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1.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层次消费。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2、的顺序。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常考方式】选择题 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
3、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的职能。 【常考方式】选择题 3、汇率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本币升值的影响: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2)本币贬值的影响: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常考方式】以选择题居多,也有材料题涉及,结合解析型主观题进行考查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
4、的投入。 【常考方式】选择题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常考方式】选择题 6、恩格尔系数反映什么?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费结构和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常考方式】选择题 7、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健全社会保障体
5、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⑤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⑥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常考方式】选择题与材料题均有涉及,以材料题为主,需着重背诵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解放和发展
6、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常考方式】材料题 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常考方式】选择题 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7、配地位。 ②作用和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3.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
9、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
10、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4.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11、 1、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价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人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树立
12、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
13、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6、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是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多尽责任。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中才能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等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
14、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 1、辩证否定的实质 辩证否定原理 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突
15、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3、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体现了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高二政治上册必修二知识点.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