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工程强电施工的方案指南 一、强电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施工前专业工长应熟悉设计图纸与设计意图,班组成员认真领会各自的施工内容。由工长有针对性的对图纸的重点部分进行技术交底和讲解施工方案。如发现图纸中有疑问,应与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办理手续后,方可按更改后的图纸或方案施工,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施工。 2、材料准备: 工长应根据施工现场用料的先后,组织材料设备进场,材料部门应根据工长所提计划密切配合施工进度保证材料供应。 3、施工机具与劳动力准备: 工长应根据工期计划与施工进度提出劳动力需求计划,合理搭配班组人员与技术骨干,配备好所需的小型电动工具等。 (二)
2、施工工序 电气安装施工程序见下页框图 电气安装施工程序 熟悉施工图和相关技术资料 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及防雷接地系统连接贯通 变配电设备进厂检查、运输 支、吊、托架加工预 变压器高低压设备安装就位 暗设箱、盒安装 高低压室支架、主母线制安 电缆桥架、线槽保护管安装 管内线路敷设及校线 电控设备、柜、箱就位安装 照明箱、盒、开关安装 配合吊顶装修安装灯具 设备系统调试运行 照明送电试验 盘、箱、柜、开关校 接线 电气调试 单机无负荷调试 灯具、开关、插座校线接线 电缆敷设及配线 管线敷设 竣工验收
3、 (三)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1)技术资料 开工前,下列资料应齐备并进行技术交底。 A 已会审的施工图和指定采用的标准图籍。 B 已审批的施工方案,以与所采用的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2)材料、机具 A 主材应到齐,辅材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 B 常用机具应齐备。大型机械在施工时应能进入施工现场。 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技术文件、名牌、型号规格应和设计相符合。 2、高低压箱、盘、柜安装 (1)屏柜安装流程图 基础型钢制作安装 屏柜运输 仪表、继电器拆卸 仪表、继电器
4、复位 接线 就位、找正、固定 交接 调试 屏柜安装 (2)配电屏(柜)安装 A、安装条件:电气设备安装应在土建墙面、楼板、室内地沟和地面等项工作完成后进行,应对预埋件、预留孔进行检查并符合设计要求。 B、设备开箱检查 a、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安装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共同进行开箱验收检查,包装与密封应良好,制造厂的技术文件应齐全,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 b、屏(柜)本体外观应无损伤与变形,油漆完整无损,屏(柜)内部电器装置与文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与裂纹等缺陷。 C、屏(柜)二次搬
5、运: a、屏(柜)垂直吊装方案另详设备吊装方案 b、屏(柜)的水平运输,应根据设备重量与形体尺寸,结合作业场地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搬运方法,所用起吊器具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平运输时,可用硬杂木跳板和滚杆(加厚钢管,直径≥φ50)铺设成滚筒,将设备起吊平稳地座落在滚筒上,然后用3吨倒链与导向滑轮牵引,地锚应牢固,设备牵引速度宜控制在2m/min。 c、设备在搬运时,应采取防倾斜,防震、防框架变形以与漆面损伤的安全技术措施。 D、压配电屏组立: a、设备就位前,先确定好屏(柜)底座尺寸,将调直好的10号槽钢制作后再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基础槽钢安装允许偏差见表1。槽钢安装完毕,应
6、用-40×4的镀锌扁钢按规定点科与槽钢和接地引出端子可靠焊接,配电屏按图纸布置排列,依次将屏就位,找平找正后,再将屏体间,屏体与基础槽钢间用镀锌螺栓固定。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见表1 表1 项 目 允许偏差 mm/m mm/全长 不直度 <1 <5 水平度 <1 <5 位置误差与不平行度 <5 注:按设计要求成排布置。 b、压配电屏安装后垂直度、水平度偏差以与屏面偏差见表2。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表2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米)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
7、顶部 <2 成列盘顶部 <5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1 成列盘面 <5 盘间接缝 <2 E、屏(柜)安装完毕,应按规范要求作好屏(柜)的接地连接。 F、屏(柜)二次回路结线的技术要求。 a、按设计与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接线正确。 b、屏(柜)内的导线芯线应无损伤,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控制电缆芯线与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不易脱色。 c、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两根导线接头,插接式端子上不应有不同规格的导线并接在同一端子上,当接有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d、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时,均应牢固可
8、靠。 e、导线应按接线位置有规律地排列,并用尼龙带扣梆扎固定;分支线从线束引出时,应依次弯成慢弯,当导线需穿金属板时,应加绝缘保护管。 f、引入屏(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端子排受力。 3、动力配电箱(盘)安装 (1)明装配电箱应在土建抹面工作结束后进行,暗装配电箱应配合土建墙体施工进行箱体预埋,箱体是否突出墙面,应根据面板安装方式与墙面抹灰厚度来确定,配电箱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电箱安装时均应找平找正,并安装固定,配电箱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暗设的配电箱,其箱体四周应用水泥砂浆填满,四周应无空隙,因箱体预埋和进行箱内盘面安装
9、接线的间隔周期较长,箱体和箱盖(门)与盘面在解体后须作好标记和妥善保管,待后期安装时对号入座。 (3)管路与配电箱连接 A、箱体顶(底)板开孔时,应按配管管径与管路数,并考虑安装管口锁母间的间隙或明管管卡间距。采用金属开孔器进行开孔。箱体严禁开长孔和用电气焊割孔。 B、管子顺直进入箱内,钢管与配电箱进行丝扣连接时,应先将管口套丝,拧入锁紧螺母,然后垂直进行箱体内,再拧上锁紧螺母,并露出2~4扣。 C、管路与配电箱连接完毕,应按规范要求作好管与管,管与箱体的接地连接。 D、箱(盘)内布线与连接 a、盘面布线应在盘面上电器元件安装后进行,特别是预埋的箱体应先清除箱内杂物,布线时应根据
10、电气回路上电器元件的位置,理顺引入箱内的导线,排列应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正确。并用尼龙带扣扎卡固定。 b、导线与器具或端子相连接,同一端子上导线不应超过两根,截面超过2.4mm2的多股铜芯线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气器具的端子连接,接零与保护接地线不得混接.箱内总开关电源进线端多根导线并压(接)不能满足安装要求时,应采取过渡接线等方式。 e、当截面为10 mm2与以下的单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4、电缆桥架安装 (1)电缆桥架、各类弯头、三通、四通,支架与附件规格应结合工程布置条件进行现场测绘后制作并全部配套供应。 (2)桥架垂直敷设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水平敷设
11、时,固定点间距为1.5~3m,在始、末端0.2m处与走向改变或转变处,应加装固定点。 (3)垂直处从最下端逐渐向上,水平处从起端到终端逐渐沿支架固定走向依次将桥架组对安装,并校平校直固定。 (4)桥架安装完毕,应使每个自然段桥架至少有一点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桥架与接地干线用6平方毫米黄绿双色接地铜芯软线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5、配管敷设。 (1)钢管敷设 A、暗配管应符合规范要求,弯曲倍数与埋设深度应作重点保证,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与土建配合敷设管路时,必须将管路设置于结构保护钢筋内侧间。埋设在混凝土樑内或穿墙引上的管路(端)必须与上、下层建筑隔墙相对应,并保证将管路敷设在墙体内。按施
12、工图完整无误配合,不得有遗漏,埋设完成后工长与监理现场代表核对无误后办理隐蔽记录,经各有关方签字认可,方行使浇注隐蔽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B、暗配管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科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 C、明配管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D、明配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管路进入盒体必须垂直入盒,不得斜插。 E、钢管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 F、钢管暗
13、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G、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H、管路应作接地跨接,暗配管采用导管焊接连接,明配管采用卡箍用黄绿双色接地铜芯软线跨接。 I、外电缆进户套管在防火结构中预埋时,应加焊防火钢板,钢管两端应做成啦叭口,电缆敷设完毕将套管内用油浸黄麻填实。 (2)防爆金属软管敷设 A、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科应密封可靠。 B、金属软管长度应控制在1m内,长度大于1m加管卡固定。 C、金属软管应可靠
14、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6、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 A、按图纸设计绘制电缆敷设排列图表,再按电缆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B、电缆敷设前,应核对电缆型号、电压、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KV以下的电缆应用500V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其电阻值应在10兆欧以上,并做好记录。 C、电缆敷设时,应检查电缆不得有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清除的机械损伤,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采用人力传放或机械牵引拖放等敷设方式,当采用机械牵引时,其牵引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D、电缆敷设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的10倍。 E、电缆沿桥架敷设时
15、应单层敷设,且敷设一根整理和卡固一根,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1.5~2.5m处应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与转弯,电缆接头两端处,每隔5~10m处加以固定。电缆在桥架内应排列整齐,不应交叉和扭曲,拐弯处的电缆其弯曲半径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半径为准。 F、电缆穿保护管敷设,管道内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应损伤电缆护层。 G、电缆在终端头和接头附件应留有备用长度。 H、在电缆终端头、接头、拐弯处、夹层内两端等地方,应设置回路标志牌,标志牌上有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与起迄地点,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I、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与穿
16、管子时,出入口应用防火材料密实封堵。 J、电缆终端头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严格遵照制作工艺规程,制作程序与方法,可参照国标《93D165》内容进行。 (2)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缆线路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电缆线路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缆间不应直接连接。在非正常情况下,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或分线盒内连接或分路。 B、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的进线口,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防爆电气设备、接线盒的进线口,引入电缆后的密封填料时,必须被弹性密封圈挤紧或被密封填料封固。 b、外径等于或大于20mm的电缆,在隔离密封处组装防止电缆拔脱的组件时,应在电缆被拧
17、紧或封固后,再拧紧固定电缆的螺栓。 c、电缆引入装置或设备进线口的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 (a)装置内的弹性密封圈的一个孔,应密封一根电缆; (b)被密封的电缆断面,应近似圆形; (c)弹性蜜蜂圈与金属垫,应与电缆的外径匹配;其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允许值为±1mm; (d)弹性密封圈压紧后,应能将电缆沿圆周均匀地被挤紧。 d、有电缆头腔或密封盒的电气设备进线口,电缆引入后应浇灌固化的密封填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引入口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40mm。 e、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选用与电缆外径相适应的引入装置,当选用的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与电缆的外径不相适应时,应采用过渡连接方式,电
18、缆与过渡线必须在相应的防爆接线盒内连接。 f、电缆配线引入防爆电动机需用绕性连接管,其与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应按防爆要求加以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应采用不同材质的绕性连接管。 g、在室外和易进水的地方,与设备引入装置相连接的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严密封堵。 二、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一)施工工序 配合土建预埋敷设 管道静电安装 接地敷设 接地贯通、测试、交工 (二)施工工艺 防雷接地防雷与静电接地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按施工图进行,不得有任何遗漏。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做好与各供货单位和设计院的街接,完善设计,确保工程质量
19、 1、作为接地极的基础钢筋作好标记,柱与梁作为接地用交叉钢筋应可靠焊接,钢筋不得有错位,防止断点。 2、所有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均应采用搭接焊接,其焊接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扁钢应为其宽度的两备(至少三个边焊接)。 (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保证两面焊接)。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焊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除应在其接触面部位两侧焊接外,应焊由扁钢围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直接由扁钢本身弯成的弧形与钢管焊接。 3、所有进入建筑的金属管线均应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4、在接地检测点施工完毕后测试一次,并作好记录工作,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处理措施。 11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