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怀颗菩萨心 关注小人物 作文指导》课后反思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中学 苗旭峰 一直比较喜欢上作文课,孩子们也很喜欢上作文课,可能跟我一直习惯用文字言说教育感受有关,北师大八年级语文的一个作文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以悲悯之心体恤小人物”。针对这些,我设计了一系列阅读、写作训练。 一、课前准备 阅读准备: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出版了4期《作文之星》班级周报,我们做过现代文阅读,《进一片雪花的温暖》、《看自行车的女人》、《薄暮下的刀锋》、《那些卑微的母亲》、《蔷薇几度开》,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抒写正能量。我们也阅读过往届同学的考场高分作文,如李金的《街头唱歌的男
2、子》、吕新乐的《雪夜,那个蹬三轮车的老人》、来新可的《收废品的老人》、吴源的《有这样一位父亲》,也与这样的主题暗合。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预热。 二、设计概说 作文课用两节课时,第一节指导,第二节写作。在录像上,展示出的是下面的前四个环节。 第一部分:导入唤醒 激发悲悯 第二部分:品味经典 代入情景 第三部分:观察图片 关注细节 第四部分:链接生活 拓展思路 第五部分:名人近况 点睛升华 第五部分:出示题目 明确要求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凑,连贯。 第一部分:导入唤醒 激发悲悯 在导入上,设计了三种: 设计一 有人说,“小人物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
3、小人物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诚如斯言,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善良往往是一对孪生子,小人物的故事总是带着一种悲剧色彩,小人物的身上常常凝聚着社会正能量。对待社会上普通小人物甚至是弱势群体,我们要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去关注。这样写出的文章往往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今天就让我怀着一个悲悯的情怀走近小人物的生活吧! 设计二: 在讲课之初,给大家讲一个写作故事吧!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诸生不明就里,一脸愕然,他朗声道: ‘观’乃多多观察生活; ‘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 ‘音’乃讲究音韵; ‘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刘文典一
4、语既出,不同凡响。怀着悲悯情怀写作,自古以来都是成就经典的重要原因。 在艰难甚至黑暗的岁月里,悲悯情怀集中地表现着作家们心中的爱与尊严。屈原曾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青年时代的巴金说:但愿每一个人都有衣服穿,都有饭吃,每一颗心都得到温暖。 设计三: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他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他们又无比坚韧,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他们的名字叫—— 小人物 小人物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 小人物的故事又总闪烁着金子般的光
5、芒, 小人物的身上总凝聚着一种正能量! 投影展示作文课题目: 关注小人物 呼唤正能量 专题写作指导 在开课时,我采用了第三种,第二种设计在中间作为解说。挺能抓住孩子心灵的。 第二部分:品味经典 代入情景 投影展示3个经典片段:杨绛《老王》梁晓声《慈母情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些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片段,从“怀颗菩萨心 关注小人物”侧面去体会文章的情感,学生的体验有所不同。 在这个环节又拓展延伸了我们做过的现代文阅读,河南省2014年中招考试现代文阅读文本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看自行车的女人》,由一位朗诵得比较好的同学朗读,配乐《神秘园》,音乐忧伤地萦绕,诵读已止而意味无
6、穷。 最后齐读: 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从情感的酝酿来说,已经到了关键的阶段了。如泣如诉的配乐《神秘园》悄悄地在涨潮,齐读到最后,孩子们的感情已经酝酿得很不错了。 这样多样化的朗读,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悲悯之情。老师进一步指出,在艰难甚至黑暗的岁月里,悲悯情怀集中地表现着作家们心中的爱与尊严。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小人物,请看刚刚我们学过的课文《蚂蚁》片段。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
7、察它,更不知道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引导学生,悲悯他人即是悲悯我们自己,关爱他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善待他人即是善待我们自己。 第三部分:观察图片 关注细节 这个环节是看三十多张感人肺腑的小人物组图,看完之后,描绘最难忘的一个镜头,5分钟后展示。背景音乐为《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要求:注意细节。 这是课堂教学情感酝酿的关键环节。正
8、式上课之前,我在教室里上了一遍,效果很好,非常好!我打开视频,那是我亲手制作的一个关于苦难的影片:三十多张感人至深的展示人生苦难的图片缓缓呈现,脍炙人口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音乐似乎从小溪渐渐汇成了大海,把教室淹没在苦难的漩涡里。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给人的感觉却似乎时间和空间都无边无际。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让忧郁的柔韧的沉默主宰教室。气氛是压抑的,但这是暗涌,似乎有什么就要喷射出来。作为作文课,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境界。 孩子们写作,我在下面走动,指导他们写出细节。孩子们写作展示,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小组表现好的,可以免作业一次,这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表现欲望,到作文片
9、段展示时,很多孩子跑到讲台上展示,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的心已经融入这个课堂了。教室里既活跃又庄严。课堂达到了小高潮。 但是在录像时,已经属于“烫剩饭”了,那种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课堂教学场面再也没有出现! 第四部分:链接生活 拓展思路 搭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回想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小人物呢。是对课堂的延伸,也有利于为孩子们即将到来的写作预热。 起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提问方式是问答——候答——提答——评答的形式,但考虑到农村孩子视野闭塞,思维不开阔,表达力不强等问题,就换做了讨论后回答,降低了难度。孩子们想到生活中的人,提到他们的灰色生活,竟多次哽咽不成声! 孩子们的心已经越过了校园
10、这个象牙塔,在繁华都市高楼大厦的背后看到了还有苦难中的人们,需要我们去关注,值得我们去书写。 第五部分:名人近况 点睛升华 由“大眼睛”苏明娟八岁和二十岁的照片,引入苏明娟的情况。进一步过渡到阴冷生活中的阳光。引出苗老师寄语——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是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正视苦难,战胜苦难,超越苦难,这是是我们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的最强音。 悲悯的情怀传递着人世间的温情,呵护着这个世界的美丽。愿你怀着一颗“观世音菩萨”的心肠提升心灵的温度,愿你的文字因为这份“菩萨心肠”而更加温暖而柔韧…… 细节就是开放在文字里的花朵,细节就是游弋在文字里的小鱼,细节就是嘹亮在文字里的鸟啼。细节就是用文字作画,细节就是用高像素的相机照相。文章因细节而活色生香,精彩动人。 感情又打到了一个小高潮。在此基础上引出—— 第五部分:出示题目 明确要求 写作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在700字左右。 2、语言表达上,要运用多样化的描写刻画人物 3、内容情感上,用悲悯的情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抒写正能量 完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