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第四讲 交往礼仪,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打电话,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页,知礼、守礼、待人
2、以礼,交往礼仪是人们生活中最惯用、最通行礼仪,交往礼仪最能反应一个人及社会礼仪水平,交往礼仪包含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交换名片礼仪、打电话礼仪,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复杂,礼仪规则,表示着丰富交际,信息,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页,一、称呼,称呼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使用称谓和呼语,用以指代某人或引发某人注意,是表示人不一样思想感情主要伎俩。,选择正确适当称呼,,反应着本身教养,和对对方尊敬程度,,表达着双方关系发展所到达程度。,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页,称呼种类,称呼比较经典有尊称和泛称两种。,尊称是指对人尊敬称呼,泛称是指对人普通称呼,尊称常有有:“您”、“贵姓”、“某老”。其
3、中“某老”专指德高望重老人,有三种使用方法:一是您老,二是姓老,三是双音名字中头一个字老,如“望老”(对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尊称),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页,泛称,社交场所,称呼表示,举例,正式,a.,姓或姓名职称职衔职务,b.,姓名,c.,泛尊称或职业称,d.,老小姓,罗教授、李将军、黎院长,章爱青,同志、先生、小姐、大使先生,老李、小张,非正式,e.,姓辈分称呼或辈分称呼,f.,名或名同志,李伯伯、王叔叔或叔叔,铁安或铁安同志,5,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页,称呼使用,基本标准是依据对方年纪、职业、地位、身份、辈分 以及与自己关系亲疏、感情深浅选择恰当称呼。,在多人交谈场所,普
4、通为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依据自己角色和现实位置,采取不一样称呼,注意称呼时代特色,称呼时要加重语气,认真、迟缓、清楚地说出称呼语,称呼完了要停顿片刻,然后再谈事,才会收到理想效果,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6页,工作中称呼,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称呼是有其特殊性,总要求是庄重、正式和规范,工作中称呼,职务性称呼,职称性称呼,学衔性称呼,行业性称呼,姓名性称呼,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7页,职务性称呼,以交往对象职务相当,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个最常见称呼方法,职务性称呼,分为三种情况,仅称职务,比如:部长、经理、主任。,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比如:周经理、隋
5、处长、马委员,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场所,比如:薄熙来市长、吴少正书记,8,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8页,职称性称呼,对于含有职称者,尤其是含有高级、中级职称者,能够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当。,职称性称呼,分为三种情况,仅称职务,比如:教授、律师、工程师、医师,在职称之前加上姓氏,比如:李编审、张研究员,在职称之前加上姓名,它适用极其正式场所,比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9,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9页,学衔性称呼,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权威性,有利于增强现场学术气氛,学衔性称呼,分为四种情况,仅称学衔,比如:博士,在学衔之前加上姓氏,比如:许博士,在学衔之前加上姓名
6、比如:许静博士,将学衔详细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此种称呼最为正式。比如:艺术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10,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0页,行业性称呼,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职业作为称呼,比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对于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通约定俗成地按性别不一样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行业性称呼,分为两种情况:称呼职业和称呼“小姐”、“先生”、“女士”,1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1页,在社交场所中禁用称呼,在社交场所中禁用称呼,过时称呼,不通行称呼,不妥行业称呼,庸俗低级称呼,绰号作为称呼,1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2页
7、二、介绍,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促进了解、建立联络一个最基本、最常规方式。,介绍是人与人进行沟通出发点,正确地利用介绍,能够扩大自己交际圈,广交朋友,有利于对自己进行必要自我展示和自我宣传,1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3页,自我介绍,在许多社交场所,为了多结交一些朋友或有意接触某人,需要主动趋前介绍自己给对方,就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礼仪要求,仪态大方,表情亲切,选准机会,把握分寸,掌握基本程序,内容要准确、恰当,1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4页,介绍他人,为彼此不认识双方相互进行引见,或把一个人引见给其它人,就是介绍他人。,介绍他人礼节,介绍者礼节,被介绍者礼节,15,交
8、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5页,介绍者礼节,谁是介绍者?,在社交中,东道主、长者、家庭聚会中,女主人、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在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责任人,熟悉双方者,指定介绍者都能够适宜地为他人进行介绍。,1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6页,介绍者礼节,介绍次序?次序绝不是可有可无形式问题,而是包括个人涵养与组织形象,以及社交活动目标能否如愿达问题。,当前国际公认介绍次序为:将知道对方是谁是优先权赋予愈加受尊重一方。,1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7页,介绍者礼节,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将晚到者
9、介绍给早到者,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当双方地位、年纪相当,性别相同),除非未婚者年纪比已婚者年纪大很多,在所介绍六个次序中,假如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两个以上次序,普通应按后一个次序进行介绍。,18,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8页,介绍者礼节,如一位年轻女士前来造访一位比她年长许多男士,此时应将女士介绍给年长男性主人。,(性别)“张先生:这位是我朋友李小姐”,(年纪)“赵老师:这是我表妹”,(地位)“刘经理:这是我们企业王女士”,19,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19页,被介绍人礼节,作为被介绍者,当介绍者问询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普通不要扭扭捏捏,或加以拒绝,而应欣然表示接收。实在不愿意时,应说
10、明理由,表示歉意。,20,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0页,三、握手,人与人交往,经常需要握手。经过手与手相握,能够让两个陌生人更亲近,原本不相识人,会因握手而成为友好交往搭档。,握手看似简单,却有着复杂礼仪规则,表示着丰富交际信息。,握手力量、姿势与时间长短,往往能够表示出对对方不一样礼遇与态度,显现出交往双方个性,不一样握手方式,会给人留下不一样印象。,2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1页,握手时机,欢迎与道别,祝贺与感激,高兴与问候,了解与慰问,2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2页,伸手次序,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老师与学生握手,应
11、由老师首先伸出手来,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社交场所先至者与以后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来,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来,在正式社交场所,握手时最为主要是,握手双方应该由谁先伸出手来握手,。伸手先后次序要符合礼仪规范。,普通情况要求:,2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3页,伸手次序,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应考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在公务场所,握手时伸手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所,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和婚否。,在接待来访者时,应由主人首
12、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则表示“再见”。,特殊情况要求:,2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4页,握手方式,握手应注意事项:,神态专注,姿势自然,手位适当,力度适中,时间适度,握手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即松开手来,恢复原状。,25,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5页,握手禁忌,握手禁忌:,拒绝他人握手,用力过猛,交叉握手,戴手套握手,握手时东张西望,2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6页,不宜握手情况,对方手部
13、有伤,对方手里拿着较重东西,对方忙着别事,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当自己手不洁净时,应亮出手掌向对方示意申明,并表示歉意,2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7页,四、交换名片,在当代社会中,使用名片已成为社交中必不可少行为方式,首次相见大都会以名片相赠,名片作为一个自我“介绍信”和社交“联谊卡”,在人际交往中可用以证实身份、广结良缘,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在社交中,名片使用要做到做到合乎礼仪规范,要做到注意场所,慎重选取,不失礼仪,这么才能充分发挥知名片作用。,28,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8页,四、交换名片,名片普通有三种类型:,社交名片:只印姓名、地址、邮编、电话,
14、职业名片:除印姓名、地址、邮编、电话外还要印单位、职称、社会兼职,商务名片:除印姓名、地址、邮编、电话、单位、职称、社会兼职外,在后面还要印上单位业务范围、经营项目等,29,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29页,四、交换名片,礼仪教授提醒您:,个人名片,职务、职衔不应超出两项,头衔过多则有自我卖弄、炫耀之嫌,在名片上只印名字只限名人,它意味着全部些人都知道你,私宅电话、手机号码等私人信息普通不在工作名片上印刷,30,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0页,名片递送与交换,递交名片把握好时机,希望认识对方,表示自己重视对方,被介绍给对方,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对方提议交换名片,首次登门造访对方,通知对方自己变更
15、情况,打算取得对方名片,3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1页,名片递送与交换,不需要把自己名片递给对方,或与对方交换名片几个情况:,对方是陌生人,不想认识对方,不愿与对方深交,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经常与对方见面,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纪差异悬殊,3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2页,交换名片正确礼仪,交换名片时应有正确仪态,它表达了一个人涵养和素质,职位低人应先给知名片,这是基本礼貌,递知名片时应起身,并面对对方,且以对方能够阅读方向递交出去,以右手持名片但不要压名字,以左手辅助轻轻地奉上。,交换名片时高度不能低于腰部以下,3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3页,收受名片要有礼貌,收受名片时次序
16、是,以两手承接对方递上名片,接着应轻轻点点头打招呼并将名片快速浏览一遍,然后能够确定对方单位与姓名。,接收名片时,必须先放下手中东西,应拿着名片边角,以认真态度看名片上资料。,慎重地收受对方送来名片,放入上衣口袋或名片夹,不要放在裙子和裤子口袋里;不论拿着名片把玩或是摇摆都是很失礼行为,3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4页,注意事项,名片要放在恰当易取地方,平整洁净,接过名片后应仔细看,切忌一眼不看就随手放在一边,切忌看过之后用手玩弄名片,忌胡乱随意散发名片,见人就送,尽可能使用精巧名片夹,着西装时放在靠近左胸,心脏所在地,以示尊重,对方递给你名片,若自己没带名片时要表示歉意,男士不宜主动给自
17、己朋友夫人或女朋友留名片,以免发生误会,35,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5页,五、打电话,电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社交中最普通一个沟通形式,电话含有节约沟通时间、不受空间距离影响等突出优点,人们在使用电话社交时,也需要按礼仪要求进行,自觉自愿地做到知礼、守礼、待人以礼,从而维护自己电话形象,3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6页,(一)通电话时间,使用电话,总有一方是发起者。在通话双方之中,发起者被称为,发话人,,他通话过程叫,打电话,。而被动接听电话一方,则被称为,受话人,,他通话过程则叫做,接电话,。,作为“先发制人”一方,要使自己所打电话既能正确无误地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又能为自己塑造完美电话形
18、象。发话人在打电话时,就必须时间适宜。,3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7页,通电话时间,要打好一次电话,首先就应该明确:通话惟有在适宜之时进行,才能事半功倍。打电话若是不考虑时间问题,往往便会无事生非。,考虑通话时间问题,实际上是要注意两点:其一,何时通话为佳?其二,通话多久为妙?,通电话时间要求:,适当时间,通话长度,体谅对方,38,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8页,适当时间,按照通例,通话最正确时间有二:一是双方预先约定时间,二是对方方便时间,除有要事必须马上通告外,不要在他人休息时间之内打电话。在用餐之时打电话,也不适当。,给海外人士打电话,先要了解一下时差,不要不分昼夜,骚扰他人,打公
19、务电话,尽可能公事公办,不要在他人私人时间,尤其是节假日时间去麻烦对方。,若是有意识地避开对方通话高峰时间、业务繁忙时间、生理厌倦时间,打电话效果会更加好,39,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39页,通话长度,在普通情况之下,每一次通话详细长度应有所控制,基本要求是:,以短为佳,宁短勿长,在电话礼仪里,有一条“三分钟标准”,它主要意思是:在电话时,发话人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长度程度在,3,分钟之内,应量不要超出这一限定。,在日常进行社交活动中,凡是使用电话,就务必要想方设法,把“三分钟标准”付诸实践。身为发话人,尤其要切记此点。,40,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0页,体谅对方,发话人在打电
20、话时,应该善解人意,将心比心,对受话人多多体谅。,在通话开始后,除了要自觉控制通话长度外,必要时还应注意受话人反应。倘若对方不方便,可约一个另外时间,到时再把电话打过去。,若通话时间较长,应先征求对方一下对方意见,并在结束时略表歉意。,4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1页,体谅对方,在对方节假日、用餐、睡觉时,万不得已打电话影响了他人,不但要讲清楚原因,而且万勿忘记要说一声:“对不起。”,在他人上班时间内,标准上不要为了私人事宜而通话妨碍对方。,4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2页,(二)打电话语言,通话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该做到待人以礼,文明大度,尊重自己通话对象。,详细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
21、方面:,语言文明,态度文明,举止文明,4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3页,语言文明,在通话时,绝对不能使用粗陋庸俗语言,而且必须切记电话基本文明用语。,在通话之初,要向受话方首先恭恭敬敬地问一声:“您好!”然后,再言其它。不要上来就“喂”对方,或直言自己事情。,4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4页,语言文明,在问候对方后,就要自报家门,方便让对方知道你是谁。通常,在电话里自报家门,有四种模式能够借鉴:一是报本人全名;二是本人所在单位;三是单位和全名;四是单位全名职务。其中,第一个用于私人交往,后三种用于公务交往中。最终一个最为正式。,终止通话预备放下话筒,必须先说一声“再见”,这是电话礼仪规
22、范中主要一步。,45,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5页,态度文明,电话需要经过总机接转时,要对总机话务员问一声好,还要说一声“谢谢”。另外,“请”、“麻烦”、“劳驾”之类谦辞,该用一定要用。,通话时,电话突然中止,依礼应马上再拨,并说明通话中止系线路故障所致。不要不了了之,或等对方打来电话,若拨错了电话号码,应对接听者表示歉意。不要一言不发,挂断了事。,4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6页,举止文明,在通话时,在举止方面,应对自己有所要求,尤其当众拨打电话时,这一点更是主要。,打电话时,不要把话筒夹在脖子下,不要趴着、仰着、坐在桌角上,不要高架双腿在桌子上。,拨号时不要以笔代手,这么显得没有风度
23、4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7页,举止文明,通话时,不要嗓门过高,省得令对方承受不起。标准做法是:声音适中,话筒与嘴距离保持在3公分左右。,终止通话放下话筒时,应轻放,不要用力一摔,令对方怀疑被冷落,通话突然中止,或拨号时对方一再占线,要有耐心,不要骂骂咧咧,更不要采取粗暴举动拿电话机撒气,48,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8页,(三)接听电话,接听电话注意事项:,别让对方等,自动报上姓名,请对方大声点、说慢点,谈话时嘴里勿含食物,勿长时间占用公用电话,挂断电话要适时,49,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49页,(四)代人接听电话,在日常工作里,常有为他人代接、代转电话时候。,代人接电话礼仪:,
24、以礼相等,尊重隐私,做好笔录,及时传达,50,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0页,以礼相待,接电话时,对方所找人不是自己,不要显得不耐烦,以“不在”回答打发对方,而应友好地问:“对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51,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1页,尊重隐私,代接电话时,不要问询对方与其所找之人关系。当对方有求于已,希望转达某事给某人时,要守口如瓶,千万不要随意扩散。,即使对方要找人就在附近,也不要大喊大叫,闹得尽人皆知,四邻不宁。,他人通话时,不要旁听,更不要插嘴。,52,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2页,做好笔录,代接电话,对方要找人不在时,应向其说明后,问对方是否需要代为转达。如对方有此请
25、求,一定要照办。,对方要求转达详细内容认真做好笔录;对方讲完后,应重读一遍,以验证自己统计正确无误,以免误事。,统计他人电话,包含通话者单位、姓名、通话时间、通知关键点、是否要求回电话、回电话时间,等等向项内容。,53,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3页,及时传达,代接电话,对方要找人不在,可据实相告,再问询对方“有什么事情?”若是二者次序颠倒了,就会令对方生疑。,若对方所找人就在附近,应马上去找,不要拖延。答应对方代为传话,就要尽快落实。,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将自己找人转达电话内容,再托他人转告。这么轻易使内容走样,而且有可能会耽搁时间。,54,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4页,(五)使用移动电话,
26、移动电话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人际交往中不可缺乏通讯工具,它是一个低功率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在使用中接收并发送射频信号,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论你手机有多么高档,也要注意不要炫耀,为了方便他人和自己,应尽可能不停机,也不要不接听电话,更改电话号码应及时通知朋友,在狭窄公共场所(如电梯、楼梯、路口、人行道)不宜停留打电话,在聚会时(如开会、上课等),应关机或处于静音状态,而且不要接打电话,55,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5页,(五)使用移动电话,在要求“保持肃静”公共场所(如电影院、美术馆、音乐厅、歌舞厅以及餐厅、酒吧等),不能大张旗鼓地使用移动电话,应放静音为佳,在病房、油库等地,应关机为佳,不得使用移动电话,省得它们所发出信号有碍治疗,或引发火灾、爆炸。,禁止在飞行期间使用移动电话,在登机前要把移动电话关机,56,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6页,(五)使用移动电话,在比较正式场所,移动电话在未使用时,都要放置在合乎礼仪常规位置。,普通来说,移动电话应放置在随身携带公文包里。,防止将电话放置在西装上衣左胸内侧兜里。,没有妥善放置公文包或手袋,则可放置在腰间,但最好是在穿外套时别于此处。,57,交往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