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涂子沛《大数据》读后感
博山区双语学校 翟俊杰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大数据》一书总算是慢慢地看完了。拿到这本书,真的是一无所知,硬着头皮去读的,为了完成任务去读,可是阅读越觉得,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籍,通过政治、经济的博弈对数据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简单总结一下:
1. 政府要尽最大能力公开各项数据,如环保、天气、收支等,这些是影响民生、民主及社会效益的数据,而且可以让第三方或相关人员来利用,让全社会都能受益;2. 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来规范公开的数据,由于数据种类非常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就特别重要,当然,最常见的是使用CSV来公开数据;3. 公开数据需要有标准,最小信息
2、量是什么,哪些数据最少要提供哪些字段才能让公众或相关人员了解到真实的意义,这些标准和接口同时也能在各个部门和团体之间形成标准接口,降低数据使用的成本;4. 保证数据是原始格式的,能让大众了解到最原始的信息,抽象和汇总后的数据可以提供,但最原始的才能反映事实;5. 数据的使用:由于政府本身是服务机构和替大众服务,因此大部分数据的公开是有必要的,这是监督和民主需要的;6. 针对某些数据,如电厂、水厂、核电站等涉及公众安全的数据,可需要定向公开或是特殊处理,以防止恐怖主义的发生;
美国有句谚语叫“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真正的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新一轮信息
3、战的主角,将创造无限商机,既便利又触及着每个人的生活。
《大数据》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书,它以数据为轴线,描绘了美国走过的开放创新历程。何为大数据?简单理解就是超大量的数据。全书以别开生面的经典案例——奥巴马建设“前所未有的开放政府”的雄心、全民医改法案的波澜、统一身份证的百年纠结、街头警察的创新传奇、美国矿难的悲情历史,以及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数据开放运动的全球兴起等等,为我们一一细解数据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变革。有意思的是,美国政治的发展,公民权利的实现,以及各种自由与福利的保障,都和对数据的创造性应用密切相关,大数据开放的商机在哪里?作者写到,以前小数据时代,可以研究
4、个体但不能研究群体,因为只有关于个人的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人的行为都以数据形式存在,这里面就有很多商机。通过研究消费者习惯,可以找到很多市场商机。在企业运营中,优化才能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优化就要基于数据。产品也离不开数据,产品质量控制就是以数据为支持的。大数据最根本的,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知识时代的特点。
在这个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如何在教育领域使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个性和爱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中小企业管理领域应用大数据分析,真正将粗放型管理变为精细型管理,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并应对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带来的管理问题;如何改变中国千百年来“轻
5、数”的烙印,学会开始用“数据”说话?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看待事情的角度。当然书中更多的实例都是生活化和商业化的,而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当然更关心的是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实用主义思想的系统,但现实中的人们大多抱着功利主义的心态,用非实用化的教育来追求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美好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那么大数据概念对于教育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呢?一直以来,中国教育在研究教育的数字化,比如数字化校园,这个思路就是把我们教育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其结果指向的就是电子教材的研发或者是教学过程的数字化。美其名曰,这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内涵。看过《大数据时代》之后,我才发
6、现问题出在哪里了。教育领域,数据化比数字化的意义要大得多,与其轰轰烈烈研究数字化校园,不如认认真真研究数据化校园。这么多年了,我们真正掌握的教育规律究竟有多少啊?单个个体学习行为的数据似乎是杂乱无章的,但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群体的行为就会在数据上呈现一种秩序和规律。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就能总结出这种秩序和规律,然后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其学习平台,目的也是想让更多的学习者在上面学习,以收集更多的数据,有了数据,它们才能研究世界各国学习者的行为模式,进而打造更好的智能学习平台。
长期以来,我们并不了解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具体会如何表现,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轮廓,我们也并不确定一个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所以,人们对教育一直有一个深深的质疑,它是不是科学的?大数据概念至少提出了关注“是什么”比“为什么”要有实际意义得多。而我们的教育恰好需要把注意力从“为什么”转移到“是什么”上面来,只有如此,才能把教育从为什么发展成“可能成为什么”上来,这会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而对于现在地位岌岌可危的教育技术来说,把研究的重点从数字化转移到数据化上面,这才是它的出路。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