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07.51KB ,
资源ID:10341957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图形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103419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9-655-100;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李清照词两首》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doc

1、 7.李清照词两首 张爱玲说,一个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就一场爱情。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那场巨变,似乎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女词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南唐的衰亡孕育了男性词人李后主,北宋的灭亡造就了女性词人李易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李清照传记   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父格非,母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工文章。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   易安幼有才藻。元符二年(1099),年十八,适太学生诸城赵明诚。明诚父挺之,时为吏部侍郎,格非为礼部员外

2、郎。李、赵宦族,然素贫俭。每朔望,明诚太学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夫妻相对展玩咀嚼,尝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明诚出仕宦,挺之为宰相,居政府,亲旧在馆阁者多,有亡诗、逸史、汲冢、鲁壁所未见之书,尽力传写。或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质衣物市之。挺之在徽宗时,易安进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挺之排元祐党人甚力,格非以党籍罢。易安上诗挺之曰:“何况人间父子情?”读者哀之。易安自少年兼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传颂者:“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是可怜人,更待明年试春草。”世又传:“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以为佳境。   明诚后屏

3、居乡里十年,衣食有馀。及起知青、莱二州,皆政简,日事铅椠,易安与共校勘,作《金石录》,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每获一书,即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指摛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所藏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易安性强记,每饭罢,与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其收藏既富,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当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又置副本,便繙讨。书史百家字不刓、本不误谬者,常兼三四本,皆精绝。靖康二年(1127)春,明诚奔母丧于金陵,半弃所

4、藏。其便十二日,金人陷青州,火其书十馀屋。   建炎二年(1128),明诚起复,知江宁府。易安在江宁日,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簑,循城远览,得句必邀赓和,明诚每苦之。   三年,明诚罢,将家于赣水。四月,高宗如江宁,诏明诚知湖州。明诚赴行在,感暑,痁发,八月卒。   绍兴元年(1131),易安之越,二年之杭,年五十有一矣,作《金石录后序》。四年,避乱西上,过严子陵钓台,至金华,卜居焉。居金华,有《武陵春》词曰:“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流寓有故乡之思。其事非闺闱文笔自记者莫能知,或曰依弟迒,老于金

5、华。(节录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   易安尝历评唐、宋以来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其言曰:“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

6、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上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馀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即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

7、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易安所为《潄玉词》,《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三卷,《宋史·艺文志》作六卷,元以后皆不存。今所见虞山毛氏《诗词杂俎》本及临桂王氏四印斋本,俱非其旧,惟《乐府雅词》所载二十三首为最可信耳。近人赵万里辑得四十三

8、首,附录十七首,为《潄玉词》定本一卷,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第二册中,较世行各本为精审。别有大兴李文祺辑《潄玉词集》,兼收诗文,亦足为研讨之助。 ■有关评论 王灼:   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碧鸡漫志》卷二】 沈谦: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填词杂说》】 王士禛: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花草蒙拾》】 李调元: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

9、帼,直欲压倒须眉。 【《雨村词话》卷三】 沈曾植:   易安跌宕昭彰,气度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才锋太露,被谤殆亦因此。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渔洋称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 【《菌阁琐谈》】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

10、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涯、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候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

11、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緻,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慄。余性不耐,始谋

12、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輙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

13、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熟,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

14、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葬毕,余无所之。   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寇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余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勅局删定官,遂往依之。到台,台守

15、已遁;之剡,出睦,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放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庭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並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

16、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輙校勘二卷,题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

17、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18、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这里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漫长的白日里,作者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看着那袅袅烟雾。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冷气袭人!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极力渲染

19、白天、黑夜的时间都是那样难以打发,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乃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

20、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寻寻觅觅”表达的是作者经历过许多突发事件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处寻觅的状态。“冷冷清清”四字描写了她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很少交往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凄凄惨惨戚戚”则总括地说明了自己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连用十四个叠字是“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是“超然笔墨蹊径之外”。这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以下作者便一层层地展示出她生活的

21、凄惨和心情的哀痛。天气忽暖忽寒,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正在她凄苦无奈时,又看到了空中飞过的大雁,它们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作者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飘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这也可以说是对开头几句的阐释和补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黄花满地,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

22、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使人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 二、问题探究 1.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了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的影响? 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作学生。他们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

23、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于绍兴21年(1151

24、在临安去世。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就分别展现了她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心灵世界。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2.《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3.

25、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4.《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

26、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关于练习 一 背诵这两首词,研讨下列各题。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2.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3.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熟悉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品味其中的意境,把握女词人的情思,并通过对前后期创作风格的比较,体会生活遭际对词人创作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 1.《醉花阴》写于重阳节的时候。词中作者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

27、长,气候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会更觉得凉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作者是紧紧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的。 2.《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字。这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飘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

28、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心情当然是极度的凄惨、悲戚的。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3.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

29、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二 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设题意图:由一段与作品有关的轶事,引出对《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的鉴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略 三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它们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试找出几个像“梧桐

30、雨”“黄花”“雁”这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意象,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熟悉意象这个概念,并从意象的角度串连起学过的古诗词,增加一些文化积累。可以让学生多查找一些资料,把重要的意象记录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也可以写成小论文。 参考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李清照的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变化比较大,她的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比较突出,学习本课时教师应先介绍词人的身世经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 二、李清照有很多词作被奉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品,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多找一些她的作品来读,也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背下来,还可以引导学

31、生把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的作品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差异。 三、鉴赏诗词主要是把握感情、体会意境,不要让学生纠缠于某一个文言词语的字面意思上,而应注意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有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及其创作(邓魁英)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

32、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祐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

33、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十年以上。他们“虽

34、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十五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

35、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

36、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

37、学术活动。 创作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从李清照北宋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是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她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宣和三年写于莱州的《感怀》诗,表达了对于官场庸俗生活的厌恶。另外,在早年她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

38、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总之,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

39、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到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表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

40、念,并勉励使者充分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表现了主张秣马厉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很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

41、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

42、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剪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

43、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重视。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像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

44、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作品集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

45、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杨敏如《醉花阴》 这首词,既不能当作陈陈相因的闺情题材,又不是男性作家的模拟与寄托,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禁区,真切地吐露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勇敢地歌唱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爱情。 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暂时分别,编写考订的书斋生活暂时中断。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她以婉转之情、含蓄的笔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天,闺中人

46、炉香袅袅,愁思氤氲,感到清寂无聊,日长难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别至今,不觉到了重阳佳节。节日的消息还是在昨夜一个人独寝时,因透骨寒凉的秋意而想到的。这一番倒叙,解释了为什么大白天含愁闷坐,原来佳节格外思亲,独处益添烦恼。过片继续写女词人的相思深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觉得就是一个人也要勉强过一个重阳佳节,于是走到院里,对着淡雅的菊花,喝一杯重阳酒,一抒雅兴,东篱小作徘徊,便觉襟袖间,有一股幽香,心里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于是而引起怀念远人的遐想。在重阳节日,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的高品的菊,芬芳的高品的人,唯独少了

47、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耽搁了闺房的清欢、偕隐的幸福。以上一层层地缕缕叙述,都是暗说。女词人谨慎地、矜持地把对丈夫的缠绵、热烈的爱隐藏在含蓄的暗示和雅淡的言语中,忽然忍不住又要直说:“莫道不销魂”,她终于说了“销魂”二字,点出伤别的主题。接下去忽又咽住不说了。才说的“销魂”,未免太露。于是逼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了遮盖自己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了这句实话,偏要说西风吹开了帘,露出深居闺中的思妇的模样,那思妇比起瑟瑟的黄菊,似乎还清瘦了几分。为什么?那就不待言明了。清照自比菊花,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品,一方面暗示在别中的憔悴和期待。雅畅和婉,浅淡有致。伊世珍在《嫏嬛记》

48、中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赵明诚收到李清照这首词,十分倾倒,但他又起了与他的闺中挚友争胜的念头。他屏除公务,花了三个昼夜,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写成50首词,并把妻子这一首词混在里面,送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吟赏再三,然后说,其中顶好的三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清照《醉花阴》的末三句。故事未必可靠,不过由此可知,清照的爱情词在当时就已流传在外了。封建社会的妇女,如此扬才露己,公然坦露对夫婿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的深挚其内、雅畅其外的爱情词,在从前容易遭到卫道者文人的攻讦。王灼说:“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碧鸡漫志》)这种诋毁,纯属对女性作家的偏见,令人

49、愤慨。但现在流传她的另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浅薄俗滥,绝非清照所为。有些人颇津津乐道,竟认为可以说明李清照的性格,岂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吗? (选自《唐宋词选读百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刘乃昌《醉花阴》赏析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而写的一首离情词。由于他们夫妇感情深厚,所以别离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镂心,感情特别沉挚,离思特别凝重。晚唐五代以来,用词写男女离情的实在不少。有的写得发露率直,如《花间集》中顾的《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其中云:“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0、由于用语情深透骨,虽直抒胸臆,亦真挚动人。但小词毕竟以含蓄为贵。这篇《醉花阴》突出的特色是写得含蓄凝重,“无一字不秀雅”(《云韶集》卷十)。意在言外,“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 全词是用洗练、本色的语言,写出经过艺术加工的真实日常生活图景,以显示自己的内心感情。上阕是写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的生活感受。什么感受呢?就是首句顺笔带出的一个“愁”字。“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在这种氛围中,独守深闺,备觉无聊,深感度日如年,故曰“永昼”,这漫长的白昼,着实令人发愁啊!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可恰又碰上重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