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 知识点汇总 特 岗 教 师 复 习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
2、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
3、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
4、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动物 1、动物具有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
5、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排泄)(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繁殖后代)等 1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
6、面包屑)(繁殖后代)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
7、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5、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8、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
9、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
10、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
11、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7、空气占据(空间)。 18、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空气有(重量)。 20、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 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
12、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 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 蚕宝宝最爱吃的食
13、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 蚕的一生会经历
14、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 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2、测量水温的方法是:①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②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
15、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水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3、零下6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100℃读作:一百摄氏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 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养成。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
16、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和冰的共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等。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把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放在阳光下晒;用手捂等。 6、装冰的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北纬形成的。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的现象叫凝结。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第四单元 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铁。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磁铁
17、摔断了也有两个磁极。 3、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造的。 5、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直,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6、指南针是作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7、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8、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 9、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验测法、磁铁检测等。 一、我会填。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8、根向下生长,它能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里。 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4、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6天。 5、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牙齿的生长过程分为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6、动物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7、通过收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的绿叶是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品加工厂”。 8、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
19、指南针,它是利用磁铁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二、判断题。 1、乳牙脱落后可以再长,所以恒牙掉了也可以长出来。() 2、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3、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4、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5、液态的水的温度总在0℃~100℃之间。() 6、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一、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 们
20、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即14时])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
21、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
22、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
23、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5、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6、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17、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即14时)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18、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答: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13 个等级(即0级到12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19、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20、测量风速的仪器
24、是风速仪。 21、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2、云可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答: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雾。 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溶解”知识要点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
25、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7、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6、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有关。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碾碎。 9、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10、水能溶解(固体)、(液体)、(气体),溶解少量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4、浓盐水的底
27、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15、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气体溶解于水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6、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7、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8、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19、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答: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
28、 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20、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21、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22、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2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24、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 ③用搅拌的方法。 25、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 26、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 27、我们可以用蒸发方法,把食盐从盐水里分离出来,分离出食盐.海盐是把海水
29、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 28、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 29、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学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0、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 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 鼓
31、膜的作用(引起振动), 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32、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14、什么是振动物体?答:一个物体(比如音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的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15、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16、 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 17、 声间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17、怎样描述音高?答:声音
33、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8、伸出桌面的尺子的长度越长声音就越低。 19、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体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 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的周围空气发生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
34、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答: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2、在古代战场上,没有现代一些设备,想早点知道大批敌军来临, 你有什么办法?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可以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一听有没有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判断了,根据的是声音可以 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所以也可以在大地里传播。 2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就成了 真空 .由于缺少声音传播所需要的 物质所以听不到声音 25、在月球上,没有 空气
35、 ,即没有传播振动的 物质 ,宇航员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 无线电 设备 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回引起水的 振动 ,这说明 振动 是可以传播 . 27. 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和 橡胶管 传播的 28. 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 振动 而发声,这主要是因为 水 能传播声音 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知识点 1、人的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对称的。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 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了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
36、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5、(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10、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
37、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 12、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3、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表明牙齿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细嚼慢咽是牙齿将食物充分的磨碎,这样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14、(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 1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16、(达•芬奇)画的人体草图被称为第一张精确的人体画。 17、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塑造体型)和(保
38、护内脏)的功能。 18、人每天应补充大约(2500毫升)水。 19、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门窗上的合页类似(关节);起重机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起重机液压动力相当于(肌肉)。 20、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 由此得出的结论:人呼吸时吸进去的只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21、我们跳动起来为什么会心跳加快? 答: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血液。所以心跳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
39、 22、运动会使心脏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食物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生长提供养料。 23、心脏会疲劳吗?它需要休息吗? 答:会疲劳,需要休息,我们每天的睡眠就是为了让心脏更好的休息。 24、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 答:合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经常锻炼身体。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 )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40、对 )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 错 )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 )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对 )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 错 )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 对 )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错)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错)
41、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对)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对) 14、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错) 15、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错 ) 16、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错 ) 17、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 错 ) 18、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错) 19、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 对 ) 20、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 错 ) 21、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
42、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错 22、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错 ) 23、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 对 ) 24、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25、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错 ) 26、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 错 ) 27、石棉网的作用是让物体加热的更快。 (错) 28、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错) 29、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对 ) 30、在相同条件下,不同
4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大有小的。(对) 31、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可以超过滤纸的边缘。(错 ) 32.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错 ) 33.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错 ) 34、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对 35、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对 ) 36、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对 ) 37、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错) 3
44、8、嘈杂刺耳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对) 39、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对 ) 40、物体发出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对) 4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错 ) 4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对) 43、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对) 44、身体工作时,需要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对 ) 45、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错) 46、我们呼出来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错) 47、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 对 ) 48、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回到心脏。 (
45、对 ) 49、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错 ) 50、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 对 ) 51、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 对 ) 52、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 摩擦形成的电、雷电 、日常使用的电 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 没有触电危险的电 和 有触电危险的电 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
46、交流电 和 干电池电 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的交流电, 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 电池、电线、灯泡 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 电路
47、检测器 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 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 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 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 开关 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 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 和 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 并联 的方法连接的。 13、 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
48、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 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 根、茎、叶、花、果实 和 种子 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 花瓣,另外还有4个 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 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 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 雄花 。只
49、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 雌花 。 7、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 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 两性花。 8、植物的花有 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 的作用。 9、雄蕊可以分为 花药 和 花丝 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10、 雌蕊可以分为 柱头 、花柱 和 子房 三部分。雄蕊产生的 花粉 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 胚珠 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1、 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 虫媒花 。 12、 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3、
50、 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l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 弹射传播 ,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l 栗子是通过 滚动、跳动传播 的; l 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l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 水流传播 的; l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 动物传播 的。 14、 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 水分 和 空气,有适当的 温度 ,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15、 蚕豆种子的构造分 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种皮是种子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