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93.54KB ,
资源ID:105873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5873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新筛疾病意义报告.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新筛疾病意义报告.doc

1、新筛疾病意义报告 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简介 ——理化分析室 杨潇明 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即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许多种类都是在人生第一阶段即新生儿期内起病。IMD种类繁多,共同的发病率约为1/1500人,在一个新生儿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不会遇到某些极为罕见的IMD,但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医生在执业过程中都常会遇到这些疾病。IMD涉及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往往以各系统危重病症表现起病,在新生儿疾病病因学中居重要地位。部分种类的IMD已有特效治疗方法,早期快速诊断前提下的及早

2、干预是降低病死率及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关键所在;即使是一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的病种,明确诊断对于母亲今后怀孕的产前诊断也很必要。故IMD的早期识别是新生儿科医生重大课题。 疾病名称 病因简介 临床表现 相关诊断 治疗手段 氨基酸代谢疾病 枫糖尿病 枫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是由于催化亮氨酸、异亮氨酸和撷氨酸的支链 酮酸脱梭酶缺乏,使得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无法进行脱羧基反映。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典型枫糖尿病出生时正常,但生后几日内身体或尿中很快出现特异性的焦糖气味,嗜睡,拒食,呼吸急促,黄疸,昏迷和抽搐。 血清中支链氨基酸,别

3、异亮氨酸明显升高。别异亮氨酸是异亮氨酸酮酸的转氨基产物,为本病的特异性产物。 多数患儿于生后一个月内死亡,如果在生后10天内给予治疗,则可正常发育。食用不含支链氨基酸的牛奶,在血清检测下补充普通牛奶和其他食品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支链氨基酸.积极治疗急性发作,以防止异常氨基酸分解代谢和负氮平衡。 高(同型)胱氨酸尿症/高甲硫氨酸血症 高胱氨酸尿症或称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又称假性Marfan综合征,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酶而引起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突变基因可能位于2 号染色体短臂。 智力低下,骨骼畸形,眼球晶状体脱位

4、心脏血管疾病及血栓等临床症状。 1.尿中出现大量含硫氨基酸,硝普钠试验可呈强阳性,以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蛋氨酸为主。  2.血浆高胱氨酸、蛋氨酸水平增高,血浆抗凝血酶活性降低,常伴血管内血栓形成倾向。 其他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可见骨骼畸形。 2.CT 或MRI 可见闭塞性血管病,如肾和脑的血栓形成和梗死 严格限制食物中蛋氨酸的摄入量,采用低蛋氨酸膳食,采用特殊配方奶粉,有时智力可达到及正常儿相近的水平。同时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 酪氨酸血症Ⅰ型、Ⅱ型、III型 是一种因酪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酶缺陷所引起的酪氨酸代谢异常、严重肝损伤及肾小管缺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5、临床综合征。 急性高酪氨酸血症常发作于1~6个月,患者常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及低血糖病症,另有肝脏损伤。 慢性高酪氨酸血症多在一岁后发展病状,包括生长迟缓,进行性肝硬化,多重肾缺损,抗VD性佝偻病等。 Ⅱ型多以眼睛皮肤病变为主,表现为流泪,畏光,手足底水泡或糜烂。 血、尿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增加,确诊有赖于检测肝活检标本中的各种酶的活性。 产前检查可通过测定羊水中的酪氨酸代谢产物以及测羊绒毛组织中酶的活性来判断。 可采用低苯丙氨酸和低酪氨酸的特殊奶粉饮食治疗,配合药物NTBC,但对防止肝脏受损和恢复肝功能无效。肝移植是惟一有效的疗法。 瓜氨酸血症(I、II型) 瓜

6、氨酸血症是因为尿素循环中的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缺陷导致尿素循环受阻高氨血症,引起脑组织广泛局部性坏死和水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9q34-qter,现发现共有10个相关基因拷贝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 根据发病年龄分三型:   1.新生儿型 患儿生后数天即出现症状,烦躁、喂养困难、呕吐等,Moro反射消失,肌张力亢进、抽搐、昏迷,一般于新生儿期死亡。   2.亚急性型起病略缓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3.晚发型一般在l~2岁后发病,表现严重。 血中瓜氨酸升高,有乳酸尿、代谢性酸中毒。 产前诊断可采用:①羊水上清瓜氨酸含量测定;②培养的羊水或绒毛酶活性测定;③

7、胎儿组织或细胞蛋白对14C-瓜氨酸结合试验;④DNA连锁分析。 新生儿型限制蛋白摄人,加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可以使存活期延长。 精氨酸血症 也称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或高精氨酸血症,由于精氨酸酶缺乏,使精氨酸不能分解成尿素和鸟氨酸,血、尿中精氨酸浓度增高,造成脑、肝、肾损伤,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本症呈常染色体隐体遗传,基因定位于6q23。基因长115kb,含8个外显子,已在患者发现小片段的缺失和错义突变。 生后不久即出现烦躁,呕吐;患儿2岁内,出现"剪刀"步态,痉挛性双侧瘫,惊厥、严重智力低下,脑电图异常。转氨酶增高,肝肿大。 不同程度存在高氨血

8、症,而高精氨酸血症和转氨酶增高持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中精氨酸酶缺乏。可以取胎儿脐带血进行产前诊断。 应早诊断、早治疗。患儿应喂必需氨基酸(除精氨酸外)食物,年龄较大患者可予低蛋白饮食和苯甲酸钠。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TC)是尿素生成过程中所必须的酶之一。OTC 缺乏则不能合成瓜氨酸,导致尿素合成中断,使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代谢产物之一游离氨不能解毒,引起血氨增高,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导致一系列生化异常和临床症状。该病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显性遗传 重症患儿常在出生后数日内发生呕吐、拒食、嗜睡、惊厥、肌张力低下、昏迷等症状,甚或死亡;轻症则间隙性反复发作

9、嗜睡、易激惹、不宁、共济失调等;进食高蛋白、感染、外伤、手术等都是可能的诱发因素。智能落后、小头畸形、肝肿大等常见。 血鸟氨酸浓度增高,精氨酸浓度正常。 生化检查显示:血氨,尿乳清配异常增高 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患儿的生化代谢异常,但同时又应保障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高脯氨酸血症 Ⅰ型、Ⅱ型 高脯氨酸血症Ⅰ型由于脯氨酸氧化酶(proline oxidase)缺乏所致,使脯氨酸不能代谢成二氢吡咯-5-羧酸(PC),故血中脯氨酸浓度增高,尿中无PC。高脯氨酸血症Ⅱ型由于△'二氢吡咯-5-羟酸脱氢酶缺乏,故尿内有PC,同时血脯氨酸水平增高。而高羟脯氨酸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

10、尚未定位 高脯氨酸血症Ⅰ型表现为肾病(肾炎伴神经性耳聋、肾盂肾炎等),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智力低下,Ⅱ型较轻,可无症状,或仅有智力低下,无肾脏损害。高羟脯氨酸血症一般表现为智力低下,显微血尿。 血脯氨酸或羟脯氨酸浓度增高,高脯氨酸血症Ⅰ型尿内无二氢吡咯-5-羧酸,而Ⅱ型存在 无有效治疗方法,几乎所有含蛋白的饮食中都含脯氨酸,故很难开展饮食疗法。 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 甘氨酸是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生糖氨基酸,在人体合成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参及嘌呤类、谷胱甘肽、肌酸和δ-氨基-γ-酮戊酸(δ-氨基乙酰丙酸,δ- aminolevulinic acid,ALA)等的合成;也是人体

11、内含量极多的胶原、弹性蛋白和胶蛋白等结构蛋白的主要组成氨基酸。 新生儿型本型最为多见,患儿多为足月顺产,出生后的无症状期为6小时~8天。约2/3患儿在生后48小时内发病,患儿逐渐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和拒食,常见眼球不自主游动和间隙性眼肌麻痹。深腱反射由正常而亢进;逐渐出现昏迷、肌阵挛性抽动、呃逆、呼吸暂停等症状。非典型性包括在出生后6个月发病的婴儿型和在2~33岁之间始发病的晚发型,前者酷似新生儿型,但临床症状较轻,智能低下不如新生儿型显著;后者以进行性痉挛性瘫痪和视神经萎缩为主,亦有出现智能轻度低下、癫痫、舞蹈手足徐动症等。 非酮症性高甘氨血症的诊断必须同时检测脑脊液和血浆中的甘氨酸含量

12、并计算其比值来确定。 本病的治疗多主张从早期开始,饮食疗法用低甘氨酸饮食,无甘组氨酸饮食时可采用低蛋白饮食,防止病情发展。 高鸟氨酸血症/低瓜氨酸血症 也称鸟氨酸氨基转移酶缺乏症, 高血氨症的一种。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生后不久出现呕吐,喂养困难,嗜睡、惊厥、昏迷、呼吸暂停或昏迷,智力低下。 血鸟氨酸浓度增高,精氨酸浓度正常。瓜氨酸浓度降低。 生化检查显示:血氨,尿乳清配异常增高 特殊奶粉控制,低蛋白食物控制,配合降血氨药物,必要时补充瓜氨酸 组氨酸血症 组氨酸血症也是氨基酸先天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组氨酸酶的缺乏,使组氨酸的分解代谢受阻,组氨酸脱氨基减少,从而血中组氨

13、酸含量增多,并由尿中排出,脑脊液中组氨酸含量也增高。 患组氨酸血症的小儿表现差异较大,在初生时为正常,婴幼儿期易患感染,体格发育一般为正常,也有身体矮小者。智力发育可能为正常,但约半数以上有智力低下,程度轻重不等,常见行为、情绪障碍,学习困难。语言障碍为本病的突出特点,患儿听力正常,但有听觉记忆障碍,措辞、造句困难和构音错误。有人认为组氨酸可能对语言中枢有特殊的损害作用,因为智力正常的小儿也有语言障碍的表现。另外小儿还可能有惊厥、运动协调障碍等异常。  本病在新生儿期无症状时即可检测血中组氨酸含量,如持续增多可帮助诊断。小儿尿中咪唑丙酮酸增多是本病的特点,也可帮助确诊。 本病的治疗多主张

14、从早期开始,饮食疗法用低组氨酸饮食,无低组氨酸饮食时可采用低蛋白饮食,防止病情发展。 持续性高苯丙氨酸血症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pKU是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儿出生时都正常,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健反射亢进。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常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和惊厥,智能落后明显;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另有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

15、浅。其他 呕吐和皮肤湿疹常见;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血中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血浆和尿液的氨基酸、有机酸分析不仅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 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各型PKU 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治疗开始时年龄愈小,效果愈好。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为幼儿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质食物为主。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Bo4、5-羟色氨酸和L-DOPA   BH4缺乏型PKU患儿除饮食控制外,尚应给予此类药物。 Cit

16、rin缺陷病(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和成年发病型瓜氨酸血症Ⅱ型) Citrin缺陷病是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位于线粒体内膜的载体蛋白citrin功能不足而形成的一种遗传代谢病。本病目前已报道的临床表型有2种,分别是成人发病瓜氨酸血症2型和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前者多在较大儿童或成人发病,高氨血症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明显, 表现出经常烦躁不安、意识丧失、癫痫发作,或者在饮酒之后引发脑昏睡甚至死亡,预后往往不良; 而后者在婴儿期发病,表现为肝大、黄疸和肝脏功能异常,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血中多种氨基酸升高,伴多种酰基肉碱升高。 饮食调理,并在接受日常医疗服务时,

17、拒绝接受糖类、甘油类输液。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 又名II型先天性高氨血症(congenital hyperammone-mia,type II)。致病原因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使尿素循环阻断,血氨增高,对脑产生毒性。呈AR遗传。凡婴儿出现高氨血症均应怀疑。 临床表现为l-6周起病,嗜睡,呕吐,肌张力低下,进高蛋白食物可加重病情,早年夭折。存活长者有严重的智能发育不全和神经并发症,经早期积极治疗者则可正常发育。个别患者有高甘氨酸血症(hyperglycinemia)、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酸中毒。 确诊依据酶活性测定 低蛋白饮食。 有机酸代谢疾病 丙酸血症

18、    丙酸血症(propionic acidemia)是丙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种遗传性缺陷,系丙酰辅酶A 羧化酶(propionyl CoA carboxylase)缺乏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酸中毒,表现为拒食、呕吐、嗜睡和肌张力低下,脱水、惊厥、肝大亦较常见。部分病例发病较晚,表现为急性脑病,或发作性酮症酸中毒,虽有严重酸中毒但对碱替代治疗反应缓慢。 诊断需测定血或尿中丙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以及白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丙酰辅酶A 羧化酶活性,酶活性测定才能最终确诊。对高危新生儿测定脐血中酶活性可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脑电图、脑CT 检查,可见异常脑波、脑萎缩,腹

19、部B 超可见肝脏肿大。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 低蛋白、低丙酸前体饮食为目前最佳治疗,增加喂养次数。通过电解质平衡血液酸性,严重时可通过血液透析。加以补充肉碱。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 cacidemia)也称甲基丙二酸尿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早婴期起病,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常伴中枢神经系统症候。 一般于新生儿或早婴儿期发病。常见嗜睡、生长发育不良、反复发作性呕吐、脱水、呼吸窘迫和肌张力低下。部分有智能落后、肝大和昏迷。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为巨幼红细胞和巨红细胞贫血、多形核白细胞核分

20、叶过多和血小板减少等。   2.血液和尿液检查 血清钴胺素和叶酸浓度均浓度正常,有代谢性酸中毒,有酮血或酮尿症,有高氨血症和低血糖症。    3.患者尿或血中有大量甲基丙二酸 轻症病例甲基丙二酸水平较低。羊水或中期妊娠孕母尿中甲基丙二酸浓度或培养羊水细胞中酶活性测定可进行产前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B 超可发现肝脏肿大,脑电图异常脑波,智力检查有智力水平落后等表现。 饮食治疗有效。应尽早开始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甲基丙二酸前体氨基酸的摄入。左卡尼汀和口服抗生素可能有效。部分病例对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12 有效 异戊二酸血症 由于异戊二酸辅酶A去氢酶缺乏所致。 发

21、病年龄为0~1岁,急性期症状包括呕吐,缺乏食欲,无精打采,嗜睡,神经症状,体温低。通常发作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摄取太多高蛋白食物。异戊酸血症及U型戊二酸血症均可出现特征性的“汗脚臭”味是诊断这两种疾病依据 之一。 异戊酸血症及U型戊二酸血症均可出现特征性的“汗脚臭”味是诊断这两种疾病依据 之一。尿液有机酸层析可持续地检测到异戊酞甘二酸.感染或大量进食蛋白质后,还可 检测到3-经异戊酸。 本病给予低蛋白或低亮氨酸饮食及三种支链氨基酸饮食效果较好。口服甘氨酸可以预防并发症,但需注意高甘氨酸血症所致的神经毒性反应.也可口 服L-肉毒碱。 戊二酸血症Ⅰ型 是一种胺基酸代谢异常的遗传疾病

22、主要是因为戊二基辅酶A去氢酶这个分解赖胺酸(lysine)及色胺酸以及羟赖胺酸代谢途径中的酵素有缺陷所导致,造成有毒的代谢中间产物戊二酸在人体内过量堆积,堆积血液及组织中且排泄于尿液,造成急性的代谢异常及渐进性的神经症状,影响患者的脑部组织,导致日后的生理发育障碍及智能迟缓等后遗症。 本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婴儿期的晚期以神经症状为主,包括运动障碍,渐进式的手足舞蹈症,肌肉低张到僵硬、麻痹、角弓反张,也可能有癫痫或昏睡昏迷等急性发作病发的晚期可出现血糖过低,中度到重度的酸中毒,高血氨等。 患者所有组织中戊二酸浓度均增高。患者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活性为正常的0%~10%,但酶活性并非总及

23、临床严重程度相关,而在相当程度上受伴发疾病和饮食蛋白量影响。 此症若早期诊断且立即给予正确治疗,可预防神经上产生的症状。需要限制离胺酸和色胺酸的摄取,才不会导致中间毒性产物过量的累积,虽行饮食限制,还是需注意维持足够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取。补充核黄素(维生素B2);补充肉碱50-100mg/day,降低毒性物质累积。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酶缺乏症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是亮氨酸中间代谢产物3-甲基巴豆酰辅酶A转化成3-甲基戊烯二酸单酰辅酶A的一个羧化酶,此酶缺乏造成3-甲基巴豆酰辅酶A堆积,继而及甘氨酸结合生成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及左旋肉碱结合生成3-羟基异戊酸,使尿中这些有

24、机酸浓度增加,并继发肉碱缺乏。 首次发作一般在生后第14至33个月,但可早至11周或迟至5岁。通常在轻微感染后发生,有喂养困难、呕吐、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或反射亢进,可有肌阵挛或惊厥。个别病例有脱发、心跳骤停、脑水肿、或 Reye综合征样脂肪肝。 典型实验室检查发现为严重低血糖、高氨血症、肝脏转氨酶活性增高、轻度代谢性酸中毒、中度酮尿等。血中游离肉碱浓度极低,且肉碱酯比例增高。少数病例可无临床症状。 尿中排泄大量3-羟基异戊酸和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 治疗以饮食控制及补充肉碱或Biotin为主要原则。 3-羟基-3-甲基戊烯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亮氨酸代谢异常/3-羟基-3-

25、甲基戊二酸血症) 患者由于体内无法合成酶来分解亮氨酸,导致体内蓄积有害的有机酸。 常见于儿童早期反复发作的致命性低血糖患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者发病征状包括:持续性呕吐、四肢无力、盗汗、手脚冰冷、脸色苍白、呼吸改变、抽筋痉挛、暴躁易怒、昏睡乃至昏迷。新生儿出生若有持续性呕吐、低血糖、昏睡等现象时,应警觉是否罹患此症。 低血糖 酰基肉碱谱检查 目前尚无治疗的药物,患者必须每日服用肉毒碱排除有害的有机酸,摄取综合维他命也有帮助。患者必须限量摄取含亮胺酸的肉类、蛋类及豆类食品,患者所需蛋白质可由特殊奶粉配方提供。只要藉由服药及正确控制饮食,患者智能及身体发展,通常不会产生其它障碍

26、 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异常代谢产物排泄形式提示为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解代谢过程中2-甲基支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 病人在新生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继而出现进行性锥体系功能异常,如阵挛性双瘫、直立性手足发绀伴肢体末端肿胀。病人有慢性腹泻,弥漫性皮肤淤斑。两例病人在2岁时猝死,另两例病人有严重智力落后。MRI显示小脑白质、尾状核和豆状核密度增高。病人有慢性乳酸血症和反复失代偿性代谢失调,但血糖和血氨水平正常。 尿有机酸分析发现异丁酰甘氨酸、异丁酰肉碱和乙基丙二酸显著增高,伴中等量甲基琥珀酸、丁酰甘氨酸、异戊酰甘氨酸和2-甲基丁酰甘氨酸增高可作出诊断。本症须

27、注意及戊二酸尿症Ⅱ型进行鉴别,后者另有尿戊二酸排泄增高。 控制含有缬氨酸和异亮氨食物的摄入。 多(发性)种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症 多羧化酶缺乏症是一种及生物素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活性缺失,致血中有机酸聚积,从而导致包括皮肤、神经、免疫、呼吸及消化等多系统损害。如果早期采用生物素治疗,该病预后良好,否则将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在患病早期即可死于代谢性酸中毒。 症状为癫痫,肌无力,免疫系统失调,皮肤出疹,头发掉落,听力损失及智能障碍。 治疗以口服Biotin为主,此症若早期诊断可达到极佳的治疗效果。 丙二酸血症 丙二酸尿

28、症,又称丙二酸血症,英文名字:methylmalonic academia,M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早婴期起病,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血和尿中丙二酸增多。 本症由丙二酰辅酶A至琥珀酰辅酶A的代谢障碍,导致体内丙二酰辅酶A、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蓄积,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 严重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高甘氨酸血症,新生儿、婴幼儿期病死率很高; 尿酮体测定、血气分析、血氨、血糖、心肌酶谱等一般生化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对VB12有效型患儿采用VB12长期维持剂量,每周肌注1次 1 mg或每天口服10~20 mg;对重症患儿尚应给予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控制,使血、尿

29、甲基丙二酸浓度维持在理想范围;急性酸中毒发作时应以补液、纠正酸中毒为主,必要时进行腹腔透析或血液透析,同时,应保证高热量的供给以减少机体蛋白的分解; 脂肪酸氧化缺陷疾病 肉碱转运(吸收)障碍 本症为原发性肉碱缺乏,并非继发于线粒体有机酸氧化缺陷,肉碱及脂肪酸结合之后无法进入线粒体 患儿以发作性低酮性低血糖、高氨血症、转氨酶增高为特征,部分病例有心肌病和/或骨骼肌软弱。半数病例表现为单纯心肌病,发病较晚(1~7岁),呈进行性,伴骨骼肌软弱,但无低血糖。 血浆肉碱水平极低而无二羧酸尿症。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Ⅰ型 肝脏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陷后不能形成酰基肉碱,因此其长链底物不能进

30、入线粒体进行氧化代谢。积聚的长链酰基辅酶A经旁路代谢形成中链脂肪酸,再进入线粒体完全氧化。 通常在空腹后(继发于病毒感染、腹泻后)出现症状,以昏迷、惊厥、肝大和低酮性低血糖为主要特持久性神经系统损伤较为常见,多为首次发作后遗留,病人可有反复发作。 低酮性低血糖症不伴有二羧酸尿症,血浆总肉碱和游离肉碱增高为CPTI缺陷的特征。  确定诊断应测定成纤维细胞、白细胞和实体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活性。 避免饥饿,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防止长链饱和脂肪酸的的摄入,适当补充MCT oil。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缺乏症Ⅱ型 本症长链酰基肉碱虽可转运通过线粒体膜,但不能有效地转变成相应酰基辅酶A

31、故线粒体内长链酰基肉碱积聚。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婴儿型患者在新生儿或婴儿期出现症状,表现为昏迷、惊厥、低酮性低血糖症、肝大、心脏扩大伴心律失常。 "经典"的肌肉型在空腹、轻微感染、情感压力或寒冷后出现发作性肌红蛋白尿和持久运动后肌肉衰弱 患者血浆酰基肉碱显著增高,表现及肉碱转运酶缺陷相同。长链酰基肉碱比例增高,无二羧酸尿症。 骨骼肌线粒体中可检测到CPTⅡ酶缺陷 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避免饥饿保持体温。 补充肉碱。 肉碱/酰基肉碱转移酶缺乏症(肉碱摄取障碍) 因为肉碱/酰基肉碱转移酶缺乏导致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不能被代谢,转换为能量而使有毒的代谢产物聚集于人体器

32、官和组织。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发病,症状为低酮性低血糖昏迷,心肺功能失调及心率不齐等,呼吸困难,低肌肉张力 (软盘肌肉和关节)和肌肉无力 ,肝肿大 。若不治疗通常死于心脏病,呼吸困难,肝功能衰竭或高氨血症。 低酮性低血糖血症, 慢性轻度血氨水平升高。 测定成纤维细胞中转运酶活性可资诊断。患者成纤维细胞长链脂肪酸氧化显著减低。 防止饥饿,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补充肉碱治疗。 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因为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导致不能氧化脂肪酸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儿童型常表现为,极度嗜睡,急躁情绪,食欲不振。常伴有发烧,腹泻,呕吐。 若

33、不及时处理,可发展至,呼吸困难 昏迷,有时导致死亡。 成人型常导致肌肉问题,也可以发生的恶心,呕吐,呼吸急促。肌肉问题往往在剧烈运动后变得更糟。 患儿无低血糖或有机酸尿症血肉碱水平基本正常或稍低,但肌肉肉碱水平仅降低,血浆肉碱正常或稍低。主要异常尿有机酸为乙基丙二酸。 SCAD缺陷的诊断需测定组织中酰基辅酶A脱氢酶活性。 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治疗,避免饥饿保持体温。 补充L-肉碱 补充维生素B2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MCAD缺陷时机体在空腹情况下不能产生足够酮体以满足组织能量需要,血浆脂肪酸随空腹时间延长而增高,出现低血糖。 主要发生在白种人,尤其是欧洲。

34、症急性期病人肝脏中有大量脂肪沉积。 常在婴儿期出现低酮性低血糖,呕吐,嗜睡及昏迷。血氨水平增高,肝功能异常。 病理改变主要有肝脏脂肪变性和脑水肿。 初步实验室检查通常仅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但阴离子间隙明显增大。低血糖常见,但亦可正常。血氨仅有轻度增高,但可高至253μM。血清转氨酶可有2~4倍增高。尿酮阴性或低,偶有高尿酸血症。 。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或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极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 生病感染、饥饿、寒冷后常出现低酮性低血糖,呕吐,嗜睡及昏迷。血氨水平增高,肝功能异常 成人型常在青少年时表现为饥饿后肌无力,肌肉疼痛,抽筋 尿有机酸

35、分析可见酮体水平低下或无酮体,以及二羧酸尿症。患者有继发性肉碱缺乏,肌肉、肝脏和血浆肉碱水平低下。血浆C14:l酰基肉碱水平增高,培养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中可检测到酶缺陷。 防止长时间运动,避免疲劳。 防止饥饿,少量多餐,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补充肉碱治疗 乙基丙二酸性脑病 在乙基丙二酸性脑病中,ETHE1是一种基因编码β-内酰胺酶样、铁-配位金属蛋白质的突变型。在细菌中,ETHE1样序列位于(或及之融合)相同操纵子(TST的直系同源)——基因编码的硫氰酸酶(一种硫基转移酶)。 固定的致命性机能紊乱是以早发性脑病、微血管病、慢性腹泻、肌肉及脑组织内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缺

36、陷、血中C4 及C5酰基肉毒碱浓度增高以及尿中乙基丙二酸排泌增加为特征。 血中C4 及C5酰基肉毒碱浓度增高以及尿中乙基丙二酸排泌增加 补充维生素B2 短链-3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因为羟基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导致不能氧化脂肪酸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类似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类似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多(发性)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同戊二酸血症Ⅱ型 同戊二酸血症Ⅱ型 同戊二酸血症Ⅱ型 同戊二酸血症Ⅱ型 这些信息不用作医疗咨询。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和信息的一般只供参考之用。该信息包含内容是不是要取代专业的医疗咨询,诊断和治疗。在阅读此表包含的信息后,我们建议您向专业医生和相关医疗机构寻求更进一步帮助。 24 / 24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