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44.50KB ,
资源ID:1092150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921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笔试B卷.doc)为本站上传会员【w****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笔试B卷.doc

1、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笔试B卷 1.《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2.《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3.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4.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5.阳经及阳经(指同名经)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2、 D.四肢末端 E.胸部 6.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7.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8.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及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律 9.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

3、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的别行部分 10.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11.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12.十二经脉中,肾经及心包经的交接部位在 A.肺中 B.胸中 C.心中 D.胸部 E.腹部 13.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A.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B.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C.小肠经、大

4、肠经、三焦经 D.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 E.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 14.腧穴分为 A.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C.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D.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E.十四经穴,特定穴,阿是穴 15.十四经穴总数为 A.354个 B.349个 C.361个 D.363个 E.364个 16.五输穴中以所注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7.十二经的输穴多分布在 A.肘膝关节以下 B.肘膝关节以上 C.腕踝关节以上 D.肘膝关节附近 E.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18.

5、不是络穴的穴位是 A.脾经—大包 B.肝经—蠡沟 C.胃经—丰隆 D.大肠经—合谷 E.心经—通里 19.下面的骨度分寸不正确的是 A.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 B.岐骨至脐中8寸 C.两乳头之间8寸 D.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 E.膝中至外踝高点13寸 20.不属本经的募穴是 A.肺—中府 B.大肠—天枢 C.膀胱—中极 D.肝—期门 E.心—鸠尾 21.根据骨度分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高点为 A.18寸 B.13寸 C.14寸 D.16寸 E.12寸 22.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组 A.中府、太渊、列缺、曲泽 B.中府、鱼际、列缺、

6、尺泽 C.中府、太渊、尺泽、曲池 D.太渊、少商、孔最、合谷 E.少商、鱼际、商阳、孔最 23.心经的募穴是 A.中府 B.中极 C.天枢 D.巨阙 E.期门 24.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桡侧是 A.曲泽 B.曲池 C.少海 D.尺泽 E.太冲 25.下列穴中、即是输穴又是原穴,还是八会穴的穴位是 A.太溪 B.太渊 C.大陵 D.神门 E.太冲 26.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鱼际 B.二间 C.三间 D.合谷 E.曲池 27.阳溪穴上3寸是 A.合谷 B.手三里 C.支沟 D.支正 E.偏历 28

7、属胃经的穴组是 A.足三里、迎香、解溪、承泣 B.上巨虚、丰隆、阳陵泉、下巨虚 C.犊鼻、梁丘、天枢、大横 D.丰隆、足三里、梁门、昆仑 E.承泣、厉兑、解溪、足三里 29.胸正中线旁开4寸是 A.肝经 B.脾经 C.胃经 D.肾经 E.肺经 30.腹正中线旁开4寸是 A.脾经 B.胃经 C.肝经 D.肾经 E.胆经 31.下列穴位中相距3寸的是 A.大陵—内关 B.曲池—手三里 C.阳溪—列缺 D.上巨虚—下巨虚 E.神阙—水分 32.阴陵泉及地机穴相距 A.3寸 B.2寸 C.1.5寸 D.4寸 E.5寸 3

8、3.足太阴睥经的络穴是 A.地机 B.公孙 C.太白 D.大都 E.商丘 34.阴郄穴位于 A.神门穴上1寸 B.神门穴上1.5寸 C.神门穴上2寸 D.神门穴上0.5寸 E.神门穴下0.5寸 35.心经的合穴是 A.通里 B.阴郄 C.神门 D.少府 E.少海 36.归属心经的穴组是 A.神门、大陵 B.通里、少冲 C.少冲、少泽 D.天池、关冲 E.极泉、中冲 37.及目内眦和目外眦均发生联系的经脉是 A.小肠经 B.胆经 C.膀胱经 D.三焦经 E.胃经 38.腕骨穴是小肠经的 A.输穴 B.荥穴 C.

9、经穴 D.合穴 E.原穴 39.治疗腰痛的穴组是 A.后溪、太渊 B.委中、后溪 C.人中、鱼际 D.委中、合谷 E.后溪、三间 40.治疗乳少的穴位是 A.养老 B.少泽 C.天井 D.少海 E.少冲 41.听宫穴归属 A.膀胱经 B.胃经 C.小肠经 D.大肠经 E.胆经 42.足小趾外侧端,距趾甲根角旁约0.1寸是 A.足窍阴 B.侠溪 C.行间 D.厉兑 E.至阴 43.两肩胛下角平 A.第5胸椎棘突 B.第6胸椎棘突 C.第7胸椎棘突 D.第8胸椎棘突 E.第9胸椎棘突 44.肾俞穴旁开1.5寸

10、是 A.命门 B.带脉 C.天枢 D.大横 E.志室 45.腹正中线旁开0.5寸是 A.肺经 B.肝经 C.胃经 D.脾经 E.肾经 46.脐旁0.5寸的穴位是 A.肓俞 B.中柱 C.大赫 D.气穴 E.四满 47.照海穴在特定穴中属 A.八会穴 B.俞穴 C.络穴 D.八脉交会穴 E.原穴 48.八会穴中的气会穴是 A.天池 B.膻中 C.乳根 D.俞府 E.以上都不是 49.下列穴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间使 B.大陵 C.劳宫 D.内关 E.曲泽 50.治疗心、胸、胃之疾的八脉交会

11、穴穴组是 A.公孙—内关 B.内关—外关 C.列缺—内关 D.照海—公孙 E.申脉—内关 51.大陵穴归 A.心经 B.肺经 C.三焦经 D.大肠经 E.心包经 52.手少阳三焦经的穴组是 A.中渚、阳池、关冲、少泽 B.外关、阳池、支沟、耳门 C.中渚、后溪、天井、支正 D.天井、关冲、阳谷、阳溪 E.支沟、偏历、腕骨、天井 53.阳池穴及支沟穴相距为 A.2寸 B.1寸 C.3寸 D.4寸 E.1.5寸 54.足少阳胆经的合穴是 A.足临泣 B.侠溪 C.丘墟 D.阳陵泉 E.绝骨 55.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

12、穴位是 A.阳陵泉 B.委中 C.足三里 D.曲池 E.中脘 56.足厥阴肝经的募穴是 A.太冲 B.行间 C.期门 D.中封 E.曲泉 57.治疗目赤肿痛的穴组是 A.太阳、合谷、太冲、风池 B.太阳、足三里、三阴交、睛明 C.合谷、足三里、手三里、睛明 D.太冲、太溪、后溪、阳溪 E.以上都不是 58.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 A.中冲 B.关冲 C.少冲 D.少泽 E.隐白 59.不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列缺 B.内关 C.公孙 D.外关 E.中脘 60.捻转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 A.捻转角度小,频

13、率快,用力轻 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D.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轻 61.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 A.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 B.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C.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 D.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E.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62.平补平泻法用于 A.脏腑病 B.经脉病 C.不盛不虚证 D.虚中夹实 E.内脏下垂 63.直接灸法分为 A.艾炷灸、艾条灸 B.艾条灸、白芥子灸 C.

14、化脓灸、非化脓灸 D.化脓灸、疤痕灸 E.非化脓灸,无疤痕灸 64.散刺法为 A.皮肤针操作法 B.皮内针操作法 C.耳针操作法 D.毫针操作法 E.三棱针操作法 65.最早记载“角法”的是 A.《肘后备急方》 B.《五十二病方》 C.《针灸大全》 D.《针灸大成》 E.《阴阳十一脉灸经》 66.操作皮肤针时使用的是 A.腕力 B.肘力 C.臂力 D.指力 E.压力 67.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是 A.经刺、点刺、挑刺、散刺 B.点刺、散刺、挑刺、急刺 C.经刺、散刺、点刺、平刺 D.点刺、挑刺、散刺、刺络 E.经刺、挑刺、斜刺、点

15、刺 68.用俞募配穴法治疗小儿遗尿选 A.关元、肾俞 B.气海、膀胱俞 C.天枢、肾俞 D.中极、膀胱俞 E.中极、肾俞 69.针灸治疗肠痈时以 A.任脉、冲脉经穴为主 B.足阳明经穴为主 C.任脉、手阳明经穴为主 D.足厥阴经、任脉穴为主 E.足少阳经、冲脉穴为主 70.治疗肺系、喉咙、胸膈之疾的穴组是 A.列缺、照海 B.照海、太溪 C.列缺、临泣 D.照海、公孙 E.列缺、公孙 71.肺虚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补 A.列缺 B.太渊 C.孔最 D.尺泽 E.少商 72.肝经实证,采用“补母泻子法”,应泻 A.太冲

16、 B.曲泉 C.行间 D.大敦 E.中封 73.治疗呕吐的基本穴组是 A.内关、公孙、三阴交 B.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C.内关、足三里、丰隆 D.内关、阳陵泉、中脘 E.内关、足三里、中脘 74.治疗实证癃闭的穴组为 A.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膀胱俞 B.足三里、关元、阴陵泉、膀胱俞 C.三阴交、气海、阳陵泉、膀胱俞 D.中极、地机、曲泉、膀胱俞 E.中极、三阴交、关元、气海 75.治疗眩晕之实证以 A.胆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B.肝经、心经、胆经、任脉经穴为主 C.任脉、脾经、心经、胆经穴为主 D.督脉、胆经、脾经、心经穴为主

17、E.心包经、督脉、胆经、胃经穴为主 76.胃肠积热之风疹,治法为 A.直接灸法 B.毫针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穴位注射法 E.三棱针点刺法 77.男,59岁。诉腰部疼痛,值天气变化时加重,酸麻,有时甚至不可俯仰,舌淡,脉紧。针灸时选 A.手足太阳经和夹脊穴为主 B.手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为主 C.手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 D.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E.手足阳明经和肝经为主 78.女,28岁。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胀痛。大便不调,脉弦。针灸时选 A.百会、神门、行间、三阴交 B.上星、神门、合谷、阿是穴 C.水沟、内关、神门、太冲、曲泉

18、 D.率谷、神门、侠溪、阿是穴 E.合谷、神门、行间、三阴交 79.痰湿侵肺型的咳嗽,针灸时选 A.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为主 B.足太阴及足阳明经为主 C.手太阴及足太阴经为主 D.手太阴及足阳明经为主 E.手足三阴经 80.男,63岁。患有哮喘病10余年,时作时止,昨晚又出现呼吸急促,喉间痰鸣,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脉细无力。针灸时选 A.尺泽、肺俞、太渊、列缺 B.肺俞、太渊、太溪、足三里、气海 C.膻中、尺泽、鱼际、足三里 D.太渊、尺泽、鱼际、足三里 E.肺俞、中府、尺泽、太渊 81.湿热下注型癃闭,针灸时以 A.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穴为主

19、B.足厥阴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C.足少阳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D.足太阴和足太阳经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E.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 82.女,28岁。2年前经期淋雨后出现痛经。经期腹痛拒按,经色紫红有块量少,得暖痛减,苔白腻,脉沉紧。针灸时选 A.肾俞、大赫、命门、关元(灸法) B.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C.中极、地机、次髎、三阴交 D.气海、地机、太冲、三阴交 E.关元、阴陵泉、昆仑 83.男,21岁。上体育课时左踝扭伤,疼痛不能走路,血肿明显。采用 A.局部隔附子饼灸 B.水针 C.艾炷灸 D.隔姜灸 E.刺络拔罐 84.男,30岁。右上齿痛两天,伴龈肿

20、口渴,口臭,便秘,脉滑数。某医师予针灸治疗,取合谷、颊车、下关,还可取 A.二间 B.内庭 C.外关 D.太溪 E.太冲 85.一气虚便秘病人,针灸治疗时选 A.天枢、归来、支沟、脾俞、气海 B.天枢、肝俞、支沟、阳陵泉、内庭 C.外关、支沟、足三里、天枢、太冲 D.行间、侠溪、天枢、上巨虚 E.天枢、足三里、行间、内庭 86.对肾绞痛病人,针灸治疗时以 A.肾经、肝经穴为主 B.肾经、胃经穴为主 C.肾经、心经穴为主 D.督脉经、肾经穴为主 E.足太阴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87.女,40岁。因近日工作紧张,休息欠佳,双目肿痛,兼口苦,烦热,便秘,

21、脉弦滑。针灸治疗以 A.肝经、胆经、大肠经穴为主 B.大肠经、肝经、膀胱经穴为主 C.小肠经、胆经、肝经穴为主 D.肝经、膀胱经、肾经穴为主 E.肺经、肝经、胆经穴为主 88胃痛经治,疼痛大减。1周后,胃痛隐隐,周身乏力,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其正确的原络配穴是: A.太白、公孙 B.冲阳、丰隆 C.太白、冲阳 D.冲阳、公孙 E.太白、丰隆 89.李某,男,45岁,大学老师。咽喉疼痛15年。曾经喉镜检查,发现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时有呛咳,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八脉交会配穴法治疗,应取: A.内关、公孙 B.列缺、照海 C.申脉、后溪 D.足临泣、外

22、关 E.内关、照海 90-91.陈某,女,30岁。妊娠定期保健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医生建议用艾灸治疗。 首选穴位是: A.足通谷 B.昆仑 C.太溪 D.至阴 E.京骨 矫正胎位的最佳时机是: A.妊娠6个月 B.妊娠7个月 C.妊娠8个月 D.妊娠9个月 E.妊娠10个月 92-93.何某,胃脘隐痛4年,服用中西药物其效不显。近2年又增心悸胸闷,疲劳为甚:舌质偏黯,苔薄白腻,脉象弦细,偶显结代。 治疗旧病首选穴位是: A.郄门 B.内关 C.间使 D.大陵 E.劳宫 今日突然胃脘部剧痛难忍,呈绞榨感,放射至左肩胛,脉促,时而欲绝。

23、其新病最佳穴位宜 选: A.郄门 B.内关 C.问使 D.大陵 E.劳宫 94-95.仲某,男,48岁。右肩疼痛两月,入夜尤甚。原因不明。初始以肩峰前部疼痛为主,近1月以肩峰后部疼痛为主。舌脉无明显异常。 肩峰前疼痛局部应取: A.肩髃 B.肩髎 C.肩井 D.肩中俞 E.肩外俞 肩峰后疼痛局部应取: A.肩髃 B.肩髎 C.肩井 D.肩中俞 E.肩外俞 96-97.郑某,女,56岁。宿患胆结石,拒于手术。且平素动辄踹筋挛缩,某医院诊断为钙质缺 乏。近因工作不顺及家庭琐事,情绪波动,自觉口苦耳鸣,胁肋胀痛。舌偏红,脉弦数。 根据原络配穴,

24、下列穴位应选: A.风市足临泣 B.太冲 蠡沟 C.丘墟 光明 D.太冲 光明 E.丘墟 蠡沟 踹筋挛缩,首选穴位是: A.太冲 B.光明 C.阳陵泉 D.丘墟 E.蠡沟 98-100.周某,男,68岁。头发全脱10年。近因头痛来诊。王医师决定取其头部百会、上星等穴治疗。 正常情况下,取头部穴位所依据的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A.8寸 B.9寸 C.10寸 D.11寸 E.12寸 对于头发全脱的周某,王医生定取头部穴位的方法是: A.两耳尖距离酌情折算 B.两耳后乳突间9寸酌情折算 C.大椎到胸椎的距离酌情折算 D.眉心到大椎为18寸折算 E.两颧骨间及两瞳孔间距离酌情折算 百会后发际直上及上星入前发际的寸数分别是: A.1.0寸、5.0寸 B.2.0寸、6.0寸 C.1.0寸、7.0寸 D.1.5寸、8.0寸 E.1.0寸、9.0寸 28 / 2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