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单选题 1、工业上用 CO2和 NH3合成尿素【CO(NH2)2】,转化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原子个数减少 C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6.7%D施用尿素主要是为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答案:A 分析:反应方程式是CO2+2NH3=NH2COONH4(条件题目中未注明),反应方程式推测为NH2COONH4=NH2CONH2+H2O(条件题目中未注明)。A、由分析中方程式可知,反应是化合反应,A 正确,符合题意;B、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原子个数不变,B 错误,不符合题意;C、尿素化学式为 CO(NH2)2,质量分数=14212+16+(14+2)2 100%=46.7%,C 错误,不符合题意;D、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需要施加磷肥,尿素是氮肥,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2、现将 10g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则参加反应的 A 和2 B 的质量比是()A1:1B2:1C4:1D5:1 答案:D 10gA 完全反应生成 8gC 和 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8g+4g10g=2g,所以该反应中,每 10gA 恰好与 2g
3、B 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10g2g=51。3、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9 DZ 为化合物 答案: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10+2.2+16.2+0.9=a+4.4+8.1+1.8,故 a=15 克,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则可推
4、测反应物为 Z;生成物为 X、Y、W。A、由以上推测可知,反应物为 Z;生成物为 X、Y、W,故 C 错误;B、由分析知 a=15,故 B 正确;C、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2.2):(1.8-0.9)=22:9,故 A 正确;D、从以上推测可以看出,该反应为 Z 物质分解为 XYW 三种物质,故 Z 为化合物说法正确,故 D 正确。故选 A。4、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物有两种 B反应速率很快 3 C反应条件是放电 D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 1:1 答案:B A、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可知,反应物有氮气和氧气两种
5、,故选项错误。B、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无法确定反应速率,故选项正确。C、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可知,反应条件是放电,故选项错误。D、从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2NO”可知,从微观上,放电条件下,每 1 个氮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一氧化氮分子,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 1:1,故选项错误。故选:B。5、在一定条件下,5gA 物质和 7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 C、D 两种物质。若生成 6gC,则生成 D 的质量是()A5gB6gC7gD4g 答案: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
6、的质量总和进行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 A 和 B 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 C 和 D 的质量和,5gA 和 7gB 完全反应生成 6gC,则同时得到 D 的质量是 5g+7g-6g=6g。故选 B。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 6、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的数值为 3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C A、由图可知,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氢原子的数
7、目也应该为 6,则 X 的数值为3,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前物质中的原子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的新物质中也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即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甲醇和水,甲醇与水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则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D、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氢气为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选项正确;故选 C。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 2P+5O2点燃P2O5指出其中错误是 A反应条件应
8、改为燃烧 B氧气应改为“”C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D五氧化二磷应改为“”答案:C A、燃烧是现象,不是条件,物质燃烧的反应条件应写“点燃”,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时反应物不需要标记“”符号,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5 C、反应前 P 原子和 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2、10,反应后 P 原子和 O 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2、5,反应前后同种原子个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 C 选项符合题意;D、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不需要标记“”符号,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小提示: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8、2020 年 5 月 5 日,配置
9、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 B 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H2+O2点燃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 氢气和 1g 氧气反应生成 3g 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B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生成水,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C、设 2g 氢气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2g:x,x=16g,故氢气剩余,不可能生成 3g 水
10、,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故选 B。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6 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2:1 答案:B A、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错误,不符合题意。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发生变化,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正确,符合题意。C、由图片可知反应前是由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氧分子和汞原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不符合题意。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
11、量比是(4201):(416)=201:16,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 B。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 的叙述,错误的是()AZ 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 ag X 完全反应生成 bgZ,则同时消耗(b-a)gY.答案:C 因为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 Z 一定是化合物;7 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2;若 agX 完全
12、反应生成 bgZ,则同时消耗(ba)gY。故选 C 1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C 分析: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A、氧原子结合成氧气,说明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 A 正确;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 B 正确;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例如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 C 不正确;D、1 个氧气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则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 D 正确。故选C。1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
13、,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 A 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选项 B 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 C 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小提示: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
14、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比为11:9,又知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9B12C18D36 答案:C 根据题意,生成 C 和 D 的质量和为 16g+64g=80g,又因为二者的质量比为 119,所以生成的 C 的质量为80g 1120=44g,生成的 D 质量为80g 920=36g,设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则可得如下关系:A+2B=C+2D2 322x64g36g 23264g=2x36g 解得 x=18
15、,故选 C。小提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再将化学9 方程式的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解答。14、有关反应 2Mg+O2点燃2Mg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每 3 克镁和 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C每 2 克镁和 3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 D每 2 份镁和 1 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份氧化镁 答案:B A、“+”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应该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 48 克镁跟 32 克
16、氧气反应生成 80 克氧化镁,即每 3 克镁和 2 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5 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 B 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 48 克镁跟 32 克氧气反应生成 80 克氧化镁,即每 3 份质量的镁跟 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5 份质量的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5 10 0 反应后质量/g 12 X 10 10 A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X 的
17、值为 13D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1:2 答案:C 10 分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30+5+10+0=45,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12+X+10+10=45,则 X=13。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质量不变为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是甲生成乙和丁,为分解反应,错误;B、丙的质量没变,可能是催化剂,错误;C、X 的值为 13,正确;D、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3-5):(10-0)=4:5,错误。故选 C。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 CO 和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4 B密闭容器中 CO 和 CO2混合气体 5g 与足量
18、CuO 反应,得到 6.6gCO2,则混合气中 C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为2:3 C某样品含有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室温下,向该样品中加入浓度为 14.6%的稀盐酸 100g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7.45g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 答案:AD A、若 CO 和 CO2的质量相等,设它们的质量均为 mg,则 CO 和 CO2中 O 元素的质量比为(mg1612+16 100%):(mg 16212+162 100%)=11:14,故正确;B、设混合气体中 CO 的质量为y CO+CuOCu+CO22844
19、6.6 (5 )2844=6.6g(5g)11 y=2.8g 则混合气中 C 元素与 O 元素的质量比为(2.8g1228+(5g-2.8g)1244):(2.8g1628+(5g-2.8g)3244)=9:16,故错误;C、设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氯化钾的质量为z,100g 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100g14.6%=14.6g,由 KOH+HCl KCl+H2O,K2CO3+2HCl 2KCl+H2O+CO2可知,HClKCl。则:HClKCl36.574.514.6g,36.574.5=14.6g=29.8g,选错误。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H2SO498+2NaOH80Na2S
20、O4+2H2O,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是 98:80,则反应后氢氧化钠剩余溶液呈碱性,故正确。故选 AD。17、在密闭容器中,将 1.5mol 碳和 1molO2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的气体中 C、O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B参加反应的 C 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C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D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 答案:BD 依据 C+O2点燃CO2可知该反应进行时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1:1;A、由分析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1:1,故 A 错误;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可以知道碳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 1:1,故 B 正确;12 C、将 1.5mol 的 C 和 1mol 的 O2混合反应后碳剩余 0.5mo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1mol,所以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为:1mol,故 C 错误;D、由于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故 D 正确。故选 BD。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 CO 和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4 B人尿中含 2%的尿素CO(NH2)2,则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6%C将 8 gFe 片浸入 CuSO4溶液中,取出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8.4 g,则参加反应的 F
22、e 的质量为 0.35 g D某 Na2CO3和 Na2SO4的混合物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得沉淀 43 g,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质量变为46.6 g,则原混合物中 Na2SO4的质量分数约为 57.3%答案:AD A、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 m,则等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m 1612+16 100%):(m 16212+162 100%)=11:14,说法正确;B、人尿中含 2%的尿素CO(NH2)2,则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860 100%2%=0.93%,说法错误;C、设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生成铜的质量为 Fe56+CuSO4FeSO4+C
23、u645664=8g +=8.4g,求出:=2.8g,y=3.2g,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 2.8g,说法错误;D、设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则第二步反应生成硫酸钡的质量=+3.6g 13 BaCO3+H2SO4=BaSO4+H2O+CO21972333.6g+197233=3.6g+=19.7g 所以第一步生成 23.3g 硫酸钡,设碳酸钠的质量为a,硫酸钠的质量为b Na2CO3+BaCl2=2NaCl+BaCO310619719.7gNa2SO4+BaCl2=2NaCl+BaSO414223323.3g=10.6g=14.2g 混合物中 Na2SO4的质量分数=14.2g14.2g+10.6g
24、100%=57.3%,说法正确;AD。1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H2O O2 W CO2 反应前的质量/g 1 20 4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4 0 x Ax的值为 11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65 CW 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DW 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4 答案:A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25、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20+1+4=10+4+x,x=11,x的值为 11,故选项正确;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0g-4g):(10g-1g)=16:9,故选项错误;14 C、由于四种物质中 W 和氧气质量减小,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W+O2CO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 W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 1618 100%=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1g 3244 100%
26、=8g,两者的质量和为 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0g-4g=16g,所以可判断 W 中不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D、W 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g8g12:9g8g1=1:4,故选项正确。故选:AD。20、某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经完全吸收后,测得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比为 9:11,则该气体可能是 ACH4BCO 和 H2 的混合气体 CC2H2DCH4 和 CO 的混合气体 答案:AB 根据题意,气体一定含 C、H 元素且两元素的质量比=(11 1244 100%):(9 218 100%)=3:1,则气体中 C、H原子个数比=
27、312:11=1:4;因此该气体可能为 CH4气体或 CO 与 2H2的混合气体;AB。21、将一定量的 N2、H2和物质 M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15 C参加反应的 N2和 H2分子个数比为 1:3 D反应后 H2和 NH3质量分数之比为 14:17 答案:CD A、M 在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错误;C、参加反应的 N2和 H2分子个数比为77%63%142:17%14%12=1
28、:3,正确;D、反应后 H2和 NH3质量分数之比为 14%:(1-6%-63%-14%)=14:17,正确。故选 CD。22、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9g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中 Y 和 Q 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1:1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 X 与 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3 答案:A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的数据可知,4+
29、10+1+21=0+12+15+待测,则待测=9,反应中 X、Q 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Y、Z 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A、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 Q 的质量为 9g,正确;B、该反应物为 X、Q 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错误;C、反应中 Y 与 Q 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2-10):(21-9)=1:6,错误;D、已知,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Q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设化学方程式为 aX+bQ=cY+dZ,则anb2n=4g-0g21g-9g,解得16 a:b=2:3,正确。故选 AD。23、A、B、C 三种物质各 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 g 新物质 D。若增
30、加 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 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 9 gB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 50 g C反应中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32D反应中 A 和 C 的质量比是 52 答案:BD 若增加 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 C,则 AB 反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 25g:15g=5:3;则 A、B、C 三种物质各 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 30 g 新物质 D 时,AB 质量比为 5:3,则 15g 的 A 会消耗 9g 的 B,而生成 D的质量是 30g,则同时消耗的 C 的质量为 6g;则完全反应时,ABC
31、的质量比=15:9:6;A.第一次反应时消耗的 B 是 9g,剩余的 B 是 6g;B.完全反应时,ABC 的质量比=15:9:6,即 15g 的 A 完全反应,生成 D 的质量=15g+9g+6g=30g,则 A 是 25g,则生成的 D 的质量 50g;C.反应中 AB 的质量比=25g:10g=5:3;D.反应中 AC 的质量比=15:6=5:2;故选 BD。24、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7 B用 NaHCO3溶于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C 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不会逸出
32、,只要少滴稀盐酸不使锥形瓶内压强过大即可,能达到相应目的;B、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规律,所以用NaHCO3溶于水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如图在密闭容器内,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到达实验目的;D、蜡烛燃烧产生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验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C。25、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 60%,将 100g 该混合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煅烧后共得到 60g 氧化钙 B煅烧后共生成 16g 二
33、氧化碳 C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D煅烧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18 答案:BD 分析:混合物加热过程中只有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固体变成了氧化钙。根据过程中钙元素守恒计算相关质量变化,也就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求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钙的质量。100g 该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100g60%=60g。则含有 60g 钙元素的氧化钙的质量为:60g(4040+16100%)=84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84g=16g。A、根据分析可知,煅烧后共得到 84g 氧化钙,故选项错误;B、由分析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6g,故选项正确;C、生成物中二
34、氧化碳含有氧元素,而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跑掉了,所以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元素不变,而固体总质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选项正确。故选 BD。填空题 26、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1)组成: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 a、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该 实验证明水是由_组成的。(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_构成的。(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CaO+H2O=Ca(OH)2 19 (1)电解水时,正
35、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 a、b 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2:1,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7、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A_;B_;C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下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_。在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生成的新粒子是_。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_(任写一条)。答案:分子的体积
36、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水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合理即可)20 (1)A 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B 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此过程中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反应”中应有 2 个氧原子和 4 个氢原子;在该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通过图示可以获取的信息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等。小提示: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
37、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28、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_(填标号)。A 蔗糖和水 B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 铁和氯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 1 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_ g。(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2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_。(4)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8 g 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18.4 g,请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 _;原混合物
38、中氯酸钾的质量 _。答案:C 4P5O2点燃2P2O5 8.0 2F22H2O=4HFO2 12 9.6 g,24.5 g(1)A、蔗糖和水是溶解过程,是物理变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铁和氯化铜溶液,铁比铜活泼,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变化,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从图示看出,6.2g 表示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就是红磷的质量,14.2g 表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是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则 14.2g-6.2g=8g 就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
39、质量;(3)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H2O=4HF+O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2:4=1:2;(4)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8g-18.4g=9.6g;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x,2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22 (1)_H2O2MnO2_ H2O+_O2(2)_CH4+_O2 点燃_CO2+_H2O(3)_Fe2O3+_CO高温 _Fe+_CO2(4)_Al+_HCl _AlCl3+_H2 答案:(1)2 2 1(2)1 2 1 2(3)1 3 2 3(4)2 6 2 3(1)先在 H2O 前面填计量数 2,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相等,在 H
40、2O2前面填计量数 2,则 O2前面计量数为 1。所以答案是:2、2、1。(2)把 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 1,则 CO2前面计量数为 1,H2O 前面计量数为 2;最后看 O2的计量数为 2。所以答案是:1、2、1、2。(3)Fe2O3+CO高温 Fe+CO2,先由铁原子个数相等得到 Fe2O3+CO高温 2Fe+CO2,再利用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 6,配平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数,得到 Fe2O3+CO高温 2Fe+3CO2,再根据 C 原子和 O 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可知CO 的化学计量数为 3,即配平后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 2Fe+3CO2;所以答案是:1、3、2、3;
41、(4)把 AlCl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 1,则 Al、HCl、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3、3/2,同时扩大 2 倍,则 Al、HCl、H 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6、2、3。3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23 则反应后 A 的质量为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该反应中 B 和 D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答案:3.4g 分解反应 22:9 分析:反应后 B 质量增加 4.4g,是生成物;反应后 C 质量减少 7.9g,是反应物;反应后 D 质量增加 1.8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 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7.9g-4.4g-1.8g=1.7g 反应后 A 的质量为:1.7g+1.7g=3.4g;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中 B 和 D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4g:1.8g=22:9。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