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知识点大全1单选题1、20世纪前期,某马克思主义者在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材料中的“这个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C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D受到了普法战争的直接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故C项符合题意;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
2、政权,排除A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没有建立苏维埃政府,排除B项;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排除D项。故选C项。小提示:2、“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B十月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D十月革命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从“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
3、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可知,十月革命不是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落后的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但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A项是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C项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D项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材料强调十月革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该邮票描绘的是坐在一起会谈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背景
4、分别为停在海面上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和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位首脑交流的是A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C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D反对纳粹暴政和重建和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D项正确;该邮票纪念的事件发生在1941年。粉碎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是英国在1940年取得的胜利,与该内容无关,故排除A项;商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在1943年,故排除B项;讨论对德处理及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故排除C项
5、。故选D项。4、196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曾精炼地描述了其外交理念:“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承受任何负担,面对任何困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这段演说凸显肯尼迪A认为美国的国力已达到新高度B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权益C对美国政治体制有充分的自信D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答案:A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材料中“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体现出美国对外称霸的决心,这源于美国的国内实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于发展中国家主权权益的侵犯,排除B
6、项;材料凸显的是美国的国家实力,不是对制度的自信,排除C项;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5、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许多国际机构纷纷建立,其建立的初衷是促进各国行政部门之间的国际合作,解决纠纷。机构拥有监督成员国该行政部门的权力,如1865年建立的国际电报联盟、1873年成立的国际气象组织等。到1914年,这样的组织已经有30多个。这些组织A有效维持了欧洲的和平局势B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借鉴C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想D有利于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许多国际机构纷纷建立,其建立的初衷是促进各国行政部门之间的国际合作,解决纠纷”
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大批国际组织的建立,协调了各方关系,规范了相关国家之间的行为,维护了他们的利益,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借鉴,B项正确;1914年正逢一战爆发,可见这些组织并未有效维持欧洲和平局势,排除A项;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欧洲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6、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先后签订了三大条约(如表)。据此可知,该会议条约主要内容四国条约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所获得的权利;英日同盟终止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
8、.75:1.75九国公约各国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行政政治的独立;中国承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A满足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B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C确立了美国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D使中国再次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答案:B解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三大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获得了和英国同等的制海权,实现了其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因此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华盛顿会议抑制日本势力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削弱了日本,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故B项正确;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没有满足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排除A项
9、;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超级大国的地位,排除C项;九国公约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小提示:7、斯大林曾在二战中某重大军事行动后,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发去贺电:“这次行动计划之周密,规模之宏大和行动之巧妙,在战史上还从没有过类似的先例。这场登陆行动必将作为最光辉的成就而载入史册。”该军事行动A直接导致意大利率先退出侵略战争B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促使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投降D加速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
10、万船齐发、万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并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加速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D项正确;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4日,法西斯议会多数票通过要求墨索里尼辞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6国联合国宣言签署,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没有促使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投降,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8、如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联军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它A为“霸王行动”实施提供了经验B实现了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C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11、D由英国的蒙哥马利统一指挥答案:A解析:1942年11月美英法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北非登陆作战,此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在战役组织、装备使用等方面为尔后的西西里和诺曼底等登陆战役提供了经验,A项正确;阿拉曼战役实现了北非战场形势的转折,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舰,排除C项;北非登陆战主要指挥官是美国的埃森豪威尔,排除D项。故选A项。9、希特勒以“军备平等”为幌子,以“反共”为旗号,通过三次冒险举动,彻底粉碎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其中最后一次冒险建立起了完整的军事主权,并堵住了凡尔赛条约留给法国的缺口,这次冒险举动指
12、的是A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B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C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是对“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条款的突破;C项正确;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代表在慕尼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捷被纳粹德国占领。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德国颁布了国防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开始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明显可以看出德国扩军备战开始合法化。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到苏联访问,同斯大林、莫洛托夫举行会谈
13、。当晚,苏德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协议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不得采取任何侵略行动,不得使用武力进攻对方,一方遭到进攻时另一方不得援助进攻之国等。秘密协定书则划分了苏德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列三幅图片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意的征兵宣传海报。三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与民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所以英美意三国参与一战的共同目的实际上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C项正确;此时各国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因此不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14、,排除A项;他们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非欧洲大陆的霸权,更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民主,排除BD项。故选C项。11、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要选举的人要提防的人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A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15、材料“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体现的是政府的人民性质,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巴黎公社的性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以下关于二战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下图上标识正确的是二战全面爆发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二战的转折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ABCD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联攻占德国领土,英美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正确,选D项;德国奔袭波兰,第二次世界
16、大战全面爆发,错误,排除A项;1938年9月,决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与图示不符,错误,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与图示不符,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3、1921年3月,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工业国有化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的是固定的粮食税,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农业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工业国有化不是农业方面的政策,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方面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4、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
17、,武器在描写年轻男女爱情故事的同时嘲讽“荣誉”“英勇”“光荣”的无聊。1929年,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这表明A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含严重的危机C欧洲民众参战热情不断高涨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人们的反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西方国家和平主义思潮盛行,惨痛的教训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因此海明威的小说在一战后受到追捧,D项正确;冷战是二战后美苏对抗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与战后国际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民众参战热情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5、1920年,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在苏俄召开,印度、伊朗、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
18、。会议以俄国的工人阶级和东方的各民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主要议题。此外,苏维埃政府公布密约,放弃沙皇领土要求,将土耳其、波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刻转化为与英国殖民主义的民族矛盾。据此可知,苏俄A有意推动世界非殖民化进程B企图建立社会主义阵营C为新经济政策创造和平环境D试图输出十月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一方面为巩固自身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有意推动世界的非殖民化,A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于二战后,排除B项;C项与材料的“非殖民化”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过度解读,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
19、酿: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_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被_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答案:萨拉热窝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17、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_和_,动摇了世界_体系,成为影响_的重要因素。答案:帝国主
20、义殖民主义殖民体系国际秩序根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1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_的帝国主义之战答案:世界霸权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可知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19、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济政策(1)时间:_(2)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_。(3)目的: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_(4)重心:调整国家与_的关系(5)主要内容:农业:通过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等市场机制建立_
21、。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_(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6)特点:国家掌握_的前提下,恢复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7)意义:促使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_奠定基础使_得到稳定和恢复,有效地巩固了_政权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答案:1921年3月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社会主义农民工农联盟租让制经济命脉强大国民经济苏维埃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
22、农产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0、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答案:同盟国协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21、亚洲
23、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概况地区运动特点结果东亚中国_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_合作,进行北伐。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收回_的英租界东南亚印尼反对_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一阶段由_领导,武装起义;第二阶段由_等人成立的民族主义政党_领导,采取不合作政策武装起义遭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_反抗_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_、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反对_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度“_”运动_和国大党领导非暴力抵抗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遭逮捕,运动陷入低谷答案:反帝反封建国共汉口、九江荷兰印尼共产党苏加诺印尼民族党越南法国伊
24、拉克英法非暴力不合作甘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具体表现:在东亚: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2、埃
25、塞俄比亚:1935年,_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答案:意大利根据所学可知,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23、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之战。答案: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4、列宁主义诞生(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
26、主义。(2)列宁主义内容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_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_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答案:帝国主义最薄弱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27、,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5、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1)九一八事变:_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2)七七事变:_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_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_爆发的标志。(3)德国闪击波兰:_年9月,德国以“_”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_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4)苏德战争:_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
28、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_。(5)太平洋战争:_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_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答案:1931序幕1937全面侵华亚洲1939闪击战全面发1941主战场1941美国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
29、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纽芬兰停泊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规上举行大西洋会议。会后于8月14日发表了联合申明,即有名的“大西洋宪章”,主要内容有: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待纳粹暴政消灭后,重建世界和平等等。在讨论中,罗斯福嘲讽英国的殖民政策是“18世纪的方法”,要求废除大英帝国的特惠决定,开放市场。丘吉尔则反驳说,“他当英国首相的目的并不是来主持大英帝国解体的”,但还是不
30、得不同意把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会议期间,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9月24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据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会议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西洋会议。答案:(1)背景:纳粹德国疯狂侵占欧洲,英国遭到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在亚太扩张,与美英矛盾尖锐化,世界各国需要合作抗击法西斯。(2)简评: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同盟形成,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的合作,但美国也有觊觎世界市场和主导世界的意图。解析:(1)背景:根据“反对强加于人的或不民主的领土易手”“
31、纳粹暴政消灭”“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等信息,分别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扩展、世界国家抗击法西斯需要等角度说明背景。(2)简评:注意从正反两面看待大西洋会议,根据“美英两国还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得出,从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世界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角度回答积极作用,根据“美国坚持的贸易自由航海自由机会均等”等原则写进宪章,从美国利己主义角度回答不足。小提示:27、材料1925年底,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关于各会员国“应力减国家军备至最低限度”之规定,决定在日内瓦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1926年,裁军筹备委员会开始工作,共有包括美、苏两个非国联会员国的26国代表参加。由于各
32、帝国主义列强并不愿意真正裁军,委员会至1930年底仅以一纸关于裁军方案的最后报告书结束。1931年初,国联行政院决定召开正式的裁军会议。会议从1932年2月2日至1934年6月11日在日内瓦断断续续地举行,共有62国代表出席。会议期间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一保罗-彭古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一开始就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虽然美国总统罗斯福致函53国首脑呼吁支持麦克唐纳方案,由于纳粹德国于1933年10月退出会议并加紧扩军,会议最终未通过任何决议而结束。摘编自李巨廉、金重
33、远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裁军会议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联裁军会议。答案:(1)特点:国联推动,具有国际法依据;欧美列强主导;持续时间长;大国之间斗争最烈;最终失败。(2)简评:国联裁军会议是在-战结束后,和平主义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召开的;对当时和后世国际裁军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联裁军大会的失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然结果;揭露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削弱了遏制世界法西斯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备竞赛,德国的退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解析:(1)特点:由材料“1925年底,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关于各会员国应力减国家军备至最低限度
34、之规定,决定在日内瓦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可知,国联裁军会议的特点是国联推动,具有国际法依据;由材料“1926年,裁军筹备委员会开始工作,共有包括美、苏两个非国联会员国的26国代表参加。由于各帝国主义列强并不愿意真正裁军,委员会至1930年底仅以一纸关于裁军方案的最后报告书结束。1931年初,国联行政院决定召开正式的裁军会议。会议从1932年2月2日至1934年6月11日在日内瓦断断续续地举行,共有62国代表出席”可知,国联裁军会议由欧美列强主导,持续时间长;由材料“会议期间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一保罗-彭古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
35、一开始就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可知,国联裁军会议体现出大国之间斗争最烈;由材料“由于纳粹德国于1933年10月退出会议并加紧扩军,会议最终未通过任何决议而结束”可知,国联裁军会议最终失败。(2)简评:由材料“1925年底,国联行政院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关于各会员国应力减国家军备至最低限度之规定,决定在日内瓦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可知,国联裁军会议是在-战结束后,和平主义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召开的;由材料“会议期间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一保罗-彭古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一开始就
36、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可知,国联裁军会议对当时和后世国际裁军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国联裁军大会的失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然结果;由材料“会议期间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先后提出过泰狄欧方案胡佛方案赫里欧一保罗-彭古尔方案和麦克唐纳方案;苏联提出了侵略定义宣言草案;德国从一开始就要求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它的限制,坚持德国应拥有军备平等权,并一度离开会议进行要胁”可知,揭露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削弱了遏制世界法西斯的力量;由材料“由于纳粹德国于1933年10月退出会议并加紧扩军,会议最终未通过任何决议而结束”可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备竞赛,德国
37、的退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利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
38、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王斯德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答案:(1)特点: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
39、场所。(2)欧洲丧失霸主地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可分析出欧洲逐渐称霸全球,成为世界的中心。说明: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经济上,从西欧开始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2)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国际地位显著下降。”可分析出欧洲丧失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
40、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可分析出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根据材料“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可分析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就同农民的关系而言,也确实是一种让步、妥协。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有退却,就有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实行不久,特别是农民造反的威胁略为减轻之后,停止退却、发动进攻的呼声就不断高涨,逼得列宁一年之后
41、,不得不在党的十一大上宣布停止退却,开始进攻。郑异凡苏联春秋:革命与改良材料二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说明“退却”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提出上
42、述看法的原因。答案:(1)表现: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理论意义: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2)看法:以重工业为中心;追求高速度。原因: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的需要;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苏联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对农民“退却”的主要表现是,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理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理论探索方面的意义在于,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43、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2)看法:根据材料二中“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可知,以重工业为中心;根据“斯大林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苏联)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认为工业化须追求高速度。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可知,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须优先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主要是基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须加强国防力量
44、以维护民族独立,还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等原因。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和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的内容包括(1)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包括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以及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一系列条约);(2)国际联盟的建立;(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在战后建立的亚太地区的新国际关系体系,这
45、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当我们站在战争的废墟上环视全球的时候,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政治地图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该体系建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崩溃。摘编自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以及该体系的建立给当时的国际格局带来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的原因。答案:(1)特点:存在时间短;受大国(英法)操控;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对成员约束力不强;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变化: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原因: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加剧;大国强权政治,引发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种种矛盾;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