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知识点整理 《静女》知识点 1、 通假字: 静:同“靖”,文雅和善。 匪:同“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沣(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摆脱) 自牧归荑(归——馈,馈赠) 匪女之为美(女——汝,指荑) 说怿女美(说——悦,喜欢) 爱而不见(爱——薆,隐藏;见——现,出现) 2、古今异义: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课文指“那个人;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3、词类活
2、用: 泣涕涟涟(动词活用为名词,泣——眼泪) 来即我谋(副词活用为动词,即——就,接近) “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 名词作状语: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贰” 使动用法:“二三”。 “三岁食贫”中的“贫”, 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生活 4、特殊句式: (1)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子无良媒,(判断句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否定判断与肯定判断)——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判断句 ) (3)士贰其行——士行其贰[主谓短语中谓语前置]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介词宾语前置]。(倒装句 ) (4) (尔)匪来贸丝[省主语
3、] (省略句)(5)(我)送子涉淇[省主语] (省略句) (6)(我)乘彼垝垣[省主语] (省略句)(7)兄弟不知(之),咥其笑矣[省动词宾语“之”,指代“我的情况”“我的处境”].B(我)与子同袍[省主语] (省略句) 《氓》知识点 1、 古今异义 【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读“méng” 今义:流氓,读音:“máng” 【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 2、 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4、 【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使动用法 【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使动用法 【三岁食贫】 贫:贫苦的生活 形容词作名词 3、 一词多义 【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苏轼《赤壁赋》):并且 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将要 【故】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原因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以 【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用,用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把,用,用来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目的连词,不译,或可译为“来” 4、 通假字 【匪来贸
5、丝】 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 于,通“吁”,感叹词 【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脱身 【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边际 5、 重点词语积累: 【蚩蚩】忠厚的样子。 【贸】 交换,交易。 【谋】 商量婚事。 【涉】 渡过。 【愆】 拖延。 【将】 愿,请。 【乘】 登上。 【垝垣】 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 【涟涟】 泪流不断的样子。 【卜】 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
6、祸福。 【筮】 占卦。 【体】 卜筮的对象。 【咎】 灾祸。 【贿】 财物。 【沃若】 润泽的样子。 【耽】 沉溺。 【陨】 落。 【徂】 往。 【汤汤】 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 溅湿、浸湿。 【爽】 差错。 【罔极】 没有定准。罔,无。极,标准。 【二三】 三心二意,不专一。 【靡】 无,没有。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夙兴,早起。夜寐,晚睡。
7、 【靡有朝矣】 没有一天不是这样。朝,一朝,一日。 【咥】 讥笑的样子。 【躬】 自身。 【悼】 伤心。 【偕老】 白头到老。 【隰】 低湿的地方。 【晏晏】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 誓言真挚诚恳。旦旦,诚恳的样子。 6、 文化常识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
8、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7、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
9、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10、 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
11、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
12、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5、以俟君子(而,连词) 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八、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使(其)有勇,且知方也
13、《劝学》知识点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知识、学识的渊博 ②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制品 今:黄金 ③
14、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放,托身 今:付托,寄寓 ⑤輮以为轮 古:以(之)为,把(它)做成 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⑥假舆马者 古:借助 今:与“真”相对 四、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15、 使动用法,使弯曲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作动词 ⑥用心一也 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
16、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六、实词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终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健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3.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
17、如;⑤jià,假期,休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 ——与“真”相对 4、闻 初闻涕泪满衣裳——听说 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声非加疾也,而闻彰 ——听见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誉,名声 5.疾 : ⒈病:~病。〈引〉痛苦:~苦。又〈引〉缺点,毛病:残~。⒉厌恶,憎恨:~恶如仇。⒊妒嫉。 ⒋快,急速,猛烈:~风扫落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强,这里指声音洪大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
18、蔡桓公》)——小病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毛病,缺点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妒嫉 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快,急速 九、虚词的多义性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 于,比 善假于物也——对 赵氏求救于齐——向 使不辱于诸侯——被 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2、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转折,“却”)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转折“却”)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转折“却”)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表修饰,“地”) 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
19、地”)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地”)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并且”)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而且” E.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然后” F.锲而不舍 表承接,“然后” 3.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木 B.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句的标志C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D 青,取之于蓝 :代,青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 :代,木 4.焉: 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语气助词,啊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20、 “于此”在那里 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
21、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22、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23、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①拜书送于庭(国书) ②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②臣乃敢上璧(才)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
24、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
25、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⒀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⒂窃计
26、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⑾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
27、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
28、……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
29、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 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