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洞河水电站有压引水隧洞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公明供水调蓄工程供水隧洞是从鹅颈至公明水库连通隧洞L0+387桩号接往石岩水库的一条供水隧洞,全长6.397km,桩号为G0+000~G6+397。根据初步设计报告供水隧洞为2级建筑物,设计流量为10.24m3/s,采用圆型断面,内径为3.4m。供水隧洞进口底高程为29.60m,出口底高程为27.50m,隧洞全段纵坡为-0.0328%。供水隧洞Ⅱ类围岩3576m、Ⅲ类围岩1836m、Ⅳ类围岩345m、Ⅴ类围岩310m。 2 设计依据 2.1 规范、规程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以下简称“隧洞规范” ) 《水工隧
2、洞设计规范》(DL/T 5195-2004)(电力行业标准,下称“电力隧洞规范” )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SDJ20-78)(以下简称“砼规”)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2.2 参考资料 《深圳市公明水库调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2007.05) 《G-12 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 《PC1500程序集地下结构计算程序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新疆水利厅,张校正) 《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隧洞》 《水工设计手册-水电站建筑物》(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水击理论与水击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1
3、981) 《水力学-下册》(吴持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 计算方法 隧洞支护及衬砌结构按新奥法理论进行设计,支护型式采用锚喷支护通过工程类比确定,喷锚支护类型及其参数参照电力隧洞规范附录F 表F.1选取;衬砌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根据隧洞规范6.1.8条第2点规定,围岩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内水外渗可能造成不良地质段的局部失稳,经处理不会造成危害者,宜提出一般防渗要求,本工程按限制裂缝宽度设计,裂缝宽度短期组合不超过0.3mm,长期组合不超过0.25mm。隧洞衬砌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隧洞结构计算软件采用PC1500程序集中的G-12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 4 计算
4、工况 4.1基本组合 工况1:正常运行期(衬砌自重+围岩压力+弹性抗力+设计内水压力+外水压力) 工况2:检修期 (衬砌自重+围岩压力+弹性抗力+外水压力) 4.2特殊组合 工况3:施工期 (衬砌自重+弹性抗力+外水压力或灌浆压力) 工况4:校核工况 (衬砌自重+围岩压力+弹性抗力+校核内水压力+外水压力) 5 典型计算断面及其选择原则 Ⅱ、Ⅲ、Ⅳ、Ⅴ及土洞典型断面按荷载受力不利原则选取。计算围岩压力时,采用围岩压力最大处断面;计算弹性抗力时,采用地勘提供参数的小值平均值;计算内水压力时,采用各类围岩承受最大静水压力处断面;计算外水压力时,对无内水组合工况采用地下水作用最大水
5、头处断面,对有内水组合工况采用地下水作用最小水头处断面。 各类围岩断面几何初步拟定情况见表5-1。 表5-1 各类围岩断面几何参数 围岩 类别 断面 形式 内径 (m) 初衬厚度 (m) 二衬厚度 (m) 开挖洞径 (m) 弹性抗力计算半径(m) 结构计算半径(m) Ⅱ 圆形 3.4 0.05 0.3 4.1 2.05 1.85 Ⅲ 圆形 3.4 0.1 0.3 4.2 2.1 1.85 Ⅳ 圆形 3.4 0.1 0.4 4.4 2.2 1.9 Ⅴ 圆形 3.4 0.2 0.4 4.6
6、 2.3 1.9 土洞 圆形 3.4 0.2 0.4 4.6 2.3 1.9 6 荷载计算 6.1 围岩压力 1. Ⅱ、Ⅲ类围岩自稳条件好并采取了有效的支护,不考虑围岩压力。 2. Ⅳ类围岩能自稳数日,采取了有效的支护,围岩压力按隧洞规范6.2.4-1~2式计算: Q4=0.2×γr×B= 0.2×23×4.4=20.24kN/m=2.024×10kN/m Q2= Q3=0.05×γr×H=0.05×23×4.4=5.06kN/m=0.506×10kN/m 3. Ⅴ类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采用有效支护后能自稳,围岩压力按隧洞规范6.2.4-1~2式计算: Q4=
7、0.3×γr×B= 0.3×21×4.6=28.98kN/m=2.898×10kN/m Q2= Q3=0.1×γr×H=0.1×21×4.6=9.66kN/m=0.966×10kN/m 4. 土洞围岩压力计算 1)计算依据 土洞围岩压力按隧洞规范8.1.2条确定:对能形成塌落拱的土洞,可按松动介质平衡理论估算围岩压力;不能形成塌落拱的浅埋土洞,围岩压力宜按顶拱的上覆土体重力计算围岩压力,并根据地形条件、施工所采取的稳定措施予以修正。 2)计算断面的确定 对供水隧洞进出口处深埋土洞根据北线隧洞经验可以形成塌落拱,故土洞围岩压力最大处为深浅埋土洞的分界处,计算断面亦取深浅埋土洞的分界处
8、 3)塌落拱高度计算 查《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隧洞》P54表3-2岩石坚固系数及其它力学指标表,密实粘土及粘质土坚固系数fK=1.0,换算内摩擦角为 Φ=45°。 b1=2.3m,b2=b1+ b1×tg(45-Φ/2)=3.253m。 计算塌落拱高度等于拱跨度之半b2除以岩石的坚固系数fK,即h=b2/fK=3.253/1=3. 253m。 根据《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隧洞》3-9式,取曲线形洞顶实际塌落拱高度为计算塌落拱高度的0.7倍,荷载等效高度(塌落拱高度)Hg=0.7h=2.277m。 4)垂直围岩压力计算 根据规范8.1.2条条文说明,深浅埋土洞的分界深度Hp=2.
9、5Hg=2.5×2.277=5.69m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第4.4.7条规定:浅埋土质隧洞采用钢架喷混凝土支护时,钢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应能承受40~60kN/m2的垂直土压力。 《铁路隧道新奥法指南》第3.4.13条规定:钢架的设计强度,应保证能单独承受2~4m高的松动岩柱重量。 本次计算按初期支护承担2m土重考虑,则折减以后土洞围岩压力为: Q4=(5.69-2)×18=66.42 kN/m=6.642×10kN/m 5)侧向围岩压力计算 侧向水平围岩压力计算按松散体理论,根据《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隧洞》P57页公式3-10及3-11计算。 Q2= 0.7×γ
10、×h×tg2(45°-Φ/2)=0.7×18×3.253×tg2(45-45/2)=7.03 kN/m=0.703×10kN/m Q3=(0.7×h +H)×γ×tg2(45°-Φ/2) = (0.7×3.253+4.6)×18×tg2(22.5°) =22.17 kN/m=2.217×10kN/m 6.2 弹性抗力 围岩单位弹性抗力主要根据初步设计报告第3章表3.6.2.2选取(P89),如表6-1所示。 表6-1 公明水库输水隧洞围岩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围岩类别 密度γ (g/cm3) 内摩擦角φ(°) 凝聚力C (MPa) 变形模量E (GPa) 泊
11、松比μ 单位弹性抗力系数 K0(MPa/cm) 备 注 有压洞 无压洞 Ⅱ 2.5~2.7 40~45 1.7~3.5 10.0~20.0 0.17~0.23 50~100 15~20 Ⅲ-1 2.4~2.5 37~40 1.0~1.7 7.0~10.0 0.23~0.26 35~50 10~15 偏于Ⅱ类岩特征 Ⅲ-2 2.3~2.4 35~37 0.4~1.0 5.0~7.0 0.26~0.29 20~35 5~10 偏于Ⅳ类岩特征 Ⅳ-1 2.2~2.3 32~35 0.25~0.4 2.0~5.0 0.29
12、~0.32 12~20 3~5 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或偏于Ⅲ类岩特征 Ⅳ-2 2.1~2.2 30~32 0.1~0.25 0.5~2.0 0.32~0.35 5~12 1~3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偏于Ⅴ类岩特征 Ⅴ-1 1.9~2.1 20~30 0.05~0.1 0.05~0.5 0.35~0.36 2~5 0.75~1 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Ⅴ-2 1.8~1.9 10~20 0.02~0.05 0.02~0.05 0.36~0.38 1~2 0.5~0.75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6.2.1 有内水压力时弹性抗力 有压隧洞围岩弹性抗力系
13、数k=k0/r,单位弹性抗力系数偏安全考虑采用小值平均值,计算结果如下: Ⅱ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2=((50+75)/2)/2.15=29.07 MPa/cm =290700×10kN/m3 Ⅲ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3=((20+35)/2)/2.2= 12.5MPa/cm =125000×10kN/m3 Ⅳ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4=((5+12)/2)/2.3=3.7 MPa/cm =37000×10kN/m3 Ⅴ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5=((1+2)/2)/2.4=0.625 MPa/cm =6250×10kN/m3 土洞根据隧洞规范8.1.3条按不计土体联合作用考虑,根据《水工隧洞设
14、计规范》(SD134-84)附录程序说明取弹性抗力系数k6=100×10kN/m3 6.2.2 无内水压力时弹性抗力 根据《水工设计手册》第七卷P7-47页,无压隧洞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又称地基系数)k=b×k0,其中b为弹性地基梁宽度,取单宽b=1m;单位弹性抗力系数偏安全考虑采用小值平均值,计算结果如下: Ⅱ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2=(15+17.5)/2=16.25 MPa/cm =162500×10kN/m3 Ⅲ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3=(5+10)/2= 7.5MPa/cm =75000×10kN/m3 Ⅳ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4=(1+3)/2=2 MPa/cm =20000×1
15、0kN/m3 Ⅴ类围岩弹性抗力系数k5=(0.5+0.75)/2=0.625 MPa/cm =6250×10kN/m3 土洞根据隧洞规范8.1.3条按不计土体联合作用考虑,根据《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D134-84)附录程序说明取弹性抗力系数k6=100×10kN/m3 6.3 内水压力 鹅颈水库正常蓄水位(扩建后)为66.70m,设计洪水位为67.43m,校核洪水位为67.8m;公明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9.70m,设计洪水位为60.25m,校核洪水位为60.58m;石岩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6.59m,设计洪水位为38.98m,校核洪水位为39.94m。 正常运行期设计水位采用正常蓄水位
16、校核工况采用校核水位;供水隧洞桩号L6+397(出口处)洞底高程最低,为27.50m,此处为Ⅴ类围岩,供水隧洞正常运行由公明水库向石岩水库供水,正常运行期最大内水压力(静水压力)为59.7-27.5=32.2m,考虑到供水隧洞纵坡较缓(0.0238%),不远处就有Ⅱ、Ⅲ、Ⅳ类围岩,高程相差不到0.4m,故所有类别围岩正常运行期最大内水压力(静水压力)偏安全考虑均取32.2m。考虑北线鹅颈-石岩隧洞检修或事故情况下可利用本工程供水隧洞供水,故校核内水压力(静水压力)取67.8-27.5=40.3m。 6.4 外水压力 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外水压力根据隧洞规范第6.2.5式进行估算。 Pe=
17、βe×γw×He 根据不同的地下水活动情况按隧洞规范表6.2.5对外水压力进行折减: 干燥或潮湿 βe=0~0.2 渗水或滴水 βe=0.1~0.4 大量滴水或线状流水 βe=0.25~0.6 严重滴水或小量涌水 βe=0.4~0.8 股状流水或大量涌水 βe=0.65~1.0 当有内水组合时,βe取较小值;无内水组合时,βe取较大值。 根据初设报告P87-P89供水隧洞地质描述(摘录见斜体字)及供水隧洞纵断面图,对无内水组合工况,典型断面选地下水作用最大处水头处;对有内水组合工况,典型断面选地下水作用最小外水头处,典型断面桩号、计算水头、折减系数及作用水头详见表6-2。
18、 表6-2 外水压力水头计算表 工 况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土洞 无内水组合 (最大地下水作用水头处断面) 桩号 L4+860 L4+840 L0+240 L2+530 L1+000 βe 0.4 0.6 0.8 1.0 1.0 He(m) 122.8 122.8 39.1 26.1 4.3 Pe(m) 49.12 73.68 31.28 26.1 4.3 有内水组合 (最小地下水作用水头处断面) 桩号 L6+250 L1+356 L2+450 L1+340 L1+
19、010 βe 0.1 0.25 0.4 0.65 0.65 He(m) 11.2 3.5 8.7 0 3.7 Pe(m) 1.12 0.875 3.48 0 2.4 (15)、G2+737~G6+250,段长3513m,隧洞埋深27.8~180.1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27.8~120.2m,Ⅱ类围岩,局部Ⅲ类(约占10%),弱-微风化花岗岩,岩体呈整体块状结构,较完整,裂隙不发育,潮湿,沿裂隙有滴水,在局部可形成线状流水,围岩基本稳定,但局部可能掉块。局部裂隙相对集中区域成Ⅲ类围岩,完整性稍差,围岩局部稳定性差,可能出现坍塌和变形。 (8)、G1+
20、355~G1+465,段长110m,隧洞埋深11.5~44.7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2.1~20.9m,Ⅲ类围岩,弱风化片麻岩,岩体完整性较差,裂隙较发育,围岩局部稳定性差,可发生坍落或掉块。以滴水为主,沿裂隙有线状流水。 (2)、G0+080~G0+280,段长200m,隧洞埋深60.5~77.5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32.3~37.5m,Ⅳ类围岩,弱风化片麻岩,岩体完整性差,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或掉块。沿裂隙多有线状流水。 (13)、G2+435~G2+648,段长213m,隧洞埋深10.4~48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7.6~24.5m,Ⅳ-Ⅴ类围岩,f 4断层及影响带,形成
21、构造碎裂岩糜棱岩,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但有初步胶结,胶结力较弱),沿裂隙有线状流水,部分股状,围岩不稳定,易坍塌或变形。 (7)、G1+340~G1+355,段长15m,隧洞埋深3.7~11.5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0~2.1m, V类围岩,全-强风化片麻岩,不稳定,极易坍塌, 滴水及线状流水。 (5)G0+922~G1+010,段长88m,隧洞埋深12.2~44.3m,地下水位至隧洞顶板2.1~12.2m,V类围岩,强风化片麻岩,呈风化岩块状和半岩土状,不稳定,极易坍塌,滴水及线状流水。 鉴于有内水组合工况外水压力仅0~3.48m,数值较小;另处根据北线隧洞Ⅱ、Ⅲ、Ⅳ、Ⅴ类围岩及土
22、洞初期支护后部分洞壁较为干燥,偏安全考虑本次计算有内水组合工况时有外水压力取值为0。 6.5 动水压力 发电引水隧洞进水口设有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下接压力钢管,设计引水流量8m3/s,下游接冲击式水轮机的控制阀门,引水隧洞运行时可考虑关闸水锤动水压力增加值。 6.5.1 水位组合 参考有压引水隧洞的水力计算成果,取满足发电要求的最低水位1294.0m为计算水锤动水压力的上游水位,对应下游尾水位为1087.7m,尾水坎高程1087.05m。 6.5.2 计算方法 本次计算对是否考虑有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水力损失分别进行计算,不考虑水损时采用《水工设计手册》简化方法计算;考虑水损时采用《
23、水击理论与水击计算》中的特征线法编制程序求解。 6.5.3 初始条件 洞径分两种:起始段为有压引水隧洞,D1=2.2m,隧洞长L1=2644m;末段为紧接水轮机的压力钢管,D2=1.44m,隧洞长L2=263.77m。隧洞上游进口水位Z0=1294.0m,下游压力钢管出口水位Zn=1087.7m,水头差ΔH=1294-1087.7=206.3m,出口尾水坎高程为Zn=1087.05m。 6.5.4 水锤传播速度 根据《水工设计手册》P7-100:除均质薄壁管外,各组合管的水锤波速公式都是近似的,水锤波速对第一相水锤影响较大,对于最大水锤压强出现在第一相末的情况,可取一个略为偏小的数值以
24、策安全。水锤波速应对以后各相水锤的影响逐渐减小,对大多数电站,最大水锤压强出现在开度变化接近终了时刻,此时不必过分追求水锤波速的精度。 根据《水工设计手册》第七卷(以下称《手册》)P7-99,水锤波速按式(33-1-7)计算: (33-1-7) 式中:Ew、γ------水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容重,在一般温度和压力下,Ew=2.1×104kg /cm2,γ=0.001kg/cm3; r------管道半径 k------抗力系数,引水隧洞为钢筋混凝土管,按式(33-1-11)计算k值;压力钢管为薄壁管,按式(33-1-8)计算k值。 (33-1-1
25、1) 式中:r——管道半径; Es和Ec——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取C25砼弹性模量Ec=2.85×105 kg/cm2,钢筋弹性模量Es=2.09×106 kg/cm2。 f——每厘米长管壁中钢筋的截面积; ——管壁厚度,取30.0cm (33-1-8) 式中: r------管道半径; Es------管材的弹性模量,取E=2.1×106 kg/cm2 ——管壁厚度,取1.0cm 由上述公式(33-1-11)和(33-1-8)计算水锤波速值如下: 1、前段引水隧洞r=2.2m,=30cm 2、后段压力管道r=1.44m,=1.0cm
26、 根据《手册》式(33-1-17),计算隧洞平均波速为: 6.5.5 相长:根据《手册》式(33-1-18),水锤的相长为: 6.5.6 等价隧洞中的流速 《水力学》计算公式: 1、引水隧洞R=D1/4=0.55m,n=0.015 代入上式得: λ=0.02 考虑10%局部水头损失,λ1=1.1×λ=0.022 Φ=Cv0/(2gH0)=1432.4×2.1/(2×9.8×15.213)=10.088m ζ1=2Φ=2×10.088=20.176 阀门断面水头增值为 ΔH1=20.176×15.213=306.94m 关闭阀门后阀门前水头为 H1=H0+ΔH1=15
27、213+306.94=322.153m 引水隧洞中最大流速: 2、供水隧洞R=D2/4=0.85m,n=0.015 代入上式得:λ2=0.01864 考虑10%局部水头损失,λ2=1.1×λ=0.0205 供水隧洞水头差为ΔH2=6397/10670×23.11=13.855m 供水隧洞中最大流速: 3、等价最大流速: 根据《手册》式33-1-57,根据管道中水体动能不变的要求得: 4、等价过流断面面积根据水电站33-1-57及各断面过流量不变原则反推: 5、等价直径: 6.5.7 边界条件与基本假设 1)隧洞末端断面的边界条件 隧洞末端与水库相连,故隧洞
28、末端断面的流动条件与控制设备及其控制规律相关,下游端闸门按线性开关考虑,闸门开度与时间关系为直线规律变化: 由于闸门的关闭时间可由设计设定,故分别取不同的关闭时间进行试算,选取合适的关门时间,Ts分别取300s、360s、420s、480s、540s。 2)隧洞进口断面的边界条件 隧洞进口与水库相连,由于库容很大,库水位不会因隧洞流量的变化而涨落,所以,进口的边界条件是:水击波的传播过程中,进口断面的水位保持为常数即Z 0。 6.5.8 等价隧洞特性常数 管道断面特征系数:5.56 《手册》式(33-1-32) H0——管道出口初始作用水头,23.11m。 水锤特征系数:
29、 《手册》式(33-1-37) =0.423、0.352、0.302、0.264、0.235 (分别为300s、 360s、420s、480s、540s的关门时间) 6.5.9 水锤计算 1)不考虑隧洞水力损失: (τ0------闸门初始开度),根据《手册》P7-103产生极限水锤的判别条件,属极限水锤范畴。将数据代入《手册》式33-1-43,不同关门条件计算结果见表6-3。 式33-1-43 2)考虑隧洞水力损失:将以上数据代入程序,不同关门条件计算结果同列于表6-3。 表6-3 不同关门时间下游端
30、水锤计算成果表 关门时间 (min) 设计内水静水压力(m) 上下游水位差ΔH (m) 考虑隧洞水力损失 不考虑水损 最高水位 (m) 最高水头 (m) 动水压力P (m) ζ=P/ΔH ζm 动水压力 5 32.2 23.11 73.57 46.07 13.87 0.600 0.522 12.06 6 32.2 23.11 70.9 43.40 11.2 0.485 0.419 9.68 7 32.2 23.11 69.09 41.59 9.39 0.406 0.351 8.11 8 32.2 23.1
31、1 67.79 40.29 8.09 0.350 0.301 6.96 9 32.2 23.11 66.8 39.30 7.1 0.307 0.264 6.10 根据《手册》P7-118说明,在水头较低、压力隧洞较长和阀门关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进行水锤计算时考虑压力水管的水力损失是必要的。综合考虑选取关门时间为6min,采用不考虑隧洞水力损失的计算成果,动水压力为11.20m,水锤压力升高系数为0.485。由于还未考虑调压室(检修支洞)的影响,本计算成果是偏安全的。 6.6 灌浆压力 根据隧洞规范9.1.2条,Ⅱ、Ⅲ、Ⅳ、Ⅴ类围岩段回填灌浆压力采用0.4MP
32、a,对填土洞灌浆压力采用不大于0.2MPa。根据《水工设计手册-水电站建筑物》荷载组合说明(P7-53),灌浆压力与外水压力不叠加。灌浆压力大于外水压力时,顶部只计灌浆压力,其余为外水压力;灌浆压力小于外水压力时,可不计灌浆压力。 6.7 不同工况荷载取值情况 不同工况荷载取值详见表6-3。 表6-3 不同工况荷载取值情况表 工 况 类 别 基本组合 工况1(正常运行) 工况2(检修期) 衬砌 自重 (m) 围岩 压力 (10kN /m) 弹性抗力 (10kN /m3) 内水 压力 (m) 动水 压力 (m)
33、 计算内压 (m) 围岩 压力 (10kN /m) 弹性抗力 (10kN /m3) 外水 压力 (m) Ⅱ d=0.3 0↓ 0→ 290700 32.2 11.2 43.4 0↓ 0→ 162500 -49.12 Ⅲ d=0.3 0↓ 0→ 125000 32.2 11.2 43.4 0↓ 0→ 75000 -73.68 Ⅳ d=0.4 2.024↓ 0.506→ 37000 32.2 11.2 43.4 2.024↓ 0.506→ 20000 -31.28 Ⅴ d=0.4 2.898↓ 0
34、966→ 6250 32.2 11.2 43.4 2.898↓ 0.966→ 6250 -26.10 土 洞 d=0.4 6.642↓ 0.703→ 2.217→ 100 32.2 11.2 43.4 6.642↓ 0.703→ 2.217→ 100 -4.3 工 况 类 别 特殊组合 工况3(施工期) 工况4(校核) 衬砌 自重 (m) 围岩 压力 (10kN /m) 弹性抗力 (10kN /m3) 外压(取大值) 围岩 压力 (10kN/m) 弹性抗力 (10kN/m3) 内水 压力 (
35、m) 外水 压力 (m) 外水 压力(m) 灌浆 压力 (m) Ⅱ d=0.3 0↓ 0→ 162500 -49.12 -40 0↓ 0→ 290700 40.3 0 Ⅲ d=0.3 0↓ 0→ 75000 -73.68 -40 0 0→ 125000 40.3 0 Ⅳ d=0.4 0 0→ 20000 -31.28 -40 2.024↓ 0.506→ 37000 40.3 0 Ⅴ d=0.4 0↓ 0→ 6250 -26.10 -40 2.898↓ 0.966→ 6250 40.3
36、 0 土 洞 d=0.4 0↓ 0→ 0→ 100 -4.3 -20 6.642↓ 0.703→ 2.217→ 100 40.3 0 -17- 7 计算简图 供水隧洞计算简图以Ⅳ类围岩段为例,如图6-1所示,其它类围岩段尺寸见表8-1。 8 参数取值 G-12隧洞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通用程序参数含义及取值如表8-1所示。 表8-1 G-12通用程序参数含义及取值情况表 参数 数值 备 注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土洞 A 1 1 1 1 1 断面形状编号,参阅G-12程序说明附图。 Ky
37、 基本:1.60 特殊1.45 钢筋砼偏心受压安全系数 砼规31条表8 K1 基本:1.80 特殊 1.60 受内水压力控制情况,隧洞规范表6.3.3 基本:1.50 特殊1.40 其他情况砼抗拉安全系数 砼规31条表8 R# 250 250 250 250 250 混凝土标号,如250#应为“250” Rg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钢筋强度(kg/cm2)砼规18条表5 Eg 2E+06 2E+06 2E+06 2E+06 2E+06 钢筋弹性模量(kg/cm2)砼规19条表6 A 5 5 5 5
38、5 钢筋毛保护层(cm) D 1.6 1.8 2 2.2 2.5 钢筋直径(cm),用以计算裂缝开展宽度 L1 0 0 0 0 0 半跨底宽(m) H2 0 0 0 0 0 侧墙高度(m) R1 0 0 0 0 0 弧形底板半径(m) R2 1.85 1.85 1.9 1.9 1.9 侧底拱半径(m) R4 1.85 1.85 1.9 1.9 1.9 侧顶拱半径(m) a1 0 0 0 0 0 弧型底板半中心角(角度) a2 90 90 90 90 90 侧底拱中心角(或半中心角)
39、角度) a4 90 90 90 90 90 侧顶拱中心角(或半中心角)(角度) D1 0 0 0 0 0 底板厚度(m) D2 0.3 0.3 0.4 0.4 0.4 侧底拱厚度 D3 0 0 0 0 0 侧墙厚度(m) D4 0.3 0.3 0.4 0.4 0.4 侧顶拱起点厚度(m) D5 0 0 0 0 0 顶板厚度(m)(或侧顶拱终点厚度) Q4 0 0 2.024 2.898 6.642 顶部垂直均布荷载(10kN/m) Q3 0 0 0.506 0.966 0.703
40、侧向分布荷载上端点值(10kN/m) Q2 0 0 0.506 0.966 2.217 侧向分布荷载下端点值(10kN/m) Q1 0 0 0 0 0 底部垂直均布荷载(10kN/m) H0 详见6.7不同工况荷载取值情况 水压荷载水头值(内压为正)(m) P 灌浆压力(各边均布法向荷载,外压为正)(m) Rh 2.5 2.5 2.5 2.5 2.5 衬砌容重(10kN/m3) Eh 2.85E+6 2.85E+6 2.85E+6 2.85E+6 2.85E+6 衬砌弹性模量(10kN/m2)砼规17条表4 K1 详见6.7
41、不同工况荷载取值情况 底板、侧底拱部位围岩弹抗系数(10kN/m3) K2 0 0 0 0 0 侧墙部位围岩弹抗系数(10kN/m3) K3 详见6.7不同工况荷载取值情况 顶板、侧顶拱部位围岩弹抗系数(10kN/m3) 9 程序计算结果 表9-1 供水隧洞Ⅱ类围岩段计算成果表 单元 轴向力 10kN 剪力 10kN 弯矩 10kN.m 受压钢筋 cm2 受拉钢筋 cm2 抗裂系数 裂缝宽度 cm 实际配筋 实配面积 cm2 工况1 36.202 0.003 0.006 9.568 9.598 2.54
42、2 0.014 Ф16 @ 100 20.11 工况2 -93.785 1.200 -0.798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3 -93.785 1.200 -0.798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4 34.261 0.003 0.006 8.048 8.075 2.667 0.017 表9-2 供水隧洞Ⅲ类围岩段计算成果表 单元 轴向力 10kN 剪力 10kN 弯矩 10kN.m 受压钢筋 cm2 受拉钢筋 cm2 抗裂系数 裂缝宽度 cm 实际配筋
43、 实配面积 cm2 工况1 51.594 0.003 0.006 13.642 13.672 1.818 0.013 Φ18 @ 100 25.24 工况2 -138.976 1.195 -0.931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3 -138.976 1.195 -0.931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4 48.795 0.003 0.006 11.468 11.494 1.904 0.016 表9-3 供水隧洞Ⅳ类围岩段计算成果表 单元 轴向力 10kN
44、剪力 10kN 弯矩 10kN.m 受压钢筋 cm2 受拉钢筋 cm2 抗裂系数 裂缝宽度 cm 实际配筋 实配面积 cm2 工况1 71.878 -0.797 0.595 17.977 20.076 1.563 0.012 Φ20 @ 100 31.42 工况2 -68.882 -2.064 1.892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3 -81.884 1.093 -1.144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4 67.745 -0.931 0.706 15.503 1
45、7.048 1.596 0.016 表9-4 供水隧洞V类围岩段计算成果表 单元 轴向力 10kN 剪力 10kN 弯矩 10kN.m 受压钢筋 cm2 受拉钢筋 cm2 抗裂系数 实际配筋 实配面积 cm2 裂缝宽度 cm 工况1 74.117 -3.098 2.845 14.599 24.639 1.10 Φ25 @ 100 49.09 0.0206 工况2 -60.349 -2.525 2.351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3 -81.850 1.093 -1.148
46、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4 69.709 -3.112 2.859 15.341 20.886 1.126 0.0091 表9-5 供水隧洞土洞段计算成果表 单元 轴向力 10kN 剪力 10kN 弯矩 10kN.m 受压钢筋 cm2 受拉钢筋 cm2 抗裂系数 实际配筋 实配面积 cm2 裂缝宽度 cm 工况1 74.148 -6.925 6.539 17.589 31.167 0.760 Φ25 @ 100 49.09 0.0206 工况2 -24.400 -
47、5.875 5.532 0.000 4.607 1.684 0.005 工况3 -42.856 1.071 -1.120 0.000 0.000 99.999 0 工况4 71.109 -7.562 7.236 14.823 28.082 0.721 0.0098 10 结论 根据砼规第82条规定,当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度大于1.2时,不再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当抗裂度不满足要求时,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其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值长期组合不超过0.25mm,短期组合不超过0.3mm。根据实际钢筋利用电子表格计算裂缝宽度。 供水隧洞Ⅱ类围岩段采用双层配筋,均
48、采用Φ16@100,实配面积20.11cm2,大于计算面积11.691 cm2,抗裂系数最小值为2.542,大于1.2,满足规范要求。 供水隧洞Ⅲ类围岩段采用双层配筋,均采用Φ18@100,实配面积25.24cm2,大于计算面积16.691 cm2,抗裂系数最小值为1.818,大于1.2,满足规范要求。 供水隧洞Ⅳ类围岩段采用双层配筋,均采用Φ20@100,实配面积31.42cm2,大于计算面积23.759 cm2,抗裂系数最小值为1.563,大于1.2,满足规范要求。 供水隧洞V类围岩段采用双层配筋,内侧采用Φ25@100,实配面积49.09cm2,外侧采用Φ22@100,实配面积38.01cm2,大于计算面积29.294 cm2,最大裂缝宽度长期组合为0.206mm,短期组合为0.091mm,满足规范要求。 供水隧洞土洞段采用双层配筋,内侧采用Φ25@100,实配面积49.09cm2,外侧采用Φ22@100,实配面积38.01cm2,大于计算面积35.94 cm2,最大裂缝宽度长期组合为0.206mm,短期组合为0.098mm,满足规范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