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要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小数的数位顺序及意义 要熟记课本中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 (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了解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4)、小数的读写法。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相同,小数点读作“点”,
2、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如:105.105读作一百零五点一零五。 (5)、在数位顺序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单位换算: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如:350千克=( 0.35)吨 即350千克÷1000(进率)=0.35吨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例如:3.02吨=( 3020 )千克 即3.02吨×1000(进率)=3020千克 复名数与单名数互化时,要搞清哪部分需要化,哪部分不需要化。 1米5厘米=(1.05)米 即:1米+5厘米=1米+0.05米=1.05米 2.35吨=(2)吨(350)千克 即:2.35
3、吨里面有2吨和0.35吨,0.35吨=350千克。 3.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4.计算小数加减法就注意小数点对齐。 5.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要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例如:a-b-c=a-(b+c) 9.6-3.2-2.8=9.6-(3.2+3.8) 例如:a+b+c=a+c+b 3.6+2.7+6.4=3.6+6.4+2.7 6.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3.20=3.2)
4、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1.图形分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略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2.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按边分类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不易变形。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等腰三角形底角=(180°-顶角)÷2 等腰三角形顶角
5、180°-底角×2 顶角是90°底角是45°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 7.四边形:有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形四边形。)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8.数图形的个数要用有序的数法。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1.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
6、的( ),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 …… 3.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4.乘数与积的大小关系: 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另一个乘数 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另一个乘数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近大远小,近少远多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51.75÷15)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的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
7、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商的特点 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大于1 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小于1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等于1 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3.取积、商的近似值,究竟要保留几位小数,一般是根据题目要求决定。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小数;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1.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以“元”为单位,只要保留两位小
8、数即可。2.在实际情况中,取近似值时还可能用到“进一法”,“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4.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有普通记法和简便记法) 5.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向右按顺序计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除法的简便运算 a÷b÷c=a÷(b×c)
9、 例如: 7.5÷2.5÷4=7.5÷(2.5×4)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可能性不相等-----不公平 可能性相等 -------公平 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结果。 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 1.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字母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按字母顺序写。 2.当面把数字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时,省略的乘号要恢复。 例如:X=3,Y=5时, 2X+7Y=2×3+7×5=6+35=41。 3.字母和1相乘时,1应
10、当省略不写。 如:1×Y=Y 4.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 方程的含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面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5.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 理解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验算,答题。 解方程的依据一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乘数×乘数=积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解方程依据二 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 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6--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