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数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 有理数 知识点归纳: (一) 正负数 1.正数: 大于0的数。 2.负数: 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易错点)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相关题型: (1)考查±的实际意义 例: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则该药品在(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A.18—20℃ B.20—22℃ C.18—21℃ D.18—22℃ 考查形式:选择、填空 (2)考查正负数的运算 考查形式:一般与幂运算和二次根式运算综合考查,出现在解答题第15题。 (二) 有
2、理数 1.有理数: 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 相关题型: 排序,给几个不同形式的有理数和无理数,进行比较大小然后排序 考查形式:选择题 易错点:正确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2/3这样的数是有理数。 (三) 数轴 1.数轴: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
3、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关题型: (1)数轴上的点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数,求对应两点间的距离 例:若数轴上表示2的点为M,那么在数轴上与点M相距4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 (2)数轴与相反数综合 例: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互为相反数,则a-c-b+c= (3)数轴与不等式综合:求不等式解集,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例: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A.ab>0 B.a+b<0 C.a-b<
4、0 D.a/b< 考查形式: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居多 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相关题型:直接考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多少。 考查形式:中考必考点,出现于选择题。 4.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 值是0;易错点: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相关题型:直接考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多少。 考查形式:中考必考点,出现于选择题。 (四) 有理数的加减法 1.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 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5、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 (a+b) +c=a+ (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 (ab) 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
6、) =ab+ac (六) 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 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叫指数) 2.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 3.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八)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7、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相关题型:实数的综合运算 考查形式:解答题第15题,实数的运算,一般会与二次根式、幂的运算综合考查。 (九)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1.科学计数法 相关题型:用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简化某个大数 考查形式:中考必考点,常见于填空题 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相关题型: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例: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8.8x10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确到十分位 B.精确到个位 C.精确到百位 D.精确到千位 考查形式:选择题 易错点:要先
8、把科学计数法化为一般形式 第二章 整式 (一) 整式 1.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 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 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 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
9、相同的项叫做 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相关题型: (1)给定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判断其最高次数、属于几次几项式、某一项系数是多少 (2)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 考查形式:这个点在中考中不常作为独立题目出现,一般主要出现于选择、填空。 易错点:有同类项的要先合并同类项 (二) 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
10、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3. 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相关题型:整式的化简与求值 考查形式:中考常考点,一般出现于解答题15题,与实数运算交替考查。 易错点:注意零指数幂、负分数指数幂的化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 方程; 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11、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 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 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 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 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相关题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出售,结果获利28元,若设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 A.(1+50%)x X 8
12、0%=x-28 B.(1+50%)x X 80%=x+28 C. (1+50%x)X 80%=x-28 D.(1+50%x)X 80%=x+28 考查形式:选择题、解答题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 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 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 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
13、展开图。 5.点,线,面,体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相关题型: (1)几何体的三视图 考查形式:中考必考点,选择题 (2)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考查形式:常考题,选择题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 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 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
14、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 M点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点M 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没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相关题型: (1)利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确定某个点的位置到另外两点距离最小。 考查形式:解答题,需要作图。 易错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 (2)线段的和差倍分 例:如图,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点E为线段AC的中点,若ED=9,求线段AB的长。 A E C D
15、 B 考查形式:选择题。 三、角 1.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 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一度的1/60 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 度。周角等于360 度。直角等于90 度。 平分
16、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④工具: 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余角: 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 角的余角。 补角: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 角的补角。 补角的性质: 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 等角的余角相等 相关题型: (1)度数计算 例:计算77°53′26″+33.3°= 考查形式:填空题 (2)角的和差倍分,与角平分线的综合 如图,∠AOB为角,下列说法:∠AOP=∠BOP;∠AOP=½∠AOB;∠AOB=∠AOP+∠BOP;④∠AOP=∠BOP=½∠AOB,其中能说明射线op一定是∠AOB的平分线的有() A. B.④ C.④ D.④ 考查形式: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居多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