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__________ 大班数学教案水一样多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数学教案水一样多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认识和比较不同容量的容器 1.2 学习使用量词“一样多”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2 学具 五、教学过程
2、 5.1 导入部分 5.2 新课展示 5.3 实践操作 5.5 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6.2 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7.3 作业评价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8.2 教学方法调整 8.3 学生反馈意见 九、拓展及延伸 9.1 教学拓展内容 9.2 学习资源推荐 9.3 家长沟通建议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认识和比较不同容量的容器 1.1.1 观察不同容器的外观特征 1.1.2 比较不同容器中物体的数量 1.2 学习使用量词“一样多” 1.2
3、1 讲解量词“一样多”的用法 1.2.2 举例说明“一样多”的应用场景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1.3.1 设计观察和比较的活动 1.3.2 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和比较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幼儿能认识不同容量的容器 2.1.2 幼儿能理解量词“一样多”的用法 2.2 技能目标 2.2.1 幼儿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是否一样多 2.2.2 幼儿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一样多”的量词 2.3 情感目标 2.3.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3.2 培养幼儿的
4、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幼儿对量词“一样多”的理解和应用 3.1.2 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判断物体是否一样多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 3.2.1 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容量的容器 3.2.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使用量词“一样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不同容量的容器(如小碗、小杯、小桶等) 4.1.2 实物(如积木、小球、水果等) 4.2 学具 4.2.1 记录表格 4.2.2 彩笔或蜡笔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部分 5.1
5、1 通过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5.1.2 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5.2 新课展示 5.2.1 讲解量词“一样多”的用法 5.2.2 举例说明“一样多”的应用场景 5.3 实践操作 5.3.1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比较不同容器中的物体数量 5.3.2 引导幼儿使用量词“一样多”进行描述 5.4.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5.5 作业布置 5.5.1 布置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不同容器,比较容器中物体的数量,并用量词“一样多”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 6.1 板
6、书主题 “水一样多” 6.2 板书内容 量词“一样多” 比较不同容器中的物体数量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比较家里不同容器中的物体数量,并用量词“一样多”进行描述 7.2 作业要求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并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交流分享 7.3 作业评价 教师在下一节课上与幼儿一起分享作业成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运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8.2 教学方法调整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7、 8.3 学生反馈意见 听取幼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九、拓展及延伸 9.1 教学拓展内容 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容量的容器,如“更多”、“更少”等 9.2 学习资源推荐 推荐相关的儿童数学绘本或教育动画片,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学习 9.3 家长沟通建议 建议家长在家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如在做饭、收拾玩具等活动中进行数学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1.1 认识和比较不同容量的容器 1.1.1 观察不同容器的外观特征 观察不同容器的外观特征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8、教师应该选择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容器,以便幼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容器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容器的大小、材质等细节,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1.1.2 比较不同容器中物体的数量 在比较不同容器中物体的数量时,教师应该选择数量明显的差异,以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差异。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手势或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表示数量,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幼儿能认识不同容量的容器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容量的容器,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容量的容器的特点。教师还可
9、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猜猜哪个容器装的水多”,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不同容量的容器。 2.1.2 幼儿能理解量词“一样多”的用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幼儿理解量词“一样多”的用法。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相同容量的容器,然后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一样多”。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量词“一样多”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 4.1.1 不同容量的容器(如小碗、小杯、小桶等) 选择不同容量的容器时,教师应该注意容器的材质、颜色和形状的多样性,以便幼儿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比较。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带有动物图案的容
10、器,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4.1.2 实物(如积木、小球、水果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学材料,如积木、小球、水果等。这些实物不仅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部分 5.1.1 通过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容器的故事,如“小猴子的水桶”,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这样的故事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1.2 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主题 “水一样多” 板书主
11、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使用大字体和鲜艳的颜色,让主题更加突出。 6.2 板书内容 量词“一样多” 比较不同容器中的物体数量 板书内容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简单的数学符号,让板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比较家里不同容器中的物体数量,并用量词“一样多”进行描述 作业内容应该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让幼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或图片,让幼儿填写或描述。 7.2 作业要求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并在家长的陪
12、伴下进行交流分享 作业要求应该明确,让幼儿和家长知道作业的目的和完成方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语言,如“请你们回家后,找一个容器,放一些物体,然后用量词‘一样多’来形容它们。” 7.3 作业评价 教师在下一节课上与幼儿一起分享作业成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业评价应该积极鼓励幼儿的表达和分享。教师可以使用正面的评价语言,如“你真棒!你描述得非常好!”来鼓励幼儿。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运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作业中
13、的运用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一样多”来描述物体。 8.2 教学方法调整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语调要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讲解时,语速不要过快,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2. 时间分配 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不要过于紧凑。 在实践活动环节,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操作。 留出时间让幼儿提问和分享,不要急于推进下一个环节。 3. 课堂提问
14、 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 提问要针对性强,引导幼儿关注重点知识点。 鼓励幼儿相互提问,增加互动和合作。 4. 情景导入 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导入,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概念。 创造实际操作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学习。 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与他们产生共鸣。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和操作。 内容要适中,既能够挑战幼儿的思维,又不会过于复杂。 2. 教学方法 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结合视觉、听觉和动
15、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氛围 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 鼓励幼儿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家长沟通 家长参与作业的完成,增加亲子互动和合作。 5.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教案 2. 教学技巧和窍门 3. 违约行为及认定 4. 法律名词及解释 5.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提供教学服务 2. 教学内容
16、与教案不符 3. 教学质量不符合约定标准 4. 未能按照约定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5. 未能履行家长沟通和作业指导的义务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所编写的详细计划和指导材料。 2. 教学服务:教师按照教案提供的教育教学活动。 3. 违约行为:违反合同约定的一方所采取的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幼儿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 解决办法: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等。 2. 问题: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办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互动讨论、实践活动等。 3. 问题:家长对教学效果不满意 解决办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幼儿园课堂教学 2. 家庭教育辅导 3. 亲子教育活动 4. 特殊教育场景 5. 教学培训和研讨会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