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__________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通用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通用 目录 一、教学内容 1.1 测量概念介绍 1.2 测量工具的使用 1.3 测量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2 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2 教学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2 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2
2、 教学环节 5.3 实践环节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2 板书结构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2 作业要求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2 教学改进措施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9.2 延伸活动 教案如下: 一、教学内容 1.1 测量概念介绍 1.1.1 测量定义 1.1.2 测量类型 1.1.3 测量工具 1.2 测量工具的使用 1.2.1 直尺使用方法 1.2.2 卷尺使用方法 1.2.3 测量工具选择 1.3 测量实践活动 1.3.1 身体部位测量
3、 1.3.2 教室物品测量 1.3.3 户外环境测量 二、教学目标 2.1 认知目标 2.1.1 理解测量概念 2.1.2 认识测量工具 2.1.3 掌握测量方法 2.2 技能目标 2.2.1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2.2.2 能够进行简单测量 2.2.3 能够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2.3 情感目标 2.3.1 培养合作意识 2.3.2 激发探究兴趣 2.3.3 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1 教学难点 3.1.1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3.1.2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表达 3.2 教学
4、重点 3.2.1 测量概念的理解 3.2.2 测量工具的识别和使用 3.2.3 测量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4.1.1 直尺、卷尺 4.1.2 测量记录表 4.1.3 测量实践活动物品 4.2 学具准备 4.2.1 测量工具模型 4.2.2 测量卡片 4.2.3 学生测量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5.1.1 情景引入:参观公园 5.1.2 问题引导:如何测量树木高度 5.2 教学环节 5.2.1 测量概念讲解 5.2.2 测量工具使用方
5、法介绍 5.2.3 测量实践活动演示 5.3 实践环节 5.3.1 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 5.3.2 学生操作测量工具 5.3.3 记录测量数据 5.4.1 学生分享测量成果 5.4.2 教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6.1.1 测量概念 6.1.2 测量工具使用方法 6.1.3 测量实践活动流程 6.2 板书结构 6.2.1 测量概念讲解 6.2.2 测量工具使用演示 6.2.3 测量实践活动记录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7.1.1 测量工具使用练习
6、 7.1.2 测量数据记录和表达 7.1.3 测量实践活动反思 7.2 作业要求 7.2.1 按时完成作业 7.2.2 字迹工整、数据准确 7.2.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8.1.1 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8.1.2 学生测量工具使用熟练度 8.1.3 学生测量实践活动参与度 8.2 教学改进措施 8.2.1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复习讲解 8.2.2 增加测量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8.2.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7、 9.1.1 测量工具制作比赛 9.1.2 测量知识问答竞赛 9.1.3 测量实践活动分享会 9.2 延伸活动 9.2.1 家庭测量活动 9.2.2 社区测量实践活动 9.2.3 测量主题探究项目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测量概念介绍 1.1.1 测量定义 测量是通过对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时间等进行量化比较,以获得准确数据的过程。 1.1.2 测量类型 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指直接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尺寸,间接测量是通过已知数据计算未知数据。 1.1.3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量角器、天平等
8、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 1.2.1 直尺使用方法 直尺是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使用时要求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1.2.2 卷尺使用方法 卷尺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使用时保持卷尺的紧绷,避免松弛导致测量不准确。 1.2.3 测量工具选择 选择测量工具时要考虑测量对象的大小和精确度要求,确保工具适合实际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4.1 教具准备 直尺、卷尺、测量记录表、测量实践活动物品。 4.2 学具准备 测量工具模型、测量卡片、学生测量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环节 带领学生
9、参观公园,提问如何测量树木高度,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5.2 教学环节 讲解测量概念,介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演示测量实践活动。 5.3 实践环节 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学生操作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 学生分享测量成果,教师点评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6.1 板书内容 测量概念、测量工具使用方法、测量实践活动流程。 6.2 板书结构 测量概念讲解、测量工具使用演示、测量实践活动记录。 七、作业设计 7.1 作业内容 测量工具使用练习、测量数据记录和表达、测量实践活动反思。 7.2 作业要求 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
10、数据准确,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 8.1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程度、学生测量工具使用熟练度、学生测量实践活动参与度。 8.2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复习讲解,增加测量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次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 九、拓展及延伸 9.1 拓展活动 测量工具制作比赛、测量知识问答竞赛、测量实践活动分享会。 9.2 延伸活动 家庭测量活动、社区测量实践活动、测量主题探究项目。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使用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语调要亲切、自然,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
11、感染力。 二、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避免跳跃过大或拖延过长。 三、课堂提问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 四、情景导入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
12、中的表现。 四、教学改进 根据反思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附件及其他补充说明 一、附件列表: 1. 教案 2. 教学技巧和窍门 3. 违约行为及认定 4. 法律名词及解释 5.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 所有应用场景 二、违约行为及认定: 1. 未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2. 未按照合同规定内容进行教学 3. 未按照合同规定方式进行教学 4. 未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分配进行教学 5. 未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课堂提问和情景导入 三、法律名词及解释: 1. 教案: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编写的详细教学计划。 2. 教学技
13、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技术。 4. 合同履行:合同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四、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学生对测量概念理解不足。 解决办法:复习讲解测量概念,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2. 问题:学生测量工具使用不熟练。 解决办法:增加测量工具使用练习,提供指导。 3. 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设计有趣的测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五、所有应用场景: 1. 教学场景:大班数学测量教学。 2. 应用场景:测量概念介绍、测量工具使用、测量实践活动等。 3. 应用场景:教学技巧和窍门的运用、课堂提问和情景导入的设计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