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元曲知识,元曲包括,散曲:小令和套数,杂剧:一折四楔子,元 代 杂 剧,1.,结构:,四折一楔子。,2.,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似京剧的花脸),杂,(,配角,),3.,剧本的构成:科、白、唱,中国十大古典悲剧:,1.,窦娥冤元关汉卿,2.,赵氏孤儿元纪君祥,3,精忠旗明冯梦龙,4,清忠谱清李 玉,5,桃花扇清孔尚任,6,汉宫秋元马致远,7,琵琶记明高则诚,8,娇红记明孟称舜,9,长生殿清洪 昇,10,雷峰塔清方成培,“,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
2、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
3、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要求:,1,、读准字音,富有情感;,2,、能够较好的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带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分角色诵读课文,基础字词:字音,1.,盗跖,2.,错勘,3.,前合后偃,4.,哥哥行,5.,尸骸,6.,刽子手,7.
4、瀽,8.,罪愆,9.,湛湛,10.,苌弘,11.,亢旱,12.,暑气暄,13.,斫直,14,、古陌荒阡,15.,衔冤,16.,提防,17.,亲眷,18.,嗟怨,19.,甘霖,20.,杳无音信,21.,变徵,22.,埋怨,23.,羊肚汤,Zh,kn,yn,hng,h,i,gu,jin,qin,zhn,chng,k,ng,xu,n,zhu,m,qi,n,Xin,d,jun,ln,Yo,zh,mn,d,ji,赏读课文,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楔子(序目):窦父赶考,留下孤女,第一折(开端):父子
5、威逼,窦娥拒婚,第二折(发展):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第三折(高潮):窦娥怨恨,死前发誓,第四折(结局):窦父巡查,冤情昭雪,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赏读课文第三折,2,、【端正好】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明确:没由来、不提防、动地惊天,说明窦娥无辜受冤。,3.,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
6、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三桩誓愿,雪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
7、正反映了作家的地位和阶级的局限,表现了他们的无奈。,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想一想,,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作者用的是什么创作手法?,三 桩 誓 愿,血溅白练,(冤深),六月飞雪,(感天),亢旱三年,(动地),浪 漫 主 义 手 法,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三桩奇愿
8、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局。,人物形象分析,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张驴儿:,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人,-,社会,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的毁灭了窦娥(劳动人民)。,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
9、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文中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七、拓展,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
10、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读剧本,看戏曲,一定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能由此概括出本剧的主题吗?,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 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四、语言表达,1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
11、不超过,50,字,),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答:杂剧是一种,_,【,解析,】,先确定宾语中心语“传统戏剧样式”,然后提炼两,则材料中反映杂剧本质特点的有关内容,如“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四折本”、“盛行于元朝”等,把这,些内容变为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并合理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就可以了。,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