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涵、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控制要点 1、混凝土工程试验监理工作主要依据 1.1 《铁路混凝土工程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1.2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1.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1.4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 1.5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1994 1.6 以上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铁建部文件 (铁建设【2007】159号、铁建设【2009】62号、铁建设【2009】152号等) 2、混凝土工程试验监理控制要
2、点 2.2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2.2.1 对施工单位要求: 1)进行原材料(粗细骨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矿粉)料原调查及比选试验。 2)选定的原材料(粗细骨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矿粉)必须经全项检验合格。 3)完成了隧道初期支护、二衬、底板、填充等各强度等级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技术条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2.2.2 监理控制要点: 1) 原材料见证取样检验(现场监理人员); 2) 对配合比耐久性、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见证检验; 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粗细骨料无碱-碳酸盐反应 ·粗细骨料碱-硅酸盐反应膨胀率小于0.10%,
3、当膨胀率在0.10 ~0.20%时混凝土中总碱含量应≤3kg/m3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0.06% ·水泥中碱含量应≤0.6%、熟料中C3A含量≤8%。 ·混凝土抗冻性经200次循环,P≥6%, W≥95% ·抗渗等级≥P20(二衬、底板混凝土按设计要求确定) ·氯离子电通量≤1000C(设计有要求时) ·耐腐蚀等级K≥1.0(设计有要求时) ·抗裂性符合要求(设计有要求时) 4)审核批准配合比(中心试验室或外委),对批准配合比混凝土性能及使用原材料品种规格产地进行登记、记录、复印件存查。 2.3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2.3.1 对施工单位要求: 1)进场混凝土用粗细骨料、
4、粉煤灰、矿粉、外加剂产地产厂品种、规格应与批准的配合比一致。当使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2)进场混凝土用原材料按要求频率频次及项目进行批检。 ①水泥: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 t(袋装水泥每200 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进行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检验。6个月进行一次全项检(委外) ②粉煤灰: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规格、同批号、同出厂日期200t为一批进行细度、烧失量、安定性、游离cao、需水量比、含水率检验。6个月进行一次全项检(委外) ③矿粉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同出厂日
5、期200t为一批,进行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密度检验,6个月进行一次全项检(委外) ④细骨料: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400m3(或600t)为一批,进行颗分、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人工砂尚需进行压碎指标、石粉含量)检验。一年进行一次全项检验(委外) ⑤粗骨料:连续进场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400 m3(或600t)为一批、进行含泥量,泥块含量检验,使用两种及以上规格混合成连续级配者。尚应按试验比例混合后进行颗粒级配、压碎值、针片状,紧密空隙率检验。一年进行一次全项检验(委外) ⑥外加剂(减水剂)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产品50t为
6、一批,进行碱水率,含气量、常压泌水率比、压力泌水率比(泵送工艺施工时)强度比(1、3、7、28d)检验,同厂家、同品种6个月或同批出厂日期已达6个月时尚应进行全项检验(委外) ⑦拌合用水:同一水源一年进行一次检验。同一水源涨水季节(地表水)检验一次。 2.3.2 监理控制要点: 1)审核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产厂及品种是否为建指指定,招投标书、供货合同、各种文件复印件存查。 2)原材料报验审批、应检查三证(合格证、质保书、批检报告)核实检验进货日期、品种、规格、数量,并建立台帐。 3)审核进场原材料产地产场、规格、型号是否与批准配合比一致。 4)对进场粗细骨料、粉煤灰、矿粉、外
7、加剂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10%分别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1次。 5)对进场水泥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不少于1次。 6)拌合用水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7)建立各种原材料检验台帐、按规定格式、内容包括施工单位进场日期,产厂(场)规格、型号、批量、批号、施工单位检验报告编号、对应的见证、平检情况。见证、平检报告复印件一份存查 8)对日常抽检、见证、平检不合格原材料,按检验规则规定,可进行见证复检、复检合格仍判为合格。否则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书责令清场处理,并实行见证。施工单位处理完成后应回复。监理应建立不合格处理台帐记录材料不合格情况,处理措施、完成时间、见证人、回复
8、单编号。 2.4 钢材质量控制 2.4.1 对施工单位要求: 1)钢筋进场时,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每60t按一批计。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取样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 2)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垫块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外购成品应有质保书、合格证、质检报告。 3)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相关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直径为28~32mm带肋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时,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
9、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和同接头型式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4)型钢材料进场按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每60t按一批计。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700等相关要求。 5)锚杆进场检验: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
10、验报告并进行试验,每批次随机抽样3%进行检验。 2.4.2 监理控制要点: 1)全面检查质量文件,试验报告,并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或取样),(每品种)不少于一次。质量符合GB1499、GB13013、GB/T701。 2)检查垫块型状尺寸,质量证明文件。对施工单位自制者,审查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10%见证试验。 3)观感性检查钢筋焊接质量并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力学性能见证试验。 4)各种材料检验批报验单审查批准(检查二证月:质保书、批检报告)。 2.5 混凝土质量控制 2.5.1 对施工单位要求: 1)正式试拌前,应对混凝土配合比
11、进行试拌。 2)混凝土拌搅前,应测试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 3)原材料计量误差应符合规定,其中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拌合水每盘称量允许偏差为±1%、粗细骨料称量允许偏差为±2%,每班不少于一次进行复称。 4)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性、及拌合物温度测试。含气量应符合规定(不大于2%)每50 m3不应少于一次,入模温度应符合规定(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 5)按技术条件规定及工艺控制要求制备试件。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
12、次。 ③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④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⑤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 ⑥同条件养护试件隧道每200 m衬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一次。 ⑦喷射混凝土每一作业循环检验一次,每个循环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留置一组检验试件。 6)56d标养强度评定(统计法)合格。 7)定期(每月)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 8)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①桥涵混凝土抗渗每5000m3一次,抗冻性、电通量每20000 m3一次。 ②隧道每500m3混凝土制作抗渗试件一次,不足500m3也应制作一次。 2.5.2 监理
13、控制要点: 1)施工前对混凝土配合比试拌进行见证、观察、检查结果。 2)开盘前见证砂石含水率测定并审核确认施工配合比 3)见证检查原材料计量误差、每班不少于一次。检查计量小票。 4)见证检查首盘混凝土性能。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要求。对坍落度过大产生离折。泌水混凝土,禁止入模。 5)入模温度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高于30℃。否则指令采取措施。 6)检查施工单位试件制作养护情况,并检查折模强度、标准养护抗压强度报告、同条件强度报告、每一循环喷射混凝土强度报告。 7)同条件600℃·d抗压强度平行检测隧道衬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检验各不少于一次。 2.6 防水及保护
14、层施工质量控制 2.6.1 对施工单位要求: 1)桥涵防水涂料、卷材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特殊规定时应采用聚胺脂防水涂料及氯化聚乙烯卷材并符合TB/T2965-1999要求。 2)进场桥涵防水材料应按批取样检验 3)桥面防水保护层钢筋或钢筋网片聚丙烯纤维网按要求取样检验 4)保护层混凝土用原材料符合批准配合比规定 5)保护层细石纤维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试件每一次施工不少于一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6)隧道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防水卷材、止水带、止水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7)防水板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搭接应牢固,不得有渗漏。采用双焊缝间充气检查,检查数量为焊缝数量的5%,不得少于3条焊缝。 2.6.2 监理控制要点: 1)对防水材料、钢筋或钢筋网片,聚丙烯纤维网见证取样检验。并审查外检报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报验单签认。 2)检查保护层混凝土原材料与批准配合比符合性。 3)检查保护层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及报告。 4)防水板搭接焊缝见证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