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12个生字的读音。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朗读。
2.请五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分析文章内容
(听了这五位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 师:大家读了第一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来
2、到玉米地掰了什么?
生:玉米
2. 师:那么第二自然段,小猴子来到桃树下,它又摘了什么?
生:桃子
3. 师;它的玉米呢?
生:扔了
4. 师:在第四自然段中,小猴子来到西瓜地里,又怎么做了?
生: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5. 师:那么第五自然段呢?
生: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6. 师:结果呢?
生:没追到兔子,所以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了。
7. 师;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
生:不好
8.师: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三、总结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做做”
五、作业
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