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辽,916-1125,年,阿保机(契丹族),北宋,960-1127,年,赵匡胤,西夏,1038-1227,年,元昊(党项族),金,1115-1234,年,阿骨打(女真),南宋,1127-1276,年,赵构,温故知新,元,1271,年,蒙古,1206,年,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朝统治,版图历史最大,行省制度,边疆管辖,中书省,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温故知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的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2、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呢?,望海潮,1,宋词,繁华的都市生活,2,元曲,3,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请结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教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环节,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社
3、会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南宋故都临安,临安城门,临安年市图,元大都复原图,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2.,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4、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大相国寺盛况,大相国寺古玩市场,大相国寺庙会,大相国寺皇家乐队,宋代傀儡戏,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著名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开封,大都,3.,繁华的都市生活的表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说书,猴戏,木偶
5、戏,材料,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强。,学习与,探究,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瓦子,(,1,)东,京城里的瓦子,瓦子的出现,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代繁荣的都市生活丰富的原因:,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演出,勾栏,瓦子,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等等,十分热闹,瓦子中的勾栏,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6、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包括,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蹴鞠,等等,勾栏内说书,瓦子中的勾栏,傀儡戏,蹴鞠,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临安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宋代蹴鞠铜镜,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主所喜爱。,(,2,)杂剧,形成于宋代,在元代在以大都为中心北方兴盛。后传入南方,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宋元时期的杂剧,宋
7、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大城市和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水神庙内的,“,元代杂剧,”,壁画,充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富裕的情景。,元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满墙元代壁画,内容没有天界的神秘,却充满人间生活气息。,杂剧,吹笛和击节板,杂剧陶俑,吹口哨和舞蹈,材料,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春节、元宵、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
8、光大,这是我们历史的责任。,学习与,探究,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3,)传,统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当中,那些节日在宋代时已有了,?,春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传统节日,春节放鞭炮,元宵节挂彩灯,端午节赛龙舟,端,午,节,赛,龙,舟,中元节荷叶灯,爆竹贺春,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闹花灯,生查子 元夕,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中秋赏月,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9、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一、繁华的都市生活,3,社会生活(北宋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都市繁华生活产生的原因),(,1,)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市民阶层,(,2,)繁华都市生活主要表现。,瓦子,杂剧,勾栏,节日,的场所。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10、如说书的、唱戏的等,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经营各种商品,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勾栏里面的演出丰富多彩。,形成于,宋代,,,元朝,兴盛。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繁华市区、,等场所进行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元宵节、,、端午节等,娱乐兼营商业,演出的圈子,集市,勾栏瓦舍,春节,中秋节,二、宋词,学习与,探究,1.,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2.,他们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
11、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词,李清照,豪放派:,婉约派:,苏轼,辛弃疾,边塞豪放派:,宋词,苏轼,2.,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3.,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1.,时期:北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李清照,李清照,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词
12、家一大宗,”,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2.,作品:,3.,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时期:两宋之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
13、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14、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辛弃疾,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宋词,2.,作品:,3.,特点:把词的豪放风格发
15、扬光大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辛弃疾,1.,时期:南宋时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苏 轼,豪迈而飘逸,辛弃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宋词代表,人物及,特点,归结,宋词,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
16、歌,又称,,便于歌唱。,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长短句,两宋,4,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等。,(,1,)苏轼:词风,,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2,)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豪迈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清照,豪迈飘逸,社会功能,三、元曲,学习与,探究,1.,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2.,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
17、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很大。,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 娥尸首。,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窦娥冤,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窦娥冤的故事主要是讲叙了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
18、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当日深夜
19、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
20、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2.,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白朴,w,ng sh,f,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
21、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西厢记,故事梗概,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
22、在寺中借厢住下。,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西厢记,故事梗概,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
23、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
24、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1,概况:元曲包括,、,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2,代表:关汉卿的,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4.,与关汉卿齐名的剧作家是,王实甫,代表作是,西厢记,元曲,散曲,杂剧,窦娥冤,马致远,“,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司马,光与司马迁被并称为,“,两司马,”,。,知识拓展:史学名著,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2,,世称涑水先生,3,。北宋
25、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2,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资治通鉴,(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
26、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元时期,都市文化,都市生活,文化,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市民生活:瓦子、勾栏,传统节日:春节等,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
27、汉卿,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上述文字描绘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2,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的著名大都市的是,(),A,北宋的开封,B,南宋的临安,C,元朝的大都,D,西夏的兴庆,D,D,3.,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A,专供演出的圈子,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D,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4.,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A,诗,B,词,C,曲,D,小说,D,B,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6.,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A,窦娥冤,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定军山,D,念奴娇,赤壁怀古,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