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张法预应力薄壁管桩监理细则 先张法预应力薄壁管桩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山水方舟雅苑一期 2.工程地点:位于 江宁区城北路桥东 3.场地施工面积: 4.建筑面积: 110000 m2 5.工程造价: 10500万元 6.结构层次: 砖混六层、框剪结构 7.质量控制目标: 合格
2、 8.建设单位:江苏宏发房地产开发公司 9.勘察单位: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10.设计单位: 南京华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1.施工单位: 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 12.监理单位: 南京方圆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13.静压管桩的设计说明: ①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米 ②本工程采用 PTC-400(70)A-C70先张法预应力薄壁管桩施工; ③试桩结果,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1700KN ④ 桩长约34 m左右,桩端进入持力层 0.5 m左右,桩长根据设计
3、要求和工勘资料在现场配合,结合油压值确保有效桩长进入持力层, ⑤本工程桩要求低应变检测按30%计,静载3 根。 (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特点: 静压力桩工程和其他桩基工程施工不同,属非冲击力沉桩,其特点施工方便,成桩速度快,质量好,承载力高。但由于挤土效应往往会出现断桩,因此压桩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桩位偏移,压桩顺序和焊接质量,确保单桩承载力。 (三)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4、50300-2001; 5.本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设计图纸与施工说明,图纸会审纪要和技术核定单; 9.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四)静压薄壁管桩的施工流程: 桩位测定→压桩机就位调整→验桩→吊桩→桩调直、对中→压下节桩→接桩→压中间桩→接桩→压上节桩→送桩→提送装器→记录(详见压桩施工工序流程图)。压桩时,各工序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压。 (五)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应体现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要求,事前控制进场材料、构配件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测量定位计算表与相关设备核定书、专业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与时检查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和保护措施,对控制桩进行复合,跟踪
5、检查压桩全过程,对重点部位和工序(如焊接)实行巡视和旁站检查。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具体流程如下: 1.总监理工程师确定该项目质量监理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并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2.根据监理规划、设计图纸、有关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总监批准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3.组织召开监理工作会议,由编制监理细则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实施细则交底,布置该项目的监理工作。 4.桩基是监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又是隐蔽工程,每根桩施工都必须进行跟踪监理,并做好旁站记录,认真作好检验批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认真使用江苏省统一的监理用表,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实施监理工作。 5.
6、收集整理,汇总监理资料。 (六)质量控制要求与目标值: 1.设计与技术要求: ①根据岩土工程勘探报告,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砼薄壁管桩,桩端持力层为 残积土、强风化岩;要求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得小于 0.5 m。 ②设计单桩承载力极限值为1700,KN,根据设计要求与时调整。 ③沉桩终止条件需根据现场压桩情况和油压值控制。 ④管桩的接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必须严格按图集进行,压桩过程必须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有关要求施工,确保桩管的垂直度和焊接的质量,桩头需用切割机切割,严禁用大锤蛮夯。 ⑤桩位允许偏差,外围的桩为1/3桩径。 ⑥沉桩完成后,要按规范要求用动测法对桩身进行
7、检测。 2.质量与规范要求: ①施工前对成品桩做外观与强度检查,厂方应出具产品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②管桩质量要求:砼的标号一定要达到C70,养护期达到28天。 ③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桩顶完成状况、压力、桩的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压入深度和电焊连接质量,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 ④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质量和承载力的检测。 ⑤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a.桩体质量符合桩基检测技术规范要求; b.桩位偏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c.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和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要求。 3.施工质量要求: ①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与设计提供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施工放线
8、定桩位,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无误后方可压桩。 ②检查测量放线控制成果与保护措施,便于验收和核对轴线和桩位,其控制点应设在各轴线的延长线上。 ③为了便于控制桩深度,应在压桩范围60m外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点。 ④施工首先要校正测量仪器,减产允许误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⑤土方开挖后,立即切割桩头,测量桩偏位情况,超过允许误差的桩可采取补救措施。土方可分层开挖,防止挤土效应力的释放不均匀对桩产生破坏。 (七)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 1.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①按规范审核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关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工艺流程等资料。 ②在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严格跟踪监控与检查,做好旁站记录,
9、详见《预应力管桩监理旁站记录表》 2.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①质量控制的组织措施:在施工地点建立监理机构,明确监理人员的分工职责,制定质量监督制度,落实质量控制责任。 ②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首先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检查、监督。 ③质量控制的经济、合同措施:严格质检验收,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拒付工程款,确保达到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④落实相关制度: a.落实项目监理的工作制度; b.落实测量复合制度; c.坚持材料、构配件检验制度; d.坚持监理例会制度。 3.质量控制的三个阶段: ①施工前质量控制: a.熟悉现场、施工图纸、
10、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施工方案; b.施工定位、放线与平面布置控制; c.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 d.承包、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核确认; e.监理组内部监控准备工作; f.开工前首先检查机上配重,根据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要求,将压桩机的自重量加上配种的总重量,必须大于单桩承载力的吨位,否则压不下去或把桩管压斜、压断。 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a.复合桩位置是否正确; b.桩机移位后对中、水平、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c.静压管桩是采用双控,即既要确保有效桩长,又要保证油压值达到设计要求的Mpa,缺一不可; d.现场旁站人员可记好每根管桩起吊时的真实长度,送桩器块把管桩送入土中时,赶快到机上
11、的操作室查看压力表,即Mpa数。 ③施工后质量控制: a.桩基竣工后组织对主体联合验收(即业主、质监站、设计院、监理部、施工方); b.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与相关资料; c.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整改; d.整理监理资料、归档。 (八)质量通病与预防对策: 1.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①管桩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够; ②桩偏位过大,标高控制不准确; ③斜桩、断桩、桩身开裂、桩头破损; ④接桩偏差、焊接不牢、垂直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2.预防对策: ①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是否充分考虑到上述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无具体的预防和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而且切实可
12、行; ②桩位偏差,标高控制不好:应将轴线延伸将高程控制点设置在施工场地以外一定的距离,施工时不易遭到破坏,加强桩位的复测,特别在移机或两天后,原桩位标志不明显或位移过更应与时复测; ③安排好压桩顺序,防止挤土效应造成桩位偏斜与断桩现象; ④为防焊接不牢,吊桩前可先检查管桩铁帽是否平整,浮锈与污物要清除干净,焊缝必须满焊; ⑤压桩时送桩器的中心线与管桩的中心线必须上下一条线,送桩器上的标记应清晰准确,以防送桩深度差错,垂直度的控制,一般采用经纬仪和锤球同时进行双控,经纬仪跟踪检查压桩全过程; ⑥压桩过程中,桩尖遇到地下障碍物,造成桩倾斜位移,应将管桩拔出,清楚障碍物并回填后再压; ⑦压桩顺序应该由场地中间向外对称压,最好事先在桩位图上编顺序号,经监理审核同意后,才能开始压桩; ⑧桩基出现问题屡见不善,有些是惊人的,只有甲方、设计、监理,特别是施工单位,高度重视加强责任感,认真按规范和既定的要求去做,桩的质量问题,应该是能避免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仅要反复强调,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防患于未然。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