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42 ,大小:6.26MB ,
资源ID:10615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615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ptx)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pptx

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n诸论诸论n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和探讨中国的中国的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理论与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对应关系。诸论诸论文学批评之形式,皆有六端。自成一书,条理必具,如刘勰、钟嵘之书,一也;发为篇章,散见其集,如韩愈论文论诗诸篇,二也;甄采诸家,定为选本,从此去取,窥其意旨,如殷璠之河岳英灵集,三也。亦有选家,间附评注,虽繁简异趣,语或不一,而望表知里,情态毕具,四也;宗旨具在,而见于他人之书,如山谷之说,五也;见于他人诗文,如四灵之论,见于水心集者,六也。(朱东润)或者谓文学批评之盛衰,每视文学之升降为转移,斯又不然。(朱东润)第一讲第一讲

2、 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先秦诸子的文艺思想第一讲 儒家文学批评思想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泰伯)从我陈蔡间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孔子所言之“文”,当指学问。后人或据四科之序,文不在上,以证孔子重德而轻文之旨;以文行忠信之次论之,其说不可尽信。孔子许多话,其实不在论文学,然后人引申而用之于论文学。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城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第一讲第一讲

3、 儒家的文学观:孔子的文艺观儒家的文学观:孔子的文艺观 孔子论孔子论诗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第一讲第一讲 儒家的文学观儒家的文学观第一讲第一讲 儒家的文学观儒家的文学观:孟子的文学思想孟子的文学思想n1、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4、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n 2、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於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第一讲第一讲 儒家的文学观:儒家的文学观:荀子的文学思荀子的文学思想想 故

5、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论)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老子提出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样著名的命题。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原本是指“道”的特点,但这也符合他对文艺与美学的要求。他认为最美的空间没有疆域限制,最美声音乃天籁之声,最美的形象就在想像之中。没有局限和执拘,才会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和体会,才有最美好的东西出现。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庄子认为最高最美的艺

6、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而人为造作的艺术,不仅不能成为最高最美的艺术,而且还会妨害人们去认识和体会天然艺术之美,对人们的审美意识起一种破坏作用。他说:“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人只有虚静了,才能从内心深入把握整个宇宙万物,洞察它的变化发展规律。庄子在

7、论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佳时还说过:“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即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物化”是指与操作的对象没有了距离,表现出最高的技巧的精熟。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第一讲道家的文艺思想庄子还提出“言不尽意”的思想。他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又借轮扁的口气说:“(斲轮)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

8、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同时他又提出“得意忘言”的思想。他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第一讲第一讲 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其他诸子的文艺思想第一讲第一讲 其他诸子与文艺相关的思想其他诸子与文艺相关的思想墨子云:“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他尚质思想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影响也很大。而法家者流,诋诃文学。商君书谓“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辨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又谓“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韩非

9、子亦谓“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朱东润)墨家和法家总体表现出重质而轻文的功利主义文学观。第二讲第二讲 汉代的文学思想汉代的文学思想第二讲第二讲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司马迁的文学思想n一、发愤著书说。一、发愤著书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第二讲第二讲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司马迁的文学思想n二、寄寓忧愤说。二、寄寓忧愤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

10、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第二讲

11、第二讲 诗大序诗大序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第二讲第二讲 诗大序诗大序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

12、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第二讲第二讲 诗大序诗大序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一、叶梦得谓诗大序“有专取诸书之文而为之者,有杂取诸书而重复互见者,有委曲宛转附经而成其书者”。二、诗大序对后

13、世诗歌创作的影响:(1)朱子语类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性情,几时尽是讥刺他人。”然既有毛序风刺之说,后人作诗,遂多寄托,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直欲并古代作诗之志与赋诗之志于一身,读之者自不得舍弃比兴,专求赋旨。于是诗之旨趣愈迷离而其意境乃愈沈郁,遂成为中国诗词之特性,此又古人序诗之时所不及料也。(2)毛序谓王道衰而后有变风变雅。于是后人作诗,自命为正,力避其变,乃一见人作诗,稍变古貌,辄动色相戒,自有数之论师以外,咸不敢为变体张目,以致造成我国文坛因袭模拟之风气,此亦蔽也。第二讲第二讲 扬雄、桓谭的文学思想扬雄、桓谭的文学思想第二讲第二讲 扬雄的文学思想扬雄

14、的文学思想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或问:“景差、唐勒、宋玉、枚乘之赋也,益乎?”曰:“必也淫。”“淫则奈何?”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扬雄法言)雕签之文,徒费日也。雕文刻镂,伤农事也。(扬雄太玄经)大文弥朴,质有余也;鸿文无范,恣意往也。(扬雄太玄经)扬雄之论,以六经为本。法言云:“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吾子篇亦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又曰:“不合乎先王

15、之法者,君子不法也。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ly)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第二讲第二讲 桓谭的文学思想桓谭的文学思想一、反对贱近而贵远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则必度越诸子矣。(桓谭)二、作者的身世出处对文学的影响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采不发;淮南不贵盛富饶,则不能广聘骏士,使著文作书;太史公不掌典书记,则不能条悉古今;扬雄不贫,则不能作玄言。(桓谭)第二讲第二讲 王充文学观王充文学观王充所作论

16、衡,此方都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尝到江东见之,叹为高文,度越诸子,恒爱玩而独秘之。及还中国,诸儒觉其谈论更远,嫌得异书,搜求其帐中,至隐处果得论衡,捉取数卷将去。伯喈曰:“惟与尔共之,勿广也”。(抱朴子)第二讲第二讲 王充文学观王充文学观n一、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一、提倡真实,反对虚妄。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是故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文,为虚妄之传。听者以为真然,说而不舍;览者以为实事,传而不绝。不绝,则文载竹帛之上;不舍,则误入贤者之耳。至或南面称师,赋奸伪之说;典城佩紫,读虚妄之书。明辨然否,疾心伤之,安能不

17、论?传书言:杞梁氏之妻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此言杞梁从军不还,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诚悲痛,精气动城,故城为之崩也。夫言向城而哭者,实也。城为之崩者,虚也。夫人哭悲莫过雍门子。雍门子哭对孟尝君,孟尝君为之于邑。盖哭之精诚,故对向之者凄怆感动也。夫雍门子能动孟尝之心,不能感孟尝衣者,衣不知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今城,土也。土犹衣也,无心腹之藏,安能为悲哭感动而崩?使至诚之声能动城土,则其对林木哭,能折草破木乎?向水火而泣,能涌水灭火乎?夫草木水火与土无异,然杞梁之妻不能崩城,明矣。或时城适自崩,杞梁妻适哭。下世好虚,不原其实,故崩城之名,至今不灭。第二讲第二讲 王充文学观王充文学观二、有为而作。

18、二、有为而作。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是故周道不弊,则民不文薄;民不文薄,春秋不作。杨、墨之学不乱儒义,则孟子之传不造;韩国不小弱,法度不坏废,则韩非之书不为;高祖不辨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转,则陆贾之语不奏;众事不失实,凡论不坏乱,则桓谭之论不起。故夫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於化,化有补於正。三、不必贵古贱今三、不必贵古贱今夫俗好珍古不贵今,谓今之文不如古书。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论善恶而徒贵古,是谓古人贤今人也。盖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第三讲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之文学思想魏晋南北朝之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曹丕的文学思想曹丕的文学

19、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曹丕的文学思想曹丕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曹丕的文学思想曹丕的文学思想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与王朗书)而曹植则云: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与杨德祖书)第三讲第三讲 曹丕的文学思想曹丕的文学思想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20、;唯通才能备其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典论论文)第三讲第三讲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的文学思想的文

21、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陆机外曾祖父为孙策,祖父陆逊,父陆抗。20岁时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拜访著名学者张华。张华颇为看重他们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为“鲁公二十四友”之一。陆机曾被成都王司马颖表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八王之乱”时司马颖任用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余万人与长沙王司马乂战,大败,遂为司马颖所杀。临终时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二子同时被害,弟陆云也随后被害

22、。陆机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魏晋时期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第三讲第三讲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 陆机文赋能深得文义,兹摘其要点言之:一、论文之构思构思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二、论为文之二、论为文之灵感灵感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

23、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威蕤以馺(s)遝(t),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览营魂以探赜(z),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故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也。第三讲第三讲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三、论文体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第三讲第三讲 陆机陆机文赋文赋的文学思想的文学思想诗缘情绮靡之说,后人于

24、此遂多论述。言中国诗者,大抵可分为二:温柔敦厚者为一派,其说出于戴记,缘情绮靡者为一派,其说出于陆赋。中国一统,儒教思想足以支配全社会之时,则温柔敦厚之说盛,两汉之间,唐代以后是也。国家分裂,儒教思想不足支配全社会之时,则缘情绮靡之说盛,晋宋六代之间是也。然人情所在,出乎天性,自有为名教所不能尽者,缘情之作,遂见之于乐府,于五代北宋之词,于元明之散曲,此则又广义之诗也。(朱东润)第三讲第三讲 葛洪的文学思想葛洪的文学思想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

25、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为其主要著作,他对文章及美学的论述就散布其中。第三讲第三讲 葛洪的文学思想葛洪的文学思想古不如今的思想:古不如今的思想: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诏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近者夏侯湛、潘安仁,并作补亡诗白华、由庚、南陔、华黍之属,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诗书二经,儒家奉为圣典,数百年来,莫之敢论,稚川生于千载之后,不恤世人之非难,公然指其中篇什为“闾陌拙诗,军旅鞫誓,词鄙喻陋”。此皆依据其特有之精神,故敢对于儒宗之经典,从文学上批评之。因明人正理门论称“善自他

26、宗,能立能破”,洪早习儒宗,晚事神仙,故能独树一义,摧坚陷固,有自来矣。(朱东润)第三讲第三讲 葛洪的文学思想葛洪的文学思想n驳斥重德轻文的观点:驳斥重德轻文的观点: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难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铨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文章之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第三讲第三讲 古代文艺思想中的古代文艺思想中的两种两种“美美”汤惠休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诗品)“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hu)满眼。”(南史颜延之传)谢、颜

27、两人的诗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前者是自然之美,后者是雕饰之美。这两种对立的艺术美大体上受儒家和道家不同思想的影响。一般说,儒家是比较推崇雕饰之美,重视人为加工,所以历来受儒家影响较深的文艺家,大都偏重于雕饰之美。道家思想主张天然,反对人为,因此在艺术上提倡自然之美,而不喜欢人为修饰之美。第三讲第三讲 汤惠休的文学思想汤惠休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汤惠休的文学思想汤惠休的文学思想 重在“芙蓉出水”般的自然之美,很自然的就要倾向于传神,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错金镂金”式的雕饰之美,一般说主要表现了一种形似之美,重在对物的外形刻画。自然之美重在发挥虚的方面的作用,主张言不尽意的创作思想;雕饰之美则重在

28、实的描绘方面,主张以言尽意的创作思想。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他少年时代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历仕宋、齐、梁三朝。仕梁时为文惠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513

29、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沈约一生著述甚丰,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第三讲沈约的文学思想声律之论,晋之陆机,宋之范晔、谢庄,齐之王融、谢脁、沈约,皆为是道宗主,而约最老寿,历齐入梁,为后进模楷,又值江左文运最盛之日,遂以此享大名。其曰:夫五色相宣,八音谐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官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虽文

30、体稍精,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此言非谬,如曰不然,请俟来哲。(沈约宋书谢灵运传)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钟山之(南)定林寺,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乃成。初成未为时流所重,欲取定于沈约,无由自达,乃负书候约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取读大重之,谓深得文理,常置诸几案,声名因之而著。由是入仕途,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后敕命与慧震沙门于(北)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求出家,先燔鬓发以

31、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第一篇到第五篇是总体论总体论。原道篇认为文章的产生合乎自然之道,同时也是对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的反映。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成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32、,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原道)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n征圣篇提出学习周、孔等圣人立言为文的法则。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征圣)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宗经篇认为五经是后代

33、文章的本源之所在,立言修辞应师法五经: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即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n正纬篇指出对待纬书要弃其“伪”劣,采其精华若乃羲农轩皞之源,山渎锺律之要,白鱼赤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正纬)第三讲

34、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辨骚篇归纳了自离骚问世以来对它不同的评价。对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肯定了离骚的文学价值。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翳,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

35、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怨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sng)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弄彃(b)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

36、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n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词。n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n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第十五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第六篇到第二十五篇为文体论,综论了“诗”、“乐府”、“赋”、“颂”、“赞”等三十三种文体。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第三讲

37、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第二十六篇到第四十六篇,为创作论。从艺术的构思到写作的技巧,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到文学风格的形成,以及有关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等,无不在作者论列的范围之内。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词,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烛照之匠,

38、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神思)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体性)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

39、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风骨)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

40、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n四、第四十七篇到四十九篇,为批评论批评论。论文学与时代社会的关系,以及鉴赏与批评的原理。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zhu)”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bio)”拟雨雪之状,“喈喈(ji)”逐黄鸟之声,“喓喓(yo)”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物色)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第

41、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 夫麟凤与麏(jn)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lu),酌沧波以喻畎浍(qun hu)。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

42、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知音)第三讲第三讲 刘勰的文学思想刘勰的文学思想n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地位和价值:的地位和价值:鲁迅先生曾说:“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模。”(论诗题记)文心雕龙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类文体发展史,而且还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大家把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称为“龙学”,这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没有一部著作可以和它相比。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43、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权威著作,它的丰富理论内容有许多至今还闪耀着光辉。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他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 一、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一、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44、。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按

45、:魏晋而后,五言转繁,至于齐梁,遂称极盛,然诗体虽定,而评论之士,或眷恋故昔,不忍违弃,历隋及唐,至开元间,李白尚有“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之说。无他,一部诗经横亘胸中而已。文心雕龙明诗篇云:“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虽二者并重,而正体流调之别,不无轩轾于其间。仲伟直斥为文繁意少,其见解自迥别。(朱东润)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 二、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二、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

46、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三、反对以学问为诗:三、反对以学问为诗: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於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

47、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注:“思君如流水”出自徐幹室思,“高台多悲风”出自曹植杂诗,“清晨登陇首”出自张华诗,“明月照积雪”出自谢灵运岁暮。其论音韵曰: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四、诗有三义,酌而用之。四、诗有三义,酌而用之。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幹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

48、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大系统,分别以诗经和楚辞为其源头,风骚并提,前者以“怨雅”为特征,后者以“怨愤”为特征。根据“不录存者”的原则,共评论了自汉迄梁122位诗人,其中上品11位,中品39位,下品72位,并一一阐明诗人之间传承关系。如:晋太尉刘琨 中郎卢谌(chn)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中郎仰之,微不逮者矣。宋徵士陶潜诗 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49、。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上品十一人:古诗、李陵、班婕妤、曹植、王粲、刘桢、阮籍、陆机、潘岳、张协、左思)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 钟嵘诗品,余少时深喜之,今始知其踳(chun)谬不少。嵘以三品铨叙作者,自譬诸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乃以刘桢与陈思并称,以为文章之圣。夫桢之视植,岂但斥鴳之与鲲鹏耶?又置

50、曹孟德下品,而桢与王粲反居上品。他如上品之陆机、潘岳,宜在中品。中品之刘琨,郭璞、陶潜、鲍照、谢眺、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下品之徐幹、王融、帛道猷、汤惠休,宜在中品。而位置颠错、黑白淆讹,千秋定论,谓之何哉?建安诸子,伟长实胜公幹,而嵘讥“以莛扣钟”。乖反弥甚。至以陶潜出于应璩,郭璞出于潘岳,鲍照出于二张,尤陋矣。又不足深辩也。(渔洋诗话)钟记室嵘之诗,曾无片言只字流落人间,是其不工也无疑。以一不能诗之人,信口雌黄,岂足信哉!无怪乎列渊明于中品,目孟德为下品也。(陈衍石遗室诗话)第三讲第三讲 钟嵘的文学思想钟嵘的文学思想第三讲第三讲 萧统的文学思想萧统的文学思想萧氏兄弟对于文学之评论,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