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434-1996〕
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应力液压张拉施工〔不包括构件和块体制作〕。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2 作业条件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查构件 (或块体)
↓
预应力筋制作 → 穿预应力筋
↓
锚具检验 → 安装具及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预检
↓
张 拉
↓
孔道灌浆 → 制作水泥浆试块
↓
起 吊 ← 压水泥浆试块
3.
2、2 检查构件〔或块体〕: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部分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3.3 穿预应力筋。
3.4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互相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互相重合。
3.5 张拉:
σcon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
3、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
3.6 填写施加预应力记录。
3.7 孔道灌浆:
3.8 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质量
4.1 保证工程:
检验: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单。
检验: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和冷拉记录。
检验: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
检验: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
检验:检
4、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检验: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
4.2 根本工程:
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
检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成品保护
5.1 构件起吊时不得发生扭曲和损坏。
5.2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块要上下一致。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预应力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详细要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根一端张拉
5、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造的两端。
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展锚固。
6.2 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展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Ⅲ、Ⅳ级钢筋〕且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从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从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向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
6.3 预应力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如需长外露应采取
6、措施防止锈蚀。
6.4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快灌浆。用连接器连接的多跨连续预应力筋的孔道灌浆应张拉完一跨随即灌筑一跨不应在各跨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连续灌浆。
6.5 孔道灌浆应采用标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配置的水泥浆;对孔隙大的孔道可采用砂浆灌浆。水泥浆及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均不应低于20N/mm2。
6.6 灌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搅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不得超过3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一般可掺入0.05~0.1的铝粉或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
6.7 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
7、杆螺丝然后再进展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展一次冷拉考验。
质量记录
本工艺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混凝土构件、块体张拉强度试件试压单。
7.2 预应力筋的出厂质量证明或试验单。
7.3 预应力筋的冷拉记录。
7.4 冷拉预应力筋的机械性能试验。
7.5 冷拉预应力筋焊接接头试验。
7.6 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合格证及检验记录。
7.7 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7.8 预应力张拉记录。
7.9 预应力孔道灌浆试块强度试压单及水泥出厂合格证。
7.10 混凝土构件、块体试块强度试压。
7.11 设计要求的其它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