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州市小学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监测方案 (试行稿) 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与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我市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我市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体能水平。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特制订《常州市小学生体育学科学业质量监测方案(试行稿)》(以下简称《小学体育监测方案》)。 二、《小学体育监测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小学。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每学年各测试3个项目,具体测试项目由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
2、《小学体育监测方案》的测试类别和测试项目(见附表1、附表2) (一)小学一、二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平衡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3项。 (二)小学三、四年级分别在柔韧类、协调类、上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3项。 (三)小学五、六年级的耐力类项目为必测项目(可在该类项目中选测一项),在上肢力量类、下肢力量类和速度类选测2项。 四、《小学体育监测方案》测试评分标准与等级评定。 按照《小学体育监测方案》规定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后,根据《小学体育监测方案》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附表3、附表4)。 小学采用等级评定法,分为A、B、C、D、E等五个等级,等级评价标准参考附
3、表3的《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六、《小学体育监测方案》测试细则 (一)小学部分 1. 纵劈叉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条状物体(如泡沫块等)若干块。规格:宽不大于12厘米,高6厘米。 (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一腿向前滑,两腿前后分开,以大腿着地,脚面绷直,上体面向正前方,臂放体侧以手扶地。 (4)测试方法:双腿能触地者直接在平地上做。不能触地者,将条状物体(可重叠摆放)置于跨下,记录触及物体的高度。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 2. 立位体前屈 (1)测试目
4、的: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平地。 (3)动作规格:双脚并拢站立,两腿伸直,上体慢慢向前屈,双手伸向地面。 (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取最好成绩。 3. 五秒燕式平衡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秒表。 (3)动作规格:自然站立,支撑腿向前一步,上体前倾,非支撑腿后上举,抬头挺胸,两臂侧举成燕式,支撑腿要伸直。 (4)测试方法:每人做3次,每次坚持5秒,记录最好的一次成绩(详见评价标准)。 4. 投沙包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上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5、 (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要求:长30米以上,在一端划一条7厘米宽的白线作为起掷线。②器材:沙包若干个。规格:重量为250克。 (3)动作规格:原地单手投掷。沙包必须从肩上方投出,沙包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脚不能超越起掷线。 (4)测试方法:每人投掷3次,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丈量起掷线后沿到沙包着地点后沿之间的距离。 6 1分钟跳绳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太仓棉质短绳若干条,秒表。 (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
6、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 (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的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预备状态时,考生手握跳绳手把,手腕应保持静止。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1分钟完成次数。 7. 2分钟跳绳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协调能力、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平地。②器材:短绳若干条,秒表。 (3)动作规格:每摇绳过头、脚1次(方向一致)算完成1次。双脚跳或双脚交换跳均可。 (4)测试方法:2人一组,1人测试,1人记数。预备状态时,受试者手
7、握绳手把,手腕保持静止。发令员发出“预备——开始”口令,同时开秒表计时。测试过程跳绳绊脚时,可继续进行,但该次不予计数。记录2分钟内完成次数。 10. 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沙坑。要求:沙坑的沙面与地面齐平(无沙坑也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②器材:尺(如皮尺等) (3)动作规格:两脚自然开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原地两脚同时向前起跳,跳进沙坑。 (4)测试方法:每人试跳3次,丈量起跳线前沿到最近着地点后沿
8、的距离,记录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以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 11. 25米 往返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25米跑道若干条。要求:在每条跑道的端线上放置标志物。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3)测试方法: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端线触及标志物后往回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1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 12. 50米 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速
9、度素质及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50米跑道若干条。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3)测试方法: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抢跑者重跑。测试人员分工:1人发令,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 13. 50米 ×8往返跑 (1)测试目的: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①场地:50米的直线跑道若干条。要求:地面平坦,质地不限,在跑道两端端线上各拉一条标志线(松紧带、绳子等)。②器材:发令器材(如:发令枪、旗
10、口哨等),秒表若干块。 (3)测试方法:①受试者分组进行,起跑姿势不限。发令员发出起跑信号后开始起跑,跑到另一端时身体任何部位触到标志线即往回跑,跑到起跑处触到标志线时再次往回跑,如此往返8次,最后冲出终点线(起跑线)。②有人抢跑时需重新起跑。③测试员分工:一人发令,并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起跑标志线,另一人负责检查受试者是否触及另一端标志线。④若干人计时。计时员看发令信号开表。当受试者躯干到达终点(起跑线)时停表。记取1/10秒成绩。 (4)注意事项:计时员必须记录好受试者往返的次数,往返5次后向受试者宣布次数。 14.双手头后掷实心球 (1)场地器材要求:长度在3
11、0 米以上的平整场地一块,地质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直线作为起掷线。实心球若干,小学三~六年级测试球重为1 千克。 (2)测试方法:①测试时受试者站在起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掷出。如两脚前后开立投掷,当球出手的同时后脚可向前迈出一步,但不得踩线。②每人投掷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③丈量起掷线后缘至球着地点后缘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了准确丈量成绩,应有专人负责观察实心球的着地点。 表1: 小学各年级测试项目分类表 年级
12、 类别 项目 备注 一、二年级 (6-8周岁) 柔韧 纵劈叉 体前屈 选测3项 平衡 5秒燕式平衡 上肢力量 投沙包(250克) 速度 25米 往返跑 三、四年级 (9-10周岁) 柔韧 立位体前屈 选测3项 协调 1分钟跳绳 上肢力量 掷实心球(1千克) 速度 25米 往返跑 五、六年级 (11-12周岁) 上肢力量 掷实心球(1千克) 选测2项 下肢力量 立定跳远 速度 50米 跑
13、 25米 往返跑 耐力 2分钟跳绳 50米 ×8往返跑 必测1项 附表3: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一、采用等级评定法 分为A、B、C、D、E五个等级,等级评价标准见项目评价标准。 二、学生成绩记录表述如:2A1C,1A2B,1B1C或1A1B1C等等。 三、综合评价方法 1.综合评价分为优、良、中等、及格、待及格五个等级。每学年所测的项目必须全部达到D等,否则不作评价。 2.A、B、C、D、E五个等级的分值分别是4、3、2、1、0,计算全部项目等级之和。
14、 优秀:项目等级之和为11或以上; 良好:项目等级之和为8或以上; 中等:项目等级之和为5或以上; 及格:项目等级之和为3或以上; 待及格:项目等级之和为3以下。 例如:学生测定结果为2A1C,其得分为4+4+2=10分,评价为良好。 四、定性项目评价标准 1.纵劈叉 “A”:大腿触地,腿直,前后腿成一条线。 “B”:双腿直,裆部离地等于或小于6厘米。 “C”:双腿直,裆部离地等于或小于12厘米。 “D”:双腿直,裆部离地小于或等于18厘米。 “E”:低于上述标准。 2.立位体前屈(男、女标准相同) “A”:
15、两手掌触到地面。 “B”:两手握拳触到地面。 “C”:两手指尖触到地面。 “D”:两手指尖触到踝关节。 “E”:两手指尖触到踝关节以上。 3. 5秒燕式平衡 “A”:非支撑腿及头部高于臀部并坚持5秒。 “B”:非支撑腿及头部高于臀部,坚持时间不足5秒。 “C”:非支撑腿及头部成水平直线并坚持5秒。 “D”:非支撑腿及头部成水平直线,坚持时间不足5秒。 “E”:低于上述标准。 五、定量项目评价标准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标准(一年级) 性别 男 女 项目/等级 投沙包
16、米) 25米 往返跑(秒) 投沙包(米) 25米 往返跑(秒) A ≧12.9 ≦11.80 ≧9.5 ≦12.30 B ≧9.6 ≦12.60 ≧6.8 ≦13.10 C ≧7.3 ≦13.60 ≧5.0 ≦14.20 D ≧4.8 ≦15.00 ≧3.5 ≦15.30 E <4.8 >15.00 <3.5 >15.30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标准(二年级) 性别 男 女
17、项目/等级 投沙包(米) 25米 往返跑(秒) 投沙包(米) 25米 往返跑(秒) A ≧13.50 ≦11.60 ≧9.90 ≦12.20 B ≧10.00 ≦12.50 ≧7.30 ≦13.00 C ≧7.50 ≦13.80 ≧5.20 ≦14.40 D ≧5.00 ≦14.80 ≧3.5 ≦15.20 E <5.00 >14.80 <3.5 >15.20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标准(三年级)
18、性别 男 女 项目/等级 1分钟跳绳(次) 掷实心球(米) 25米 往返 跑(秒) 1分钟跳绳(次) 掷实心球(米) 25米 往返跑(秒) A ≧105 ≧6.70 ≦10.9 ≧110 ≧4.8 ≦11.00 B ≧85 ≧5.90 ≦12.30 ≧90 ≧3.8 ≦12.30 C ≧65 ≧5.30 ≦12.80 ≧70 ≧3.00 ≦12.80 D ≧35 ≧4.60 ≦1
19、3.20 ≧40 ≧2.30 ≦13.20 E <35 <4.60 >13.20 <40 <2.30 >13.20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标准(四年级) 性别 男 女 项目/等级 1分钟跳绳(次) 掷实心球(米) 25米 往返跑(秒) 1分钟跳绳(次) 掷实心球(米) 25米 往返 跑(秒) A ≧110 ≧6.80 ≦10.70 ≧115 ≧4.90 ≦1
20、0.90 B ≧90 ≧6.00 ≦12.20 ≧95 ≧3.90 ≦12.20 C ≧70 ≧5.40 ≦12.70 ≧75 ≧3.10 ≦12.70 D ≧40 ≧4.80 ≦13.10 ≧45 ≧2.40 ≦13.10 E <40 <4.80 >13.10 <45 <2.40 >13.10 —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
21、等级评价标准(五年级) 性别 男 项目/等级 前抛实心球 立定跳远 (米) 2分钟跳绳(次) 25米 ×2往返跑(秒) 50米 跑 (秒) 50米 ×8往返跑(秒) A ≧8.0 ≧1.83 ≧195 ≦10.10 ≦8.90 ≦ 1’ 43’ ’ B ≧7.0 ≧1.68 ≧157 ≦11.00 ≦10.00 ≦ 1’ 57’ ’ C ≧5.0 ≧1.54 ≧119 ≦11.90 ≦10.
22、40 ≦ 2’ 08’ ’ D ≧4.0 ≧1.45 ≧80 ≦12.60 ≦10.70 ≦ 2’ 20’ ’ E <4.0 <1.45 <80 >12.60 >10.70 > 2’ 20’ ’ 性别 女 A ≧6.0 ≧1.71 ≧200 ≦10.50 ≦9.40 ≦ 1’ 43’ ’ B ≧5.0 ≧1.55 ≧163 ≦11.30 ≦10.40 ≦ 1’ 47’ ’ C ≧4.0
23、 ≧1.40 ≧124 ≦12.40 ≦10.90 ≦ 1’ 53’ ’ D ≧3.0 ≧1.30 ≧85 ≦13.30 ≦11.10 ≦ 2’ 18’ ’ E <3.0 <1.30 <85 >13.30 >11.10 > 2’ 18’ ’ 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标准(六年级) 性别 男 项目/等级 前抛实心球 立定跳远 (米) 2分钟跳绳 (次) 25米 ×2往返跑(秒)
24、 50米 跑 (秒) 50米 ×8往返跑(秒) A ≧8.5 ≧1.85 ≧200 ≦10.00 ≦8.80 ≦ 1’ 41’ ’ B ≧7.5 ≧1.70 ≧164 ≦10.90 ≦9.90 ≦ 1’ 55’ ’ C ≧6.0 ≧1.56 ≧127 ≦11.80 ≦10.30 ≦ 2’ 10’ ’ D ≧5.0 ≧1.46 ≧90 ≦12.50 ≦10.60 ≦ 2’ 16’ ’ E <5.0
25、 <1.46 <90 >12.50 >10.60 > 2’ 16’ ’ 性别 女 A ≧7 ≧1.73 ≧210 ≦10.40 ≦9.30 ≦ 1’ 42’ ’ B ≧6 ≧1.57 ≧174 ≦11.20 ≦10.30 ≦ 1’ 45’ ’ C ≧5 ≧1.42 ≧137 ≦12.20 ≦10.80 ≦ 2’ 05’ ’ D ≧4 ≧1.32 ≧100 ≦13.20 ≦11.05 ≦ 2’ 15’ ’ E <4 <1.32 <100 >13.20 >11.05 > 2’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