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B卷)
课程名称 钢结构(开卷) 专业班级:2007工民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题分
20
40
20
20
100
备注: 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钢材牌号Q234,Q345,Q390是根据材料 命名的
(A) 屈服点 (B) 设计强度 (C) 标准强度 (D) 含碳量
2.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梁,截面形状如图所示,在弯
2、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关于截面中应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曲正应力最大的点是3点 (B)剪应力最大的点是2点
(C)折算应力最大的点是1点 (D)折算应力最大的点是2点
3.如图所示槽钢檩条(跨中设一道拉条)的强度公式计算时,计算的位置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4.轴心压杆整体稳定公式的意义为 。
(A)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B) 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C) 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的欧拉临界应力值
(D) 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
3、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截力设计值
5.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是按何种条件分类的?
(A) 按截面形式 (B) 按焊接与轧制不同加工方法
(C) 按截面长细比 (D) 强度和长细比计算
6.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公式中的主要是考虑 。
(A)截面塑性发展对载力的影响 (B)残余应力的影响
(C)初偏心的影响 (D)初弯矩的影响
7.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中翼缘局部稳定验算公式为 。
(A),b为受压翼缘宽度,t为受压翼缘厚度
(B),b为受压翼缘宽度,t为
4、受压翼缘厚度
(C), b为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t为受压翼缘厚度
(D),b为受压翼缘自由外伸宽度,t为受压翼缘厚度
8.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钢材的塑性太低 (B)钢材的弹性模量太高
(C)焊接时热量分布不均 (D)焊缝的厚度太小
9.梯形钢屋架节点板的厚度,是根据 选定的。
(A)支座竖杆中的内力 (B)下弦杆中的最大内力
(C)上弦杆中的最大内力 (D)腹杆中的最大内力
10.屋架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A)120m (B)80m (C)6
5、0m (D)40m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钢材的两种破坏形式为 和 。
2.钢材设计强度f与屈服点fy之间的关系为 。
3.随着时间的增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 。
4.梁整体稳定判别式l1/b1中,l1是 b1是 。
5.理想轴心压杆的失稳状态为 。
6.柱脚中靴梁的主要作用是 。
7.因为残余应力减小了构件的 ,从而降低了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
6、定承载力。
8.实腹式拉弯构件的截面出现 是构件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但对格构式拉弯构件或冷弯薄壁型钢截面的拉弯构件,将截面 视为构件的极限状态。
9.屋架上弦杆为压杆,其承载能力由 控制;下弦杆为拉杆,其截面尺寸由 确定。
10.屋架的外形应与 相适应。同时,屋架的外形应考虑在制造简单的条件下尽量与 接近,使弦杆的内力差别较小。
11.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钢材采用焊接时,宜用与强度 的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12.高强螺栓根据螺栓受力性能分为 和 两种。
13.承压型高强螺栓仅用于承受 荷载和
7、 荷载结构中的连接。
三、 计算题(20分)(主要参数参见教材)
一实腹式轴心受压柱,承受压柱,承受轴压力3500kN(设计值),计算长度,截面为焊工字形,尺寸如图所示,翼缘为剪切边,钢材为Q235,容许长细比。要求:(1)验算整体稳定性 (2)验算局部稳定性
四、 计算题(20分)(主要参数参见教材)
如图连接,尺寸为mm,受静载拉力,,钢材为Q235BF,E43焊条,手工焊、无引弧板,。试验算焊缝强度。
武汉理工大学试题标准答案
8、 课程名称 钢结构 ( B卷)
一、选择题:
1.A、2.D、3.D、4.D、5.A、
6.A、7.D、8.C、9.D、10.C、
二、填空题:
1. 塑性破坏、脆性破坏
2.
3. 时效硬化
4. 梁的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受压翼缘宽度
5. 屈曲
6. 传力,增加焊缝长度,将底板分成较小的区格
7. 截面抗弯刚度
8. 塑性铰、边缘开始屈服
9. 稳定、强度
10. 屋面排水要求、弯矩图
11. 低
12. 摩擦型、承压型
13. 静力、剪接动力
三、计算题
解:(1)验算整体稳定性
对x轴为b类截面,对y轴为c类截面,查表:
,如果承受静力荷载,材料为镇静钢,则在允许范围之内。
(2)验算局部稳定
a.翼缘
b.腹板
所以局部稳定均满足。
四、计算题:
解:将外力P向焊缝截面的形心简化,得:
由N作用在焊缝中产生的平均应力和M用用在焊缝中产生的最大应力分别为:
A点应力最大,为两者叠加,即:
因为,将最危险点A点的应力代入强度条件:
得
即,满足强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