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儒家宗师,追溯 中华礼仪渊源 争做德才兼备青年,高一(八)班主题班会,主持人:,陈亮 张兰,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页,中华礼仪源头周代礼乐文化,“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
2、辱”,礼仪以社会经济繁荣为基础,礼仪是人类道德,涵养外在行为规范。礼仪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底蕴主要标准。,原始社会,我们祖先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社会巫风盛行,秩序混乱;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群婚”更无伦理可言。,中华礼仪发源于西周。西周初年,政治上推行“分封制”;文化上周公“制礼做乐”,为社会要求了一整套君臣,父子,夫妻,和人际礼仪规范。,从此中国结束了无秩序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以“礼乐文化”为标志理性文明社会。,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2页,儒家至圣先师,礼仪万世师表走近孔子,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生活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春秋末期。,孔子政治思想中心是“仁”和“礼”,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这也是儒家
3、思想关键。孔子反对诸侯争霸,主张恢复周礼。,所以只要我们破译了孔子思想,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华礼仪源头和精神实质。,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追溯中华礼仪渊源吧。,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3页,千载之下,仰其遗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孔子像 孔子生平 孔子家世 孔子传,2 孔子故乡山东曲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3孔子思想:,(1)礼,(2)仁,(3)中庸,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4页,思索问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曰仁”,孔子“仁”和“礼”有什么关系?,2 周礼在周代地位和作用怎样?,3 周礼和其它国家礼仪相比较,精神实质是什么?,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5页,天行健,君子
4、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周礼表现为政治活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等方面完整礼仪 规范系统,目标是维护森严等级制度,区分尊卑贵贱;使长幼有序以正人伦。这正是儒家“仁”内涵。,2“礼”是行为规范,“仁”是行为规范效果和政治目标。中华礼仪“重礼敬德”传统在孔子这里确定。,3“礼”在周代成为一个生活方式,一个价值取向,一个评价人行为参考体系。周人重视本身道德离异涵养,努力使自己行为符合“礼”要求。,古代文人士大夫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主要一项就是习“礼”。,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6页,1、文学作品起源于现实生活,如实地反应现实生活面貌。,从周代文学作品中能够折
5、射出周代礼乐文化地位和影响,。,诗经 小雅 鹿鸣表现天子宴请群臣佳宾盛况,以后也用于贵族宴请宾客。赞美春秋早期守礼有序,宾主融洽脉脉温情。,呦呦鹿鸣,鹿儿呦呦不停鸣;食野之苹,吃着野外青苹。,我有佳宾,我有一群好客人;鼓瑟吹笙,为此鼓瑟又吹笙。,吹笙鼓簧,吹起笙来按起簧;承筐是将,满筐礼品来献上。,人之好我,众多佳宾爱护我;示我周行,重复指示我方向。,呦呦鹿鸣,鹿儿呦呦不停鸣;食野之蒿,吃着野外青蒿。,我有佳宾,我有一群好客人;德音孔昭,他们声誉很高尚。,视民不佻,待人宽厚不轻佻;君子是则是效,君子学习效仿,我有旨酒,我美酒甜又纯;以宴乐佳宾之心。,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7页,春秋是孔子晚年编
6、定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礼义之大宗,左传是春秋左丘明在春秋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左传委婉含蓄,不卑不亢,谨严周密外交辞令是孔子,“礼”一个表现方面。,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说词:,君臣之礼,谦恭慎重:“若亡郑而有利于军,敢以烦执事”。,“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客之词,谨严周密:围绕“亡郑”对秦利害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又由追溯秦晋外交史到揭露现在晋野心。,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8页,2、“礼”在周代成为评价一个人处世方式主要准则,衡量一个人道德涵养主要标准。,诗经中作品颂扬贵族阶层中温文尔雅,谦恭有德彬彬君子;抨击失德违礼之辈禽兽不如。,诗经 庸风
7、相鼠讽刺统治者缺乏威仪,昏庸无耻。,相鼠有皮,看那老鼠有张皮;人而无仪,做人反而不知礼。,人而无仪,做人既然不知礼;不死何为,不死还有何道理。,相鼠有齿,看那老鼠有牙齿;人而无止,做人反到没规矩。,人而无止,做人如若没规矩;不死和俟,这人不死待何时。,相鼠有体,看那老鼠有肢体;人而无礼,做人反而无礼仪。,人而无礼,做人若是没礼仪;胡不湍死,为何还不快死去,。,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9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四个人名字按年纪排序,表现儒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伦理观念。,2、夫子哂之(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8、风乎舞雩,咏而归。”,太平盛世,儒家“以礼治国”所要到达理想境界。,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0页,3、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在“礼崩乐坏”情况下孔子主动维护周礼,,斥责僭越违礼行为。,论语 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 季氏即鲁国大夫季孙氏,当初鲁君衰微,鲁国军政大权在他手。,2 八佾周代一个大型团体舞蹈,演出者分八行,每行八人。,按照周礼要求,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 佾,大夫四佾,士二佾。,3 季氏只是一个大夫却“于庭舞八佾”,是严重越礼行为,逆反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孔子表现出极度愤慨:,“是能够忍,孰不能够忍”,,连这种大逆不道行为都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不能够忍
9、受呢!,孔子召天下百姓共诛无道季氏。,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1页,继承中华礼仪精华,争做德才兼备青年,今天班会课,我们一起追溯了中华礼仪源头周代礼乐文化。伴随时代变迁,周礼许多细则被废止,政治色彩,社会地位逐步减弱。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礼仪更大程度上属于一个社会公德,由周礼强制执行变成了公民自觉去恪守。,不过周礼奠定“重礼敬德”中华礼仪精神传统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二十一世纪,礼仪依然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主要标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财富;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是网络时代,是道德意识冷淡时代,我们要德才兼备青年。,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2页,班主任寄语,文韬武略写豪情,舞刀迎旭日,挥戈送晚风。,晨光夕照,酷暑严寒,,统计下求索身影,磨砺出傲骨铮铮。,告诉大地,告诉长空,,我苦,我痛,我泪水,我笑容。,德才兼备,谱一曲完美人生。,文韬武略写豪情。,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3页,挑灯看长剑,煮酒论英雄,书生意气,侠士心胸,二十一世纪,腾飞巨龙,我中华谁与争锋。,告诉明月,告诉群星,,我苦,我痛,我泪水,我笑容。,德才兼备,谱一曲完美人生。,文韬武略写豪情。,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4页,高一(八)班班训:,天道酬勤,诚信为本,以人品做人,凭本事做事,追溯中华礼仪的渊源,第15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