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1.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
3、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一、银行的产生
4、 1、金融和金融机构 资金的融通,称为金融。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 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共同构成国家的金融体系。 2、银行的产生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银行的含义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1、中国人民银行 (1)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2)职能: 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
5、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发行人民币的金融机构) 第三,经理国库。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2、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是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2)银行利润的计算: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费用 利息的计算:利息=本金ⅹ利率ⅹ存贷款期限(注意:利率和存贷款期限的单位要一致) (3)五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
6、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3、政策性银行 (1)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2)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我国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三、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基本业务: (1)吸收存款 (2)发放贷款 (3)办理结算: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转账支票是办理同城转账结算,汇票是办理外埠结算,信用卡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
7、结算、查询为一体 2.银行的作用 银行作为信贷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8、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
9、质要求。 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 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
10、储蓄机构依照规定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贷款、结算三种 A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
11、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C结算业务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了;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
12、来的差价。 (4)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债券:(稳健的投资)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13、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5.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
14、)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
15、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 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 4、增值税: (1)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2)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3)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
16、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5、个人所得税: (1)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2)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3)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4)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6、纳税人与负税人
17、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纳税人。)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 (3)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 7、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
18、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的性质)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8、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的行为。 9、如何应对违反税法的行为? (1)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2)公民也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XX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