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和预防-文档 建筑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和预防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基本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是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浪潮中,我国巨大的建设市场的确存在着令人无比担忧的诸多问题。建筑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比较普遍。砖砌体轻微细小裂缝影响外观和使用功能,严重的裂缝可能会影响砖砌体的承载力,甚至引起倒塌。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重大事故发生的先兆,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砖砌体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形、特殊砌体材料等方面。 二、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2、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建筑物不均匀下沉,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型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地基的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基础和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左右的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处。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
3、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与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砖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砖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砖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砖砌体强度,而引起砖砌体开裂。常见的是砖砌体长度过长,砖砌体伸缩在上层大而在基础处小而引起开裂。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三)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刚出窑的砖,一般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
4、起的附加应力忽略不计。但这类砌体在潮湿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对于砌块、石渣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会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5、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形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缝;在大片墙面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等。 三、砖砌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较大时,应设沉降缝。沉降缝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体落入缝内。 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使砖砌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门窗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加强圈梁设置,都可加
6、强结构的整体性。 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有不良地基应与时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地基,一部分用桩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二)预防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措施 1、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伸缩缝。 2、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体,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 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面有整浇混凝土面层,则要留好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再浇
7、中间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与两种材料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从而避免裂缝。 4、在屋面保温层的施工期间如遇高温季节,很容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导致屋面开裂。故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度。 5、遇有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免混凝土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6、在施工中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做法,使之能起作用。 7、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三)预防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1、设置控制缝。在墙体高度突然变化处、墙厚度突然变化处与当房屋刚度较大时,于窗台或窗台转角处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对有规则洞口
8、外墙不大于6m、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与墙高的3倍;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距离不大于4.5米。控制缝做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设置灰缝钢筋。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灰缝钢筋间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的距离不小于600mm。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两端
9、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3、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均宜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配筋带的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4、针对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新型材料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地基沉降、温度致裂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必正确区分,对症防治,且以预防为主。治理的原则:凡已涉与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要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砌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