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认识钟表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时间》,内容包括:认识钟表、学会看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掌握看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认识钟表,学会看时间。
难点:时间的概念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钟表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每人一个钟表模型、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谜语:圆圆的
2、脸,十二个兄弟姐妹,一个矮个子,两个高个子,猜一猜是什么?
2. 新课导入: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3. 讲解:以挂图为例,讲解如何看时间,强调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教师报时间,学生调整钟表模型。
5.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例题,指导学生学会看时间。
例题1:现在是上午9点整,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个数字上?
例题2:现在是下午3点15分,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在哪个数字上?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
1. 钟
3、表的基本结构:时针、分针、秒针。
2. 看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看秒针。
3. 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录一天中重要的时间点,如起床、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
答案:以学生实际记录的时间点为准。
2. 拓展延伸: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认识钟表和看时间的方法。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
4、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的关联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来说,重点是认识钟表和学会看时间,难点是时间的概念及其运用。
1. 认识钟表:要让学生了解钟表的三个主要部分——时针、分针、秒针,并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它们在钟表上的位置和作用。
2. 学会看时间:学生需要掌握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取时间的基本技能,同时能够理解分钟的概念,包括60分钟等于1小时。
3. 时间的概念及其运用:这是难点,需要
5、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是连续的,每个时间点都是唯一的,以及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规划和安排。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1. 使用谜语或故事引入,如前述的教学过程中的谜语,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集中到课堂内容上。
2. 展示真实的钟表模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认识钟表的物理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
3. 设计互动环节,如教师报时,学生调整钟表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钟表读数方法的理解。
三、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做到:
1. 例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涵盖不同的时间点,包括整点和非整点时间。
2. 讲解过程要清晰,从时针到
6、分针,再到秒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读时间的步骤。
3. 对于难点部分,如分钟的计算,需要通过图示或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的关联性
作业设计应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拓展延伸部分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 作业题目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如记录一天中的重要时间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如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简洁,语速适中,确保每位学生都
7、能听清楚。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适当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在提问和回答环节,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很好”、“很棒”,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新课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充足。
2. 在讲解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充分消化和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2. 提问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个别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谜语、故事等
8、趣味性强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景导入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在情景导入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本节课是否涵盖了教材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教学难点是否讲解透彻。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安排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5.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