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试题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 1.山区公路建设中,隧道方案与盘山绕行或大挖大填方案相比,其优点有改善线形、缩短里程、避免病害、保护环境。 2.公路隧道按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城市隧道三种类型。 3.按专业类别划分公路隧道工程包括土建工程和机电工程两个分部工程。 4.新奥法设计认为,围岩是三位一体的,即荷载产生者、承载结构和建筑材料,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是变形压力。 5.喷射混凝土是指将水泥、砂子、石子、外加剂和水按一定的配合比和水灰比拌和而成的混合物,以高压风为动力快速喷至岩
2、体表面而形成的人造石材。 6.最大线性超挖值是指最大超挖处至设计开挖轮廓切线的垂直距离。 7.围岩周边位移量测是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之和称为“收敛”,此项量测称“收敛量测”。 8.照度是用来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弱的,以被照场所光通量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9.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控制爆破有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两种方法。 10.钢支撑的型式有钢格栅、型钢支撑和钢管支撑。 二、单项选择题 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采用筛析法,筛网的孔径为2。 ①40m ②80m ③40mm ④80mm 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应成批提交验收,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1为一批进行验收,不足
3、 也作为一批。 ①5000m ②4000m ③3000m ④2000m 3.土工织物是柔性材料,大多通过其4来承受荷载以发挥工程作用。 ①顶破强度 ②刺破强度 ③撕裂强度 ④抗拉强度 4.属接触量测断面测定超欠控的方法是4。? ①三维近景摄影法 ②直角坐标法 ③极坐标法 ④使用投影机的方法 5.适宜的钻孔深度是保证锚杆锚固质量的前提,对于水泥砂浆锚杆,允许孔深偏差为3。 ①±200mm ②±100mm ③±50mm ④±0mm 6.喷射混凝土抗压强
4、度试验试块的制作方法有4。 ①成型试验法、直接拉拔法 ②喷大板切割法、成型试验法 ③凿方切割法、成型试验法 ④喷大板切割法、凿方切割法 7.防水卷材在厚度和宽度上有不同的规格,使用时有1两种铺设方式。? ①环向铺设和纵向铺设 ②冷粘法和热合法 ③有钉铺设和无钉铺设 ④纵向铺设和无钉铺设 8.对于埋深较浅、固结程度低的地层,水平成层的场合2更为重要。 ①围岩周边位移量测 ②拱顶下沉量测 ③地表下沉量测 ④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9.施工规范规定,不承受外荷载的拱、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或在折模时混凝土表面积和棱角不被损坏并
5、能承受自重,才可拆除拱架、墙架和模板。? ①5.0MPa ②设计强度的100% ③设计强度的70% ④设计强度的80% 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区应记取4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①3 ②9 ③12 ④16 11.测量碳化深度时,用浓度为1%的3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观察孔洞内壁的颜色变化,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碳化深度。 ①高锰酸钾溶液 ②硫酸溶液 ③酚酞酒精溶液 ④氯化钠溶液 12.车辆在白天接近并通过长公路隧道时,司机的视觉会出现3。 ①白洞现象 ②黑框现象
6、 ③黑洞现象 ④白框现象 1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做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试验试件的形状为2。 ①圆形 ②哑铃形 ③矩形 ④正方形 14.锚杆施工时,对砂浆锚杆应尺量钻孔直径,孔径大于杆体直径3时,可认为孔径符合要求。 ①50mm ②30mm ③15mm ④10mm 15.喷射混凝土2是表示其物理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一个综合指标,所以,工程实际往往把它做为检测喷射混质量的重要指标。①厚度 ②抗压强度 ③抗拉强度 ④粘结强度 16.防水卷材往洞壁上的固定方法有2两种。 ①热合法和冷粘 ②有钉铺设和无钉铺设
7、③环向铺设和纵向铺设 ④有钉铺设和环向铺设 17.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4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隧道围岩的径向位移分布和松驰范围,优化锚杆参数,指导施工。 ①围岩周边位移量测 ②拱顶下沉量测 ③地表下沉量测 ④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18.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衬砌的1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①30% ②20% ③100% ④50% 19.公路隧道运营通风的目的是为了稀释1。? ①CO浓度和VI浓度 ②CO2浓度和H2S浓度③CO浓度和CO2浓度 ④CO浓度和H2S浓度 20.形状扁平的隧道容易在拱顶出现2 。 ①压缩区
8、 ②拉伸区 ③剪切压 ④变形区 三、多项选择题 1.公路隧道常见的质量问题有1234。 ①隧道渗漏 ②衬砌背部存在空洞 ③衬砌开裂 ④限界受侵 2.一种理想的注浆材料,应满足的要求有1234。 ①浆液粘度低、渗透力强,流动性好 ②可调节并准确控制浆液的凝固时间 ③浆液结石率高,强度大④浆液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等 3.土工布物理特性检测项目有12。①单位面积质量 ②厚度 ③抗拉强度 ④刺破强度 4.隧道衬砌常用的防水混凝土有12345 。 ? ①普通防水混凝土 ②引气剂防水混凝土 ③
9、减水剂防水混凝土 ④密实剂防水混凝土⑤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5.锚杆的支护作用有1234。①悬吊作用 ②组合梁作用 ③加固拱作用 ④支撑围岩 6.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指标有1234。①抗压强度 ②厚度 ③回弹率 ④粘结强度 7.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要求是12345。①能快速埋设测点 ②每次量测数据所需时应尽可能短③测试元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震、防冲击波能力 ④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 ⑤测试元件在埋设后能长期有效工作,应有足够的精度 8.属于声波探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134。①穿透法 ②回弹法 ③反射法 ④沿面法 9.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隧道照明被划分成1234
10、5。 ①入口段 ②过渡段 ③适应段 ④基本段 ⑤出口段 10.喷射混凝土的支护作用有1234。①支撑作用 ②填补作用 ③粘结作用 ④封闭作用 四、判断题(对打“√”错打“×” ) 1.一种理想的注浆材料,浆液凝固时体积要收缩。(×) 2.有些土工合成材料受压力时厚度变化很大,为标准计,需规定在某固定压力下测定厚度,工程上常规定此压力为0.5KPa。(×) 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要进行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200%的定伸强度试验。(×) 4.条带拉伸试验方法能完全反映土工织物的现场工程特性。(×) 5.钢支撑是依靠“被动支撑”来维持围岩稳定的,而锚喷支护则
11、是依赖“主动加固”来保持围岩稳定的。(√) 6.喷射混凝土喷工艺是将细集料、粗集料、水泥、水在搅拌机中混合,在压缩空气作用下经喷射机喷至岩面。(×) 7.锚杆施工时,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围岩壁面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8.锚杆拉拔力指锚杆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它能全面反映砂浆锚杆施工质量。(×) 9.在喷射混凝土中加入速凝剂前应做速凝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与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 10.喷射混凝土与岩石的粘结力,IV类以上围岩不低于0.8Mpa,III类围岩不低于0.5Mpa。(√) 11.应尽量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减少回弹率,回弹物回收后可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 12
12、.为了保证防水卷材接茬的密封质量,一般在两幅卷材接茬处都要搭接20cm。(×) 13.围岩内部位移量测的仪器常用收敛计。(×) 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平行于衬砌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15.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然后用水冲洗,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 16.隧道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表面硬化,加上混凝土表面碳化结硬,使回弹值偏高。(√) 17.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其内部趋于干燥,传播速度偏高。(×) 18.车辆在白天驶出公路隧道时,司机的视觉会出现白洞现象。(√) 19.硒光电池
13、的照度一光电流特性与外电阻(负载电阻)对内电阻之比值有关,比值越小直线性越差,比值越大直线性越好。(×) 20.不舒适眩光是生理上的过程,是表示由生理眩光导致辩认能力降低的一种度量。(×) 五、简答题 1.简述极坐标法测定超欠挖原理?答:极坐标法即为现在俗称的断面仪。它以某物理方向(如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按一定间距(角度或距离)依次一一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的交点之间的矢径(距离)与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然后与理想开挖轮廓线相比较即得超、欠挖值。 2.目前隧道防水作法有哪些?答:将隧道衬砌修成复合式衬砌,采用夹层防水层。隧道开
14、挖后用锚喷将岩面整平,在岩面上铺设一层土工布或PE泡沫垫层,然后再铺一层防水板。防水板多为合成高分子卷材、种类繁多,目前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有PVC、LDPE和EVA等。防水板的铺设有环向铺设和纵向铺设两种,卷材接茬有冷粘法和热合法两种,往洞壁上固定方法有钉铺设法和无钉铺设法两种。 3.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特点?答:喷射混凝土的喷射工艺有三种:干喷(见图1)、湿喷(见图2)和潮喷;潮喷工艺与干喷工艺相近,在干喷的拌和料中适量加水即为潮喷。 细集料 粗集料 水 泥 搅拌机 速凝剂 喷射机 喷头 压缩空气 水 图1 干喷
15、工艺流程 细集料 粗集料 水 泥 搅拌机 速凝剂 喷射机 喷头 压缩空气 水 水 外加剂 图2 湿喷工艺流程 4.隧道施工量测,力的量测有哪些项目?答:①锚杆轴力量测;②钢支撑压力量测;③衬砌应力量测。 5.简述滤膜测尘法的原理?答:用抽气装置抽取一定量的含尘空气,使其通过装有滤膜的采样器,滤膜将粉尘截留,然后根据所增加的质量和通过的空气量计算出粉尘的浓度。 六、计算题 T(d) 1.33 2 4 6 8 10 13 16 20 25 27 30 32 u(mm)
16、 1.51 3.69 8.21 9.25 10.02 10.44 10.57 10.77 10.96 11.09 11.26 11.35 11.37 1.某隧道工程进行了变形观测,其拱脚部位收敛位移观测数据见下表。 试对该组观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解:(1)按实测数据作出散点图。 散点曲线 回归曲线 y(m) y=13.0554e-2.6905/x SD=0.69765
17、 x(d) 从散点图的分布形状看,开始一段时间位移增长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速,直到基本稳定。又由工程情况分析可知,经锚喷支护洞室能够达到稳定状态——即收敛位移会有一定最终渐近值,因此选择指数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2)求未知参数、 ①函数变换。将取自然对数; lny=lna- 令 =lny,= =lna,= - 则有 =+ ②用一元线性回归列表计算方法,求出线性回归系数与。见表1 收敛位移回归计算表 表1 编号
18、 1 1.33 1.51 0.7519 0.4121 0.5653 0.3099 2 2 3.69 0.5000 1.3056 0.2500 0.6258 3 4 8.21 0.2500 2.1054 0.0625 0.5263 4 6 9.25 0.1667 2.2246 0.0278 0.3708 5 8 10.02 0.1250 2.3046 0.0156 0.2881 6 10 10.44 0.1000 2.3456 0.0100 0.2346 7 13 10.57 0.0769
19、2.3580 0.0059 0.1814 8 16 10.77 0.0625 2.3768 0.0039 0.1485 9 20 10.96 0.0500 2.3943 0.0025 0.1197 10 25 11.09 0.0400 2.4060 0.0016 0.0962 11 27 11.26 0.0370 2.4213 0.0014 0.0897 12 30 11.34 0.0333 2.4283 0.0011 0.0809 13 32 11.37 0.0313 2.4310 0.0010 0.07
20、60 Σ 194.33 120.48 2.2246 27.5136 0.9486 3.1749 N=13 ③由函数变换式求出与。 最后得到所选的指数函数方程为: 并把该曲线画在散点图。 (3)将实测值与回归曲线上的对应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剩余标准离差、评价回归精度。见表2。 回归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与剩余标准离差计算表 表2 (天) 1.33 2 4 6 8 10 13 16 20 25 27 30 32 50 (mm) 1.51 3.69 6.71
21、 8.40 9.40 10.06 10.71 11.13 11.51 11.83 11.92 12.04 12.11 12.48 (mm) 1.73 3.42 6.71 8.40 9.40 10.06 10.71 11.13 11.51 11.83 11.92 12.04 12.11 12.48 -0.22 0.27 1.50 0.85 0.62 0.38 -0.14 -0.36 -0.55 -0.74 -0.66 0.70 -0.74 0.049 0.075 2.254 0.720 0.382
22、 0.146 0.018 0.130 0.305 0.544 0.439 0.439 0.548 6.100 从实测值与回归计算值相比较看出,除个别点之外,大多数相差较小,一方面说明回归函数选择比较适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具体测试中观测技术较好,偶然误差不大。从回归计算结果可知,开挖后半个月时间内,位移达到了总预测位移量的80%以上,把稳定围岩、适时支护的重点放在15天以前是对的。由剩余标准离差分析得出,用该曲线函数预报拱脚收敛位移量,有95.4%的散点误差在1.49mm之内,这在现场工程应用中,
23、已基本满足精度要求。 2.某隧道现场照度测试记录数据见下表,试求路面平均照度和总均匀度。 点号 测点值 次号 路面 中心 左1/4路面 左路缘 右1/4路面 右路缘 零点 1 60 67 53 73 66 2 60 69 60 76 66 3 64 74 58 75 67 正向 1米处 2 55 66 72 79 78 3 58 70 67 79 76 负向1米处 2 59 73 55 72 73 3 60 74
24、 54 78 75 解: 项 目 次 数 路面平均照度 (LX) 路面照度总均匀度% 1 65.53 77.83 2 67.53 75.52 3 68.60 78.72 平均值 67.22 77.36 七、分析评定题 1.围岩位移量测所得变形曲线形态大致有四种,试对其进行分析? u D C B t A 解:A、变形不大很快稳定,偏安全 B、随时间逐渐稳定,安全 C、稳定特别缓慢,不安全 D、出现反弯点,坍方征兆 2.结合自己工程实践,评析目前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