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9 长乐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发展大道)道路排水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排水 1 工程位置示意图 2 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设计依据 1《黄石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的设计委托书》; 2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下陆区长乐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发展大道)市政工程规划》(电子版)(2011.02.18); 3建设单位提供的《长乐大道1:500地形测量》初步成果(电子版)(2011.04.05); 4建设单位提供的《长乐大道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初步成果(电子版)(2011.04.12)。 2.2 采用设计规范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
2、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建部分)(2000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90) 《给谁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埋地硬聚氧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3 现状评价 3.1现状评价 1项目背景 长乐大道位于黄石市下
3、陆区南部与大冶市结合部,北侧为下陆城区,南侧为大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连黄石市黄金山经济开发区(国家级),西接大冶市还地桥镇级黄石市铁山区。近年来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建设城市及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相应用水量及排水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本工程地处下陆区南部城郊,随着该区域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发展与之相比则相对滞后,这直接影响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兴建排水设施,满足居住需求,对带动周边环境建设,从而拉动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沿线土地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本工程的实施都势在必行。 2长乐大
4、道建设现状及评价 长乐大道西起大广高速连接线,东至发展大道。长乐大道道路全长7006.147米,红线宽30米。 道路呈东西走向,北部基本已开发,南部与大广高速连接线、发展大道围合的区域为主要开发用地,用地规模约5000亩。本工程范围内土地现状多为农田、岗地、鱼塘、村庄、住宅区和大冶有色集团公司、中铝铜板带厂等大型企业厂区用地,道路最东段为山地。 区域南部主要为农田、岗地,地势有一定起伏,其中沿线分布灌溉沟渠,并有部分鱼塘。 3.2道路沿线排水现状概况 本次设计段位于大广高速连接线与发展大道之间,规划范围内多分布荒地、农田,道路红线范围内基本无现状道路及地下市政管线。本次设计范围内地势
5、整体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在24.9~56.2米之间。设计路段沿线地区雨水属于大冶湖水系中的三里七湖汇水系统,目前该区域为城郊结合部,现状排水基本为雨污合流,就进散排进入附近水塘、沟渠。 道路周边正处整体开发阶段,仅106国道与铜花南路为已现状相交道路,道口范围各种管线也已基本形成,在道路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和相交道路及管线的衔接。 4 工程概况 4.1 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本工程设计范围:西起大广高速公路,东至发展大道,沿长乐大道埋设雨污水管道。道路全长7006.147m,红线宽度30m,全线雨水管道 长约6312m,污水管道长约5261m。 4.2 规划简况 1.雨水规划 (1)
6、雨水系统规划 根据修规,道路沿线的雨水部分就近排放至道路周围现状港或者设置临时排放口,部分接入规划下游雨水管道接入水系,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设计路段沿线地区雨水汇水面积为212。 (2)雨水工程布局 1)长乐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规划一路)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mm雨水管道,自北向南经大广高速连接线北侧箱涵排向道路东侧临时雨水排放口,长乐大道起点处丁字路口以南为大冶开发区待建用地(尚未形成路网规划),该处雨水出路为待远期南侧路网形成后,向南接入下游雨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2)长乐大道(规划一路~规划一路北侧160米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mm雨水管
7、道,自北向南至规划一路北侧160米处经过街箱涵排向道路东侧现状港内,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3)长乐大道(规划二路西侧270米处~规划三路东侧340米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800mm雨水管道及BxH=2000x2000雨水管渠,接纳规划二路BxH=2000x2000设计雨水管渠,一起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BxH=2500x2100设计雨水管渠,经下游规划雨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4)长乐大道(大广高速公路西侧130米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800mm雨水管道,两侧雨水一起汇入大广高速公路西侧40米处箱涵向南排入设计雨水临时排放口。根
8、据该区用地规划,大广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用地作为临时雨水排放口,排放至道路南侧现状渠道内。 5)长乐大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新106国道)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1200mm雨水管道,接纳规划四路D600设计雨水管道,自西向东至新106国道西侧60m处经过街箱涵排向道路南侧现状港内,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6)长乐大道(新106国道~106国道西侧260m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800mm雨水管道,接纳道路南侧新106国道D800设计雨水管道,排向道路新106国道西侧现状港内,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7)长乐大道(106国道西侧230m处~铜花南路东侧250m
9、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800mm雨水管道,接纳道路北侧铜花南路现状BxH=2x3000x2000雨水管渠雨水,一起接入道路南侧铜花南路BxH=2x3000x2000现状雨水管渠,经下游雨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8)长乐大道(环城路西侧260m处~环城路) 沿规划路段布置d=600mm雨水管道,雨水自西向北至环城路,接纳道路北侧环城路D1000设计雨水管道雨水,接入道路南侧环城路D1000设计雨水管道,经下游规划雨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9)长乐大道(环城路~发展大道) 沿规划路段布置d=1200mm雨水管道,接纳道路南侧山体坡面上雨水径流雨水自东向西
10、经环城路东侧80m处箱涵排向道路南侧雨水渠道内,雨水经过街涵洞流向道路南侧渠道,经涵洞穿过铁路汇入环城路雨水干管,经下游雨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湖支湖三里七湖。 2.污水规划 (1)污水系统规划 根据修规,大部分污水排入规划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排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在大广高速连接线北侧及大广高速公路西侧两处设计临时污水排放口,其污水出路为待远期周边路网形成后,再接入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工程为大冶市重点项目,位于大冶市城西北三里七湖以北,铁金港以西,设计进水为生活污水,设计规模为2.5万吨/天,近期规模日处理污水5万吨,远期规模日处理
11、污水15万吨,污水管网铺设42.6公里,全部建成后服务能力覆盖大冶大部分地区,并延伸至下陆区。本次设计道路沿线属于该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 (2)污水工程布局 1)长乐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规划一路北侧160米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mm污水管道,自北向南经大广高速连接线北侧箱涵排向道路东侧临时排放口与雨水一起排放。雨污一起排放为临时方案,此排放口处于大广高速连接线和铁冶线(支线铁路)围合的带状区域,地势低洼,不宜作为开发用地,暂作为雨污排水走廊。长乐大道起点处丁字路口以南为大冶开发区待建用地(尚未形成路网规划),该处污水出路为待远期南侧路网形成后,向南接入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
12、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2)长乐大道(规划二路西侧240米处~规划三路东侧400米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mm污水管道,接纳道路北侧规划二路及规划三路D500设计污水管道,一起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D800规划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3)长乐大道(大广高速公路~五九铁路隧道与长乐大道交叉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mm污水管道,污水自东向西在大广高速公路西侧20m处排向道路南侧污水临时排放口。根据该区用地规划,大广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用地作为临时污水排放口,规划远期沿大广高速公路向南接入大冶市污水管网。 4)长乐大道(规划四路~新106国道) 沿规
13、划路段布置d=500~600mm污水管道,接纳道路北侧规划四路D500设计污水管道与新106国道D1000设计污水管道,接入道路南侧新106国道规划D1000设计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5)长乐大道(新106国道~106国道西侧260m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600mm污水管道,污水自东向西接入道路南侧新106国道规划D1000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6)长乐大道(106国道西侧230m处~铜花南路东侧240m处)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600mm污水管道,接纳道路北侧铜花南路现状D800污水管道,一起接入道路
14、南侧铜花南路现状D800污水管道,106国道~铜花南路东侧160m处道路北侧地块污水向西接入道路北侧铜花南路现状D800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7)(环城路西侧210m处~发展大道) 沿规划路段布置d=500~600mm污水管道,接纳道路北侧环城路D800设计污水管道,一起接入道路南侧环城路D800设计污水管道,经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 4.3 对《修规》的执行情况说明 1、环城路~发展大道路段设计雨水管道由于防洪需求,管径增至D1200,Y126、Y129、Y132、Y135、Y138处道路南侧预留支管管径 为D1000。
15、 2、为确保W103~W109段污水接入铜花南路现状污水管并不与铜花南路现状雨水管渠交叉,只能选择较浅覆土。 道路北侧污水设计向西排入现状铜花南路污水管道,道路南侧为规划用地,可以接入污水。 5 排水工程设计 5.1 排水工程技术标准 本次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1)暴雨强度公式及主要设计参数 q=2417*(1+(0.79*LOG(P)))/((7+t)^0.7655) 山体绿化部分根据JTG 018-97 的坡面流公式进行计算; 规划居住区根据JTG 018-97 的沟管计算公式按沟管进行计算; 重现期P取1年;
16、 坡面流地表粗度系数m1根据JTG 018-97 取值,[“草地”为0.4],m1=0.4 2)径流系数的取值:磁湖路汇水区域范围内,山体绿化区与规划居住区的面积基本相同,在分区域计算时,取两者的径流系数的加权平均值进行。 区域 径流系数 山体绿化区 0.75 JTG 018-97 表3.0.8 规划居住区 0.45 GB 50014-2006 表3.2.2-2 2技术指标 3)污水定额:100L/(人.日) 4)地下水渗入量 10% 5)规划地块容积率 规划部门提供具体数据的按规划执行,没提供的按建成地块实
17、际容积率或1.5考虑 6)人口密度 3人/100m2(建筑面积) 7)本次规划污水管道按照塑料管材进行水力计算,雨水管道按照钢筋混凝土管材进行水力计算。 管道渗入量采用污水平均流量的15%,管道设计流量考虑15%的远期增容水量。 5.2排水工程设计内容 1 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雨水管道系统; 2)污水管道系统。 2 雨水工程 根据修规和铜花南路排水施工图,长乐大道沿线共设计9段雨水管道,具体如下: (1)Y1~Y3段设计为D600雨水管,自北向南经Y1处箱涵排向道路东侧临时排放口,该处雨水出路为待远期南侧路网形成后,向南接入下游雨水管道。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
18、路东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5.5米处。 (2)Y4~Y8段设计为D600雨水管,自北向南经Y4处箱涵排向道路东侧,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东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5.5米处。 (3)Y9~Y32段设计为D600~D800雨水管及BxH=2000x2000管渠(Y15~Y25),Y9~Y25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BxH=2500x2100管渠,Y25~Y32段雨水自东向西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BxH=2500x2100管渠,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4)Y33~Y48段设计为D600~D800雨水管,Y33~Y35段雨
19、水自西向东经Y35处箱涵排向道路南侧,Y35~Y48段雨水自东向 西经Y35处箱涵排向道路南侧,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 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5)Y49~Y85段设计为D600~D1200雨水管,雨水自西向东经Y85处箱涵排向道路南侧港内,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东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6)Y86~Y95段设计为D600~D800雨水管,雨水自东向西排入新106国道西侧港内,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7)Y96~Y113段设计为D600~D800雨水管,Y96~Y108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
20、道路南侧铜花南路BxH=2x3000x2000管渠,Y108~Y113段雨水自东向西排入道路南侧铜花南路BxH=2x3000x2000管渠,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8)Y114~Y119段设计为D600雨水管,雨水自西向东排入道路南侧环城路D1000规划雨水管道,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9)Y120~Y138段设计为D1200雨水管,接纳道路南侧山体坡面上雨水径流,雨水自东向西经Y120处箱涵排向道路南侧雨水渠道,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设计路段雨
21、水管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II级承插管,180°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防止沉降不稳,采用橡胶圈接口,具体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1-P23。 Y63~ Y71段设计雨水管道埋深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III级管,建议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护。 管道沟槽土基承载力≥80Kpa。根据地勘资料中间成果显示,沿线雨水管道均坐落在粘土层上,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雨水管道沟槽在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为了控制回填压实质量,保证管道变形在规定范围内。 在道路填方路段,应先将路基填至雨水管道管顶以上0.5m且达到密实度要求,再开槽进行雨水管道施工。 在管道上方1m以内的区域回填时不得用重型机械进行夯实,
22、应用重量不超过100Kg的蛙式打夯机夯实,以免损坏管道。管道覆土达1m 以上且沟槽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可用不超过10t的压路机进行压实。 雨水预留管除环城路~发展大道路段为D1000,检查井采用Φ1500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06MS201-3-P16)外,其余均位于人行道外侧2m处,管径D600,坡度0.3%,所有检查井均采用D1250圆形砖砌沉泥井(详见06MS201-3 -P125)。 3 污水工程 根据修规和铜花南路排水施工图,长乐大道沿线共设计7段污水管段道,具体如下: (1)W1~W8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自北向南经W1处箱涵接入道路接入道路东侧雨水一起排
23、入临时排放口,该处污水出路为待远期南侧路网形成后,向南接入下游污水管道,最终汇入大冶城西北污水处理厂。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东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5.5米处。 (2)W9~W38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W9~W28段污水自西向东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D800规划污水管道,W9~W28段污水自东向西排入道路南侧规划三路D800规划污水管道,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3)W39~W52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污水自东向 西在W39处排向道路南侧污水临时排放口,沿线雨水管道断面位 置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
24、线6.0米处。 (4)W53~W76段设计为D500~D600 HDPE塑料管道,污水自西向东接入道路南侧新106国道规划D1000污水管道,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 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5)W77~W88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污水自东向西接入道路南侧新106国道规划D1000污水管道,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6)W89~W109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W89~W103段污水自西向东排入道路南侧铜花南路现状D800污水管道,W103~W109段污水自东向西排入道路南侧铜花南路现状D800污
25、水管道,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7)W110~W139段设计为D500HDPE塑料管道,W110~W115段污水自西向东排入道路南侧环城路D800规划污水管道,W115~W139段污水自东向西排入道路南侧环城路D800规划污水管道,沿线污水管道断面位置位于道路北侧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心线6.0米处。 污水管均采用HDPE排水管,环刚度为8KN/m2,砂基础,承插橡胶圈接口。 W103~W109段设计污水管道埋深较浅,采用混凝土满包管。 管道沟槽土基承载力≥80Kpa。沿线污水管道均坐落在粘土层上,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污水管道沟槽在管道
26、闭水实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为了控制回填压实质量,保证管道变形在规定范围内。 在道路填方路段,应先将路基填至污水管道管顶以上0.5m且达到密实度要求,再开槽进行雨水管道施工。 在管道上方1m以内的区域回填时不得用重型机械进行夯实,应用重量不超过100Kg的蛙式打夯机夯实,以免损坏管道。管道覆土达1m 以上且沟槽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可用不超过10t的压路机进行压实。 污水管预留井位于人行道外侧2m处,管径D400,坡度0.5%,检查井采用D1000圆形砖砌沉泥井(详见06MS201-3-P123)。 4 检查井与雨水口设计 本次设计检查井均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6MS201》
27、中的砖砌圆形排水检查井,井身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5页岩砖,不得采用粘土砖。砌体内外壁均采用1:2防水砂浆抹面至顶。检查井底板下均增设10cm厚碎石垫层。检查井详见06MS201-3;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方式参照06MS201-2第56页、57页施做。 检查井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若地质较差则基础需做加固处理。浇筑管道及检查井基础前务必请有关单位及设计人员现场验槽。 检查井回填土时,先将盖板座浆盖好,在井墙四周围同时回填,回填土密实度详见图纸SS—07(沟槽开挖回填断面图图二)。检查井周围路面应用钢筋网加强。 检查井井盖采用60T重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 雨、污水检查
28、井井盖应分别用“雨水”、“污水”标记。 雨水口连接管待道路施工至水稳层第一层后,采用反开槽施工,再下管,管底至管顶以上20cm范围采用C15砼满包。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如下: (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 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 决定。 (2)街道上排水的汇合点、凹竖曲线的低洼处、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件(分水点除外)在人行横道线上游位置,均应设置雨水口。 (3)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分水点及其其他地下管道顶上。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处均应在上游设雨水口截水。 (4)在道路纵向
29、顺坡长度大于200米时,应当适当减小雨水口间距,减小的数值由计算算决定。 (5)设置雨水口式时,其高程、位置、数量既考虑现有的街道宽度,又要结合今后街道发展情况。 (6)在十字路口处和主干道与次干道或与内部道路出口相交处,应根据雨水路面径流情况及方向布置雨水口。若内部道路宽度较窄,路口处转弯半径较小,则可将雨水口布置在转弯处。 (7)沿街建筑的雨落管,尽可能接人雨水口中。 (8)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9)广场应按水流方向有利于截水的位置及最低点或易造成积水处设置雨水口。 6存在问题与建议 1面设计高程,便于管道埋设及道路两侧雨污水接入。本次排水初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K3+100~K3+650段设计地面高程较高,高程为 9 9 34.29~39.75m,为保证接入上游雨水管道,K3+100~K3+650段设计雨水管道埋深为5.02~7.93m,建议适当降低本段道路路面。 2为避免多次开挖路面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景观,建议在道路建设同时一次性铺设各种规划管线。 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现状管线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尤其是道口雨、污水管径、管底高程应逐段详细调查,如和设计不一致,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相应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