国家邮政局统一规定,是邮政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下列不属于
7、《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的是( )。 A.规范电信市场秩序 B.维护电信业务经营者和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 C.借鉴国际惯例和外国经验 D.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答案:C 解析:《电信条例》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1)规范电信市场秩序;(2)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利益;(3)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4)促进电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13.“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这句话体现了通信产业的( )经济特征。 A.规模经济性 B.范围经济性 C.网络性 D.范围经济性 答案:C 解析:通信业具有网络性,它要求全程全网、联合
8、作业,这里不但包括国内业务,同时也包括国际间的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14.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制定成本测算方法,主要利用企业( )的成本数据,把这些总成本在运营商提供的所有业务中进行分摊,得出每种业务的总成本。之后,除以该种业务的需求量,最终求出单位成本。 A.财务汇总 B.管理机构 C.班组 D.各项业务 答案:A 解析: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路制定成本测算方法,主要利用企业财务汇总的成本数据,把这些总成本在运营商提供的所有业务中进行分摊,得出每种业务的总成本。之后,除以该种业务的需求量,最终求出单位成本。这种思路仅适用于当测算者无法从企业中收集获取与各种业
9、务相关的设备和运营成本的详细数据时采用。 15.用户交寄除( )以外的其它邮件,应当交邮政企业或其分支机构当面验视内件。 A.信件 B.特快专递邮件 C.国际邮件 D.含贵重物品的邮件 答案:A 解析:用户交寄除信件以外的其它邮件,应当交邮政企业或其分支机构当面验视内件。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 16.下列不属于通信市场主体的是( )。 A.市场供给主体 B.市场需求主体 C.市场传递主体 D.市场管理者 答案:C 解析:通信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市场供给主体、市场需求主体、市场管理者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7.
10、均一资费制是指对用户交寄一定重量范围内的邮件,不分( ),实行统一标准计收费用的资费结构制度。 A.邮程远近 B.重量大小 C.难易程度 D.质量好坏 答案:A 解析:均一资费制是指对用户交寄一定重量范围内的邮件,不分邮程远近,实行统一标准计收费用的资费结构制度。 18.下列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 A.设备购置费 B.应收及预付款 C.现金 D.存货 答案:A 解析: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在投产前预先垫付、在投产后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A项设备购置费属于固定资产。 19.下列关于投资效益的基本表示方法的
11、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投资效益有两种最基本的表示方法:投资产出率和投资占用率 B.投资产出率系数愈大,表明投资经济效益愈大 C.投资占用率系数愈小,表明投资经济效益愈小 D.这两种基本表示方法之间具有反比例关系 答案:C 解析:投资占用率是指投资额与经过投资取得的经济成果的比值,也称投资占用效果系数。投资占用率或投资占用效果系数愈小,表明投资经济效益愈大。 20.某邮局5月份第二个星期处理的邮件量为63000件,该周周三的业务量为8550件,则该日不均匀系数为( )。 A.0.14 B.0.95 C.1.05 D.7.1
12、4 答案:B 解析:代入公式,能够得到,该日不均匀系数=该日业务量/全周业务量日平均数=8550/(63000/7)=0.95.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未按服务标准提供服务产生的原因有( )。 A.缺乏系统的服务设计 B.企业未能合理平衡供求 C.缺乏顾客定义的服务标准 D.顾客不能恰当地扮演角色 E.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与所设计的服务不一致 答案:BDE 解析:未按服务标准提供服务产生的原因有:企业未能合理平衡供求、顾客不能恰当地扮演角色、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与所设计的服务不一致。 2.纯粹出于排挤竞争对手
13、的目的,电信网络运营商可能会试图经过签订协议,使得客户不可能选择其它网络运营商或业务提供商的做法( )。 A.被称之为锁定客户 B.被称之为捆绑销售 C.被称之为搭售 D.在许多国家被认定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E.一般会列入政府管制的重点核查范围 答案:ADE 3.下面属于电信资源管制的内容的有( )。 A.号码 B.频率 C.电话机 D.手机 E.传呼机 答案:AB 4.通信市场主体包括( )。 A.通信企业 B.消费者 C.政府管制机构 D.民间机构 E.物价局 答案:ABC 解析:通信市场主体主要包括市场供给主体、市场需求主体、市场管理者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信市场供给主体是指在通信市场上提供通信产品和服务的各类通信企业;通信市场的需求主体指消费各类通信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市场的管理者是指凌驾于市场之上的行政干预力量,各国的政府部门则是拥有这一力量和执行市场管理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