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体育课踢毽子踢毽球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教材第四册第四章“传统体育游戏”,详细内容为踢毽子与踢毽球。通过对踢毽子、踢毽球技巧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他们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踢毽子、踢毽球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踢毽子、踢毽球的动作要领,尤其是脚部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踢毽子、踢毽球姿势,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稳
2、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踢毽子、踢毽球若干,教学视频,计时器,口哨。 学具:运动鞋,适合运动的服装。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然后邀请几名学生进行踢毽子、踢毽球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踢毽子、踢毽球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重点强调脚部动作的协调性和毽子、毽球的控制。 3. 分组练习(10分钟)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踢毽子、踢毽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例题讲解(
3、10分钟) 教师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错误动作进行讲解和纠正,让学生明白错误动作的原因及如何改正。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踢毽子、踢毽球的练习。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比赛环节(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踢毽子、踢毽球比赛,评选出最佳团队和最佳个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7. 放松活动(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踢毽子动作要领 1.1 脚部动作协调 1.2 保持身体平衡 1.3 毽子控制稳定 2. 踢毽球动作要领 2.1 脚部动作协调 2.2
4、眼睛注视毽球 2.3 团队配合默契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2. 答案: (1)踢毽子动作要领:身体保持平衡,脚部动作协调,毽子控制稳定; (2)踢毽球动作要领:眼睛注视毽球,脚部动作协调,团队配合默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2. 拓展延伸 邀请专业运动员进行踢毽子、踢毽球表演,让学生感受高水平运动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讲解与示范; 3. 分组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4.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
5、 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教学难点:踢毽子、踢毽球的动作要领,尤其是脚部动作的协调性。 解析:脚部动作协调性是踢毽子、踢毽球的关键,教师应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难点。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踢毽子、踢毽球姿势,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解析: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的连贯性、稳定性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讲解与示范 1. 语言简练、明了,突出关键动作; 2. 示范动作标准
6、流畅,便于学生模仿; 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4. 强调动作要领,让学生牢记于心。 三、分组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1. 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实力均衡; 2. 选定负责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 4.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练习效果。 四、例题讲解的针对性 1. 针对性强,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动作; 3. 讲解生动形象,便于学生
7、记忆; 4. 鼓励学生提问,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1. 实践性: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技能; 2. 操作性:作业题目明确,易于操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3. 适度性: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负担; 4.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学生的进步。 六、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 拓展延伸:通过邀请专业运动员表演、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实际效果:关注学生在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中的表现,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8、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语言简练、明了,语调亲切、热情,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示范动作时,语言要清晰,强调关键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技能讲解与示范、分组练习、例题讲解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过于紧凑或拖沓; 2. 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掌握技能。 三、课堂提问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贴近生活的实践情景,如邀请学生进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9、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是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调整了教学难度; 2. 是否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二、教学方法 1. 是否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2. 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课堂组织与管理 1. 是否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的实力均衡; 2. 是否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四、教学效果 1. 学生对踢毽子、踢毽球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改进措施 1.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