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 高二科目政治(选修)制定人章存林制定时间2013、9 学期教学目标(含知识、能力、行为习惯、政治思想) 1、知识方面,根据考纲能级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辩证的看待周围的世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认识我们的社会。 教材及学生现状分析 高二新生才接触到哲学生活,但是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因此,本学期的主要从落实
2、课本知识,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抓两头促中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全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括学科内外各种形式的活动) 结合考点,紧扣教材,对高中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既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到边到角,又突出重点,迁移热点。即对教材进行“梳辫子、穿珠子、找点子”。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及时俱进,求真务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实施有效教育,强化教改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研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措施:1、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分层教学,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3、把握重点,凸
3、现理论联系实际 4、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高二科目政治(选修)制定人章存林制定时间 2013、9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及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及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及方法论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
4、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及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重点、难点】: 1、哲学及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课时 第一周 9、1—9、5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及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知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
5、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及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课时 第二周 9、8—9、13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及时代精神—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
6、知识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及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 习
7、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 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哲学及时代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3课时 第三周 9、16—9、21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及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知识目标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 (5)静止的含义 (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 (8)规
8、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及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课时 第四周
9、 9、23—9、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及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实践 (2)真理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及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
10、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重点、难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课时 第六周 10、16—10、21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及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
11、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课时 第五周 10、7---10、14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
12、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及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
13、化方法的要求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及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及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4、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5课时 7、8周 10、22—11、3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发展的普遍性 (2)运动的基本形式 (3)事物发展的道路 2、能力目
15、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16、 (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准确地理解量变及质变的关系 5课时 9、10周 11、5---11、16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 知识目
17、标: ◇识记 :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同一性及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矛盾的概念; 2、茅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主次茅盾及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4、具
18、体问题具体分析 2、教学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主次茅盾及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8课时 11-13周 11、18---12、2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形而上学否定观 (3)肯定一切 (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 (6)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
19、)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课时 14周 12、4—12、1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及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知识
20、目标 (1)社会存在及社会意识的含义 (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4)人民群众的含义 (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1、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及群众实践相结合 【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及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
22、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课时 15周 12、12—12、17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及价值选择----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 (3)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
23、观点对待个人利益及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4课时 16周 12、18—12、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 高二 科目 政治(选修) 制定人
24、 章存林 制定时间 2011-2-13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彰显着中华民族的
25、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包容性 2 1-2周 2、17-2、26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
26、成和发展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难点: (1)中华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
27、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3 2-3周 2、26-3、5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
28、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教学难点: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4)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2 4周 3、6-3、12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29、大发展大繁荣 1、知识目标 ◇识记: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3)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增强参及意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5周 3、13-3、19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
31、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
32、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3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34、4)知识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
35、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
36、知识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37、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
38、化修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
39、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
40、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41、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及思想
42、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课时分配 周次 起讫时间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
43、)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及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学难点: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3 6-7周 3、20-3、3、30 66 /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