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一、编制范围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工程概述 1 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 五、施工场地条件 3 第二章 基坑开挖及排水 3 一、基坑开挖 3 二、基坑排水措施 3 第三章 土钉墙支护方案 5 一、参数信息: 5 二、土钉(含锚杆)抗拉承载力计算: 6 三、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7 四、抗滑动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0 第四章 施工保证措施 12 一、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2 二、施工机械设备表 13 三、劳动力投入计划 13 四、安全施工措施 13 五、文明施工措施 14 六、组织保证 15 第五章
2、 季节性施工措施 15 一、雨季施工措施 15 二、夏季施工措施 16 三、防汛抗洪措施 17 四、消防、治安措施 17 第六章 应急预案 18 一、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18 二、防汛应急措施 21 三、防台应急措施 21 25 / 27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编制范围 嘉兴市三环路工程Ⅰ标段工程铁路两侧至引道U型槽防护结构终点,道路里程桩号K4+620~K4+720、K4+800~K5+080范围内U型槽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0m。 二、编制依据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嘉兴市三环路工
3、程施工图》基坑支护设计(前期)设计图纸。 2、嘉兴市三环路Ⅰ标段工程施工图审查、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3、嘉兴市三环路Ⅰ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会议纪要。 4、嘉兴市三环路Ⅰ标段工程地基详细勘察报告。 5、GB20057-2011《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6、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观测技术规范》。 7、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8、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三、工程概述 三环路为新建城市快速路,地处嘉兴市南湖区,道路下穿沪昆铁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双向八车道。拟建三环路公铁立交桥工程,位于三环路道路里程K4+500~K5+
4、080,西侧为城南路,东接新气象路,全长580m。 下穿铁路中心里程为沪昆下行线K117+461, 位于沪昆线嘉兴站~马王塘站区间,铁路两侧引道均设整体式U型槽封堵地下水,U型槽材料均采用C35防渗混凝土(P8),明挖现浇施工。铁路两侧地势较低,地面标高2.0~3.75m之间,东侧为鱼塘、西侧为旱地。 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工程地层情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查结果,拟建场地主要为第四系长江三角洲冲积相沉积粘性土、粉尘土、淤泥质软土层。 拟建场地地层可分为八大层,共十一亚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第一大层:人工填土层(Q4ml):①耕土:灰黄色,湿,结构松散。主要以粘土性土为主,
5、含少量砖瓦碎屑,植物根茎。层面高程2.99~2.19m,层厚0.60~0.20m,全场地分布。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Ⅰ级松土。 第二大层:第四系沉积层(Q4m): ②粉质黏土:灰黄色、灰褐色,软塑。含氧化铁质及云母屑,无摇震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顶高程2.69~1.40m,层厚3.10~0.70m,全场地分布。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Ⅰ级松土。σ。=90kPa。 第三大层:第四系沉积层(Q4m): ③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局部为粘土,含少量腐殖质。顶层高程为1.54~-1.26m,层厚8.60m~1.10m,全场分布。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Ⅰ级松土。σ。=70kPa。 第四大层:
6、第四系沉积层(Q4m),可分为3个亚层: ④-1 黏土:青灰色,软塑~硬塑。含少量氧化铁质。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顶层高程-2.29~3.86m,层厚1.90~0.60m,局部分布。岩土施工分级为Ⅰ级松土。σ。=130kPa。 ④-2 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含少量氧化铁质。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层顶高程-2.29~-3.86m,层厚1.90~0.60m,局部分布。岩土施工分级为Ⅱ级普通土。σ。=170kPa。 ④-3 粉质黏土:灰黄色、兰灰色,软塑~硬塑。含少量氧化铁质。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顶层高程-5.41~-7.28m,层厚
7、7.90~2.50m,全场分布。岩土施工分级为Ⅰ级松土。σ。=150kPa。 第五大层:第四系沉积层(Q3al): ⑤ 粉土: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呈层状,含云母屑及少量氧化铁质,夹黏性土薄层。摇震反应迅速,切面粗糙,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层顶高程-6.30~-10.83m,层厚7.55~2.50m,局部分布。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第六大层:第四系沉积层(Q3al): ⑥ 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下部稍软。含少量氧化铁质及结核。 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顶层高程-12.29~-14.50m,层厚10.60~3.85m,全场分布。岩土施工分级为Ⅱ级普通
8、土。σ。=190kPa。 第七大层:第四系沉积层(Q3al): ⑦-1 粉土:青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屑及少量氧化铁质,局部为粉砂。摇震反应迅速,切面粗糙,无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低。顶层高程-21.11~-23.32m,层厚13.10~2.30m,全场分布。岩土工程施工分级为Ⅱ级普通土。σ。=180kPa。 2、地下水文情况 据区域资料及勘察表明,本场地浅部地下水为孔隙潜水,水位埋藏较浅,据地表为0.40-1.50m(部分受雨季影响),相当于黄海高程1.5-2.0米之间,该层潜水主要以蒸发排泄为主,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附近河流补给影响,地下水位随季节性有所变化,变化幅度约在1-2
9、米之间。下部为孔隙弱承压水,赋存于下部粉土层中,赋水性一般,水量一般,以迳流补给为主,井孔取水为主要排泄方式,水动态较稳定。 场地附近无明显污染源存在,本场地地下水(土)对钢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五、施工场地条件 拟建工程位于嘉兴市南湖区,沿线场地主要为耕地、铁路线及鱼塘等。场区地貌单元隶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现地面标高在2.0~5.0m之间,地势较平坦。 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立即开始施工场地清理工作,按照设计征地范围清除工地内电线杆等空间障碍物;平整施工场地,拟构筑施工道路地基用压路机压实;积极配合业主、建设单位迁移管线或拆除构筑物,及时
10、做好施工区域范围内四周安全围护工作,同时处理好及当地政府和居民关系,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章 基坑开挖及排水 一、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严格按照审批通过专项方案施工,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对每一节U型槽分层分段开挖,开挖时及时支护,有效保持土体强度,喷锚网支护要“紧跟开挖、随挖随支”。土方开挖不得超挖,基坑暴露时间不得过长,每开挖完成一个基坑,及时整平并浇筑垫层混凝土。 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1)根据平面控制网,按基坑开挖图放线,对坡顶位置做出明显标记; 2)按照放好开挖控制线分层开挖、修筑平台及喷锚支护,再根据U型槽施工顺序安排逐个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工作坑中停放两台200型挖掘机
11、基坑后部停放一台200型挖掘机,200型挖掘机将土方翻至基坑后部,基坑后部200型挖掘机随时将挖出土体装入土方运输车,土方运输车自基坑后部运至规定弃土场地。 对于开挖深度大地段,坚持分层、分段、对称开挖原则,纵向按一节U型槽长度逐段开挖,每段开挖宽度6~8m;横向分段对称开挖,每层开挖深度3m。土方开挖不得超挖,基坑开挖至底后,人工进行清理及找平坑底,找平完毕,立即进行垫层施工,以防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开挖自基坑前端至后端退挖进行,土方运输车辆自基坑后部经临时便道进出运土,严禁车辆在已开挖基坑外侧临边行驶,确保基坑安全。 基坑开挖好要及时沿基坑周边设置栏杆、出入口警示标志和照明设施,确
12、保施工安全。 二、基坑排水措施 本工程拟采用止水、导水、排水施工技术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1)基坑开挖后在坑底沿坡脚线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沟底面比基坑底面低30cm,排水沟宽度为30cm,排水坡度为1‰-3‰;边坡平台处同样设置排水明沟,规格同坑底排水沟;基坑周边坡顶外及时设置截水沟,拦截流向基坑地表水等。 2)基坑端部设置集水井进行集中排水,使坑内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并安排水泵随时抽水,以确保工作坑干燥。 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渗水现象,并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施工期内应注意雨水排水通畅,基坑严禁积水。 第三章 土钉墙支
13、护方案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5、《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土钉墙需要计算其土钉抗拉承载力和土钉墙整体稳定性。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侧壁安全级别:一级 基坑开挖深度h(m):5.000; 土钉墙计算宽度b'(m):15.00; 土体滑动摩擦系数按照tanφ计算,φ为坡角水平面所在土层内内摩擦角;
14、 条分块数:10;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基坑外侧水位到坑顶距离(m):1.200; 基坑内侧水位到坑顶距离(m):5.500; 2、荷载参数: 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荷载宽度b0(m) 基坑边线距离b1(m) 1 局布 10.00 5 2 3、地质勘探数据如下:: 序号 1 土名称 填土 土厚度(m) 0.6 坑壁土重度γ(kN/m3) 18 坑壁土内摩擦角φ(°) 16 粘聚力C (kPa) 10 极限摩擦阻
15、力(kPa) 18 饱和重度(kN/m3) 19.5 序号 2 土名称 粘性土 土厚度(m) 3.1 坑壁土重度γ(kN/m3) 18 坑壁土内摩擦角φ(°) 22 粘聚力C (kPa) 22 极限摩擦阻力(kPa) 60 饱和重度(kN/m3) 20 序号 3 土名称 淤泥质二 土厚度(m) 4 坑壁土重度γ(kN/m3) 17 坑壁土内摩擦角φ(°) 13 粘聚力C (kPa) 13 极限摩擦阻力(kPa) 18 饱和重度(kN/m3) 20 4、土钉墙布置数据: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
16、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1 5.00 9.00 0.80 土钉参数: 序号 孔径(mm) 长度(m) 入射角(度) 竖向间距(m) 水平间距(m) 1 48.00 6.00 15.00 2.00 2.00 2 48.00 6.00 15.00 2.00 2.00 二、土钉(含锚杆)抗拉承载力计算: 单根土钉受拉承载力计
17、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R=1.25γ0Tjk 1、其中土钉受拉承载力标准值Tjk按以下公式计算: Tjk=ζeajksxjszj/cosαj 其中 ζ --荷载折减系数 eajk --土钉水平荷载 sxj、szj --土钉之间水平及垂直距离 αj --土钉及水平面夹角 ζ按下式计算: ζ=tan[(β-φk)/2](1/(tan((β+φk)/2))-1/tanβ)/tan2(45°-φ/2) 其中 β--土钉墙坡面及水平
18、面夹角。 φ--土内摩擦角 eajk按根据土力学按照下式计算: eajk=∑{[(γi×szj)+q0]×Kai-2c(Kai)1/2} 2、土钉抗拉承载力设计值Tuj按照下式计算 Tuj=(1/γs)πdnj∑qsikli 其中 dnj --土钉直径。 γs --土钉抗拉力分项系数,取1.3 qsik --土及土钉摩擦阻力。根据JGJ120-99 表6.1.4和表4.4.3选取。 li --土钉在直线破裂面外穿越稳定土体内长度。 第1
19、号土钉钢筋直径ds至少应取:0.000 mm; 第2号土钉钢筋直径ds至少应取:7.928 mm; 三、土钉墙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要求,土钉墙应根据施工期间不同开挖深度及基坑底面以下可能滑动面采用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如下图,按照下式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公式中: γk --滑动体分项系数,取1.3; γ0 --基坑侧壁重要系数; ωi --第i条土重; bi --第i分条宽度; cik --第i条滑土裂面处土体固结不排水(快)剪粘聚力标准值; φik--第
20、i条滑土裂面处土体固结不排水(快)剪内摩擦角标准值; θi --第i条土滑裂面处中点切线及平面夹角; αj --土钉及水平面之间夹角; Li --第i条土滑裂面弧长; s --计算滑动体单元厚度; Tnj--第j根土钉在圆弧滑裂面外锚固及土体极限抗拉力,按下式计算。 Tnj=πdnj∑qsiklnj lnj --第j根土钉在圆弧滑裂面外穿越第i层稳定土体内长度 把各参数代入上面公式,进行计算 可得到如下结果: -------------------------------------------
21、 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1步 2.154 27.246 2.056 3.083 3.706 示意图如下: 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2步 2.953 27.856 4.049 6.21
22、4 7.416 示意图如下: 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3步 2.753 34.168 4.228 8.377 9.384 示意图如下: -------------------------------------------------------------------------------------- 计算结论如下: 第 1 步开挖内部整
23、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γk= 2.154>1.30 满足要求! [标高 -2.000 m] 第 2 步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γk= 2.953>1.30 满足要求! [标高 -4.000 m] 第 3 步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γk= 2.753>1.30 满足要求! [标高 -5.000 m] 四、抗滑动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抗滑动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KH=f'/Eah≥1.3 式中,Eah为主动土压力水平分量(kN); f'为墙底抗滑阻
24、力(kN),由下式计算求得: f'=μ(W+qBaSv) μ为土体滑动摩擦系数; W为所计算土体自重(kN) q为坡顶面荷载(kN/m2); Ba为荷载长度; Sv为计算墙体厚度,取土钉一个水平间距进行计算 1级坡:KH=17.673>1.3,满足要求!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KQ=MG/MQ 式中,MG--由墙体自重和地面荷载产生抗倾覆力矩,由下式确定 MG=W×BC×qBa×(B
25、'-B+b×Ba/2) 其中,W为所计算土体自重(kN) 其中,q为坡顶面荷载(kN/m2) Bc为土体重心至o点水平距离; Ba为荷载在B范围内长度; b为荷载距基坑边线长度; B'为土钉墙计算宽度; Mk--由主动土压力产生倾覆力矩,由下式确定 Mk=Eah×lh 其中,Eah为主动土压力水平分量(kN); lh为主动土压力水平分量合力点至通过墙趾O水平面垂直距离。 1级坡:KQ=374.275>1.5,满足要求! 第四章 施工保证措施 一、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
26、工地车辆出入由高压冲水枪保证驶出工地机动车辆在工地出入口洗车场内冲洗干净提供必要条件。 2、保证现场便道畅通,使现场有较好车辆行走道路,租赁材料堆放场、加工场必须实行硬地化,确保材料不受污染。 3、施工现场设置连续、通畅排水设施,保证场内没有大面积积水,泥浆污水、废水通过排水设施经过沉淀池沉淀,未经处理禁止排入下水道。废浆和淤泥使用封闭特种专用车辆进行运输。 4、施工现场四周悬挂有安全警示语彩旗、横幅,危险区域设立危险警示标志。 5、施工现场门口设置安全检查员,检查员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 6、施工机械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位置和线路设置,位置合适,固定牢固,保证施工
27、道路畅通,施工机具进场须经过安全检查,安装完后,要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开机操作,操作员应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7、施工现场作业区域,材料堆放场、仓库等场所,按照规定配备足够各类有效防火器材,并经常检查器材使用状态是否有效。 8、施工现场内禁止使用有毒物体作燃料,禁止燃烧各类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在固定地点分类别堆放建筑废料并及时清理。 9、施工现场在天气比较干燥进行施工时,为了避免场内、场外车辆行走造成尘土飞扬,安排专人负责喷水,湿润道路。 二、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1 PC200挖掘机 1.0m3
28、 台 3 基坑开挖进场 2 自卸汽车 15t 辆 15 按进度配备 3 电焊机 / 台 2 已进场 4 水泵 7.5kw 台 2 已进场 3.5kw 3 5 泥浆泵 / 台 2 已进场 三、劳动力投入计划 序号 主要工种 基坑施工阶段 备注 1 管理人员 6人 2 汽车司机 15人 3 机械司机 6人 4 电工 3人 5 测量工 6人 6 土方工 24人 四、安全施工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施工现场安全文明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工程施工生产
29、安全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 1、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足够安全标志,在基坑顶部周围要设置围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文明三级教育和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 2、司机、电工等特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机械设备要有年检合格证。 3、开始挖土前,需对机械进行检查,完工后对机械进行保养,施工中按安全操作系统进行机械操作。 4、晚上施工时,照明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状态,照明要充足。 5、
30、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切实保证机械人员施工安全,由专人负责指挥挖机操作,挖掘机上基坑必须保证有足够安全坡度,挖掘机行走地方土层必须有足够强度,强度不够地方,必须采取措施,铺设钢板、碎石、砂袋等。 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劳保用品,严禁赤脚或穿拖鞋上班,有关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手续,班组应定期进行安全活动,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7、开展安全文明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配足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协管员,做到每个施工点有一名安全协管员。 8、挖土施工安全要求: (1) 使用时间较长临时性挖方,土坡坡度要根据工程地质和土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稳定坡度值确定。
31、2)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且不应在影响边坡稳定范围内积水。 五、文明施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施工现场文明领导小组,负责基坑开挖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报驻地监理批准后实施。 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细则以嘉兴市市政工程文明施工标准及管理规定为基本准则并加以细化。 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文明施工意识和自觉性,并定期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评比,找出不足,重点改进。 4、施工沿线范围除予留路口外全部采用彩钢板围蔽,以降低施工对周围干扰及影响。 5、现场机械机具分类堆放停置。 6、加
32、强施工范围地上、地下管线及公用设施保护; 7、开挖基坑地段设置护栏,有明显警示及交通导向标志; 8、及时修复因施工遭到破坏行车路面,确保行车顺畅; 9、加强施工沿线夜间照明; 10、保持场内排水系统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保持场地整洁、道路畅通,随时清理生产、生活垃圾。 六、组织保证 (1) 选好项目负责人,建立精干、务实、高效项目领导班子。 (2) 配备数量充足、经验丰富技术人员,选派从事市政工程专业队伍。 (3) 搞好标准化施工,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通过合理施工组织及正确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进度,稳产高产,防止大起大落。 (4) 搞好后勤服务工作,保障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33、 第五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1、做好现场排水。 2、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方向挖好排水沟,以确保施工工地和一切临时设施安全。 3、雨季中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疏浚,确保现场排水通畅。 4、对路基道路易受冲刷部分,铺设石块、焦碴、砾石等渗水、防滑材料,以保证路基稳定。 5、雨期中指定专人负责维修路面,对路面不平或积水处立即抢修。 6、施工现场大型临时设施,在雨期前整修加固完毕,保证不漏、不塌、不倒、周围不积水。 7、施工现场机电设备(配电盘、闸箱、电焊机、水泵),设有可靠防滑措施。 8、雨季前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湿线、漏电、电杆有无腐蚀,埋设是否牢
34、靠等,保证雨季正常施工。 9、怕雨、怕潮、怕裂、怕倒原材料、构件和设备等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基础堆放在较高处,或用蓬布封盖严密等措施,分别进行处理。 10、临时工程中独立墙加设临时支撑保护。 11、电气焊应采取措施,防触电、防引爆。 12、起重机严禁在未经夯实虚圾低洼处作业,雨后吊装时先试吊,确保稳妥后,再正式吊装。 二、夏季施工措施 夏季施工主要是防暑、防台风和防雷击。 1、防暑 (1)、施工现场因地制宜,搭设休息凉棚,应抓“早晚,休中间”避开高温时段。 (2)、根据工程实物量,备足防止混凝土爆晒覆盖材料,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为防止因昼夜温差而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
35、浇筑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 (4)、浇筑混凝土时,要预防出现早凝现象。混凝土运输要防晒,对工程量较大采取掺加缓凝剂措施延迟混凝土凝固时间,以满足混凝土接缝允许时间。对已浇筑混凝土覆盖草袋等浇水养护。 2、防台 (1)、加强值班:项目部必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值班,并保证有足够劳力,发现问题随时准备抢险。 (2)、加强线路、路基、支座等关键地段检查,防止滑坡,路基松软下沉,倒树等侵入限界和线路几何状态严重变化。 (3)、做好电器、机具检查,防止漏电伤人。 (4)、准备足够草包、编织袋、道碴等,以备急用,做好井点降水,保证水位在施工标准以下,并对基坑周围开沟,排除明水。 (5)、准备好发电
36、机组及电箱线路和捣固机具等检查,随时准备急用。 (6)、对现场项目部及住宿工棚,要高度重视,台风来临时将撤离住宿人员,对确需进行看守材料人员住宿工棚,要选好地形,对工棚采取加固措施。 3、防雷击 (1)、暴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员工,以及贵重设备,寝室应当尽量关闭所有门窗。 (2)、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设施设备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雷电袭击。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 三、防汛抗洪措施 工程在开工前同时准备好所需有关防汛器材,确保汛期时保证线路行车安全。 工程施工中材料、设备等堆置不得有碍河流排水。 在汛前做好防汛
37、人力、财力、物力储备,制定防汛措施。 在防汛及时接收、分析各类气象资料及水情预报,并提出防范措施。 在汛期实行防汛值班,组织抗洪抢险队伍,一旦出现水灾,要有领导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合理抢修,进行抢通。 四、消防、治安措施 1、项目经理部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并加强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争取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对施工大力支持。 2、建立完善保卫制度,项目部配有保安,施工前及当派出所取得联系,施工中如有盲流人员及其他人员进入工地,及时向派出所报告处理。 3、贯彻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指导思想,临时设施搭建按综合防火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布局,合理有效地配置消防器材,
38、并做经常性检查和维护器材有效性,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工作,实现消防、治安无事故,创造一个良好施工环境,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确保文明工地实现。 第六章 应急预案 一、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危险因素: 1、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2、高空坠物 3、坑底突涌及变形过大 (一) 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①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②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
39、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③ 在进度允许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形式,避免暴露太多基坑工作面。 ④ 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⑤ 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 ⑥开挖期间加强观测频率,对观测报表中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②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③ 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④ 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
40、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⑤ 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⑥ 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水源。 (二)渗水及漏水事故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② 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③ 加强量控观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变形情况。 ④ 观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应急措施: ①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② 在涌砂处打设Φ42 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
41、0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 (三)高空坠物 ① 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 ② 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 (四)坑底突涌及变形过大 1、预防措施 ① 根据勘察报告,在基坑四周设置井点降水。 ② 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井点降水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承压水头不会对基坑底板施工时造成突涌情况。 2、应急处理 ①出现流砂时,对轻微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方法“压住”流砂并降低降水井水位,严重流砂立即检查降水水位,加大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井出水量,使地下
42、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②出现坑底涌水冒砂时,若局部涌水量较小,以轻水为主,则在涌水点周围采用注浆止水或浇筑混凝土进行反压,同时降压井适当降低承压水头;若局部涌水量较大,且带黑砂,则立即回填土、沙袋或浇筑混凝土进行反压,并立即降低承压水头。 项目部应急人员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职务 电话 短号 1 王月明 项目部经理 654970 2 夏梨兵 项目副经理 673701 3 陈国升 项目副经理 638281 4 叶康康 技术负责人 669783 5 倪海堂 技术员 674696 6 金少泽 技术员
43、676772 7 王福寿 安全员 623091 8 毛水忠 安全员 655823 9 李张淮 安全员 686725 10 汪永忠 驻站防护员 662478 常备应急机具、人工、材料: 1、人工:工地常驻人工不少于40人(含电工1名,挖掘司机1名,起道机手4名,汽车司机2名)。防护人员:驻站联络员1名、现场防护员6名。 2、机具: 内燃捣固棒3台、200型挖掘机1台、50T千斤顶4台、30t油压起道机、油压拨道机各4台、道尺2把、轨温计1只、水泵6只(配管子200m)。 3、常备材料: 枕木300根、草袋5000只,钢板桩20吨,硬木板
44、5m3,各类白棕绳计500m、土箕20副,铁锹10把,三齿耙10把,道碴200m3、60“急救器”2副, 其它物品随叫随到。 4、防护用品: 响墩18只,火炬4只,红黄旗3套,移动停车信号牌4块、手提信号灯2盏(包括备用电珠、电池),对讲机4台,短路铜线4根等。 5、照明设备: 75KW发电机组1台及电箱线路、备用汽油100kg、钠灯灯泡10只,备用电缆200m、照明设备4套(1000瓦)。 备料由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并记录,根据不同时间适当增加或减少备料,做到紧急情况发生时急而不乱,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紧急情况,确保行车安全。 二、防汛应急措施 1)全力抓好汛前准备和检查工作,根
45、据实际情况,做好资金、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充分准备。 2)以预防为主,疏通因施工堵塞排水设施等,使其排水通畅。 3)施工驻地排水设施和洪水位以下有关工程,防洪机械、物质储备情况和各级防洪抢险人员组织情况等要定期进行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4)汛期要建立严格值班和巡查制度。渡汛期间24小时实行值班及防洪小组领导巡查制度,及时掌握天气预报情况,遇有紧急情况要立即通知现场。 5)接到防洪抢险命令后,各成员必须服从统一调遣、团结协作及顾全大局利益。 6)对驻地生活区、生产房屋、工棚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调查,危房及可能受到洪水冲击、浸没房屋或工棚要及早迁到安全场地。 7)项目部配备5台水
46、泵和2台泥浆泵,并备足草包、编织袋、道碴等,以备急用。 三、防台应急措施 1)大型机具采取加缆风绳等措施进行加固,风力大于6级时,要将桩机放倒,临时房屋内人员全部撤离。临时办公用房、民工宿舍、食堂、厕所等所有临时设施必须加固。 2)做好施工现场围墙加固和排水等工作。对依附于围墙设置“七牌一图”要根据情况进行加固或拆除,防止倾倒伤人。对工地围墙要加强检查,发现隐患要采取措施,撤离周围人员和物资,设立安全警戒线,保护生产安全。 3)电缆线必须做到架空设置,防止漏电伤人。 4)施工现场二层活动房和二层以下临时工棚等危房居住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到安全场所。 5)现场露天临时配电箱、开关箱及移动式小型施工设备必须拉闸断电,做好防雨措施,必要时断电收回仓库。临时抢险用电设施到位,并做到一机、一闸、一漏防护。 6)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重点岗位人员到岗到位,保持通信畅通,密切注视台风动向,及时落实应对措施。 7)应急机动救灾组成人员处于待命状态,参及抢险救灾设施设备工具全部落实,并检查完毕。 8)人员转移安置程序 a.确定转移对象。按照先人员后财产,需转移人员要实施梯次转移。 b.拟定转移安置路线。按照就近、安全原则,在风、汛来临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和备用转移路线。 c.向确定需要转移安置人员通报转移路线及备选转移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