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教案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文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授课学时 1学时 课程名称 内科护理学 授课专业及年级 2014级护理本科1班 设计者 丁盼盼 授课教材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一、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及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识记: 1.能复述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2.能简述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理解: 1.能阐明消化性溃疡的分类及鉴别要点。 2.能概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及并发症。 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饮食及用药指导。 2.运用护理程序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技能(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消化性溃疡病人做好护理评估、诊断以及护理措施。 学习态度及价值观(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对消化性溃疡疾病防治的职业信心。 2.同时通过护理专业化教育,增强学生对护理专业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
3、 使命感和专业素养。 3.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待病患的耐心、爱心、责任心。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的鉴别要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用药指导。 教学难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 【解决办法】通过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演示,出示图解并配合板书,结合课堂提问及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
4、课下登录相关网站自主学习,并通过微信、QQ班级群交流等措施使学生逐步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课程定位分析: 内科护理学开设在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解剖、生理、病理、药理、护理学基础等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三年级已开始着手学习临床专业课,内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骨干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护理思维和工作方法。努力学好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为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发现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是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毕业后在专业实践中进一步深造,发展专科领域护理能
5、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章节定位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内科护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的第五节,本章主要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护理措施。本节主要学习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相关知识,符合课程学习规律,有助于该章节下单个疾病的学习。介绍了本章下一节所提到的胃癌的病因之一——HP感染,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符合消化系统疾病的学习规律,有助于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评估的重点,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对象分析: 2014级护理本科1班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课堂纪律好,对于学习临床课程,学生的兴趣相对基础课程要高很
6、多,但是学好临床课程又必须扎实掌握基础课程,所以需要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知识,老师在授课时复习重点相关知识,可以进行提问以促使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喜欢听真实的临床案例,将案例教学融于本课程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能力。并通过课后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已步入临床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及已进行过临床见习的学生来说,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临床动手能力,但容易出现理论知识难以结合临床实际的现象,现阶段要扎实理论基础、加强临床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的思路。对于14级护理学本科1班学生来说还存在以下三方面情况: 1. 对人体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有了部分认识和理解,但掌握相对较薄弱。 2.具有相关
7、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对消化系统病人进行护理评估的要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重点护理评估、护理要点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3.对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有了一定的掌握。 现阶段要扎实理论基础、加强临床实践,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学习思路 三、 教学策略及方法选择 (一)教学策略 1.由于本节课理论较抽象,所以在课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 2.教学时我使用多媒体,通过案例分享、图片等引起学生兴趣,把握知识趣味化,采用对比法来讲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节律的不同,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通过
8、对消化性溃疡知识的层层分析讲解,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3.适当引入问题或自问自答或让学生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5.讨论病例,激发学生思考和参及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力求自己的讲授让学生能“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听后受用”。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PPT和板书为主,附带相关图片及临床实际案例,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课堂提问及互动,最后让学生先进行课程小结,之后老师进行补充,并留下课后复习题。 四、学习资源 1.学习参考书 [1]尤黎明,吴瑛.内科
9、护理学实践及学习指导[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葛军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文献资源 [1]尹江燕,陈道荣.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19(11):2000-2002. [2]唐琳,黄启阳.消化性溃疡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医学及哲学, 2013,3(5):16-18. [3]陈程,崔海福.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9(22):2399-2404. [4]余求祥.消化性溃疡的证候、证素
10、分布特点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五、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胃溃疡(防御/修复因素减弱) 十二指肠溃疡(侵袭因素增强)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二)体征 (三)并发症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 4.粪便隐血试验 四.诊断要点 五.治疗要点★ (一)抑制胃酸的药物 (二)保护胃黏膜药物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四)手术治疗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1、 (一)腹痛 (1)帮助病人认识和去除病因 (2)指导缓解疼痛 (3)休息及活动 (4)用药护理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进餐方式 (2)食物选择 (3)营养监测 (三) 焦虑:及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四)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及预防知识 (五)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七.健康指导 1. 疾病知识指导 2. 用药指导及病情监测 ① 副板书 ★表示本节课的重点 HP感染是主要病因 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12、 GU:餐后痛 DU:餐前痛、夜间痛 胃镜——确诊金标准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碱性抗酸药、H2RA、PPI 硫糖铝、前列腺素、胶体铋剂 三联疗法 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营养丰富、易消化、刺激性少 树立信心 加强沟通、讲解 定期复诊 六、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程导入】 (2wmin) 导图:消化性溃疡的全球人口患病率图导入 病例导入: 叶某,男,29岁,外企设计人员,2012年3月25日入院。 主诉上腹部隐痛不适间作5年,加重半月。 患者5年来劳累后反复
13、出现上腹部隐痛,伴有反酸、嗳气、腹胀。近半个月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有夜间疼痛,向后背放射,伴有反酸、烧心。 (通过病例导入本节课,引导出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如何诊断消化性溃疡以及如何护理? ) 【新课教学】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展示教学目标 (1min) 【消化性溃疡】(识记) (解剖模型 多媒体教学,2min) 定义: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
14、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区别溃疡和糜烂) (多媒体图片教学 讲授法) 【病因及发病机制】 (理解) (讲授法 提问互动、多媒体教学,4min) 1.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非甾体类抗炎药 (3)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 (4)其他因素:吸烟、遗传、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 2.病理 (1)DU多发生于球部,前臂较常见 (2)GU多发生于胃角和胃窦、胃体的小弯侧 【临床表现】(识记)◆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5min)
15、 1.症状 (1)腹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甚至剧痛、饥饿样不适感 部位:上腹中部、偏右或偏左 节律:DU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或午夜痛,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可缓解 GU多为餐后痛(多媒体表格展示DU及GU的区别) (2)其他: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 (3)临床特征: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案例式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讲
16、解,举例说明,同时结合多媒体。 2.体征 上腹部固定而局限的轻压痛,DU压痛点常偏右。缓解期则无明显体征。 PBL教学:让同学们提出问题,结合相关病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理解) 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1min) 【诊断要点】(理解)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2min) 【鉴别要点】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部位 胃角或胃窦、胃小弯 十二指肠球部 胃酸分泌 正常或降低
17、 增多 发病机制 防御/修复因素减弱 侵袭因素增强 发病年龄 中老年 青壮年 Hp检出率 80%~90% 90%~100% 疼痛特点 餐后痛 饥饿痛 【治疗要点】 (识记)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 互动5min) 主要治疗措施: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1.降低胃酸的药物 2.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重点讲解三联疗法) 4.手术治疗 启发式提问: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类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运用
18、★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8min) 1.腹痛 (1)帮助病人认识和去除病因 (2)指导缓解疼痛 (3)休息及活动 (4)用药护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进餐方式 (2)食物选择 (3)营养监测 3.焦虑:及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及预防知识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健康指导】(运用)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3min) 易位式互动:要求学生自己四人为一队,制定一个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
19、方案。每组在下节课课前,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阐述本组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案。 【小结】 (互动 归纳总结 2min) 【复习思考题】 (课后复习题,2min) 1.选择题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2.简答题 简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要点有哪些? 3.病例分析题 (1)该患者处于什么年龄? (2)患者在什么诱因下出现了什么症状? (3)患者
20、应该做哪些检查? (4)诊断是什么? (5)存在哪些问题? (6)应做什么处理? 七、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课外复习思考题 1.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简述DU和GU腹痛的特点有何不同? 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 4.试复述消化性溃疡患者药物治疗时用药指导? 1.布置课外思考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独自完成护理评估吗?你又会运用哪些具体的护理措施? 2.构建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 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利用现代移动网络的手段,老师和同学均可上传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内容和视频,以此进行在线答疑和相互交流。 3.组建和培养
21、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团队: 请同学们课外就上面所提的问题以及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宿舍为单位举行课外分组讨论会,并在下次课时将讨论的结果及大家分享,以此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加深理解、训练表达。 4. 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 (1)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2)丁香园论坛 : (3)中国知网: 八、 教学效果评价 1.注重内容的广度及深度,注重及临床结合,注重知识更新。 2.强调消化系统护理专科的专业性,强化学生专业思想。 3.内容专科性强,重点难点突出,结合临床图片深入浅出的讲解专科知识。 4.讲解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提问或自问自答启发学生思
22、考,列举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表述,师生互动良好。 5.关注学生心理活动,及时发现并赞扬学生闪光点。 6.本次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态度认真,课堂表现积极,反应效果较好。同时通过布置复习题,学生完成的较好,巩固了知识点。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本次课程满意度较高。 九、教学反思及改进 本次教学活动,学生态度认真,学习积极性高。通过课堂教学,较好的达到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的同学反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对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理解及认识,也学会如何为消化性溃疡病人做好相关护理措施。但经过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反思,本节课还有需要改进的部分: 1. 课堂理论较多,应多联系临床实际情况,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2.课堂教学时知识点框架大,不够精细,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简化。 3.学生课后应建议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 4.实验室检查部分知识专业性较强,比较难懂,建议多加以讲解。 十、 授课教师认为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 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理、病理知识 实验室检查相关知识 1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